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盆腔炎汤保留灌肠配合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秦伟丽

关键词:子宫附件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清热解毒剂/治疗应用, 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 盆腔炎汤, 氟罗沙星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氟罗沙星联合盆腔炎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氟罗沙星口服每次0.4g ,每天1次,治疗组采用盆腔炎汤(煅龙骨、牡蛎、乌贼骨、白果、淮山药、炒白术、炒芡实、红藤、代赭石、菟丝子、白头翁等)灌肠,每天1次,联合使用氟罗沙星片每次0.2g ,每天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并统计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下腹腰骶疼痛,带下量多、气臭色黄及神疲乏力缓解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存在食欲不振、失眠及癫痫样发作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盆腔炎汤保留灌肠联系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脉血康胶囊治疗脑梗塞恢复期40例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脑梗塞恢复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脉血康胶囊3粒,3次/d,拜阿斯匹林0.1g,3次/d,脑复康0.8g ,3次/d;对照组用拜阿斯匹林0.1g,1次/d,脑复康0.8g,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脉血康胶囊治疗脑梗塞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8周治疗过程中,总计不良事件发生率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5%和5%。结论:脉血康胶囊治疗脑梗塞疗效较好且安全,与其破血逐瘀、通脉止痛,抑制凝血酶,降低纤维蛋白并抑制纤维蛋白凝固,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扩张血管改善脑的供血,降血脂、血粘度等作用相关。

    作者:乔树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健脾消痞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40例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方健脾消痞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吗丁啉;治疗组在常规降糖方案的基础上,口服中药(黄芪、薏苡仁、陈皮、半夏、党参、茯苓、白术、甘草、佛手、莱菔子、旋覆花、丹参、枳实、厚朴等),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胃排空率及中医症状积分情况,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7 例,好转23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5%;治疗组治愈20例,好转17例,无效3 例,有效率为9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1),且治疗组胃排空时间、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本方法治疗本病有益气健脾、行气化湿、消滞除满的功效。

    作者:肖洋;李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赵和平治疗肩周炎经验

    目的:介绍赵和平主任医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其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经验。结论:赵和平主任医师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肾的不足,气血的虚衰,外感风寒湿邪及外伤劳损等有密切的关系。临床采用辨证口服中药结合刺血、中药贴敷及熏洗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高立珍;孟彪;王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CON组)和丹参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组(DSN 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差异。结果:CON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行PCI率为92.0%,死亡率为20.0%;DSN组PCI率为64.0%,死亡率为4.0%。DSN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CON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的hs‐CRP、TNF‐α、IL‐6、IL‐8和IL‐10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TNF‐α、IL‐6和IL‐8均显著降低(P<0.05),而IL‐10显著升高(P<0.05);DSN 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TNF‐α、IL‐6和IL‐8显著低于CON组患者(P<0.05),而IL‐10显著高于CON组患者(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紊乱状态,提高疗效并降低死亡率。

    作者:杨亚莉;李艳红;刘艳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方法:将76例进展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神经等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神功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论:本法治疗进展性脑梗塞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陈文刚;刘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盆腔炎汤保留灌肠配合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氟罗沙星联合盆腔炎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氟罗沙星口服每次0.4g ,每天1次,治疗组采用盆腔炎汤(煅龙骨、牡蛎、乌贼骨、白果、淮山药、炒白术、炒芡实、红藤、代赭石、菟丝子、白头翁等)灌肠,每天1次,联合使用氟罗沙星片每次0.2g ,每天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并统计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下腹腰骶疼痛,带下量多、气臭色黄及神疲乏力缓解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存在食欲不振、失眠及癫痫样发作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盆腔炎汤保留灌肠联系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秦伟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蓝光治疗并服用布拉氏酵母散;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服用茵栀黄口服液。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后第2~6天的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比对照组快,日均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散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起效快且可以明显缩短病程。

    作者:张昆艳;戴秀华;刘树艳;马丽娟;薛彧娜;孙小亮;付洪涛;宋宴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以舌象为主要辨证依据分型治疗小儿多动症40例

