李雅;范引科;姜姗姗;杨洁;赵岗;谢人明
目的::探讨炮制方法对黔产淫羊藿及其炮制品中总黄酮及淫羊藿苷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黔产淫羊藿及其炮制品中的总黄酮及淫羊藿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淫羊藿总黄酮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淫羊藿苷在0.00105~0.0525mg/m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9.91%,RSD 为2.14%。结论:黔产淫羊藿经炮制加工后,总黄酮及淫羊藿苷的含量总体上未出现较大的变化,仅酒炙淫羊藿中总黄酮及淫羊藿苷的含量略有上升。
作者:王全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炎琥宁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6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炎琥宁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1h 后经过观察,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 PaO2和 SaO2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1h、6h 后,两组的 PaO2和SaO2显著升高(P<0.05),不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aO2和 SaO2升高更加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 BNP 含量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明显上升(P<0.05),同时治疗组的血清BN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炎琥宁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可使患儿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迅速而显著提高,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作用的发挥与降低血清BNP表达有关。
作者:张孝兴;李倩;康淑红;杨英;刘银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针灸在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中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5年国内各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献,简述近年来针灸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研究概况,以期待指导临床应用及为深入研究提供借鉴。结论:针灸是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梁靖华;苏红波;孙兴伟(审校);刘明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清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其对该型证候改善状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0例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中制定的治疗方法予以治疗。治疗组采用清胃汤治疗,均治疗4周后比较总体疗效以及证候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为92.9%和81.6%,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证候积分比治疗前证候积分有明显降低,经统计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症状改善情况经比较发现治疗组对腹胀、食少、便溏、恶心症状改善较为突出,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清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疗效较好。
作者:王相东;杨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方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方法:将9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壮骨方治疗,其中肾虚湿热证运用清化法,肾虚寒湿证运用祛寒法,比较两组疗效、主要指标水平变化及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中药组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60.42%(P<0.05);两组治疗后功能指数(BASFI)、活动指数(BASDAI)、脊柱疼痛评分(VAS)、中医症候积分、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中药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药组8.16%显著低于对照组22.92%(P<0.05)。结论:运用补肾壮骨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主要指标、安全性均优于单纯运用西医药物治疗。
作者:杨雄健;刘永恒;王伟群;张振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法治疗运动型网球肘和外用药物法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和推拿相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外敷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0%,无效率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20%,无效率25%,总有效率为75%。2组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法对运动型网球肘有较好疗效,其效果优于临床普遍用的外用药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马科;张葆欣;王亚渭;尤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控制愈骨佳胶囊中芦丁的含量,来控制制剂的质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甲醇-0.4%醋酸(16∶6∶7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结果:含测方法针对性强、重现性好,质量可控。结论:将该方法列入本制剂质量标准中。
作者:白洁;郝武常;郭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揭示中药穴位贴敷对治疗格雷夫甲亢(GD)的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总疗效、甲状腺肿大减轻情况、症状积分等指标的变化,从而评估运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西药基础治疗对G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入选的 GD 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穴位贴局部外敷。选穴取甲状腺肿大部位阿是穴、人迎穴,配合甲巯咪唑(MM)口服;对照组采用 MM口服等基础治疗。疗程为2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甲状腺肿大恢复的更快(P<0.01)、临床症状恢复正常的时间更短、甲亢复发的频率更少,缓解率高(P均<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可以认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GD高效、安全,优于单纯口服MM。
