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平;索运生;肖宏;陈先林;刘安;王征夏
目的 探索以提高鼻中隔偏曲矫正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为主的手术方法.方法 将8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镜组41例采用鼻内镜下塑形方式成形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额镜下手术矫正.并观察术后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 鼻内镜组41例均获得完全矫正,无1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46例患者中,38例获得完全矫正,8例部分矫正,术后并发鼻中隔穿孔2例,塌鼻1例.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成形术,具有视野广、亮度强、微创、精细、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文健;刘静;杨汉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术式的适应症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92例,在≤6、6~12、12~24h 3个时段对骨辩开颅、小骨窗开颅、微创碎吸3种术式手术治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中等量出血,时间≤6h 3种术式疗效接近;而6h后手术开颅及小骨窗术式有明显优势(P<0.05);大量出血开颅手术具优势(≤6h,组P<0.01;6~12h组P<0.05),而小骨窗亦优于微创手术(P<0.05).结论 中等量以上脑出血,提倡早期外科干预,短期疗效随访提示:开颅手术血肿清除术优于微创血肿碎吸术.
作者:刘微波;张新平;刘中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超声乳化晶体吸出并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2例42眼急性闭角型青先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超声乳化晶体吸出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B组行周边虹膜切除.观察术后视力、前房角改变、眼压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A组视力为(0.7±0.2),较术前(0.2±0.1)明显提高(P<0.01),B组较术前无改变;两组房角均较术前不同程度增宽;两组眼压均控制稳定.结论 超声乳化晶体吸出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一种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粘连≤1/2圆周)可供选择的方法,尤其对合并晶体混浊的患者.降低了手术的次数和手术的费用.
作者:周莅斌;谭春燕;吴成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86 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及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测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流变.结果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有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注意干预.
作者:包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疗效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102例,手术入路以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为主.93例行瘤颈夹闭术,9例行动脉瘤包裹术.75例术中采用了血管临时阻断技术.瘤颈夹闭后常规进行微血管多谱勒监测.26例术中行终板造瘘.结果 手术效果按COS评分:本组102例中,出院时疗效好85例(83.3%),差13例(12.7%),死亡4例(3.9%).结论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中暴露清楚,瘤颈夹闭可靠.早期手术可以规避动脉瘤再出血的风险,降低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有利于临时阻断血管,降低动脉瘤未成熟破裂.术中微血管多谱勒监测可以早期发现血管误夹,防止脑梗死,偏瘫并发症.
作者:阿旺益西;张跃康;毛伯镛;孙鸿;李进;陈德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胆管镜下孔头切开术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 斑马导丝引导下的胆管逐级扩张导管或球囊导管对乳头狭窄扩张后,针式刀经胆管镜钳道在胆管逐级扩张导管指引下对乳头狭窄行切开术.结果 85例中64例乳头狭窄切开成功,不成功的21例中转为其他术式.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在有条件的单位,只要选择合适的患者,腹腔镜联合胆管镜下乳头切开术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陈安平;索运生;肖宏;陈先林;刘安;王征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人乳对人类精子低温状态(O~4℃)下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正常人精液30份,每份精液平均分为2个标本,分为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A组中加入等量人乳.B组加入等量冷冻保护液,将两组同时慢速降温(0.8~1℃/min).终降至0-4℃保存2d.结果 实验组精子保存24h,活率、活力分别由(77.7±4.3)%、(70±3.5)%降至(66.5±3.8)%、(62.3±3.4)%.而对照组精子已全部失活.结论 人乳对人类精子低温(0~4℃)下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鲜述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比较氟马西尼与纳洛酮在急性苯二氮革类药物(BZDs)中毒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及费用.方法 随机选择我科70例急性BZDs中毒患者,将其分为氟马西尼组、纳洛酮组各35倒,均进行常规洗胃、导泻、维生素C解毒、利尿及抗生素预防性治疗.