    目的:观察以舌象为主要辨证依据,对小儿多动症进行中医分型论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小儿多动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以舌象为主要辨证依据,结合主要症状,分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痰热内扰型、心脾两虚型,分别予六味地黄丸加减、黄连温胆汤加减、归脾汤加减,水煎液口服,对照组予利他林口服,疗程均为8周。入组前、服药后第4周,服药后第8周对SNAP‐4量表评分,Conner氏量表多动指数进行比较,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组内治疗前后SNAP‐4量表症状积分、Conners氏量表多动指数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组间治疗后SNAP‐4量表症状积分、Conners氏量表多动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以舌象为主要辨证依据,对小儿多动症进行中医分型论治的临床疗效与利他林相当,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黎欣;杨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沈舒文教授运用润降法治疗食管癌经验

    目的:总结沈舒文教授运用润降法治疗食管癌的经验。方法:整理跟师学习食管癌临证经验、领悟学术思想,举典型医案。结论:食管癌证型结构虚实关联,论病机气阴两虚,毒瘀痰结,治疗应扶正祛邪,益气养阴,开气散结,但降胃尤重以润为降,养阴重于益气,通过食管癌的治疗验案表明沈师以润降取效的临床经验。

    作者:许永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简易坐位提拉旋转复位法加牵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致颈心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探讨简易坐位提拉旋转复位法加牵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致颈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性。方法:选取本院康复医学科、心血管科、骨科等相关科室住院或门诊诊疗的寰枢关节紊乱患者120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坐位提拉旋转复位手法复位+颈椎牵引1周;对照组A 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1周;对照组B单纯给予颈椎牵引1周。观察对比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A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B总有效率为72.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对比两组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性更为显著。结论:简易坐位提拉旋转复位法加牵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致颈心综合征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疗效性,能够有效改善症状,提高颈椎活动度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运用。

    作者:王高岸;邱世光;卢桂兰;曾志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温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脊柱骨折神经损伤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温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脊柱骨折神经损伤病人功能恢复效果。方法:由我院诊断并治疗的脊柱神经损伤病人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刺联合组和温针联合组,各28例。针刺联合组给与针刺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温针联合组给与温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分别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运动、痛觉及触觉情况,并比较。结果:温针联合组Barthel指数及运动、痛觉及触觉情况均明显优于针刺联合组。结论:温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脊柱骨折神经损伤病人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杨秀军;曹建辉;沈志民;刘海峰;方国荣;魏瑞英;张莹莹;张会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音频微波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出现皮下积液应用音频微波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0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皮下积液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时间和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3例,对照组抽液后予以加压包扎治疗,治疗组应用音频微波疗法后予以加压包扎治疗,对两组创面引流量,两组引流管拔除的时间,两组出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1%,两组相较,差异显著( P<0.01)。治疗组1、2、3d引流液量分别为(80.5±21.6,31.5±7.8,36.5±2.9)mL,对照组1、2、3d引流液量分别为(212.9±21.8,119.8±17.1,162.3±19.2)m L ,两组相较,差异显著( P<0.01)。治疗组引流管拔除的时间为(8.5±1.5)d,对照组引流管拔除的时间为(12.4±2.1)d,两组相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出院时间为(9.7±1.2)d,对照组出院时间为(14.5±2.3)d,两组相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当音频电流通过患者机体时,对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提高代谢能力,改善组织营养。同时使用低功率密度的微波,对机体组织予以深度照射,产生透热效应,增强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促进血肿吸收,消炎止痛,微波非热效应,还能够调节肌肉组织兴奋性,控制痉挛收缩,抑制细菌生长,加快伤口愈合,效果显著。

    作者:张玉卫;戚彩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扶正培本汤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扶正培本汤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到我院妇产科就诊的87例宫颈鳞癌患者,Ⅰb期46例,Ⅱa期41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分别有42例、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加用扶正培本汤(黄芪、太子参、女贞子、枸杞、丹参、白术、陈皮、川牛膝等)治疗,对各期化疗后不良反应、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等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21,P<0.05)。治疗组患者CD4+ T 淋巴细胞、CD8+ T 淋巴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CD4+ /CD8+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治疗组治疗后自觉症状、心理情绪状态、躯体功能、日常生活等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但社会活动评分未见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扶正培本汤有助于改善宫颈癌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并提高生存质量,并减轻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

