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张;周克
目的 评价高聚金葡素联合参芪片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CAF的减毒作用.方法 治疗组行CAF方案化疗期间给予高聚金葡素联合参芪片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利血生、鲨肝醇治疗.分别观察2次化疗后第1天消化道反应.体力状况,心电图变化,观察化疗前、化疗后第14、21、24天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测定化疗前、化疗后第12、24天外周血CD3、CD4、CD8、CD4/CD8.结果 化疗后治疗组每次白细胞、血小板平均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较对照组高(P<0.05).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较化疗前均有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疲乏感病例数少,在第2次化疗后,发生心动过速、早搏或心电图ST-T段改变的病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聚金葡素联合参芪片辅助治疗对新辅助化疗CAF所引起的骨髓抑制、心脏毒性具有恢复作用,且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杨晓宏;孙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肱骨近端骨折几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 采用手术切开根据情况行肱骨近端接骨板、拉力螺钉、多枚克氏针交叉固定等,并结合相应的颈腕三角巾悬吊、外展支架固定、功能康复锻炼.结果 本组30例患者,术后随访,按优良可差综合评估,优24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 肱骨近端接骨板疗效相对优于其它固定方法.
作者:崔太安;唐林俊;卢波;吴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孕妇的情绪心理变化导致内分泌等方面的改变,对胎儿成长和发育起很大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心理学界的重视,本文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0例待产妇进行分析,以探索孕妇心理对胎儿的影响.
作者:马绍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30例,以肌苷、门冬氨酸钾镬、维生素C加至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150mg口服,3次/d共4周.结果 治疗组在ALT、TB恢复正常率及主要症状的改善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对病毒性肝炎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路钧;路钢;段炬萍;陶朝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有关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诊断、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2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期是一种严重的眼科急症,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若诊治不及时,常导致患者失明.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期虽然来势凶猛,对视功能危害较大,若能正确诊断,及时抢救,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天绪;万平;沈德琼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PPAR-γ经其配体吡咯列酮(pioglitazone,PGZ)激活后,对胆管癌细胞侵袭相关基因MMP-7、TIMP-1表达的影响以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肝门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细胞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PGZ对QBC93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PT-PCR了解QBC939细胞中MMP-7、TIMP-1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PGZ对MMP-7、TIMP-1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提示在12h干预点、浓度(5~40μmol/L)时,PGZ的细胞毒性作用不明显(P>0.05).FT-PCR证实QBC939细胞中存在MMP-7、TIMP-1 mRNA水平的表达,前者的表达水平高于后者;荧光定量PCR结果 显示.PGZ能分别下调和上调MMP-7 mRNA、TIMP-1 mRNA的表达,但后者无统计学意义(P=0.125).结论 PPAR-γ经其配体PGZ激活后能调控QAC939细胞的MMP-7、TIMP-1表达,从而可能改变其体外侵袭力.
作者:程南生;李敏;熊先泽;吴良洪;林圯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采用带蒂鼻底粘骨膜瓣加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修补鼻中隔较大穿孔的疗效.方法 分离鼻中隔一侧穿孔周围的粘软骨膜及骨膜,切取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用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覆盖一侧鼻中隔穿孔.再分离鼻中隔对侧穿孔周围的粘软骨膜及骨膜,制备带基蒂的鼻底粘骨膜瓣,将带蒂鼻底粘骨膜瓣向后、上旋转,覆盖鼻中隔穿孔.结果 13例鼻中隔穿孔均一期愈合,双侧鼻腔通气良好,鼻部症状完全消失.随访6~36个月,鼻中隔未见再穿孔.结论 采用自体带蒂鼻腔底粘骨膜瓣加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修补鼻中隔较大穿孔,取材方便,无需再作切口,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唐嗣泉;黄燕莉;冯俊;文劲松;吕萍;田翠玲;张建辉;蒲红英;赵冰玲;曾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静脉输注给药对肺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40例肺心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采用常规综合疗法加上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综合疗法.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疗法加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治疗肺心病疗效满意.
作者:龙中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分析连续58例(58眼)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视网膜完全复位51眼(87.93%),视网膜部分复位5眼(8.62%),视网膜复位失败2眼(3.45%).术后视力提高34眼(58.62%),视力不变18眼(31.03%),视力下降6眼(10.35%).手术并发症:术中缝针穿通巩膜1眼(1.75%),术后玻璃体炎性反应3眼(5.17%),眼底出血1眼(1.75%),一年性高眼压6眼(10.35%).结论 巩膜扣带术治疗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术前裂孔定位及术中对变性视网膜的冷凝治疗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作者:刘晓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舌痛是耳鼻咽喉科和口腔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生率约为5‰.舌痛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1~60岁达高峰,相同年龄段中,女性舌痛的发生率均高于男性.
作者:刘加林;王人可;梁传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杜拉宝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杜拉宝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杜拉宝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邓孝智;唐利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有创通气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前景.方法 收集我院近7年有创通气患者资料.分析不同疾病机械通气效果.结果 治愈126例,死亡75例,放弃治疗18例,死亡患者中中枢性呼吸衰竭59例.结论 有创通气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危重病抢救成功率,尤其对原发疾病可以逆转的周围性呼吸衰竭效果好,而经济条件是制约机械通气在基层医院应用的主要原因.
