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赖英

关键词:呼吸衰竭, 护理, 无创通气
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和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利用BiPAP呼吸机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42例呼吸衰竭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和临床症状变化.并与同期病情相同的42例常规综合治疗后作比较.结果 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aO2、pH增加、PaCO2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常规综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综合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只要熟练掌握其护理操作,就能有效纠正呼吸衰竭,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静息心率升高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RHR)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选择132例CHD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RHR的测定,同时选择1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测定RHR作为对照.结果 CHD组的RHR(79.1±7.6次/min)快于正常对照组的RHR(71.0±7.9次/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RHR(86.4±7.6次/min)快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RHR(80.0±8.3次/min)及稳定型心绞痛组RHR(73.0±8.3次/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RHR快于稳定型心绞痛组RHR,有统计意义(P<0.05);多支血管狭窄组RHR(82.7±9.7次/min)快于单支血管狭窄组RHR(74.0±8.9次/min),也快于2支血管狭窄组RHR(78.9±9.8次/min),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90%者的RHR(81.7±9.2次/min)快于<90%者(72.4±9.7次/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R与动脉硬化的发生、CHD的病情与预后有关,静息心率的升高可作为冠心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作者:唐永江;刘岚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对比评价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 对486例5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按照动脉穿刺途径随机分成桡动脉组(n=243)和股动脉组(n=243),观察两组间动脉穿刺成功率,动脉穿刺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手术过程中相关导管费用和外周血管并发症.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成功232例,经股动脉穿刺成功234例,两组动脉穿刺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造影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穿刺时间,桡动脉组明显多于股动脉组(P<0.05),手术过程中相关导管费用及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 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安全、可行、有效,相关耗材费用相对较低,外周血管并发症少.

    作者:王平;王国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胸腹联合伤41例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胸腹联合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1980年至2006年收治41例胸腹联合伤的临床资料,钝挫伤5例,锐器伤29例,枪弹及火器伤7例,其中手术证实右侧隔肌损伤12例,左侧隔肌损伤 24例,心包膈区损伤 5例,41例合并胸腹部脏器损伤,术前确诊 20例,经胸手术治疗24例,其中右侧胸7例,经腹手术7例,胸腹联合切口6例,经腹、胸两切口4例.结果 全组死亡3例.结论 胸腹联合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损伤,伤情复杂.诊断应根据受伤机制和出血量判断,特别警惕隔肌损伤,治疗原则为先处理胸部损伤,后处理腹内脏器损伤.

    作者:陈有东;胡明;何零;谢德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的研制及其相关性能检测

    目的 研制性能优良的人工骨材料并评价其相关性能.方法 将脱钙骨、聚乳酸、氯化钠按比例复合,利用模压增强法制备重组人工骨(BPCB)材料,检测其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参数,并与有机溶剂注模颗粒沥滤法制备的材料进行比较.结果 研制的BPCB材料孔隙率为55.20%、孔径为227.33μm、压缩强度为5.52MPa、弯曲强度为19.61MPa.与有机溶剂注模颗粒沥滤法相比,模压增强法制备的材料强度更高.结论 BPCB材料的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均符合骨替代材料的要求.

    作者:刘金标;廉维;权毅;潘显明;周劲松;廖冬发;邓少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Ⅰ型骨胶原膜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 观察自创增强酶解法提取的皮质骨胶原所制胶原膜的生物相容性,为利用该胶原制备支架材料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以新鲜猪皮质骨为原料,通过增强酶解法提取技术获得Ⅰ型胶原,再将胶原制成戊二醛交联或不交联的胶原膜.后将胶原膜与hMSC共培养观察细胞相容性或埋植到兔肌袋里观察组织相容性和降解情况.结果 胶原膜无明显细胞毒性,hMSC增殖迅速,无明显受抑制现象.埋植试验,未交联的胶原膜1周时即明显降解,可见血管长入,2周末即被完全吸收;交联后的胶原膜2周时开始明显降解,4周左右才完全被吸收.结论 增强酶解法提取的骨胶原制备的胶原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组织相容性和降解性.适当浓度戊二醛交联可提高胶原的强度而不引起明显的毒性.

    作者:施洪臣;周强;刘伟;许建中;谭洪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螺旋CT及CR腹部平片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和CR腹部平片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观察75例急腹症CR腹部平片和腹部螺旋CT扫描结果,并对两种方法检查结果作统计学处理(χ2检验).结果 75例中CR腹部平片检出结果有32例和后诊断相符,43例不符或不能明确诊断,诊断准确性为42.7%.螺旋CT检出70例,有5例不符或不能明确诊断,准确率为93.3%.经统计学处理:χ2=44.24,P<0.005;可见两种检查方法有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某些急腹症的诊断中CR诊断率也相对较高.结论 急腹症的检查中,螺旋CT是一种比CR腹部平片敏感、对病因诊断更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而在某些急腹症的诊断中,CR诊断率也相对较高,并有快捷,射线量少,费用相对较低等特点,所以在这些急腹症的检查中仍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宗建;阳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霉菌性鼻窦炎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36例患者均治愈,且经术后病理证实;随访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霉菌性鼻窦炎以上颌窦多发,分型以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常见,CT检查是早期诊断的有效途径.鼻内镜手术是霉菌性鼻窦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维胺脂胶囊联合痤康王治疗寻常痤疮

    目的 观察维胺脂胶囊与痤康王联合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门诊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50例,用维胺脂胶囊50mg,3次/d口服,痤康王3次/d涂患处;对照组110例单用痤康王3次/d涂患处,疗程4周,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对照组总有效率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胺脂胶囊与痤康王联合治疗寻常痤疮疗效好,而且安全.

