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律平联合ACEI或ARB对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李英;蔡力;姜荣建;唐英蓉;舒燕;程标;孔洪

关键词:心律平, 高血压, 室性心律失常, QT离散度
摘要:目的 探讨心律平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伴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QT interval disperson,QTd)的影响.方法 检测 60 例伴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心律平和 ACEI或 ARB前后的QTd,并与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用药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QTd有明显延长(P<0.05).用药1个月后,病例组 QTd较用药前略有缩短,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后, QTd较用药前仍有缩短与用药1个月时相似(P>0.05);用药6个月后,QTd较用药前有较明显缩短(P<0.05).结论 心律平联合ACEI或ARB应用于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时QTd无延长,是安全的用药方案.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维胺脂胶囊联合痤康王治疗寻常痤疮

    目的 观察维胺脂胶囊与痤康王联合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门诊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50例,用维胺脂胶囊50mg,3次/d口服,痤康王3次/d涂患处;对照组110例单用痤康王3次/d涂患处,疗程4周,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对照组总有效率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胺脂胶囊与痤康王联合治疗寻常痤疮疗效好,而且安全.

    作者:邢燕;吴经江;郭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Ⅰ型骨胶原膜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 观察自创增强酶解法提取的皮质骨胶原所制胶原膜的生物相容性,为利用该胶原制备支架材料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以新鲜猪皮质骨为原料,通过增强酶解法提取技术获得Ⅰ型胶原,再将胶原制成戊二醛交联或不交联的胶原膜.后将胶原膜与hMSC共培养观察细胞相容性或埋植到兔肌袋里观察组织相容性和降解情况.结果 胶原膜无明显细胞毒性,hMSC增殖迅速,无明显受抑制现象.埋植试验,未交联的胶原膜1周时即明显降解,可见血管长入,2周末即被完全吸收;交联后的胶原膜2周时开始明显降解,4周左右才完全被吸收.结论 增强酶解法提取的骨胶原制备的胶原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组织相容性和降解性.适当浓度戊二醛交联可提高胶原的强度而不引起明显的毒性.

    作者:施洪臣;周强;刘伟;许建中;谭洪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静息心率升高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RHR)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选择132例CHD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RHR的测定,同时选择1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测定RHR作为对照.结果 CHD组的RHR(79.1±7.6次/min)快于正常对照组的RHR(71.0±7.9次/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RHR(86.4±7.6次/min)快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RHR(80.0±8.3次/min)及稳定型心绞痛组RHR(73.0±8.3次/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RHR快于稳定型心绞痛组RHR,有统计意义(P<0.05);多支血管狭窄组RHR(82.7±9.7次/min)快于单支血管狭窄组RHR(74.0±8.9次/min),也快于2支血管狭窄组RHR(78.9±9.8次/min),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90%者的RHR(81.7±9.2次/min)快于<90%者(72.4±9.7次/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R与动脉硬化的发生、CHD的病情与预后有关,静息心率的升高可作为冠心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作者:唐永江;刘岚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单纯使用平底短型网塞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单纯使用平底短型网塞式补片(T2)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44例患者单纯使用平底短型网塞式补片(T2)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随访1~21个月,总结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42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8 d.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股沟区无明显异物感,无术后并发症,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 平底短型网塞可以单独使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式简单,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赵少勇;潘俊江;朱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 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52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7 h内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效果满意,完全清除血肿45例,大部分清除血肿7例,再出血6例,存活47例,死亡5例.结论 超早期手术清除血肿,有利于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小骨窗开颅,手术时间短,减压迅速,创伤小,失血少,在直视下操作,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脑组织损伤小,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低,病死率低,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满意.

    作者:王斌;游潮;张跃康;贺民;李进;邬正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治进展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主要感染性并发症.在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发生率为8%~30%[1].它是在没有全身或腹腔内局部感染源的情况下发生的腹水细菌感染.

    作者:史映红;冯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腹主动脉灌注低温异丙酚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低温异丙酚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采用阻断兔左肾下腹主动脉30min建立的脊髓缺血模型,经左股动脉灌注液体,A组(对照组)为常温生理盐水组;实验组:B组为低温生理盐水组;C组为低温脂肪乳组;D组为低温异丙酚组(50mg/kg).4组灌注液体量均为5ml/kg.观察每组兔术中生命体征、再灌注后6,24,48h的神经行为学(Tarlov)评分、再灌注48h后的脊髓组织病理改变和测定脊髓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体温均于阻断15min开始下降,组间无差异(P>0.05):除D组阻断15min后平均动脉压开始下降外(P<0.05),A、B、C组均无明显变化;4组动物心率相对平稳;实验组Tarlov评分、脊髓病理学改变及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均显著优于A组,其中以D组佳(P<0.05).结论 经腹主动脉灌注低温液体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中以低温异丙酚的保护作用为明显.