作者:罗健;胡春丽;周成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对比观察丙泊酚及羟丁酸钠在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并对其优缺点作全面分析.方法 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83例,局部表麻5例、羟丁酸钠麻醉组45例、丙泊酚组33例;麻醉诱导雏持:羟丁酸钠组用氯胺酮1mg/kg、羟丁酸钠40~70mg/kg静脉注射,丙泊酚组用咪唑安定0.1mg/kg,丙泊酚1~2mg/kg静脉注射,维持用丙泊酚8~10mg/(kg·h),均行咽喉部表面麻醉,支气管镜侧孔连接氧气或作喷射通气.结果 两组麻醉均顺利,术后苏醒时间,羟丁酸钠组(62±11)min,丙泊酚组(16±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使用羟丁酸钠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麻醉方法 ,而丙泊酚起效迅速、苏醒快,具有一定的优点.
作者:周乐顺;欧珊;白树荣;林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喉罩与气管插管行控制通气时的PetCO2和PaCO2,比较两种气道管理方法对PaCO2影响,及对PETCO2和PaCO2相关性的影响.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择期骨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喉罩+气管插管组(LMA+COPA组,n=30)和气管插管+喉罩组(COPA+LMA组,n=30).LMA+COPA组于全麻诱导后插入喉罩行机械通气(VT=8ml/kg;RR=12次/min;I/E=1/2;Pax<20mmHg),当PETCO2稳定至少10min记录HR、MBP、SpO2、PETCO2,同时采取动脉血样测PaCO2,然后拔出喉罩行气管插管,通气参数相同.当PETCO2再次稳定至少10min后记录上述参数.COPA+LMA组研究步骤则与第1组相反.结果 两组间行气管插管通气时PETCO2和paCO2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喉罩通气时两者的差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合并两组气管插管和喉罩通气数据进行分析,气管插管时PETCO2和PaCO2之间的差值与喉罩通气时两者之间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行机械通气时相同通气参数下,喉罩通气时PETCO2和PaCO2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同通气参数条件下喉罩通气时PETCO2和PaCO2均略高于气管插管通气.
作者:文光良;阮履强;魏林;罗林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吸入可必特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观察,治疗组32例毛细支气管炎用可必特吸入治疗,对照组31例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治疗组咳嗽,喘憋及肺部哆音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吸入可必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起效快,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
作者:彭旭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显微输卵管成形术治疗继发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对65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显微输卵管成形术并加防粘液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一般输卵管成形术治疗,不用防粘液.结果 两组在术中出血(50~150ml,100~300ml)、1个月后输卵管复通率(96%,72%),受孕率方面(34.28%,1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显微输卵管成形术治疗继发不孕症能提高受孕率;适应证的选择是影响术后输卵管复通率高低的重要因素,而精细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是影响术后输卵管复通率高低的关键.
作者:刘平;陈星尧;贾蜀云;徐永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男,63岁.因突发头痛,头晕5d,伴失聪4d,于2006年7月23日入院.患者5d前劳动时,突发头部胀痛,以枕部为甚,头晕,视周围物体旋转,眼花,右耳听力减退,乏力,发热(未测体温)、烦渴、多饮.
作者:韦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评估Crush技术对于前三叉病变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可行性及技术难点.方法 选择冠脉造影显示真性分叉痛变患者,应用Crush技术在主支和分支分别置入药物涂层(Endeavor)支架,并行对吻球囊扩张术.观察体会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结果 2例即刻手术成功100%,均成功行对吻球囊扩张术.结果 2例均未发生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 Crush技术对于前三叉病变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是可行的,并且能够获得成功.
作者:曾晓斌;许勇;文亚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的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心房纤维颤动或阵发性室上速,首剂给予胺碘酮150mg,10min内缓慢注入,15~30min若无效,再重复突击量150mg,必要时电复律,随后以1.0~1.5mg/min静脉滴注维持,依病情逐渐减量,静脉应用同时加用口服胺碘酮 600mg/d.静脉用药期间持续心电、血压监测.每日描记十二导联心电图,测量心率、PR、QTc间期及QRS波时限.结果 第1个24h胺碘酮静脉平均用量为(920±167.4)mg,维持静脉点滴平均(4.3±1.7)d,总有效率93.5%,静脉应用早期对PR、QRS、QTc间期均无明显影响.用药期间无因胺碘酮导致或加重的心功能不全.结论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用药过程要注意监测心率、节律及血压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特别要定期检查肺及甲状腺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及处理相关的不良反应.
作者:施凯奕;苟丽琼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自1997年LinPei等[1]用RNA差异显示法从大鼠GH4垂体瘤中分离出新的原癌基因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以来,该基因一直受到人们关注,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前许多研究报道了其在垂体瘤、结直肠癌、食管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但在肺癌中的作用报道较少.本文就PTTG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肺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钟甜;梅同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