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33例

彭秀燕

关键词:霉菌性鼻窦炎, 鼻内镜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3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为主的治疗,辅以术后常规鼻窦镜随访换药,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 全部33例术后随访6个月,按海口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痊愈31例,2例内镜术后复发而再次行鼻侧切开术痊愈.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有效手段,术后随访换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幼泻宁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检查幼泻宁颗粒中白术、干姜、车前草.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结果 能准确对白术、干姜、车前草进行鉴别.结论 本方法 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品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何世芬;国圜;程世琼;王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脾破裂的保脾手术治疗与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脾外伤的保脾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总结10年来我院60例脾外伤的保脾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保脾治愈54例(90%),住院时间15~30d,另6例由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改行脾切除术.结论 在脾破裂的治疗中,虽然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但选择性保脾手术治疗脾外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陈宁波;陈仿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肝移植患者术中大量肺水肿1例

    患者,男,40岁,56kg.于2005年6月急诊入院,入院诊断为①慢性重症肝炎(乙型);②肝性脑病Ⅱ期;③原发性腹膜炎.

    作者:吉阳;贾梦醒;罗朝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丙泊酚、羟丁酸钠用于婴幼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术的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丙泊酚及羟丁酸钠在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并对其优缺点作全面分析.方法 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83例,局部表麻5例、羟丁酸钠麻醉组45例、丙泊酚组33例;麻醉诱导雏持:羟丁酸钠组用氯胺酮1mg/kg、羟丁酸钠40~70mg/kg静脉注射,丙泊酚组用咪唑安定0.1mg/kg,丙泊酚1~2mg/kg静脉注射,维持用丙泊酚8~10mg/(kg·h),均行咽喉部表面麻醉,支气管镜侧孔连接氧气或作喷射通气.结果 两组麻醉均顺利,术后苏醒时间,羟丁酸钠组(62±11)min,丙泊酚组(16±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使用羟丁酸钠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麻醉方法 ,而丙泊酚起效迅速、苏醒快,具有一定的优点.

    作者:周乐顺;欧珊;白树荣;林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住院学龄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

    目的 运用肖永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住院学龄儿童对社会给予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情况,探讨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6月1日~2006年5月31日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学龄儿童,年龄6~14岁,疾病诊断与该项研究无诊断学意义,运用SSRS量表问卷调查.结果 住院学龄儿童总分均高于中国儿童正常值,住院学龄儿童较正常人获得较高的社会支持(P<0.01).结论 住院学龄儿童得到社会支持比一般人群高,社会支持与住院学龄儿童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作者:唐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58例手术分析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分析连续58例(58眼)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视网膜完全复位51眼(87.93%),视网膜部分复位5眼(8.62%),视网膜复位失败2眼(3.45%).术后视力提高34眼(58.62%),视力不变18眼(31.03%),视力下降6眼(10.35%).手术并发症:术中缝针穿通巩膜1眼(1.75%),术后玻璃体炎性反应3眼(5.17%),眼底出血1眼(1.75%),一年性高眼压6眼(10.35%).结论 巩膜扣带术治疗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术前裂孔定位及术中对变性视网膜的冷凝治疗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作者:刘晓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小婴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

    患儿,男,2个月,以腹泻,发热1d入院,解蛋花水样便,神纳差,尿少,无咳嗽.查体:精神可,轻度脱水貌,颌下可扪及数枚0.5cm×0.5cm大小淋巴结,咽充血,未见扁桃体,心肺无异常,肝肋下3cm,质软缘锐,脾未扪及,肢端循环好.

    作者:王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134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总结134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探讨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时机,疗效.结果 手术治疗134例,1周内死亡16例(11.9%),随访6个月以上,按GOS评分,恢复良好印例(44.8%),中残29例(21.6%),重残6例(4.5%),植物生存5例(3.7%),死亡10例(7.5%).结论 早期,彻底手术减压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小骨窗手术比较有利于术后功能改善.

    作者:张施远;游潮;吴颖妍;刘进平;张家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结核性脑膜炎并发尿崩症和耳聋1例

    患者,男,63岁.因突发头痛,头晕5d,伴失聪4d,于2006年7月23日入院.患者5d前劳动时,突发头部胀痛,以枕部为甚,头晕,视周围物体旋转,眼花,右耳听力减退,乏力,发热(未测体温)、烦渴、多饮.

    作者:韦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30例,以肌苷、门冬氨酸钾镬、维生素C加至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150mg口服,3次/d共4周.结果 治疗组在ALT、TB恢复正常率及主要症状的改善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对病毒性肝炎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路钧;路钢;段炬萍;陶朝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咽食管巨大憩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因吞咽梗阻感10年入院.查体:气管右移,左颈在吞咽时可见一隆起物,大小约6cm×6cm,质软,界清,无压痛,吞咽时伴咕咕声.

