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明星
目的:观察研究盐酸非索非那定片(Fexofenad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FHT )联合玉屏风散治疗慢性湿疹6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湿疹病患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含60例。对照组单独口服FHT 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治疗。对两组病患疗前及治疗4周后症状评分、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复发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组病患临床治疗痊愈率(65.00%)及总有效率(9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00%)及(83.33%) ,无效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 ,治疗组病患复发率(25.00%)显著低于对照组(60.00%) ,各不良反应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FHT 联合玉屏风散合当归四逆汤治疗慢性湿疹,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及复发等情况发生,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韩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各器官系统的综合症候群,大量的研究表明,电针相关穴位能调节性激素水平,能调节内分泌,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症状。
作者:潘慧滢(审校);苏同生;罗琼;张香妮;齐琳婧;万兆新;杨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介绍赵和平主任医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其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经验。结论:赵和平主任医师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肾的不足,气血的虚衰,外感风寒湿邪及外伤劳损等有密切的关系。临床采用辨证口服中药结合刺血、中药贴敷及熏洗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高立珍;孟彪;王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测定穿心莲内酯的油水分布系数(P )和溶解度,为体内吸收及新剂型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穿心莲内酯的浓度,以饱和法测定穿心莲内酯的溶解度,采用摇瓶法测定穿心莲内酯的油水分布数。结果:穿心莲内酯溶解度较大的乳化剂为Labra‐sol、吐温80、RH40,助乳化剂为Transcutol HP、1,2‐丙二醇、乙醇,油相为Maisine 35‐1;穿心莲内酯油水分布系数为(35.6399±0.2953),lg P为(1.5520±0.0036)。结论:穿心莲内酯为亲脂性化合物,该实验结果可为穿心莲内酯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龙凯花;王春柳;臧巧真;唐涛;焦文文;李晔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安氏肛肠熏洗剂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出血、肉芽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8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后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患者联合给予高锰酸钾溶液熏洗或坐浴治疗;治疗组给予安氏肛肠熏洗剂(苦参、地榆、白及、马齿苋、黄柏、丹皮、生侧柏、白茯苓、苍术、车前子、花椒、黄芪)熏洗坐浴治疗,连续治疗7d;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结束至创面愈合的时间;计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6.2%,明显低于治疗组有效率91.7%(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治疗组患者的疼痛VAS 评分及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3%,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9.0%( 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结束至创面愈合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安氏肛肠熏洗剂能有效缓解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肛门痛感,减少出血,改善肉芽生长,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天数,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冯月宁;冯大勇;王春晖;白志勇;王进宝;杨文艳;安阿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拟通过前瞻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观察子宫位置与经穴效应的关系,以验证上述临床试验数据的二次分析结果。方法:按照中央随机方案将144例不同子宫位置受试者随机均等分为三阴交组、关元组和次髎组。于治疗前通过超声和妇科检查对每位受试者子宫位置进行评估,当视觉模拟量表(VAS值)≥40mm时,分别按其随机分组进行电针治疗,电针时间为30min ,频率为2/100Hz ,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位受试者治疗1次。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疼痛情况。采用临床症状评分量表RSS评价痛经伴随症状缓解情况。预期结果:拟通过前瞻性的研究,观察子宫位置与经穴效应是否有关系,并验证二次分析结果。预期结论:初步证实子宫位置与经穴效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关系;子宫位置可以作为临床上选穴治疗的依据之一,根据患者子宫位置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经穴进行治疗,可能发挥更佳的临床疗效。
作者:辛思源;张鹏;林驰;王培;李春华;胡妮娟;郝杰;齐丹丹;吴桂雯;胡尚卿;马良宵;朱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对痰饮病的治疗及其中方药的现代临床应用及研究。方法:以《金匮要略》痰饮病的理论及治疗原则为依据,对痰饮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进行分析。结论:张仲景对痰饮病的论述为后世痰饮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痰饮病篇的经方,临床运用广泛,疗效肯定。
作者:高怡婷;周迎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用除痹通络经验方熏蒸联合针灸辨治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12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根据疼痛部位及病性,选择不同的穴位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笔者多年临床经验方除痹通络汤(桂枝、桑枝、羌活、红藤、透骨草、伸筋草、三棱、丹参、络石藤、防风、薏苡仁等)熏蒸治疗,1次/d,2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痛感的缓解情况,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学会介绍的JOA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痛感、腰椎功能进行评定,用Barthe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计算临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8%,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经治疗后颈肩腰腿痛感明显缓解,腰椎功能明显提高,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JO A评分较治疗前有所升高,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均有所提高,Barthe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以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除痹通络经验方功可活血通络、除痹止痛,临床用汤剂熏蒸联合针灸能明显缓解颈肩腰腿痛患者的痛感,提高患者的腰椎功能和肢体运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是中医外治法治疗痛证的有效方式,疗效确切。
作者:王红斌;彭小平;徐健;贾瑶;闵卫飞;边娜;张兰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配合西药(华法林)治疗高血压及对预防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除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耐心宣教、让其保持良好心态、规律生活、合理膳食等基础预防措施外,并给予口服复方丹参滴丸(丹参、三七、冰片组成)配合华法林(奥利安)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基础预防措施。观察两组患者1年、2年乃至5年的预防效果。结果:首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2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食情况、居住情况、有无合并症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家族史等。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5年脑卒中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华法林是预防脑卒中十分有效的方法,且用药安全。
