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02例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阿旺益西;张跃康;毛伯镛;孙鸿;李进;陈德智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 翼点入路, 显微手术, 血管临时阻断, 微血管多谱勒
摘要: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疗效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102例,手术入路以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为主.93例行瘤颈夹闭术,9例行动脉瘤包裹术.75例术中采用了血管临时阻断技术.瘤颈夹闭后常规进行微血管多谱勒监测.26例术中行终板造瘘.结果 手术效果按COS评分:本组102例中,出院时疗效好85例(83.3%),差13例(12.7%),死亡4例(3.9%).结论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中暴露清楚,瘤颈夹闭可靠.早期手术可以规避动脉瘤再出血的风险,降低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有利于临时阻断血管,降低动脉瘤未成熟破裂.术中微血管多谱勒监测可以早期发现血管误夹,防止脑梗死,偏瘫并发症.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侧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多发胸椎结核

    目的 探讨侧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肋骨植骨治疗多发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自2003年1月~2007年4月对39例多发胸椎结核患者,术前正规抗结核治疗4~6用,侧前路彻底清除病灶,适当撑开矫正后凸畸形,行肋骨植骨侧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继续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1.5~2年.结果 39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0个月.症状完全缓解24例,治愈率61.53%;部分改善11例,好转率28.21%,合计恢复率为89.74%.所有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5.2.,终一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矫正22.4.,后凸角度平均丢失2.8.;所有植骨均骨性融合.结论 侧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多发胸椎结核,既能彻底清除病灶防止复发,又能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晚发神经损害.

    作者:余雨;李波;邵高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恶性肿瘤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检测和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77例肿瘤患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含量和血常规,同时以20例健康查体的正常人为对照,分析EPO含量同血常规的关系.结果 健康人群的EPO含量为(17.32±10.20)mIU/ml,恶性肿瘤患者为(44.34±35.26)mIU/ml(P<0.01).其中不贫血的肿瘤患者EPO含量为(21.92±14.35)mIU/ml,贫血的肿瘤患者EPO含量为(51.18±36.95)mIU/ml,(P<0.01).曾经做过化疗的肿瘤患者EPO含量为(28.08±18.23)mIU/ml,没有化疗的患者为(59.39±40.41)mIU/ml(P<0.01).行含铂方案化疗患者的EPO含量为(22.26±14.26)mIU/ml,不含铂方案化疗的患者为(37.64±20.44)mIU/ml(P:0.011).恶性肿瘤EPO含量同HGB和HCT的相关系敷分别为-0.581和-0.548(P=0.0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EPO水平比正常人显著升高,化疗特别是含铂方案化疗会导致EPO明显降低.恶性肿瘤患者EPO含量同HGB和HCT线性负相关而且可能同患者的预后有关.

    作者:冯岗;邓文斌;唐桦;王晋;张羽;杜小皮;姚兵;李慧;唐诗添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小儿病毒性肺炎病毒病原学及免疫功能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病原学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采集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用ELISA法检测RSV、IFV、ADV、PIV、CMV 血清特异性IgM,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IgA、IgM、CBP,碱性磷酸酶标记链霉卵白素(S-A/AP)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74倒病毒性婴幼儿肺炎中,单独病毒感染55例,占大部分,其中RSV 16例居首位,余依次为IFV 12例、ADV 11例、PIV 9例、CMV 7例;混和病毒感染19例,分别是IFV+PIV 7例、IFV+RSV4例、ADV+PIV4例、ADV+IFv3例、PIV+BSVI例.病毒性肺炎组CD3↓、CD4↓、CD4/CD8↓、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G、IgA、IgM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感染是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原,单独病毒感染为主,病毒病原谱具有地区差异性.病毒性肺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紊乱.

    作者:张本金;刘文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甲状腺手术中甲状腺上动脉的识别与处理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甲状腺上动脉的识别与处理方法.方法 6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其中,多发性甲状腺结节5例,甲状腺腺瘤(包括囊性变)35例,甲状腺囊肿6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9例,木样纤维性甲状腺炎Ⅰ例.手术中暴露甲状腺上极,自下向上用小纱布球紧贴甲状腺上极真被膜推移剥离甲状腺假被膜后,即可见到沿甲状腺上极内侧缘走行于真被膜下的条索状白色细小血管,有一定弹性,顺延该动脉向上为甲状腺上动脉腺支前支,紧贴腺体三重结扎后切断,于其后方紧贴甲状腺分离即可识别后支,同法处理.结果 66 例中均能清晰识别相应甲状腺上动脉.结扎牢靠.患者病例无喉上神经损伤.结论 紧贴上极内侧甲状腺真被膜剥离,首先寻找甲状腺上极内侧缘走行的小分支,顺势而上必定能准确找到甲状腺上动脉腺支前支及甲状腺上动脉各分支.该方法可以准确识别甲状腺上血管,处理安全方便.