    作者:郭向东;孙小康;肖志华;洪澜;赵长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性治疗进展

    头颈部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生长于头面部皮肤、唇、口腔、口咽、鼻咽、喉、鼻腔与副鼻窦、唾液腺和甲状腺等部位的肿瘤.

    作者:孙伟张;周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孕产妇心理对胎儿的影响

    孕妇的情绪心理变化导致内分泌等方面的改变,对胎儿成长和发育起很大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心理学界的重视,本文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0例待产妇进行分析,以探索孕妇心理对胎儿的影响.

    作者:马绍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105例儿童肺不张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肺不张病因.方法 105例全部行胸部X线正侧位片检查,其中67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60例行胸部CT扫描.结果 105例儿童肺不张病因为:炎症62例(59.05%);先天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27例(25.71%);异物7例(6.67%);结核5例(4.76%);管外压迫3例(2.86%);肿瘤1例(0.95%).结论 炎症、先天支气管肺发育异常、异物是儿童肺不张的三大主要原因.

    作者:刘亚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内皮细胞功能改变及Survivin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发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ET-1、NO变化为代表的内皮细胞功能改变及Survivin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发病及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49例先心病室间隔缺损患者根据肺动脉平均压的情况分为4组.放射免疫法或比色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检测血管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MT%)以反映肺小血管的形态学改变.用原位缺口末端DNA标记技术,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调亡相关蛋白Survivinx的表达.结果 先心病患者伴随肺动脉压力的增高,血浆ET-1水平、组织Survivinx的表达呈上升趋势,MT%逐渐增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而NO水平下降、细胞凋亡减少并与MT%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左向右分流所致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Survivin表达的变化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及肺血管重构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唐旭东;肖颖彬;周建国;郝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鬼毛针多糖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鬼毛针多糖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小鼠分为4组,经腹腔注射(i.p)给予不同剂量(高、中、低)的鬼毛针多糖,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结给药14d.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用形态学方法 检测各组小鼠在植物血凝素(PHA)诱导下淋巴细胞的转化率;MT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2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腹腔注射鬼毛针多糖后,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中IL-2水平、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中、高剂量组升高尤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高剂量的鬼毛针多糖具有提高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惠国;关洪全;赵依娜;李忻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脑脊液中TNF-α、IL-6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在脑梗死中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使用等容积安慰剂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第10天行腰椎穿刺术抽取脑脊液约3ml,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的含量.结果 用药前,对照组和治疗组脑脊液中TNF-α和IL-6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TNF-α和IL-6含量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TNF-α和IL-6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氧自由基生成,从而可能减轻细胞因子的毒性作用;还能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发挥有益的抗缺血作用,从更多的途径起到脑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岑琳;李经伦;刘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或二甲双胍随机对照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

    目的 了解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或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体脂分布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4mg/d,n=30)治疗,B组给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30),共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体重指数和腰臀比,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脂联素等.结果 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或二甲双胍治疗,均能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减少胰岛素用量(P<0.05),罗格列酮治疗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明显(P<0.05),同时臀围、体重、体重指数增加(P<0.05),但腰围及腰臀比无明显变化(P>0.05).二甲双胍治疗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腰围、臀围、腰臀比、体重及体重指数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罗格列酮治疗能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善体脂分布;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体脂分布无明显影响.

    作者:胡茂清;田浩明;张俭;吴文莉;周贤会;赵万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低场MR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探讨(附26例分析)

    目的 评价现代技术条件下的低场MR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26例0.2T低场MRI诊断,经病理证实的肝癌.巨块型11例,结节型8例,弥漫型2例,转移性5例.结果 肝癌的MRI表现有以下特征:①在T1WI上信号强弱不均匀,低于正常肝组织,肿瘤发生坏死出血或脂肪变性时,可见不规则高信号;在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②肿瘤有假包膜时,T1WI显示较理想,表现为瘤周低于正常肝组织和肿瘤的线条状低信号影;③注射Gd-DTPA强化多不明显.结论 现代技术条件下的低场MRI是诊断肝癌的有效方法 .肝癌应注意与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囊肿、肝平滑肌瘤、肝再生结节等鉴别.

    作者:宋立江;程钢;白小红;蒋飞;陈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高聚金葡素联合参芪片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CAF的作用

    目的 评价高聚金葡素联合参芪片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CAF的减毒作用.方法 治疗组行CAF方案化疗期间给予高聚金葡素联合参芪片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利血生、鲨肝醇治疗.分别观察2次化疗后第1天消化道反应.体力状况,心电图变化,观察化疗前、化疗后第14、21、24天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测定化疗前、化疗后第12、24天外周血CD3、CD4、CD8、CD4/CD8.结果 化疗后治疗组每次白细胞、血小板平均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较对照组高(P<0.05).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较化疗前均有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疲乏感病例数少,在第2次化疗后,发生心动过速、早搏或心电图ST-T段改变的病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聚金葡素联合参芪片辅助治疗对新辅助化疗CAF所引起的骨髓抑制、心脏毒性具有恢复作用,且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杨晓宏;孙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