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燕;张钦芳;张安琴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腹腔注射氯胺酮对神经源性痛大鼠的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 Wislar 大鼠30只,体重230-250g,随机分为5组:A组(n=6,正常组);B组(n=6,对照组):结扎左侧坐骨神经中段后腹腔注入等量生理盐水;C组(n=6,电针组):结扎左侧坐骨神经中段后1、3、5、7d电针阳陵泉和足三里,频率2Hz/100Hz,强度≤2mA,30min/次;D组(n=6,氯胺酮组):结扎坐骨神经后1、3、5、7d向腹腔注入氯胺酮10mg/kg(1mg/ml);E组(n=6,针药合用组):针药使用方法同C、D组.并于术后1、3、5、7d分别进行行为学测定,记录缩爪时间.于结扎后7d取L4-6脊髓,采用TUNEL法观察脊髓神经元凋亡.结果 与A组相比,B组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B组相比,C、D、E组机械性触诱发痛减轻(P<0.05);与C组相比,E组机械性触诱发痛显著减轻(P<0.05),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结扎坐骨神经可引起脊髓神经元的凋亡,并与神经源性痛的发展相一致.针药合用的镇痛效果强于单独使用电针.其对大鼠脊髓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神经元凋亡有关.
作者:杨京利;马国平;刘菊英;王燕;周青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TDP、温针灸加手法按摩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门诊2004~2007年的216例膝关节髌骨软化症的患者采用温针灸配以TDP,再进行手法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治愈185例(80%),好转31例(20%).结论 TDP、温针灸并配以适当的手法按摩能有效的治疗膝关节髌骨软化症.疗效明显,复发率较低.
作者:张绚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LC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技术细节操作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急性胆囊炎的LC术病例.结果 72例完成65例Lc术,7例中转开腹,均未出现手术损伤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LC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关键是术者必须充分了解LC手术的技术细节,熟练掌握LC操作技术要点.
作者:吴进;王亮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患者,男,34岁,因高处坠落导致全身多处受伤l+h,于2007年5月1日入院.伤后昏迷约10min清醒,面颌多处受伤、出血,全身多处皮肤擦挫伤.入院诊断:右颧弓粉碎性骨折,右上颌窦粉碎性骨折伴积血,左鼻骨骨折,面颌唇部多发挫裂伤,左右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右手第3掌骨骨折,脑震荡.入院时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人院后经清创缝合,吸氧,骨折外固定,抗感染,对症,密切监护及观察治疗.
作者:程先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地震期间头昏患者的疗效,寻求佳治疗方案.方法 对地震期间确诊为功能性头昏的179例门诊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安慰治疗组(A组),清脑复神液治疗组(B组),对照组(C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A组与B组均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积极的心理干预,较单纯的药物治疗而言,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震期间的头昏患者,通过心理安慰治疗得到很好的效果.
作者:段劲峰;吴孝苹;唐宇风;苏牟潇;陈忠伦;文世全;冯由军;邓惜潮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疗效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102例,手术入路以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为主.93例行瘤颈夹闭术,9例行动脉瘤包裹术.75例术中采用了血管临时阻断技术.瘤颈夹闭后常规进行微血管多谱勒监测.26例术中行终板造瘘.结果 手术效果按COS评分:本组102例中,出院时疗效好85例(83.3%),差13例(12.7%),死亡4例(3.9%).结论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中暴露清楚,瘤颈夹闭可靠.早期手术可以规避动脉瘤再出血的风险,降低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有利于临时阻断血管,降低动脉瘤未成熟破裂.术中微血管多谱勒监测可以早期发现血管误夹,防止脑梗死,偏瘫并发症.
作者:阿旺益西;张跃康;毛伯镛;孙鸿;李进;陈德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脾外伤的可行性及适应证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问非手术治疗52例脾外伤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52例中Ⅰ级损伤28例,Ⅱ级损伤17例.Ⅲ级损伤7例.29例有合并伤.结论 选择性非手术治疗脾外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腹腔外器官合并伤及患者的年龄并不影响非手术治疗的疗效.
作者:张永川;刘林波;朱坤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1月~2007年12月98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方式进行总结.结果 按csentles分型,Ⅰ型62例,Ⅱ型25例,Ⅲ型8例,Ⅳ型3例.所有患者均作了胆囊切除、瘘口修补或胆囊大部切除、胆管修复、T管引流术.术中胆管损伤1例.术后漏胆1例.结论 在腹腔镜下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和耐心细致的操作可顺利处理MMzzi综合征.
作者:尹思能;王征夏;索运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期患者肺功能的作用.方法 对60例COPD康复期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手段,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60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肺功能指标、气短症状、日常生活能力、血气分析及呼吸、脉搏情况均较护理干预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 全面系统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明显改善COPD康复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巩固治疗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吴海燕;张钦芳;张安琴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长托宁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前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术前合理应用抗胆碱能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择期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75例用信封法随机分成3组,每组25例.Ⅰ组,患者术前30min肌肉注射长托宁0.5mg,Ⅱ组,患者术前30min肌肉注射长托宁0.O1mg/kg,对照组患者术前肌注生理盐水.记录注射后10、20、30min患者的MBP,心率,VAS评分和新生Apgar评分.结果 Ⅰ组和Ⅱ组患者口干VAS评分分别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射后10、20、30 min两组之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在用药后各时点平均动脉血压和心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率与基础值比较有减慢的趋势;3组患者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肌肉注射长托宁0.01mg/kg组和肌肉注射长托宁0.5mg组对产妇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影响,均可安全用于剖宫产术麻醉前给药.
