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碳酸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分析

何志章;杜玉秀;杨云

关键词:碳酸利多卡因, 宫颈注射, 人工流产术
摘要:目的 比较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自愿终止妊娠、无手术禁忌证的正常早孕妇女2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碳酸利多卡因组)130例,对照组(盐酸利多卡因组)130例,分别在宫颈4、8点钟位置距宫颈口外缘0.5cm处各注射1.73%碳酸利多卡因2.5ml(观察组)或2%盐酸利多卡因2.5ml(对照组),观察两组受术者术中、术后的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扩宫效果、镇痛效果、人流综合征发生例数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碳酸利多卡因在宫颈局部麻醉中优于盐酸利多卡因,能更好地减少受术者的痛苦,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并且安全、简便、经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再次LASIK治疗屈光回退和欠矫临床观察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问世以来,已成为屈光手术重要的手术方法之一,其优点在于用准分子激光在角膜基质内切削,保持了前部角膜基质的正常解剖结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及有效性.

    作者:马惠杰;杨静;廖凯;张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单纯使用平底短型网塞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单纯使用平底短型网塞式补片(T2)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44例患者单纯使用平底短型网塞式补片(T2)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随访1~21个月,总结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42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8 d.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股沟区无明显异物感,无术后并发症,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 平底短型网塞可以单独使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式简单,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赵少勇;潘俊江;朱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治进展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主要感染性并发症.在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发生率为8%~30%[1].它是在没有全身或腹腔内局部感染源的情况下发生的腹水细菌感染.

    作者:史映红;冯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的研制——两种有限接触接骨板生物力学对照研究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PC-LCP),对其固定新鲜山羊胫骨表面形态特征及生物力学特性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压力敏感膜,比较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钢板(PC-LCP)与有限接触加压接骨板(LC-DCP)固定新鲜山羊胫骨时接触面积、压力及应力变化.同时使用山羊新鲜配对胫骨15对,做成横断的骨折模型,分别用PC-LCP及LC-DCP加压固定,在多功能力学试验机上进行四点弯曲实验、扭转实验及垂直压缩试验.结果 PC-LCP与LC-DCP固定新鲜山羊胫骨时接触面积、压力及应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LCP固定骨折抗扭刚度略小于LC-DCP,抗弯刚度、垂直压缩刚度均略大于LC-DCP,但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LCP明显减少了与骨面的接触面积,同时固定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达到临床需求.

    作者:邢叔星;赵玉峰;段卡拉;刘东北;王子明;蒲渝;刘育杰;陈卫军;王爱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Ⅰ型骨胶原膜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 观察自创增强酶解法提取的皮质骨胶原所制胶原膜的生物相容性,为利用该胶原制备支架材料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以新鲜猪皮质骨为原料,通过增强酶解法提取技术获得Ⅰ型胶原,再将胶原制成戊二醛交联或不交联的胶原膜.后将胶原膜与hMSC共培养观察细胞相容性或埋植到兔肌袋里观察组织相容性和降解情况.结果 胶原膜无明显细胞毒性,hMSC增殖迅速,无明显受抑制现象.埋植试验,未交联的胶原膜1周时即明显降解,可见血管长入,2周末即被完全吸收;交联后的胶原膜2周时开始明显降解,4周左右才完全被吸收.结论 增强酶解法提取的骨胶原制备的胶原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组织相容性和降解性.适当浓度戊二醛交联可提高胶原的强度而不引起明显的毒性.

    作者:施洪臣;周强;刘伟;许建中;谭洪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 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52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7 h内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效果满意,完全清除血肿45例,大部分清除血肿7例,再出血6例,存活47例,死亡5例.结论 超早期手术清除血肿,有利于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小骨窗开颅,手术时间短,减压迅速,创伤小,失血少,在直视下操作,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脑组织损伤小,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低,病死率低,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满意.

    作者:王斌;游潮;张跃康;贺民;李进;邬正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的研制及其相关性能检测

    目的 研制性能优良的人工骨材料并评价其相关性能.方法 将脱钙骨、聚乳酸、氯化钠按比例复合,利用模压增强法制备重组人工骨(BPCB)材料,检测其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参数,并与有机溶剂注模颗粒沥滤法制备的材料进行比较.结果 研制的BPCB材料孔隙率为55.20%、孔径为227.33μm、压缩强度为5.52MPa、弯曲强度为19.61MPa.与有机溶剂注模颗粒沥滤法相比,模压增强法制备的材料强度更高.结论 BPCB材料的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均符合骨替代材料的要求.

    作者:刘金标;廉维;权毅;潘显明;周劲松;廖冬发;邓少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静息心率升高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RHR)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选择132例CHD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RHR的测定,同时选择1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测定RHR作为对照.结果 CHD组的RHR(79.1±7.6次/min)快于正常对照组的RHR(71.0±7.9次/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RHR(86.4±7.6次/min)快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RHR(80.0±8.3次/min)及稳定型心绞痛组RHR(73.0±8.3次/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RHR快于稳定型心绞痛组RHR,有统计意义(P<0.05);多支血管狭窄组RHR(82.7±9.7次/min)快于单支血管狭窄组RHR(74.0±8.9次/min),也快于2支血管狭窄组RHR(78.9±9.8次/min),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90%者的RHR(81.7±9.2次/min)快于<90%者(72.4±9.7次/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R与动脉硬化的发生、CHD的病情与预后有关,静息心率的升高可作为冠心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作者:唐永江;刘岚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56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并对心肌保护,空气栓塞的防治进行探讨.方法 心肺转流后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冷停液,心脏表面不降温,在鼻咽温31~35℃,心率40~60次/min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空气栓塞、低心排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能简化操作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心肌缺血、低氧及再灌注损伤,手术效果安全、可靠,适合于大多数心脏手术患者.

