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爱利;郑春青
目的:参麦注射液联合瑞通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IL-6、TNF-α、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瑞通立治疗,对照组采用瑞通立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IL-6、TNF-α和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2例和22例发生心脏事件发生,分别占20.00%和36.67%,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通立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STEMI可降低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忠荣;齐延伟;李华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益胃活络经验方联合三联疗法对胃络瘀血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腺体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诊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治疗组患者则给予笔者多年益胃活络经验方内服治之,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评价证候计分及胃黏膜腺体严重程度,监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92.2%较对照组81.1%明显升高;治疗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证候积分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患者病理检查后胃黏膜腺体萎缩、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益胃活络经验方联合三联疗法利于改善症状、修复胃黏膜腺体,抗炎作用突出.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笔者临床益肾强脊经验汤剂内服、熏蒸联合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我院就诊的肝肾不足证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益赛普皮下注射;治疗组患者则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肾强脊经验汤剂内服、熏蒸联合治之.观察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重点研究其对患者关节痛感、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3%,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9%明显低(P<0.05);治疗组症状的改善更突出,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炎性因子ESR、hs-CRP、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方案能有效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关节的痛感,疗效确切,抗炎作用突出,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李小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王自平教授“活血逐瘀固冲三步法”治疗血瘀崩漏经验.方法:跟师临证学习,整理、归纳、总结其对血瘀崩漏病因病机的认识、辨治方法、用药特点,并举老师治愈典型病案.结论:其经验为第一步,活血祛瘀;第二步,逐瘀止血;第三步,固冲止血.重视青春期、生育期和绝经过渡期崩漏的不同病机特点,辨证施治,选择用药,强调在治疗时保留原有月经周期.
作者:露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应用在冠心痛心绞痛心血瘀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患者19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治疗组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持续时间(2.59±0.34) min,疼痛程度评分(1.54±1.03)分;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持续时间(3.18±0.98)min,疼痛程度评分(3.76±1.79)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高切黏度(4.61±0.34),低切黏度(7.56±1.01),血浆黏度(1.51±0.11);对照组治疗后高切黏度(4.98±1.58),低切黏度(8.01±1.64),血浆黏度(1.64±0.4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应用在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体征,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血液粘稠度,值得在临床使用.
作者:王娟;邓丽娜;刘璠;吴如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小青龙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哮喘64例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法随机将64例哮喘患者划分成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抗感染和扩张支气管,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小青龙汤加减以及穴位敷贴疗法,治疗14d后对比两组经药物治疗之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以及经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6.88%,较对照组的7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的FEV1、FEV1%以及PEFR等指标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是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青龙汤加减以及穴位敷贴的疗效对哮喘患者进行治疗,获得的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安全性较高.
作者:卢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慢性腰腿痛患者采用狗脊熏蒸联合针灸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患有慢性腰腿痛的患者共100例,治疗时间为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将100例患者命名为治疗组,治疗组采用狗脊熏蒸联合针灸方案进行治疗,探讨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价值.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在判断J()A疼痛评分评分状况,治疗组治疗后的分值8.13±1.25,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在判断有效率,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6.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狗脊熏蒸联合针灸方案在治疗慢性腰腿痛,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可以在临床上使用.
作者:陈海涛;韦辉贤;韦庆;张栋;安玉光;高莉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饮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指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4例CU患者抽签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当归饮,均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血清总IgE和生活质量DLQI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痊愈27例,显效34例,好转9例,无效4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CD8+、总IgE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指标变化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当归饮有助于提高CU的临床疗效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与该方调节免疫作用有关.
作者:胡贇皓;李丽;任婷婷;李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下肢溃疡外治法的临床研究现状,明确各种方法的治疗优势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万法:回顾近年来关于下肢溃疡的中医、西医临床治疗文献.结论:中医外治本病较西医费用低廉,易被患者接受,但疗效评价标准不一,尚需规范化.
作者:杨伟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温脾养胃汤联合西药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对幽门螺杆菌、胃黏膜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65例患者抽签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使用奥美拉唑抑酸,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给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各1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温脾养胃汤.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相关症状、体征变化情况以及HP根除情况、胃黏膜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9%,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HP根除率82.28%,对照组为68.00%,两组HP根除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胃黏膜充血、糜烂、水肿以及胆汁反流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两组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常规使用西药的同时联合应用温脾养胃汤可显著改善疗效,提高HP清除率并有助于胃黏膜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君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大半夏汤对化疗呕吐的临床疗效,讨论其止呕的临床机理.方法:随机选择至我院进行化疗且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200例.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化疗以及其他对症治疗,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临床症状后给予大半夏汤治疗恶心呕吐.中药汤剂由本院药剂室煎制,每剂中药煎2次,分3次服用,每次150mL,3次/d.14d为1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分度的变化以及疗效变化.使用Karnofsky量表对患者服用大半夏汤前后的体力状况进行评分,观察其评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恶心、呕吐的0度及Ⅰ度患者明显增加,而Ⅱ度、Ⅲ度患者明显减少,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200例患者中CR36例,PR128例,临床有效率为82.00%,通过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比较发现,大半夏汤对患者身体状况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79.50%.结论:大半夏汤对于化疗呕吐具有明显效果,即能够止呕,又能够补益患者的元气,对于患者恶心、呕吐的症状都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作者:冯海英;刘建军;吴淑霞;沈建霞;德艳艳;李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鹿红颗粒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基础疾病为冠心病且NYHS心功能分级为Ⅲ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3例和西药标准组28例,西药标准组予基础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鹿红颗粒进行治疗,疗程为3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在总体症状上,EF、LAD、血清BNP浓度上有改善.结论:鹿红颗粒能够改善冠心痛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全身症状,增加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血清BNP浓度.