    作者:李媛;段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韩世荣主任医师诊治皮肤病验案举隅

    韩世荣主任医师是陕西省名中医,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在长期的皮肤病诊疗实践中既强调辨病论治,又善于权衡中西医之长,哀中参西,西医诊断,中医治疗,对于证型固定者予以专病专方,并使用经方治疗皮肤疑难顽症,在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药方面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随师临证,耳濡目染,感受颇多,现就其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赵连皓;马科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疏肝祛瘀化痰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咽喉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咽喉炎患者采用疏肝祛瘀化痰汤配合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本组112例慢性咽喉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疏肝祛瘀化痰汤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73.21%) ,且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1、IL‐6和T N F‐α含量低于治疗前,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1、IL‐6和TNF‐α含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7.15%)显著低于对照组(28.57%) ,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慢性咽喉炎患者采用疏肝祛瘀化痰汤配合西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驰;杜锦朵;冉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槐耳颗粒联合XELOX方案治疗胃癌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槐耳颗粒对XELOX方案治疗IV期胃癌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IV期胃癌患者分为XELOX化疗组(CON组)和槐耳颗粒联合XELOX化疗组(HUA 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化疗不良反应及化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CON组IV期胃癌患者化疗有效率为40.0%;HUA组患者化疗有效率为77.5%。 HUA组患者化疗有效率显著于CON组(P=0.001)。HUA组患者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和神经毒性的I+II级和III+IV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ON 组(P<0.05)。CON组和 HUA 组IV期胃癌患者化疗前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化疗后生理状况和情感状况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社会家庭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HUA组患者化疗后的生理状况和情感状况评分显著低于CON组(P<0.05),而社会家庭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结论:槐耳颗粒可显著增强XELOX方案治疗IV期胃癌患者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显著改善IV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娟;徐海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与西药联合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76例丹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予以萆薢胜湿汤、金黄膏外敷,以及青霉素G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予以静脉注射青霉素G、硫酸镁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2.1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为65.79%,总有效率97.37%,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本法治疗下肢丹毒,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疗效良好。

    作者:李玉姣;王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加味四逆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 miRNA-146a表达的影响

    目的:检测加味四逆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和miRNA‐146a表达的影响。方法:加味四逆散治疗二甲基亚硝胺( 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后,通过 HE染色观察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变化,并通过RT‐PCR技术检测miRNA‐146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治疗组大鼠肝组织汇管区可见轻度炎症,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程度较治疗前减轻,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的大鼠肝组织中miRNA‐146a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加味四逆散科通过调节miRNA‐146a的表达实现对肝纤维化的逆转。

    作者:晁旭;董昌虎;李宏;任清维;郑旭锐;王国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玉屏风散配合西药治疗慢性湿疹60例

    目的:观察研究盐酸非索非那定片(Fexofenad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FHT )联合玉屏风散治疗慢性湿疹6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湿疹病患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含60例。对照组单独口服FHT 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治疗。对两组病患疗前及治疗4周后症状评分、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复发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组病患临床治疗痊愈率(65.00%)及总有效率(9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00%)及(83.33%) ,无效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 ,治疗组病患复发率(25.00%)显著低于对照组(60.00%) ,各不良反应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FHT 联合玉屏风散合当归四逆汤治疗慢性湿疹,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及复发等情况发生,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韩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论《金匮要略》中痰饮病的证治

    目的:探究《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对痰饮病的治疗及其中方药的现代临床应用及研究。方法:以《金匮要略》痰饮病的理论及治疗原则为依据,对痰饮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进行分析。结论:张仲景对痰饮病的论述为后世痰饮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痰饮病篇的经方,临床运用广泛,疗效肯定。

    作者:高怡婷;周迎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