    作者:王改成;张勤修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BRGl介导的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及其对神经系统发育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BRG1介导的染色质重塑参与了真核生物多种生理和病理调控过程.在过去的几年中,人们发现BRGI介导的染色质重塑在神经干细胞的维持、增殖、分化以及神经元发育成熟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BRG1介导的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及其对神经系统发育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张红;王建东;程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地震后患者头晕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及治疗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地震期间头昏患者的疗效,寻求佳治疗方案.方法 对地震期间确诊为功能性头昏的179例门诊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安慰治疗组(A组),清脑复神液治疗组(B组),对照组(C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A组与B组均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积极的心理干预,较单纯的药物治疗而言,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震期间的头昏患者,通过心理安慰治疗得到很好的效果.

    作者:段劲峰;吴孝苹;唐宇风;苏牟潇;陈忠伦;文世全;冯由军;邓惜潮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结肠代食管术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结肠代食管术在胸外科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1996年8月~2006年8月行结肠代食管手术患者18例,良性疾病4例,恶性疾病14例.4例良性疾病均为食管腐蚀性狭窄,2例经胸骨后行结肠代食管手术,1例行胸骨前皮下结肠代食管术,J例经左胸结肠代食管手术,14例食管癌均经胸骨后行结肠代食管手术.结果 颈部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2例.结论 结肠代食管术符合生理要求,是较为理想的食管重建术,手术指征可适当防宽;腐蚀性食管狭窄的手术应在6个月左右进行.

    作者:冯国斌;朱军;黄忠;徐久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LC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72例

    目的 探讨LC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技术细节操作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急性胆囊炎的LC术病例.结果 72例完成65例Lc术,7例中转开腹,均未出现手术损伤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LC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关键是术者必须充分了解LC手术的技术细节,熟练掌握LC操作技术要点.

    作者:吴进;王亮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86 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及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测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流变.结果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有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注意干预.

    作者:包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纳洛酮治疗重度酒精性昏迷的临床及数量化脑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与数量化脑电图的相关性.方法 将重度酒精昏迷患者客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N1:对照组;N2:0.4mg 纳洛酮组;N3:0.8mg纳洛酮组;N4:0.8mg纳洛酮重复组.测定4组患者血压、呼吸达到平稳的时间及清醒时间,同时测定用药后0.5、2、4h 4组患者B1S值.结果 纳洛酮组血压、呼吸稳定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N4疗效优于N2(P<0.05);大剂量纳洛酮组清醒时间比对照组短(P<0.01).用药2、4h后N3、N4 BIS值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剂量纳洛酮给药能有效改善重度酒精昏迷的临床表现并引起相应脑电图指标变化,数量化脑电图可用于监测酒精性昏迷程度及用药效果.

    作者:王天昊;樊双义;马朋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脂联素以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脂联素以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之间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48例T2DM患者和40例正常体检者,测定各组空腹血清TNF-α,IL-6、脂联素以及RBP4水平,同时分别测定各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血脂、血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T2DM患者TNF-α、IL6、RBP4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在对照组和糖尿病组中,TNF-α、IL-6以及RBP4均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0.01),脂联素与HOMA-IR呈负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Ⅱ6与RBP4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TNF-α与IL-6、RBP4问均呈正相关,脂联素与TNF-α、IL-6以及RBP4间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TG、RBP4和脂联素是糖尿病患者I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BMI、TG、RBP4和脂联素是糖尿病患者IR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能参与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张敏;田浩明;陈树;董巍;周广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不同健康教育对癫痫手术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 讨论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癫痫手术患者遵从性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8例癫痫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的强化健康教育.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前、后状态及出院前、出院1年后,遵医行为及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对癫痫手术患者进行持续有效的强化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远期疗效.

