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端粒酶与hTERC基因在宫颈病变中检测及研究

张艾;李亚里;张全

关键词:端粒酶, hTERC基因, FISH技术
摘要: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发生在肿瘤早期,尤其在宫颈癌前病变中,hTERC基因异常扩增的程度与宫颈癌的严重程度及分级密切相关.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 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可能成为临床检测宫颈癌早期病变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早期发现宫颈癌并判断预后提供更好的辅助手段.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脏损害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肾脏损害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临床及免疫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122例pSS住院患者中合并肾脏损害及不伴肾脏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2例pSS患者中38倒合并肾脏损害,发生率31.1%,31例为Ⅰ型肾小管酸中毒(Ⅰ型RTA),其中15例合并低钾血症,11例合并周期性低钾性麻痹,6例合并骨质疏松、骨折,5例合并肾结石.肾病综合征4例,肾炎1例.结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本身所致肾脏损害并不少见,以I型肾小管酸中毒(Ⅰ型RTA)为主要表现.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刺治疗有效.

    作者:程小云;刘怡欣;刘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新生儿头皮静脉与四肢静脉输液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在新生儿输液中应用的对比分析,减少静脉炎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方法 选择头皮、腋下、贵要、四肢静脉(手腕、手背、足背、踝)穿刺或静脉留置.结果 新生儿头皮静脉发生静脉炎,造成局部缺血低氧坏死,影响患儿美观.结论 新生儿腋下静脉可首选,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安全,维持时间长,四肢静脉粗直,有利于留王针穿刺,但要选择约束穿刺侧肢体.

    作者:唐勤;张常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取息肉和即时缝合术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取息肉和即时缝合术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 一132例患者在全麻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标准四戳孔,借助胆管镜、取石网、电热圈套器和斑马导丝处理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胆囊壁切口用2-0或3-0可吸收缝线连续扣锁缝合或间断8字缝合,取出的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装入标本袋从剑突下孔或脐部孔取出.Winslow孔附近常规放置两根多孔腹腔引流管观察渗漏情况.结果 施行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117例和保胆取息肉即时缝合术15例,成功114例,中转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例,胆漏2例,残余结石1例,再生结石1例,胆管出血1例.腹腔引流管引流出渗出液20~300ml/d,术后2~7d拔除.无中转开腹,无死亡.手术历时30~160min,平均约70min.术后住院3~10d.结论 只要选择合适的患者,确切的胆管镜检查和治疗,可靠的缝合胆囊壁切口,施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取息肉和即时缝合术可行、有效、安全.此方法可以保留有功能的胆囊.

    作者:陈安平;索运生;肖宏;陈先林;刘安;王征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药物致老年急性肾衰竭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肾毒药物导致老年人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观察药物致急性肾衰竭老年人50例临床特点,与药物致急性肾衰竭中青年45例比较.结果 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病理改变,药物引起ARF发生概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致症状较重,病死率高.老年人常见致ARF药物为甘露醇和低分子右旋糖酐,中青年常见致ARF药物为庆大霉素、其它抗生素、甘露醇;老年组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少尿时间为(12.57±8.33)d,需血液净化41例(82.0%).中青年组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少尿时间为(6.20±4.62)d,需血液净化21例(46.7%);老年组死亡11例,病死率22.0%,中青年组死亡3例,病死率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致老年人ARF的特点:甘露醇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是常见致ARF药物,可能与许多老年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有关;多数患者合并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少尿期长;病死率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比例高.

    作者:季乃泉;赵锡忠;季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30例DKA患者分为A组置胰岛素泵,诺和灵R或赖脯胰岛素持续皮下泵入;B组用诺和灵R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治愈率、治疗前后血糖水平、住院时间、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有效.低血糖发生率、住院时间、血糖达标所需时间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全有效.

