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岚;叶飞;冷媚;李运星;孙燕;黄雪梅;周凤琼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脾外伤的可行性及适应证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问非手术治疗52例脾外伤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52例中Ⅰ级损伤28例,Ⅱ级损伤17例.Ⅲ级损伤7例.29例有合并伤.结论 选择性非手术治疗脾外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腹腔外器官合并伤及患者的年龄并不影响非手术治疗的疗效.
作者:张永川;刘林波;朱坤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地震后心理及环境因素对冠心病心脏事件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2008年5月12日~5月19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后1周内门、急诊48例冠心病心脏事件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心理及环境因素与冠心痛及其心脏事件(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及各种心脏原因的住院)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 在地震后应高度重视心理及环境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产生的作用,对冠心痛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积极培养应对压力及排解不良情绪的能力.从而减少冠心痛心脏事件的发生.
作者:梅春雪;陈素华;李曼都;郭东蓉;杜红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86 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及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测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流变.结果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有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注意干预.
作者:包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应用MRI评估γ刀治疗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颅内淋巴瘸,γ刀治疗后随访6个月~3年,对其γ刀治疗前后的MRI平扫及增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 例系幕上及幕下多发瘤灶,3例系幕上单发瘤灶,MRI平扫TIWI瘤灶呈较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GD-DTPA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肿瘤灶用水肿较轻.γ刀治疗后5例瘤灶消失,2例瘤灶明显缩小,灶用水肿均明显消退.结论 颅内淋巴瘤的 MRI影像表现有较强特征性,是该肿瘤伽玛刀治疗疗效评价的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邓珍萍;费红英;任鸿萍;廖述才;原珍团;张晓鸽;鲁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H)两种方法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时的临床疗效、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强度.方法 胰岛素治疗的围手术期糖屎病患者105例,随机分为CSII组(54例)和MSII组(51例),观察两组血糖控制、低血糖发生率、注射区皮肤瘙痒及皮下结节出现频数、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工作强度.结果 与MSII组相比,CSII组2h PBG降低更为明显(早餐:(7.4±2.2)vs(9.7±2.0),中餐:(6.9±1.8)vs(8.5±1.7),晚餐:(7.0±1.4)vs(8.8±1.7),P<0.05];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高(94.4%vs 84.4%,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13.0%vs 29.4%,P<0.05);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护理工作强度明显减轻(11.8±5.4)vs(14.6±4.7),P<0.01.结论 CSII较MSII在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强度.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王德明;陈春蓉;邹艳;王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慢性酒精中毒伴癫痫发作患者的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76例慢性酒精中毒伴癫痫发作患者的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患者脑电图异常50例(66%)为弥漫性低波幅慢活动为主,部分有尖波、棘渡发放,饮酒时间越长,饮酒量越大,患者脑电图异常率越高.结论 脑电图对慢性酒精中毒伴癫痫发作诊断有价值,并能评估酒精中毒对脑功能损害的程度.
作者:周斌;王锦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术式的适应症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92例,在≤6、6~12、12~24h 3个时段对骨辩开颅、小骨窗开颅、微创碎吸3种术式手术治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中等量出血,时间≤6h 3种术式疗效接近;而6h后手术开颅及小骨窗术式有明显优势(P<0.05);大量出血开颅手术具优势(≤6h,组P<0.01;6~12h组P<0.05),而小骨窗亦优于微创手术(P<0.05).结论 中等量以上脑出血,提倡早期外科干预,短期疗效随访提示:开颅手术血肿清除术优于微创血肿碎吸术.
作者:刘微波;张新平;刘中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发生在肿瘤早期,尤其在宫颈癌前病变中,hTERC基因异常扩增的程度与宫颈癌的严重程度及分级密切相关.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 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可能成为临床检测宫颈癌早期病变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早期发现宫颈癌并判断预后提供更好的辅助手段.
作者:张艾;李亚里;张全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的心律失常特点及PCI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147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对其心律失常特点及病死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的窦缓、窦停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高(P<0.05);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的窦速、窒上性心律失常、室内传导阻滞发生率高,而且死亡发生率高(P<0.05);各组死亡患者中未行PCI治疗的死亡发生率高于行PCI治疗的患者.结论 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的患者预后差;未行PCI治疗患者的病死率高于行PCI治疗的患者.
作者:邓少雄;郭南鸥;洪美满 刊期: 2008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地震中出现胸痛间断咳嗽伴呼吸困难36h于2008年5月14日入院.患者36h前,地震时惊慌中背老伴用力后,逐渐感上腹痛、胸痛,继之发热,咳嗽,伴气短、呼吸困难、发绀不能平卧.
