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游潮;张跃康;贺民;李进;邬正贵
目的 对我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病例进行病因分析及对策的探讨.方法 对我院ICU病区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治疗的64例新生儿呼吸衰竭进行了病因分析,并对其常用处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导致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占前4位的是:肺部感染(45.31%)、吸入性肺炎(34.38%)、呼吸窘迫综合征(32.8l%)、呼吸暂停(25.00%).在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进行治疗过程中予以辅助机械通气的占64.06%.结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常见的危急重症,其主要的病因仍是呼吸系统疾病,机械辅助通气己是治疗新生儿呼吸功能衰竭主要的手段,且对提高新生儿呼吸功能衰竭患儿生存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伟;廖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5年间临床患者手术前、输血前及介入治疗前梅毒感染状况.方法 首先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法)对患者进行梅毒初筛,阳性者再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法)判断其是否为现症感染.结果 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各年间患者TP-ELISA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48%、0.52%、0.65%、0.77%、0.82%;TP-ELISA法检测阳性的血清再用TRUST法检测,各年阳性率(发病率)分别为0.0849%、0.0969%、0.1355%、0.1503%、0.1902%.结论 TP-ELISA法是梅毒筛查的一种良好方法,同时用TRUST法对其进行补充,判断是否为现症感染,对控制医院感染率,降低医疗风险,防范医患纠纷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崔华;郑宽君;汪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双八面蒙脱石治疗急性腹泻的疗效并评价其费用.方法 以2006年2~6月间,在我校门诊部就诊的急性腹泻住校学生7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3例,给予蒙脱石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诺氟沙星胶囊+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试验组止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止泻时间短于对照组,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八面蒙脱石治疗急性腹泻是一种止泻快,疗效满意,费用较低的治疗方法.
作者:曹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律平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伴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QT interval disperson,QTd)的影响.方法 检测 60 例伴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心律平和 ACEI或 ARB前后的QTd,并与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用药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QTd有明显延长(P<0.05).用药1个月后,病例组 QTd较用药前略有缩短,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后, QTd较用药前仍有缩短与用药1个月时相似(P>0.05);用药6个月后,QTd较用药前有较明显缩短(P<0.05).结论 心律平联合ACEI或ARB应用于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时QTd无延长,是安全的用药方案.
作者:李英;蔡力;姜荣建;唐英蓉;舒燕;程标;孔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回顾分析腋臭的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对我科自2002年起采用小切口腋臭根除术治疗60例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腋臭清除彻底,瘢痕不明显.结论 小切口腋臭根除术是一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
作者:许学文;孙明亮;刘勇;岑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RI对急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证实为SAH者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表现为T1WI像脑池内脑脊液信号增高25例,脑沟脑池信号不对称17例,脑沟模糊、消失、变窄5例,T2WI像无明显诊断价值,FLAIR具有明确诊断价值,可以直接显示出血灶.结论 MRI对SAH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仔细观察T1WI像,配合FLAIR检查,可以提高SAH的发现率、避免漏诊.
作者:谢明辉;唐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介绍残鼻局部翻转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以缺损处边缘正常皮肤皮下组织为蒂,翻转皮瓣至缺损处重建鼻翼,植皮覆盖创面.修复缺损面积3cm×3cm~4cm×5cm.结果 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期间,以残鼻局部翻转皮瓣修复鼻翼缺损7例,皮瓣及移植皮片全部成活,修复后的外鼻外形满意,基本满足面部整体形态和患者的要求.结论 残鼻局部翻转皮瓣是大面积鼻翼缺损修复的手术方法之一,其操作简单、效果理想.
作者:李晶晶;岑瑛;金培生;李虹;王耀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Brouillette临床评分和多导睡眠检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2~12岁OSAHS患儿36例,选择性行扁桃体切除、和/或腺样体切除、和/或鼻甲射频消融术.结果 随访6~18个月,术后患儿无腺样体残留、无鼻腔粘连及鼻咽闭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和消失,治愈率达92%.结论 小儿OSAHS的病因与成人不同诊断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PSG等综合分析,PSG检测结果是诊断的重要依据.选择性扁桃体切除、和/或腺样体切除、和/或双侧鼻甲射频消融是治疗小儿OSAHS的有效方法.
作者:邓萍萍;黄芳;李冬;杨举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FS)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85例FS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首发年龄、体温、持续时间、24h内惊厥次数、家族史、围产期情况.结果 复发37例(44%),复发的相关因素有首发年龄<2岁,初发体温<39℃,首发24h内惊厥≥2次,持续时间>10min,有热惊厥和癫痫家庭史及首发为复杂型者易于复发.结论 首发FS年龄越小,体温越低,惊厥持续时间越长、首发24h反复发作>2次、首发为复杂型、有热惊及癫痫家族史者日后越易复发.