氟马西尼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氟马西尼0.25-0.5mg静脉注射,随后根据情况给予氟马西尼10gg/min静脉泵入维持,纳洛酮组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0.8mg静脉注射,随后0.4mg每30min、1h静脉注射,疗效采用Glasgow-Pittsburgh评分,t检验,P<0.01.结果 开始治疗前两组的Glasgow-Pittsburgh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0min、1h和4h氯马西尼组的Glasgow-Pittsburgh显著高于纳洛酮组.氟马西尼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3.5±1.5)d vs(2.3±1.4)d]纳洛酮组.结论 氟马西尼在快速催醒方面优于纳洛酮,且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作者:黄颖琼;黄光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联合应用笨巴比妥与甘露醇对新生儿窒息进行早期干预治疗预防或减轻新生儿低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对4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苯巴比妥和甘露醇与40例常规治疗的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对照比较预后.结果 干预组重度(HI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早期应用苯巴比妥与甘露醇能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预防和减轻脑损伤的发生,能有效地改善低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
作者:李艾玲;王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早期EST治疗ABP与常规治疗结果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8例临床确诊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作早期EST治疗的结果.结果 48例采用EST治疗,34例采用常规治疗,早期内镜下行EST比较常规组的腹痛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降低.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在内镜下行EST治疗较常规方法疗效显著.
作者:覃岭;陆德云;何峰;彭杨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纯化的方法,探索MSCs体外培养的佳方法.为细胞工程学提供细胞来源.方法 ①MScs的分离、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取3~4周龄Wistar雄性大鼠四肢骨的骨髓细胞,采用裂解红细胞后的贴壁培养法分离MSCs,利用MSCs与其他贴壁细胞的贴壁差异性,严格控制传代时酶的量和消化时间.传代纯化MSCs;②MSCs的鉴定:取第4代(P4)MSCs,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MSCs的表面抗原CD44、CIM5和CD90.结果 ①采用裂解红细胞分离骨髓细胞得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形态较多样,分布不均,含杂细胞多,随换液和传代次数增多,细胞纯度提高,P4后细胞形态一致,分布均匀,几乎不见杂细胞;②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P4代MsC8经加入一抗、二抗及荧光染料后见CD44、CD90染色呈阳性,CD45染色呈阴性反应.结论 采用裂解红细胞与贴壁培养法相结合分离、纯化MSCs,可得到活性和纯度均较好的MSCs.
作者:王忠琼;杜光红;李昌平;钟晓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汶川大地震后老年住院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方法 43例老年住院患者(院内组)和45例院外老年人(对照组)在经历汶川大地震后2个月内接受DSM-IV关于急性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评估和SCI-90的评定.结果 两组比较,院内组SCI-90总分及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分量表均高于对照组(P<0.05),院内组在急性应急障碍发病率为41.8%(P<0.01),同时出现了原有躯体疾病明显加重表现.结论 大地震严重影响了老年住院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李建;李思吟;吴孝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声像图与声学造影特征.方法 分析47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淋巴结的超声声像图和超声造影特征,并与病理结果相比.结果 经二维、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诊断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性淋巴结99个,准确率约94%,敏感性92%,特异性82%.淋巴结纵横比超声诊断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85%;淋巴门的改变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85%;淋巴结内异常血流敏感性72%,特异性70%;淋巴结内弥散小液性坏死的敏感性为45%,特异性为97%.超声造影提高了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淋巴结结构的超声声像结合淋巴结超声造影,能够提高淋巴结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卢漫;岳林先;戴耕武;周果;刘军;蔡志清;王士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宫颈分泌物中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率及其与不孕症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590例不孕患者(不孕组)UU、CT感染率,与305例健康生育者(对照组)UU、CT感染率比较,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孕组宫颈分泌物UU阳性率为:45.76%,CT阳性率为15.08%,混合感染阳性率为4.58%.对照组UU阳性率为26.56%,CT阳性率为3.9%,混合感染阳性率为0.3%.不孕组UU、CT感染率比对照组明显增多,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U、CT感染与不孕症密切相关,UU、CT应成为不孕症检查的常规项目.