    作者:郭向东;洪澜;孙小康;刁明强;赵长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误诊分析

    患者,女,40岁.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1h于2005年10月24日入院,入院前1h无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伴下腹隐痛不适、无发热、畏寒.查:生命体征正常.皮肤无瘀点、瘀斑、心肺正常.

    作者:李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无创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和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利用BiPAP呼吸机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42例呼吸衰竭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和临床症状变化.并与同期病情相同的42例常规综合治疗后作比较.结果 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aO2、pH增加、PaCO2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常规综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综合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只要熟练掌握其护理操作,就能有效纠正呼吸衰竭,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

    作者:赖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半椎板切开治疗椎管内肿瘤

    目的 探讨半椎板切开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19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行了半推板入路肿瘤切除,与同期的116例全椎板切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半椎板切除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起床反应轻微,远期效果较全椎板好,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结论 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短,反应轻微,远期疗效好.但也有暴露局限的缺点.

    作者:李进;张跃康;黄思庆;鞠延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螺旋CT及CR腹部平片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和CR腹部平片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观察75例急腹症CR腹部平片和腹部螺旋CT扫描结果,并对两种方法检查结果作统计学处理(χ2检验).结果 75例中CR腹部平片检出结果有32例和后诊断相符,43例不符或不能明确诊断,诊断准确性为42.7%.螺旋CT检出70例,有5例不符或不能明确诊断,准确率为93.3%.经统计学处理:χ2=44.24,P<0.005;可见两种检查方法有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某些急腹症的诊断中CR诊断率也相对较高.结论 急腹症的检查中,螺旋CT是一种比CR腹部平片敏感、对病因诊断更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而在某些急腹症的诊断中,CR诊断率也相对较高,并有快捷,射线量少,费用相对较低等特点,所以在这些急腹症的检查中仍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宗建;阳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螺旋CT对肺孤立性结节定性诊断的评价

    目的 进一步评价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SPN)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肺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54例SPN患者行CT检查,男28例,女26例,年龄25~84岁.常规扫描后进行薄层扫描,薄层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层厚为3mm,螺距1.0.分析CT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肺癌和炎性假瘤增强后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斑片状强化,结核球无强化或边缘强化.依据平扫征象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53%.以净强化值>20HU为界值,依据增强表现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57%.结论 依据CT平扫特征及增强表现,结合病史可以对SPN的良恶性做出基本准确的诊断.

    作者:王利伟;王自正;顾建平;冯敏;张林;周星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我院2001~2005年间手术前、输血前及介入治疗前患者梅毒感染状况的调查

    目的 了解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5年间临床患者手术前、输血前及介入治疗前梅毒感染状况.方法 首先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法)对患者进行梅毒初筛,阳性者再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法)判断其是否为现症感染.结果 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各年间患者TP-ELISA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48%、0.52%、0.65%、0.77%、0.82%;TP-ELISA法检测阳性的血清再用TRUST法检测,各年阳性率(发病率)分别为0.0849%、0.0969%、0.1355%、0.1503%、0.1902%.结论 TP-ELISA法是梅毒筛查的一种良好方法,同时用TRUST法对其进行补充,判断是否为现症感染,对控制医院感染率,降低医疗风险,防范医患纠纷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崔华;郑宽君;汪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低场磁共振对急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诊断评价

    目的 探讨MRI对急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证实为SAH者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表现为T1WI像脑池内脑脊液信号增高25例,脑沟脑池信号不对称17例,脑沟模糊、消失、变窄5例,T2WI像无明显诊断价值,FLAIR具有明确诊断价值,可以直接显示出血灶.结论 MRI对SAH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仔细观察T1WI像,配合FLAIR检查,可以提高SAH的发现率、避免漏诊.

    作者:谢明辉;唐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颅内高压的临床比较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颅内高压的效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所有患者随机分成3组,第1组(27例)给予20%甘露醇0.5g/kg体重,第2组(25例)给予1.0g/kg体重,第3组(26例)给予0.5g/kg体重+速尿20mg降颅内压处理,所有患者给予颅内压监护,记录使用甘露醇前、后的颅内压变化数据.结果 第3组在有效率、药效持续时间优于其它两组,而颅内压反跳率低于其它两组.第2组与第1组比较,药效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比较降压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露醇治疗颅内高压是有效的,0.5g/kg体重的甘露醇+速尿20mg效果理想,值得提倡.

    作者:易勇;丁常云;唐文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病淋巴瘤3例

    1 临床资料例1,男,36岁.因发现右侧阴囊肿块伴疼痛3个月余入院.入院前曾先后应用抗生素治疗约20d,效果不佳.

    作者:何卫阳;苟欣;肖明朝;王明;邓远忠;付劲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心律平联合ACEI或ARB对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律平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伴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QT interval disperson,QTd)的影响.方法 检测 60 例伴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心律平和 ACEI或 ARB前后的QTd,并与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用药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QTd有明显延长(P<0.05).用药1个月后,病例组 QTd较用药前略有缩短,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后, QTd较用药前仍有缩短与用药1个月时相似(P>0.05);用药6个月后,QTd较用药前有较明显缩短(P<0.05).结论 心律平联合ACEI或ARB应用于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时QTd无延长,是安全的用药方案.

    作者:李英;蔡力;姜荣建;唐英蓉;舒燕;程标;孔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巨块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巨块型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17例巨块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有效率82.35%,化疗后手术率100%.结论 对巨块型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的临床分期,为手术治疗创造机会.

    作者:张英;张瑞;朱虹;於明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