作者:江晓琴;曾葵;马玉姗;章媛;黄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人乳对人类精子低温状态(O~4℃)下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正常人精液30份,每份精液平均分为2个标本,分为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A组中加入等量人乳.B组加入等量冷冻保护液,将两组同时慢速降温(0.8~1℃/min).终降至0-4℃保存2d.结果 实验组精子保存24h,活率、活力分别由(77.7±4.3)%、(70±3.5)%降至(66.5±3.8)%、(62.3±3.4)%.而对照组精子已全部失活.结论 人乳对人类精子低温(0~4℃)下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鲜述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特征,评价结肠镜的作用.方法 收集分析我院近7年经结肠镜发现结合临床、病理等确诊的缺血性肠病27例的临床及内镜表现.结果 所有患者年龄均>55岁,平均65.7岁,男女之比为0.59:1,92.6%的患者有包括冠心痛、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肝硬化或长期服用激素等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内镜表现为结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病理学表现除粘膜活检提示粘膜下层含铁血黄素细胞对诊断有意义外,无特异性,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如并发肠坏死,则预后差.结论 结肠镜检查对早期诊断缺血性肠病是非常敏感并具有一定特异性的诊断方法,而早期提供治疗,则能明显改变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爱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地震后心理及环境因素对冠心病心脏事件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2008年5月12日~5月19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后1周内门、急诊48例冠心病心脏事件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心理及环境因素与冠心痛及其心脏事件(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及各种心脏原因的住院)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 在地震后应高度重视心理及环境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产生的作用,对冠心痛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积极培养应对压力及排解不良情绪的能力.从而减少冠心痛心脏事件的发生.
作者:梅春雪;陈素华;李曼都;郭东蓉;杜红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因家属发现昏迷、呼之不应4h急呼120,急诊入院抢救.患者既往有焦虑失眠6个月.家属发现患者床旁有氯美扎酮及地西泮药品盒(服用剂量不详).
作者:朱斌;王新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声像图与声学造影特征.方法 分析47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淋巴结的超声声像图和超声造影特征,并与病理结果相比.结果 经二维、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诊断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性淋巴结99个,准确率约94%,敏感性92%,特异性82%.淋巴结纵横比超声诊断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85%;淋巴门的改变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85%;淋巴结内异常血流敏感性72%,特异性70%;淋巴结内弥散小液性坏死的敏感性为45%,特异性为97%.超声造影提高了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淋巴结结构的超声声像结合淋巴结超声造影,能够提高淋巴结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卢漫;岳林先;戴耕武;周果;刘军;蔡志清;王士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肛周尖锐湿疣(CA)激光术后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肛内给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2倒肛周CA患者于激光术后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肛内给药.结果 经2~12周疣体全部消退,无明显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肛周CA激光术后肛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疗效显著,给药途径方便,无痛苦,患者连续用药依从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唐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比较氟马西尼与纳洛酮在急性苯二氮革类药物(BZDs)中毒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及费用.方法 随机选择我科70例急性BZDs中毒患者,将其分为氟马西尼组、纳洛酮组各35倒,均进行常规洗胃、导泻、维生素C解毒、利尿及抗生素预防性治疗.氟马西尼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氟马西尼0.25-0.5mg静脉注射,随后根据情况给予氟马西尼10gg/min静脉泵入维持,纳洛酮组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0.8mg静脉注射,随后0.4mg每30min、1h静脉注射,疗效采用Glasgow-Pittsburgh评分,t检验,P<0.01.结果 开始治疗前两组的Glasgow-Pittsburgh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0min、1h和4h氯马西尼组的Glasgow-Pittsburgh显著高于纳洛酮组.氟马西尼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3.5±1.5)d vs(2.3±1.4)d]纳洛酮组.结论 氟马西尼在快速催醒方面优于纳洛酮,且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作者:黄颖琼;黄光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引起眩晕常见的疾病.方法 对神经内科门诊就医的132例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经过病史询问,查体和经颅多普勒等检查,确定引起眩晕的疾病,进行登记.结果 132例眩晕中,壶腹嵴顶结石病63例(47.7%)、后循环缺血(PCI)58例(43.9%)、梅尼埃病6例(4.5%)、前庭神经元炎4例(3%)、突发性耳聋1例(0.7%).结论 引起眩晕常见的疾病是壶腹嵴顶结石病,其次为PCI.
作者:王大模;文世全;苏献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现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减轻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16例使用动脉静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纳入研究.比较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前后患者穿刺疼痛的程度.疼痛程度用患者自我评分的方法进行评估.结果 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后患者疼痛的平均评分为1.5,较使用前(平均分为7.03)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擦可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时的疼痛.
作者:吴巧英;郑建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病原学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采集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用ELISA法检测RSV、IFV、ADV、PIV、CMV 血清特异性IgM,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IgA、IgM、CBP,碱性磷酸酶标记链霉卵白素(S-A/AP)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74倒病毒性婴幼儿肺炎中,单独病毒感染55例,占大部分,其中RSV 16例居首位,余依次为IFV 12例、ADV 11例、PIV 9例、CMV 7例;混和病毒感染19例,分别是IFV+PIV 7例、IFV+RSV4例、ADV+PIV4例、ADV+IFv3例、PIV+BSVI例.病毒性肺炎组CD3↓、CD4↓、CD4/CD8↓、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G、IgA、IgM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感染是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原,单独病毒感染为主,病毒病原谱具有地区差异性.病毒性肺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紊乱.
作者:张本金;刘文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