作者:陶利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芪丹荔核汤治疗慢性肝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芪丹荔核汤治疗58例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 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A/G )、肝纤维化指标、Fibroscan (FS )指标、症候积分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1,显效26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显效率44.8%,总有效率86.2%,无效13.8%。结论:芪丹荔核汤具有补气活血、软坚散结、化瘀解毒、柔肝保肝作用,对慢性肝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于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杨跃青;薛敬东;张燕;何瑾瑜;寇少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肠道水液代谢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硝菔通结方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建立SD大鼠功能性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硝菔通结方灌胃3周。观察各组大鼠首粒黑便的排出时间、粪便含水率、结肠含水率、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VIP及AQP3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量少、质地干硬,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粪便含水率和结肠含水率减少,结肠组织中 VIP表达降低、A Q P3的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硝菔通结方各剂量组大鼠粪便量增加,质地稀软,首粒黑便时间缩短,大便含水率增多,结肠含水率增多,结肠组织中VIP表达升高,AQP3的表达降低。结论:大鼠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肠道水液代谢障碍有关,硝菔通结方可通过调节肠道水液代谢治疗功能性便秘。
作者:王郁金;周永学;张红;闫曙光;满思艺;谢培;李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规律血液透析难治性高血压是常见疾病,西医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中医辨证论治特点突出;笔者根据临床观察总结,将该病分为肝郁阳亢型、津液亏虚型,肝肾阴虚、水不涵木型,气阴两虚、阴虚风动型3型,采用“养阴三法”治疗透析难治性高血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一定程度丰富了中医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
作者:曹云松;丁昕宇;任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将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的136例伴躯体化症状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分别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及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4%,两组在疗效上对比无显著差异,但两组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以及两组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舒肝解郁胶囊对伴躯体化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可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树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清通混悬颗粒对血压及内皮素(E T )、血管紧张素Ⅱ(A n g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将70只同批、同饲养条件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60只。造模组给予慢性复合应激进行高血压造模14d ,自复合刺激造模第2周起同时配合高脂乳剂灌胃法进行肝热痰瘀证型造模,连续高脂乳剂灌胃10d。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选取50只,随机分为高血压模型组,脑清通混悬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及卡托普利药物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量的生理盐水、脑清通混悬颗粒大、中、小剂量和卡托普利溶液灌胃3w ,观察其对大鼠血压、ET、AngⅡ、CGRP的变化,以及胸主动脉血管壁形态的影响。结果:脑清通混悬颗粒各剂量组均可有效的抑制大鼠血压升高趋势,但降压作用以第3周为著,治疗前、后及其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或 P<0.05);脑清通混悬颗粒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ET、AngⅡ含量降低,CGRP含量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或 P<0. 05);光镜下结果:模型组血管壁内膜水肿,胶原纤维增生,管壁脂质细胞增多甚或附有斑块,平滑肌组织增生;脑清通混悬颗粒大、中剂量组较模型组内膜相对光滑,局部有少量脂质细胞粘附,胶原纤维、平滑肌组织增生不明显,明显好于模型组。结论:脑清通混悬颗粒治疗肝热痰瘀型高血压大鼠作用的机理可能是通过对血清ET、CGRP、AngⅡ的调节,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而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则血压可相应的下降。
作者:周海哲;李香;李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CON组)和丹参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组(DSN 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差异。结果:CON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行PCI率为92.0%,死亡率为20.0%;DSN组PCI率为64.0%,死亡率为4.0%。DSN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CON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的hs‐CRP、TNF‐α、IL‐6、IL‐8和IL‐10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TNF‐α、IL‐6和IL‐8均显著降低(P<0.05),而IL‐10显著升高(P<0.05);DSN 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TNF‐α、IL‐6和IL‐8显著低于CON组患者(P<0.05),而IL‐10显著高于CON组患者(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紊乱状态,提高疗效并降低死亡率。
作者:杨亚莉;李艳红;刘艳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在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就诊的100例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均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多奈哌齐进行治疗,治疗组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00%,与对照组患者的76.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脑电图(EEG )异常率为26.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6个月、9个月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基础上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可有效提高治疗质量,改善其认知功能与脑部活动状态,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速骨汤应用于骨折迟缓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骨伤科接受治疗的88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有44例患者。治疗组应用速骨汤(巴戟天、白芍、熟地、黄芪、党参、自然铜、川续断、杜仲、骨碎补、丹参等)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碳酸钙D3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8.64%(39/44)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70.45%(31/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治疗2、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骨痂平均光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速骨汤用于骨折迟缓愈合的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临床作用价值较高。
作者:邵进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及整理病案,总结邓成珊教授临床经验。结论: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治疗当分清标本缓急,攻补兼施。缓解期以补益脾肾为法,兼清热利湿活血。发作期治以祛邪为要,兼补肾生血。活血化瘀法当贯穿治疗过程的始终,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可配合使用经验用药。
作者:季菲;肖海燕;胡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1]。临床上以单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关节畸形等为特征,日久可致痛风性肾病。该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历节风”、“脚气”等范畴,笔者依据《脾胃论》中“百病皆由脾胃而生”的观点,在痛风辨症施治中以顾护脾胃为核心,临床疗效十分显著。
作者:安琦;王珂;史恒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骨复生胶囊结合小针刀疗法治疗距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距骨坏死患者采用骨复生胶囊配合小针刀疗法治疗1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78例患者中,显效29例,有效3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0.77%。结论:运用骨复生胶囊结合小针刀疗法治疗距骨坏死有确切疗效。
作者:董博;姚洁;袁普卫;李小群;杨利学;王雷;杨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