    作者:曾俊;王泉云;林艳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研究新进展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于1863年由Marey提出[1],是指由于急剧升高的腹内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作者:胡建华;万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加巴喷丁单药治疗癫痫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单药治疗癫痫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门诊癫痫患者50例,正规服用加巴喷丁胶囊,以服药前后12周进行比较,记录发作的月平均次数,制定有效性标准.结果 加巴喷丁单药治疗癫痫总有效率达60%,MRI异常者有效率高于正常者,MRS异常者有效率低于MRI异常者,部分性发作有效率高于全面性发作.结论 加巴喷丁单药治疗癫痫有效,不良反应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伍雪英;龚玉来;周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皮肤结核4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皮肤结核病诊断的警惕和认识能力.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皮肤结核病46例.记录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手术所见.结果 皮肤结核患者大多无结核病中毒症状,起病隐袭,17.4%的患者有结核病既往史,47.8%的患者合并其它部位结核,如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附睾结核及腔口结核等.部分患者无结核病史及伴发结核病更易导致误诊误治.结论 瘰疬性皮肤结核是器官结核病例伴发的较常见的皮肤结核病,临床医师应重视对皮肤结节患者进行肺内、外结核病的检查.结核杆菌检查及PPD试验可与病理组织学检查一起协助诊断.

    作者:王雅凡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半椎板切开治疗椎管内肿瘤

    目的 探讨半椎板切开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19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行了半推板入路肿瘤切除,与同期的116例全椎板切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半椎板切除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起床反应轻微,远期效果较全椎板好,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结论 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短,反应轻微,远期疗效好.但也有暴露局限的缺点.

    作者:李进;张跃康;黄思庆;鞠延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病淋巴瘤3例

    1 临床资料例1,男,36岁.因发现右侧阴囊肿块伴疼痛3个月余入院.入院前曾先后应用抗生素治疗约20d,效果不佳.

    作者:何卫阳;苟欣;肖明朝;王明;邓远忠;付劲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 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Brouillette临床评分和多导睡眠检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2~12岁OSAHS患儿36例,选择性行扁桃体切除、和/或腺样体切除、和/或鼻甲射频消融术.结果 随访6~18个月,术后患儿无腺样体残留、无鼻腔粘连及鼻咽闭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和消失,治愈率达92%.结论 小儿OSAHS的病因与成人不同诊断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PSG等综合分析,PSG检测结果是诊断的重要依据.选择性扁桃体切除、和/或腺样体切除、和/或双侧鼻甲射频消融是治疗小儿OSAHS的有效方法.

    作者:邓萍萍;黄芳;李冬;杨举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蒙脱石治疗急性腹泻43例疗效分析及费用评价

    目的 探讨双八面蒙脱石治疗急性腹泻的疗效并评价其费用.方法 以2006年2~6月间,在我校门诊部就诊的急性腹泻住校学生7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3例,给予蒙脱石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诺氟沙星胶囊+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试验组止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止泻时间短于对照组,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八面蒙脱石治疗急性腹泻是一种止泻快,疗效满意,费用较低的治疗方法.

    作者:曹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碳酸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自愿终止妊娠、无手术禁忌证的正常早孕妇女2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碳酸利多卡因组)130例,对照组(盐酸利多卡因组)130例,分别在宫颈4、8点钟位置距宫颈口外缘0.5cm处各注射1.73%碳酸利多卡因2.5ml(观察组)或2%盐酸利多卡因2.5ml(对照组),观察两组受术者术中、术后的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扩宫效果、镇痛效果、人流综合征发生例数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碳酸利多卡因在宫颈局部麻醉中优于盐酸利多卡因,能更好地减少受术者的痛苦,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并且安全、简便、经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何志章;杜玉秀;杨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再次LASIK治疗屈光回退和欠矫临床观察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问世以来,已成为屈光手术重要的手术方法之一,其优点在于用准分子激光在角膜基质内切削,保持了前部角膜基质的正常解剖结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及有效性.

    作者:马惠杰;杨静;廖凯;张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无创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和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利用BiPAP呼吸机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42例呼吸衰竭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和临床症状变化.并与同期病情相同的42例常规综合治疗后作比较.结果 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aO2、pH增加、PaCO2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常规综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综合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只要熟练掌握其护理操作,就能有效纠正呼吸衰竭,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

    作者:赖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霉菌性鼻窦炎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36例患者均治愈,且经术后病理证实;随访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霉菌性鼻窦炎以上颌窦多发,分型以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常见,CT检查是早期诊断的有效途径.鼻内镜手术是霉菌性鼻窦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细胞因子在肺纤维化中的信号转导通路

    肺纤维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异质性疾病,主要病理特点是早期的弥漫性肺泡炎和后期大量成纤维细胞病理性增生及基质胶原进行性积聚并取代正常的肺组织结构.

    作者:凌伟;谢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干预老年高血压108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习惯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所有住院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而对照组则行单纯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计划,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健康宣教和督促.结果 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生活习惯有明显改善,服药依从性增强,血压控制率也得以提高.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服药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8.9%和66.7%(P<0.005);出院后3个月回访服药依从性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3.3%和48.1%(P<0.01).出院后3个月回访血压控制率分别为83.3%和51.9%(P<0.005).结论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可以改变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养成有益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服药依从性和疾病的控制率.

    作者:何清;宋毅;蔡晓蓉;李剑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