作者:李万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制黄连滴耳液用于急性脓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科进行治疗的66例急性脓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自制黄连滴耳液治疗31例,对照组予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35例,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黄连滴耳液治疗急性脓耳安全有效,起效快.
作者:罗恬;王乃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自拟中药方剂治疗非特异性外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140例非特异性外阴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聚维酮碘溶液外洗治疗,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2.86%,98.57%,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0%,9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时长和皮损好转时长,以及溃疡愈合时长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但治疗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自拟中药方剂对非特异性外阴炎患者进行治疗,可更好地增加疗效,促进患者症状恢复,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鲍爱利;郑春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高盐高脂饲料配合自由饮用果糖水建立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方法:SD大鼠喂饲高盐高脂饲料及自由饮用30%的的果糖水,连续8周.观察大鼠体重等一般状况;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称量内脏脂肪重量并计算肥胖指数(Lee's指数),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Lee's指数、内脏脂肪重量、内脏脂肪重量/体重明显升高,血清FBG、TG、LDL、FINS含量升高,IRI升高,ISI降低.结论:高盐高脂饲料及饮用高糖饮料8周,可成功建立模型.
作者:杨红莲;段玉红;淡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索采用健脾补肾解毒方联合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的8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亚砷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补肾解毒方进行治疗,研究其效果.结果:在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65.8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没有显著差异,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解毒方联合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I)患者的效果比较显著,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王会朋;刘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治法在2型糖尿病炎症学说中的应用进展.方法:通过对近年来2型糖尿病炎症学说发病机制、清热解毒治法的抗炎治疗及中药复方在2型糖尿病中的运用予以综述.结论: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性疾病.在病程中多伴有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是炎症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中医药在治疗T2DM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清热解毒法可以降低体内炎症因子,改善慢性炎症状态,为T2DM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林玉姣;魏凯峰;付丽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采用益元生精汤的方法治疗乳腺癌三苯氧胺治疗后类更年期综合征所具有的研究价值及临床结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服用谷维素、三苯氧胺等治疗;治疗组患者服用益元生精汤、三苯氧胺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体内雌2醇、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等激素等状况.结果:通过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8.33%)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0.00%)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内雌2醇(45.93±10.03 ng/mL)、促卵泡生成素(15.02±5.92 mIU/mL)、促黄体生成素(8.09±2.01 IU/L)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体内雌2醇(45.29±9.02 ng/mL)、促卵泡生成素(15.03±5.82 mIU/mL)、促黄体生成素(8.20±2.58 IU/L)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治疗乳腺癌三苯氧胺治疗后类更年期综合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治疗效果明显、不改变患者体内与生殖有关的激素等特点.
作者:许依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脑清通颗粒对高血压肝热痰瘀证大鼠血浆中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复合电刺激加高脂饮食致大鼠高血压肝热痰瘀证模型,测定大鼠血浆中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治疗前及模型组比较,脑清通颗粒各剂量组从治疗第2周后血压均明显降低(P<0.01),且第3周后降压作用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脑清通颗粒各剂量组均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浆中IL-6和TNF-a的含量(P<0.01).结论:脑清通颗粒可降低高血压肝热痰瘀证模型大鼠血压,其降压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中IL-6和TNF-a的含量有关.
作者:白海侠;严亚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胶丸、维生素C片以及袋装葡萄糖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10d为1个疗程,共计4个疗程为1周期,经过2个周期后;对两组的抗体效价改变、有效率以及新生儿发生病例黄疸的比例、脐带血总胆红素(TBIL)以及血红蛋白(Hb),Apgar5分钟评分以及体重的对比分析,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第1周期后,两组不同效价的患者分布无差异.第2周期后,治疗组的低效价人数显著增加,高效价人数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组的新生儿TBIL和病理性黄疸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但Hb、体重和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于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体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婴血型不合,临床疗效较好,可在今后临床中使用.
作者:季相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