作者:刘春岚;叶飞;冷媚;李运星;孙燕;黄雪梅;周凤琼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长托宁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前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术前合理应用抗胆碱能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择期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75例用信封法随机分成3组,每组25例.Ⅰ组,患者术前30min肌肉注射长托宁0.5mg,Ⅱ组,患者术前30min肌肉注射长托宁0.O1mg/kg,对照组患者术前肌注生理盐水.记录注射后10、20、30min患者的MBP,心率,VAS评分和新生Apgar评分.结果 Ⅰ组和Ⅱ组患者口干VAS评分分别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射后10、20、30 min两组之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在用药后各时点平均动脉血压和心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率与基础值比较有减慢的趋势;3组患者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肌肉注射长托宁0.01mg/kg组和肌肉注射长托宁0.5mg组对产妇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影响,均可安全用于剖宫产术麻醉前给药.
作者:江晓琴;曾葵;马玉姗;章媛;黄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与非洛地平联合用药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EH伴LVH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非洛地平5mg/d,30例)和治疗组(厄贝沙坦150mg/d加非洛地平5mg/d,30例),治疗2周时若血压仍>160/95mmHg(1mmHg≈0.133kPa),非洛地平分别增加1倍,总疗程共6个月.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左室重量指教(LVMI)(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两组治疗前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后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与非洛地平联用逆转EH患者LVH效果较单用非洛地平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刘亚辉;王挺;彭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胆红素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探索胆红素和oxLDL与CHD的关系.方法 分别收集80例经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80例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肾病的健康人群的空腹血清.进行胆红素、oxLDL及常规血脂[包括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1)、高密度脂蛋白(HDb-C)、低密度脂蛋白(LDL-C)]分析.结果 CHD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TG、Chol、HDL-C、LDL-C及oxLDL无差异;CHD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HD组oxLDL/LDL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和传统的血脂分析比较,血清oxLDL/LDL比值将为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好的帮助,有望成为评价CHD危险因素更灵敏有效的血液生化指标.
作者:李贵星;袁莉;高宝秀;黄志刚;唐书强;周君;彭志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进一步了解妊娠期心电图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及相应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921例妊娠期妇女心电图检查结果及相关资料,按妊娠早中期及晚期进行分组,并对其中的异常心电图进行分类比较.结果 在妊娠晚期、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妊娠早中期(分别为38.20%,23.92%,P<0.01),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P-R间期缩短、电轴左偏、ptfV1≤-0.04mm/s以及左室肥厚.结论 妊娠期较早中期更易出现心电图的异常,其中部分与妊娠的生理变化相关,通常无须特殊的临床治疗,而地于并发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异常心电图,需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宜的处理.
作者:周晓勤;徐咏梅;陈新;宋菊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胰腺癌的螺旋CT征象及术前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穿刺活检或随访证实的26例胰腺癌患者的CT表现特点.结果 CT表现平扫略低密度23例,等密度3例,胰腺期表现为低密度,对比平扫及门脉期肿瘤显示清晰,其中胰头22例,胰体3例,胰尾1例,胰胆管扩张20倒,胰腺形态和轮廓改变19倒,胰周血管侵犯21例,胰周淋巴结转移6例,肝转移6例伴腹腔种植1例.结论 螺旋CT的双期扫描在胰腺癌的诊断、术前分期及手术切除可能性的评估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黄永志;沈星;边联龙;屠建春;缪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口服非素非那定60mg/次,2次/d,局部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增加卡介菌多糖核酸1mg肌内注射,隔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于治疗后4周、8周各随访1次,观察疗效,记录症状评分,计算疗效指数扣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25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4%,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种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湿疹安全、有效.
作者:杨啸宇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