作者:冯凯祥;刘芸;罗玉君;林凤琼;邓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77例肿瘤患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含量和血常规,同时以20例健康查体的正常人为对照,分析EPO含量同血常规的关系.结果 健康人群的EPO含量为(17.32±10.20)mIU/ml,恶性肿瘤患者为(44.34±35.26)mIU/ml(P<0.01).其中不贫血的肿瘤患者EPO含量为(21.92±14.35)mIU/ml,贫血的肿瘤患者EPO含量为(51.18±36.95)mIU/ml,(P<0.01).曾经做过化疗的肿瘤患者EPO含量为(28.08±18.23)mIU/ml,没有化疗的患者为(59.39±40.41)mIU/ml(P<0.01).行含铂方案化疗患者的EPO含量为(22.26±14.26)mIU/ml,不含铂方案化疗的患者为(37.64±20.44)mIU/ml(P:0.011).恶性肿瘤EPO含量同HGB和HCT的相关系敷分别为-0.581和-0.548(P=0.0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EPO水平比正常人显著升高,化疗特别是含铂方案化疗会导致EPO明显降低.恶性肿瘤患者EPO含量同HGB和HCT线性负相关而且可能同患者的预后有关.
作者:冯岗;邓文斌;唐桦;王晋;张羽;杜小皮;姚兵;李慧;唐诗添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侧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肋骨植骨治疗多发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自2003年1月~2007年4月对39例多发胸椎结核患者,术前正规抗结核治疗4~6用,侧前路彻底清除病灶,适当撑开矫正后凸畸形,行肋骨植骨侧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继续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1.5~2年.结果 39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0个月.症状完全缓解24例,治愈率61.53%;部分改善11例,好转率28.21%,合计恢复率为89.74%.所有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5.2.,终一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矫正22.4.,后凸角度平均丢失2.8.;所有植骨均骨性融合.结论 侧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多发胸椎结核,既能彻底清除病灶防止复发,又能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晚发神经损害.
作者:余雨;李波;邵高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因家属发现昏迷、呼之不应4h急呼120,急诊入院抢救.患者既往有焦虑失眠6个月.家属发现患者床旁有氯美扎酮及地西泮药品盒(服用剂量不详).
作者:朱斌;王新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在新生儿输液中应用的对比分析,减少静脉炎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方法 选择头皮、腋下、贵要、四肢静脉(手腕、手背、足背、踝)穿刺或静脉留置.结果 新生儿头皮静脉发生静脉炎,造成局部缺血低氧坏死,影响患儿美观.结论 新生儿腋下静脉可首选,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安全,维持时间长,四肢静脉粗直,有利于留王针穿刺,但要选择约束穿刺侧肢体.
作者:唐勤;张常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肾毒药物导致老年人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观察药物致急性肾衰竭老年人50例临床特点,与药物致急性肾衰竭中青年45例比较.结果 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病理改变,药物引起ARF发生概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致症状较重,病死率高.老年人常见致ARF药物为甘露醇和低分子右旋糖酐,中青年常见致ARF药物为庆大霉素、其它抗生素、甘露醇;老年组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少尿时间为(12.57±8.33)d,需血液净化41例(82.0%).中青年组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少尿时间为(6.20±4.62)d,需血液净化21例(46.7%);老年组死亡11例,病死率22.0%,中青年组死亡3例,病死率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致老年人ARF的特点:甘露醇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是常见致ARF药物,可能与许多老年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有关;多数患者合并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少尿期长;病死率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比例高.
作者:季乃泉;赵锡忠;季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4 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治愈17例(50.0%),致残10例(29.4%),死亡7例(20.6%).结论 针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闭合性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特点,综合分析,及早明确诊断.正确处理降颅压与休克的的矛盾和及时手术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作者:周正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声像图与声学造影特征.方法 分析47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淋巴结的超声声像图和超声造影特征,并与病理结果相比.结果 经二维、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诊断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性淋巴结99个,准确率约94%,敏感性92%,特异性82%.淋巴结纵横比超声诊断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85%;淋巴门的改变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85%;淋巴结内异常血流敏感性72%,特异性70%;淋巴结内弥散小液性坏死的敏感性为45%,特异性为97%.超声造影提高了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淋巴结结构的超声声像结合淋巴结超声造影,能够提高淋巴结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卢漫;岳林先;戴耕武;周果;刘军;蔡志清;王士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口服非素非那定60mg/次,2次/d,局部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增加卡介菌多糖核酸1mg肌内注射,隔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于治疗后4周、8周各随访1次,观察疗效,记录症状评分,计算疗效指数扣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25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4%,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种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湿疹安全、有效.
作者:杨啸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讨论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癫痫手术患者遵从性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8例癫痫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的强化健康教育.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前、后状态及出院前、出院1年后,遵医行为及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对癫痫手术患者进行持续有效的强化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远期疗效.
作者:王冬梅;李宁;雍文盛;李明;邬正贵;罗晓琦;倪艳;刘梅;张顺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肛周尖锐湿疣(CA)激光术后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肛内给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2倒肛周CA患者于激光术后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肛内给药.结果 经2~12周疣体全部消退,无明显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肛周CA激光术后肛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疗效显著,给药途径方便,无痛苦,患者连续用药依从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唐沛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