作者:田泽芳;刘晓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RHR)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选择132例CHD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RHR的测定,同时选择1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测定RHR作为对照.结果 CHD组的RHR(79.1±7.6次/min)快于正常对照组的RHR(71.0±7.9次/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RHR(86.4±7.6次/min)快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RHR(80.0±8.3次/min)及稳定型心绞痛组RHR(73.0±8.3次/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RHR快于稳定型心绞痛组RHR,有统计意义(P<0.05);多支血管狭窄组RHR(82.7±9.7次/min)快于单支血管狭窄组RHR(74.0±8.9次/min),也快于2支血管狭窄组RHR(78.9±9.8次/min),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90%者的RHR(81.7±9.2次/min)快于<90%者(72.4±9.7次/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R与动脉硬化的发生、CHD的病情与预后有关,静息心率的升高可作为冠心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作者:唐永江;刘岚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肺纤维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异质性疾病,主要病理特点是早期的弥漫性肺泡炎和后期大量成纤维细胞病理性增生及基质胶原进行性积聚并取代正常的肺组织结构.
作者:凌伟;谢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对预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降低和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 采用DiaMed IgG卡对17200例预输血患者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不规则抗体阴性的标本用盐水交叉配血,而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标本用DiaMed IgG卡进行交叉配血.结果 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59例,阳性率0.34%,59例抗体阳性的标本均用DiaMed IgG卡进行交叉配血,患者均输注了无相应抗原的红细胞.结论 不规则抗体的筛查,能降低和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作者:谭斌;秦莉;王立新;黄春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血液粘稠度和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112例矽肺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心绞痛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7.5%和 64.3%),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时间定量有效率亦优于对照组(98.2%和78.6%),治疗组心率变异性测定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是治疗血液粘稠度心绞痛的一种安全高效的纯中药制剂.
作者:田立岩;彭焕莲;杨春霞;崔风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PC-LCP),对其固定新鲜山羊胫骨表面形态特征及生物力学特性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压力敏感膜,比较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钢板(PC-LCP)与有限接触加压接骨板(LC-DCP)固定新鲜山羊胫骨时接触面积、压力及应力变化.同时使用山羊新鲜配对胫骨15对,做成横断的骨折模型,分别用PC-LCP及LC-DCP加压固定,在多功能力学试验机上进行四点弯曲实验、扭转实验及垂直压缩试验.结果 PC-LCP与LC-DCP固定新鲜山羊胫骨时接触面积、压力及应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LCP固定骨折抗扭刚度略小于LC-DCP,抗弯刚度、垂直压缩刚度均略大于LC-DCP,但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LCP明显减少了与骨面的接触面积,同时固定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达到临床需求.
作者:邢叔星;赵玉峰;段卡拉;刘东北;王子明;蒲渝;刘育杰;陈卫军;王爱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进一步评价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SPN)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肺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54例SPN患者行CT检查,男28例,女26例,年龄25~84岁.常规扫描后进行薄层扫描,薄层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层厚为3mm,螺距1.0.分析CT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肺癌和炎性假瘤增强后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斑片状强化,结核球无强化或边缘强化.依据平扫征象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53%.以净强化值>20HU为界值,依据增强表现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57%.结论 依据CT平扫特征及增强表现,结合病史可以对SPN的良恶性做出基本准确的诊断.
作者:王利伟;王自正;顾建平;冯敏;张林;周星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百多邦与紫草油治疗新生儿红斑合并脓疱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新生儿红斑合并脓疱疮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予先锋霉素V抗感染,相同的消毒隔离措施及常规皮肤护理,治疗组予紫草油及百多邦涂抹,对照组单用百多邦涂抹,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缓解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百多邦与紫草油治疗新生儿红斑合并脓疱疮的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郭江;李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40岁.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1h于2005年10月24日入院,入院前1h无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伴下腹隐痛不适、无发热、畏寒.查:生命体征正常.皮肤无瘀点、瘀斑、心肺正常.
作者:李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52岁,61kg.诊断为膀胱结石,拟在局麻下行膀胱镜经尿道膀胱取石,手术时感疼痛难忍,取石无法进行,BP 160/90mmHg,P 100次/min,R 22次/min.
作者:林开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对皮肤结核病诊断的警惕和认识能力.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皮肤结核病46例.记录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手术所见.结果 皮肤结核患者大多无结核病中毒症状,起病隐袭,17.4%的患者有结核病既往史,47.8%的患者合并其它部位结核,如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附睾结核及腔口结核等.部分患者无结核病史及伴发结核病更易导致误诊误治.结论 瘰疬性皮肤结核是器官结核病例伴发的较常见的皮肤结核病,临床医师应重视对皮肤结节患者进行肺内、外结核病的检查.结核杆菌检查及PPD试验可与病理组织学检查一起协助诊断.
作者:王雅凡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颅内高压的效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所有患者随机分成3组,第1组(27例)给予20%甘露醇0.5g/kg体重,第2组(25例)给予1.0g/kg体重,第3组(26例)给予0.5g/kg体重+速尿20mg降颅内压处理,所有患者给予颅内压监护,记录使用甘露醇前、后的颅内压变化数据.结果 第3组在有效率、药效持续时间优于其它两组,而颅内压反跳率低于其它两组.第2组与第1组比较,药效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比较降压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露醇治疗颅内高压是有效的,0.5g/kg体重的甘露醇+速尿20mg效果理想,值得提倡.
作者:易勇;丁常云;唐文渊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