作者:乔培超;赵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腰痛症状改善不明显患者采用中药身痛逐瘀汤内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给予身痛逐瘀汤水煎内服,1d1剂,分两次服用,10d 为1个疗程。对照组30例,给予碳酸钙D3片口服,1次1片,1 d2次。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采用目测类比(VAS)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以及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骨密度测量结果。结果:治疗组33例接受治疗的患者完成治疗后,疼痛、生活质量及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有了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结论:身痛逐瘀汤内服在治疗椎体压缩骨折PKP 术后残余痛方面疗效确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蒋锋;候光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寻一个治疗痤疮的不良反应少且疗效好的颠倒散的佳组方比例。方法:兔耳痤疮造模成功后,将32只白兔分为A、B、C、D 组,每组8只。其中A组给予颠倒散原方(大黄与硫磺比例为=1∶1)外搽;B组予改良颠倒散(大黄与硫磺比例为=1∶2),C 组予大黄与硫磺比例为=2∶1的颠倒散外搽。1 d1次,连续2周。模型对照D组不接受任何处理。观察指标: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观察粉刺数量、皮脂腺分泌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结束时, A、B、C三组的粉刺数量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且与模型对照 D 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1周和2周后,三组24h皮脂腺分泌量均较 D 组下降,而同时 B 组皮脂腺分泌总量少,但发生红斑及表皮剥蚀的几率高。结论:增加硫磺在颠倒散方中的比例(或降低大黄的比例)更能抑制皮脂的分泌,但不良反应相应增加;但降低硫磺的比例(或增加大黄的比例)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但不会降低其抗粉刺作用。
作者:唐挺;贾敏;昌晖;胡文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抗癌方有效部位群对小鼠移植性 S180肉瘤、H22肝癌瘤体的抑制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生长试验、小鼠移植性 H22肝癌瘤株生长试验及采用MTT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试验,观察抗癌方对 S180荷瘤小鼠、H22荷瘤小鼠的瘤体重量、抑瘤率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的影响。结果:抗癌方大剂量组(1.00g/kg)、中剂量组(0.50g/kg)、小剂量组(0.25g/kg)能够明显抑制小鼠移植性S180、H22荷瘤小鼠瘤体的生长,减少瘤体重量、增强抑瘤率(P<0.01,P<0.05);抗癌方大剂量组(1.00g/kg)、中剂量组(0.50g/kg)明显升高 TNF 活性(P<0.05或0.01)。结论:抗癌方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H22肝癌具有显著的抑瘤作用,增强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是其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雅;范引科;姜姗姗;杨洁;赵岗;谢人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优选夏天无醋炙佳炮制工艺,为阐明醋炙入肝增效理论的科学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夏天无及其炮制品中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两个药效成分含量为衡量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夏天无炮制工艺。结果:加米醋量20%,浸润夏天无药材3h,中火130℃炒制5min为佳炮制工艺。结论:优选的醋炙工艺稳定可行,能够较好地提高药效成分含量,醋用量、浸润时间、炒制温度对夏天无中有效成分溶出均有显著影响。
作者:雷建林;杨翠;李芳;穆旭凯;车晓侠;李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索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1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临床治疗方案,治疗组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57%、临床治愈率74.29%,对照组总有效率91.43%、临床治愈率64.29%,两组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肠道症状、生活质量、排便情况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味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郝孝盈;贾成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结合中医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 二聚体(D-Di)、肺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7例 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与规范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与益气活血法结合肺康复锻炼,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hs-CRP、D-Di水平以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有效率58.8%,治疗组为7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TNF-α、hs-CRP、D-Di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下降程度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 FVC、FEV1pred%、FEV1/FVC均较治疗前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 FEV1/FVC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结合中医肺康复可以减轻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水平,改善高凝状态,进而改善肺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彭磊;陈红英;陆剑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行自拟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将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解毒化痰的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超声影像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 