    作者:王冬梅;李宁;雍文盛;李明;邬正贵;罗晓琦;倪艳;刘梅;张顺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MRI对伽玛刀治疗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疗效评估

    目的 应用MRI评估γ刀治疗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颅内淋巴瘸,γ刀治疗后随访6个月~3年,对其γ刀治疗前后的MRI平扫及增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 例系幕上及幕下多发瘤灶,3例系幕上单发瘤灶,MRI平扫TIWI瘤灶呈较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GD-DTPA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肿瘤灶用水肿较轻.γ刀治疗后5例瘤灶消失,2例瘤灶明显缩小,灶用水肿均明显消退.结论 颅内淋巴瘤的 MRI影像表现有较强特征性,是该肿瘤伽玛刀治疗疗效评价的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邓珍萍;费红英;任鸿萍;廖述才;原珍团;张晓鸽;鲁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布地奈德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时照组2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治疗1周后,治疗组在改善呼吸困难、喘息、咳嗽、减少哮鸣音、缩短住院时间以及改善肺功能PEF%、FEV1%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少.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确切、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张怡;陈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取息肉和即时缝合术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取息肉和即时缝合术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 一132例患者在全麻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标准四戳孔,借助胆管镜、取石网、电热圈套器和斑马导丝处理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胆囊壁切口用2-0或3-0可吸收缝线连续扣锁缝合或间断8字缝合,取出的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装入标本袋从剑突下孔或脐部孔取出.Winslow孔附近常规放置两根多孔腹腔引流管观察渗漏情况.结果 施行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117例和保胆取息肉即时缝合术15例,成功114例,中转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例,胆漏2例,残余结石1例,再生结石1例,胆管出血1例.腹腔引流管引流出渗出液20~300ml/d,术后2~7d拔除.无中转开腹,无死亡.手术历时30~160min,平均约70min.术后住院3~10d.结论 只要选择合适的患者,确切的胆管镜检查和治疗,可靠的缝合胆囊壁切口,施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取息肉和即时缝合术可行、有效、安全.此方法可以保留有功能的胆囊.

    作者:陈安平;索运生;肖宏;陈先林;刘安;王征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地震期间老年住院患者心理健康分析

    目的 了解汶川大地震后老年住院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方法 43例老年住院患者(院内组)和45例院外老年人(对照组)在经历汶川大地震后2个月内接受DSM-IV关于急性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评估和SCI-90的评定.结果 两组比较,院内组SCI-90总分及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分量表均高于对照组(P<0.05),院内组在急性应急障碍发病率为41.8%(P<0.01),同时出现了原有躯体疾病明显加重表现.结论 大地震严重影响了老年住院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李建;李思吟;吴孝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合并外伤性胰瘘1例

    患者,男,34岁,因高处坠落导致全身多处受伤l+h,于2007年5月1日入院.伤后昏迷约10min清醒,面颌多处受伤、出血,全身多处皮肤擦挫伤.入院诊断:右颧弓粉碎性骨折,右上颌窦粉碎性骨折伴积血,左鼻骨骨折,面颌唇部多发挫裂伤,左右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右手第3掌骨骨折,脑震荡.入院时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人院后经清创缝合,吸氧,骨折外固定,抗感染,对症,密切监护及观察治疗.

    作者:程先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输尿管上皮性恶性肿瘤的诊治分析(附34例报告)

    目的 总结输尿管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28例为原发患者,6例为肾孟肿瘤术后残端输尿管复发)输尿管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综合运用细胞学、影像学、输尿管镜检查,使患者获得明确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术后配合膀胱灌注药物.并长期随访.结果 本组均单侧患病,术前诊断符合率为88%(30/34).94%(32/34)为移行细胞癌,26例行根治切除术.1年存活率为94%(28/30).结论 综合运用影像学、尿脱落细胞学及输尿管镜等检查可使输尿管癌获得确诊,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输尿管癌的有效方法.如何早期诊断和微创手术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作者:罗顺文;叶钢;许亚宏;顾新伟;赵启华;马小平;卢奕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妊娠期心电图改变及临床分析

    目的 进一步了解妊娠期心电图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及相应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921例妊娠期妇女心电图检查结果及相关资料,按妊娠早中期及晚期进行分组,并对其中的异常心电图进行分类比较.结果 在妊娠晚期、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妊娠早中期(分别为38.20%,23.92%,P<0.01),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P-R间期缩短、电轴左偏、ptfV1≤-0.04mm/s以及左室肥厚.结论 妊娠期较早中期更易出现心电图的异常,其中部分与妊娠的生理变化相关,通常无须特殊的临床治疗,而地于并发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异常心电图,需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宜的处理.

    作者:周晓勤;徐咏梅;陈新;宋菊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近视、近视散光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hsik)治疗近视的效果.方法 采用Lasik治疗3246例(6168眼)近视眼患者(-0.75D~-24.5D),并对其近期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hsik患者术后第1天仅有轻微不适感,绝大部分患者术后第2天视力已达到预期效果,少部分高度近视患者1周达到预期效果,极个别患者半年后稳定.结论 Lasik手术可有效治疗-0.75D~-24.5D近视,近视散光患者,术前作好筛查,术中细致操作,术后定期复查,及时处理,都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