    作者:吴嘉俐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脂联素以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脂联素以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之间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48例T2DM患者和40例正常体检者,测定各组空腹血清TNF-α,IL-6、脂联素以及RBP4水平,同时分别测定各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血脂、血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T2DM患者TNF-α、IL6、RBP4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在对照组和糖尿病组中,TNF-α、IL-6以及RBP4均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0.01),脂联素与HOMA-IR呈负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Ⅱ6与RBP4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TNF-α与IL-6、RBP4问均呈正相关,脂联素与TNF-α、IL-6以及RBP4间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TG、RBP4和脂联素是糖尿病患者I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BMI、TG、RBP4和脂联素是糖尿病患者IR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能参与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张敏;田浩明;陈树;董巍;周广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不孕症患者UU、CT感染率分析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宫颈分泌物中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率及其与不孕症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590例不孕患者(不孕组)UU、CT感染率,与305例健康生育者(对照组)UU、CT感染率比较,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孕组宫颈分泌物UU阳性率为:45.76%,CT阳性率为15.08%,混合感染阳性率为4.58%.对照组UU阳性率为26.56%,CT阳性率为3.9%,混合感染阳性率为0.3%.不孕组UU、CT感染率比对照组明显增多,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U、CT感染与不孕症密切相关,UU、CT应成为不孕症检查的常规项目.

    作者:刘春岚;叶飞;冷媚;李运星;孙燕;黄雪梅;周凤琼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输尿管上皮性恶性肿瘤的诊治分析(附34例报告)

    目的 总结输尿管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28例为原发患者,6例为肾孟肿瘤术后残端输尿管复发)输尿管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综合运用细胞学、影像学、输尿管镜检查,使患者获得明确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术后配合膀胱灌注药物.并长期随访.结果 本组均单侧患病,术前诊断符合率为88%(30/34).94%(32/34)为移行细胞癌,26例行根治切除术.1年存活率为94%(28/30).结论 综合运用影像学、尿脱落细胞学及输尿管镜等检查可使输尿管癌获得确诊,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输尿管癌的有效方法.如何早期诊断和微创手术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作者:罗顺文;叶钢;许亚宏;顾新伟;赵启华;马小平;卢奕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期患者肺功能的作用.方法 对60例COPD康复期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手段,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60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肺功能指标、气短症状、日常生活能力、血气分析及呼吸、脉搏情况均较护理干预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 全面系统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明显改善COPD康复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巩固治疗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吴海燕;张钦芳;张安琴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

    目的 研究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声像图与声学造影特征.方法 分析47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淋巴结的超声声像图和超声造影特征,并与病理结果相比.结果 经二维、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诊断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性淋巴结99个,准确率约94%,敏感性92%,特异性82%.淋巴结纵横比超声诊断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85%;淋巴门的改变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85%;淋巴结内异常血流敏感性72%,特异性70%;淋巴结内弥散小液性坏死的敏感性为45%,特异性为97%.超声造影提高了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淋巴结结构的超声声像结合淋巴结超声造影,能够提高淋巴结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卢漫;岳林先;戴耕武;周果;刘军;蔡志清;王士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侧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多发胸椎结核

    目的 探讨侧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肋骨植骨治疗多发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自2003年1月~2007年4月对39例多发胸椎结核患者,术前正规抗结核治疗4~6用,侧前路彻底清除病灶,适当撑开矫正后凸畸形,行肋骨植骨侧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继续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1.5~2年.结果 39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0个月.症状完全缓解24例,治愈率61.53%;部分改善11例,好转率28.21%,合计恢复率为89.74%.所有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5.2.,终一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矫正22.4.,后凸角度平均丢失2.8.;所有植骨均骨性融合.结论 侧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多发胸椎结核,既能彻底清除病灶防止复发,又能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晚发神经损害.

    作者:余雨;李波;邵高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非素非那定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口服非素非那定60mg/次,2次/d,局部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增加卡介菌多糖核酸1mg肌内注射,隔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于治疗后4周、8周各随访1次,观察疗效,记录症状评分,计算疗效指数扣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25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4%,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种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湿疹安全、有效.

    作者:杨啸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新生儿窒息早期联用苯巴比妥与甘露醇干预低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目的 联合应用笨巴比妥与甘露醇对新生儿窒息进行早期干预治疗预防或减轻新生儿低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对4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苯巴比妥和甘露醇与40例常规治疗的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对照比较预后.结果 干预组重度(HI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早期应用苯巴比妥与甘露醇能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预防和减轻脑损伤的发生,能有效地改善低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

    作者:李艾玲;王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LC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72例

    目的 探讨LC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技术细节操作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急性胆囊炎的LC术病例.结果 72例完成65例Lc术,7例中转开腹,均未出现手术损伤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LC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关键是术者必须充分了解LC手术的技术细节,熟练掌握LC操作技术要点.