LN、HA、Ⅳ-C 分别为113.44±16.55μg/L、172.28±23.35μg/L、143.33±18.84μg/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94,P=0.002;t=14.214,P=0.000;t=10.514,P=0.000);治疗后治疗组 Alb、TBil、ALT、AST 分别为43.94±5.61 g/L、12.28±2.27μmol/L、64.06±8.11 U/L、38.14±5.34 U/L,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7,P=0.015;t=6.347,P=0.008;t=6.137,P=0.009;t=4.995,P=0.018);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为5.23±0.67,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64,P=0.007),治疗组与对照组门静脉直径、脾肿指数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可有效改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纤维化进展及临床症状。
作者:徐学刚;黄毓;黄玉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加减芎龙汤分经论治对预防偏头痛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需预防性治疗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必需的止痛剂加西比灵为主。治疗组以必需的止痛剂配合加减芎龙汤为主,3月为1个疗程,分别在1月、2月、3月及6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在偏头痛缓解期均能起到缩短头痛发作的持续时间,减少头痛发作的次数以及必需止痛剂的使用次数,在为期3月的治疗过程中,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逐渐加强,并且在治疗的后期使用加减芎龙汤较使用西比灵效果更佳,在随访期两种治疗方法仍有持续的预防发作的效果,但均有反弹趋势,发作时间及发作频率两组无差异,但使用加减芎龙汤组能明显减少使用止痛药次数。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76.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减芎龙汤分经论治预防偏头痛疗效满意。
作者:潘平康;陈亮;马岱朝;王晓玲;曹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增液润肠汤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2型糖尿病便秘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48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分别给与口服增液润肠汤和胆汁槟榔微B1胶囊。观察2组用药后粪便性状、排便间隔的时间、排便困难程度、伴随症状等指标以及停药后短期内便秘的复发率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79%(P<0.05),停药后8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短期复发率分别为5.4%和24.9%(P<0.05)。结论:增液润肠汤能显著降低糖尿病便秘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复发率低,对糖尿病便秘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琳;张荣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丹参滴注液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羊水过少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妊娠期羊水过少孕妇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低分子肝素钠静脉输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滴注液治疗,均治疗7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羊水指数分别为145.33±12.87mm和102.88±14.13mm,都分别高于治疗前的61.54±12.98mm 和60.98±11.31mm(P<0.05),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羊水粪染等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新生儿5分钟 Apgar评分和新生儿体重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滴注液联合静脉输液治疗妊娠期羊水过少能提高羊水量,促进自然分娩,改善妊娠预后,增加新生儿体重和5分钟Apgar评分,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程占莲;贾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观察康妇炎胶囊对盆腔炎性疾病(PID)后遗症模型兔子宫、输卵管组织粘连相关指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从抗粘连方面探讨康妇炎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机制。方法:将5~6个月龄新西兰雌兔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桂枝茯苓组、康妇炎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通过逆行宫腔插管灌注细菌法建立盆腔炎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桂枝茯苓组、康妇炎组分别灌服蒸馏水、桂枝茯苓胶囊、康妇炎胶囊3周,正常组灌服蒸馏水。肉眼观察各组兔子宫及输卵管情况;HE染色观察各组兔子宫、输卵管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兔子宫、输卵管组织ICAM-1、TNF-a、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肉眼观察模型组兔腹膜明显增厚,盆腔积液,子宫充血,质脆,弹性差,输卵管管壁粗糙、增厚,与周围组织粘连,或外观略呈串珠样;康妇炎组兔腹膜增厚不明显,无盆腔积液,子宫无明显充血,输卵管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康妇炎组兔子宫、输卵管组织ICAM-1、TNF-a、VEGF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康妇炎胶囊治疗PID后遗症可能与其降调子宫、输卵管组织粘连相关指标ICAM-1、TNF-α、VEGF的表达有关。
作者:蔡竞;贺丰杰;朱虹丽;孙康;刘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穴位冲击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冲击波组和电针治疗组2组,冲击波组30例采用体外冲击波穴位冲击疗法,电针组30例给予普通电针连续波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其临床治愈情况。治疗6周后,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冲击波组明显优于电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中位数2年,冲击波治疗组复发5例,电针治疗组复发10例。结论: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穴位冲击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明显优于电针组,且操作简单易行,疗效显著。
作者:韩为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