    作者:邢燕;吴经江;郭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MAGNUM活检枪在经皮肝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MAGNUM活检枪在经皮肝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及影像学不能确诊的肝占位病变44例行CT导向下MAGNUM活检枪经皮穿刺活检.结果 44例穿刺成功(100%);43例(97.7%)获得病理学诊断,其中原发性肝癌34例(77.2%),转移性肝癌4例(9%),肝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7%),肝炎性假瘤2例(4.5%),1例(2.3%)未见肿瘤细胞;并发症主要为疼痛5例(11.4%)和肝包膜下出血1例(2.3%).结论 CT导向下MAGNUM活检枪经皮肝穿刺活检术操作简便,成功率和确诊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杰;杨汉丰;黄小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乐脉颗粒治疗阿尔茨海默病63例临床观察

    目的 使用乐脉颗粒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wimers disease,AD)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服用乐脉颗粒加用脑复康.脑复新、能量合剂;对照组31例,单纯用脑复康、脑复新、能量合剂进行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各项指标和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组加用乐脉颗粒治疗后,脑电图,智能状态,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均比对照组有所改善,说明乐脉颗粒对AD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刘光;叶江琳;郭瑞冰;陈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再次LASIK治疗屈光回退和欠矫临床观察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问世以来,已成为屈光手术重要的手术方法之一,其优点在于用准分子激光在角膜基质内切削,保持了前部角膜基质的正常解剖结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及有效性.

    作者:马惠杰;杨静;廖凯;张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巨块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巨块型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17例巨块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有效率82.35%,化疗后手术率100%.结论 对巨块型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的临床分期,为手术治疗创造机会.

    作者:张英;张瑞;朱虹;於明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单纯使用平底短型网塞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单纯使用平底短型网塞式补片(T2)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44例患者单纯使用平底短型网塞式补片(T2)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随访1~21个月,总结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42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8 d.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股沟区无明显异物感,无术后并发症,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 平底短型网塞可以单独使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式简单,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赵少勇;潘俊江;朱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广泛硬膜外异常阻滞1例

    患者,男,52岁,61kg.诊断为膀胱结石,拟在局麻下行膀胱镜经尿道膀胱取石,手术时感疼痛难忍,取石无法进行,BP 160/90mmHg,P 100次/min,R 22次/min.

    作者:林开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社会支持与截瘫患者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与截瘫患者心理健康的关系,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调查18例截瘫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分析截瘫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结果 截瘫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其SCL-90总分呈负相关,与患者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结论 截瘫患者的社会支持与截瘫患者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护理过程中重视社会支持可以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截瘫患者的心理健康.

    作者:张继翠;黄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置管灌洗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中的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置管灌洗引流(LPLD)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临床价值与技术特点.方法 用LPLD的方法早期治疗10例SAP患者,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PLD手术时间(71.5±24.5)min,术后灌洗引流时间(12±8)d,术后住院时间(37±15)d.LPLD同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1例术后4d死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余9例治愈出院.结论 LPLD是SAP早期治疗中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它用微创的方法达到开腹手术全面探查、充分灌洗引流治疗SAP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江涛;胡先典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MAC行结肠镜检查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电子结肠镜检查治疗中应用异丙酚、芬太尼进行监测麻醉(MAC)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4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分两组:MAC组(n=140)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后进行结肠镜检查,对照组(n=100)按常规进行结肠镜检查.比较:①MAC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检查前、中、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②MAC组患者镇静状态(RAMSAY法)、苏醒后的记忆和感受.结果 ①MAC组躁动的发生率为2.1%,而对照组为57%(P<0.001);MAC组患者检查中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平稳,而对照组中BP、HR都有不同程度升高;②MAC组患者10%达到2级镇静状态,70%达到3级镇静状态20%达到4级镇静状态,清醒时间为(3.9±2.5)min,全部MAC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结肠镜检查过程无记忆及不良感受.结论 异丙酚、芬太尼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安全、有效.

    作者:刘娜;高雪庆;韩松;王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误诊分析

    患者,女,40岁.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1h于2005年10月24日入院,入院前1h无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伴下腹隐痛不适、无发热、畏寒.查:生命体征正常.皮肤无瘀点、瘀斑、心肺正常.

    作者:李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血塞通注射液对血液粘稠度和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血液粘稠度和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112例矽肺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心绞痛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7.5%和 64.3%),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时间定量有效率亦优于对照组(98.2%和78.6%),治疗组心率变异性测定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是治疗血液粘稠度心绞痛的一种安全高效的纯中药制剂.

    作者:田立岩;彭焕莲;杨春霞;崔风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病淋巴瘤3例

    1 临床资料例1,男,36岁.因发现右侧阴囊肿块伴疼痛3个月余入院.入院前曾先后应用抗生素治疗约20d,效果不佳.

    作者:何卫阳;苟欣;肖明朝;王明;邓远忠;付劲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