    作者:吴进;王亮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某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指南,随机抽取2007年3~12月某院外科患者300例,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前2h内应用抗菌药物占18%,术后应用抗菌药物占26%;术后用药时间超过规定占81%;单一用药占65%.二联用药占29%.调查涉及抗菌药物25个品种,列前十位的抗菌药物分别是甲硝唑、左氧氟沙呈、头孢匹胺钠、头孢噻肟钠、头孢咪诺钠、头孢硫脒、头孢西丁、氨曲南、环丙沙星、阿莫西林舒巴坦钠.结论 该院囤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是存在抗菌药物品种高选,用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作者:曾明辉;李福宣;陈瑶;龙恩武;李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PCI术后患者汶川地震应激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汶川大地震所致应激状态下冠状动脉PCI术后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变化.方法 对地震重灾区震前行冠状动脉PCI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对比震前震后患者心血管指标.结果 地震应激状态下使PCI术后患者HR、sBP和DBP较震前明显升高,而EF未发生明显变化,震后未正规服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HR、SBP、DBP和EF比正规服药患者升高明显.结论 地震应激对冠状动脉PCI术后患者有不良影响,不正规服药患者影响明显.

    作者:吴屹;戴闽;刘纪宁;张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的长托宁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长托宁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前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术前合理应用抗胆碱能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择期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75例用信封法随机分成3组,每组25例.Ⅰ组,患者术前30min肌肉注射长托宁0.5mg,Ⅱ组,患者术前30min肌肉注射长托宁0.O1mg/kg,对照组患者术前肌注生理盐水.记录注射后10、20、30min患者的MBP,心率,VAS评分和新生Apgar评分.结果 Ⅰ组和Ⅱ组患者口干VAS评分分别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射后10、20、30 min两组之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在用药后各时点平均动脉血压和心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率与基础值比较有减慢的趋势;3组患者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肌肉注射长托宁0.01mg/kg组和肌肉注射长托宁0.5mg组对产妇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影响,均可安全用于剖宫产术麻醉前给药.

    作者:江晓琴;曾葵;马玉姗;章媛;黄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介入性超声微创诊疗平台的建立及规范化

    作为超声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介入性超声医学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这门在超声影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微创诊疗新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临床专业领域,并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和青睐[1].

    作者:王雪岩;单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小儿病毒性肺炎病毒病原学及免疫功能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病原学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采集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用ELISA法检测RSV、IFV、ADV、PIV、CMV 血清特异性IgM,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IgA、IgM、CBP,碱性磷酸酶标记链霉卵白素(S-A/AP)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74倒病毒性婴幼儿肺炎中,单独病毒感染55例,占大部分,其中RSV 16例居首位,余依次为IFV 12例、ADV 11例、PIV 9例、CMV 7例;混和病毒感染19例,分别是IFV+PIV 7例、IFV+RSV4例、ADV+PIV4例、ADV+IFv3例、PIV+BSVI例.病毒性肺炎组CD3↓、CD4↓、CD4/CD8↓、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G、IgA、IgM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感染是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原,单独病毒感染为主,病毒病原谱具有地区差异性.病毒性肺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紊乱.

    作者:张本金;刘文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胰岛素泵入与注射治疗围手术期糖尿病护理对比分析

    目的 评估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H)两种方法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时的临床疗效、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强度.方法 胰岛素治疗的围手术期糖屎病患者105例,随机分为CSII组(54例)和MSII组(51例),观察两组血糖控制、低血糖发生率、注射区皮肤瘙痒及皮下结节出现频数、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工作强度.结果 与MSII组相比,CSII组2h PBG降低更为明显(早餐:(7.4±2.2)vs(9.7±2.0),中餐:(6.9±1.8)vs(8.5±1.7),晚餐:(7.0±1.4)vs(8.8±1.7),P<0.05];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高(94.4%vs 84.4%,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13.0%vs 29.4%,P<0.05);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护理工作强度明显减轻(11.8±5.4)vs(14.6±4.7),P<0.01.结论 CSII较MSII在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强度.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王德明;陈春蓉;邹艳;王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