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加林;王人可;梁传余
目的 探讨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的大型垂体腺瘤的综合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视力、视野,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其复发率.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治疗组52例有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大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先经额下显微手术行视神经减压、尽可能全切肿瘤,残余肿瘤术后行伽玛刀治疗,并辅以药物调节内分泌紊乱;对照组23例患者则不辅助伽玛刀治疗.结果 治疗组52例患者手术全切10例,全切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余大部分切除肿瘤、视神经减压后,残瘤经伽玛刀治疗.随访12~60个月,患者视力视野多能改善或恢复,内分泌紊乱得到改善,治疗组尚未见肿瘤复发者,对照组则有7例患者复发,二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有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大型垂体腺瘤应首选手术行视神经减压术,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视力、视野障碍;若全切困难,不可勉强,首要使肿瘤上极与视交叉间距离适于伽玛刀治疗,其次肿瘤大直径≤3.0cm,既减少术后并发症,又可以辅以伽玛刀治疗提高肿瘤控制率,减少药物用量甚至停止用药,而普通放疗宜谨慎施行.
作者:李先全;蒋正方;吴贵强;张映辉;贾东;何能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对各类蜂螫伤患者的临床认识和探讨其急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至2006年5年期间198例急诊蜂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蜂螫伤患者局部症状急诊处理好转,172例蜂螫伤患者均出现全身炎性反应(SIRS),其中过敏性休克15例,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39例,151例治愈,12例明显好转出院,9例死亡.结论 根据螫蜂类型、被螫伤部位和数量,紧急处理伤口和治疗,严密观察症状,抗过敏,预防休克,并早期足量应用皮质激素,早期或预防性血液透析,必要时加血液灌流,以阻断MODS进展,从而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寨;吕汝奇;杨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喉罩与气管插管行控制通气时的PetCO2和PaCO2,比较两种气道管理方法对PaCO2影响,及对PETCO2和PaCO2相关性的影响.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择期骨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喉罩+气管插管组(LMA+COPA组,n=30)和气管插管+喉罩组(COPA+LMA组,n=30).LMA+COPA组于全麻诱导后插入喉罩行机械通气(VT=8ml/kg;RR=12次/min;I/E=1/2;Pax<20mmHg),当PETCO2稳定至少10min记录HR、MBP、SpO2、PETCO2,同时采取动脉血样测PaCO2,然后拔出喉罩行气管插管,通气参数相同.当PETCO2再次稳定至少10min后记录上述参数.COPA+LMA组研究步骤则与第1组相反.结果 两组间行气管插管通气时PETCO2和paCO2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喉罩通气时两者的差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合并两组气管插管和喉罩通气数据进行分析,气管插管时PETCO2和PaCO2之间的差值与喉罩通气时两者之间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行机械通气时相同通气参数下,喉罩通气时PETCO2和PaCO2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同通气参数条件下喉罩通气时PETCO2和PaCO2均略高于气管插管通气.
作者:文光良;阮履强;魏林;罗林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单纯使用平底短型网塞式补片(T2)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120例患者共行129例次无张力修补术,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单纯使用平底网塞式补片(T2)修补术(T2组)、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平片组)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疝环充填组)3种方式进行手术,术后随访2~23个月,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以后的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T2组的平均手术时间(50.11±10.20)min,与平片组的平均手术时间(47.78±9.8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两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疝环充填组(60.88±9.99)min(P均<0.001).T2组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34±1.48)d,与平片组(6.03±1.57)d,P=0.328)和疝环充填组(6.70±1.36)d,P=0.25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有疝环充填组有1例双侧疝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治疗.平片组有1例患者术后产生严重排斥反应而行取出术,但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3组患者均无1例复发.结论 单纯使用平底短型网塞式补片行腹股沟疝修补与平片式无张力修补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的短期疗效相当,此外与平片式修补相比,具有更多的适应证,与疝环充填式修补相比操作更简单,费用更低廉,值得推广应用,但是还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作者:赵少勇;潘俊江;朱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分析儿童胃镜检查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临床特征及不同年龄组发生意外的情况,为护士进行胃镜检查术前后的护理提供支持和帮助.方法 通过交谈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问题,分析不同年龄组发生意外的情况及X2检验有无差异、儿童胃肠道疾病的临床特殊性.结果 94.83%患儿及家长有焦虑和恐惧心理,各年龄组的意外情况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40,P<0.0001),≤6岁组意外发生率高于其他组,慢性腹痛儿童临床以慢性胃炎为主[1].结论 儿童胃镜检查有其特殊的护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作者:马桂芬;彭丽娟;陈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对比观察丙泊酚及羟丁酸钠在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并对其优缺点作全面分析.方法 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83例,局部表麻5例、羟丁酸钠麻醉组45例、丙泊酚组33例;麻醉诱导雏持:羟丁酸钠组用氯胺酮1mg/kg、羟丁酸钠40~70mg/kg静脉注射,丙泊酚组用咪唑安定0.1mg/kg,丙泊酚1~2mg/kg静脉注射,维持用丙泊酚8~10mg/(kg·h),均行咽喉部表面麻醉,支气管镜侧孔连接氧气或作喷射通气.结果 两组麻醉均顺利,术后苏醒时间,羟丁酸钠组(62±11)min,丙泊酚组(16±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使用羟丁酸钠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麻醉方法 ,而丙泊酚起效迅速、苏醒快,具有一定的优点.
作者:周乐顺;欧珊;白树荣;林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肱骨近端骨折几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 采用手术切开根据情况行肱骨近端接骨板、拉力螺钉、多枚克氏针交叉固定等,并结合相应的颈腕三角巾悬吊、外展支架固定、功能康复锻炼.结果 本组30例患者,术后随访,按优良可差综合评估,优24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 肱骨近端接骨板疗效相对优于其它固定方法.
作者:崔太安;唐林俊;卢波;吴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骨折住院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65岁以上的老年骨折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原因.结果 36例老年骨折住院感染患者中,易感染主要诱因是:年龄长期卧床,并存原发疾病,住院天数,侵袭性操作,神经源性膀胱症,抗生素应用,以及病房内外环境等.结论 防治措施,应从做好老年骨折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工作,实施行之有效的无菌操作规范,切断感染传播途径,提高老年患者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加强整体的生理机体支持.提高医护人员和家属、亲人对老年患者的情感关怀意识,积极控制和治疗原发疾病.
作者:张伟华;陈经勇;邓志强;蒋定中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比较.方法 ASA Ⅰ~Ⅱ级实施臂丛神经阻滞或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78例(其中4例因操作失误改用全麻),随机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A组,n=39)与盐酸罗哌卡因组(B组,n=39).监测血压、心率、SpO2、局麻药毒性反应及不良反应,测定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显效及完全阻滞的时间、持续时间.结果 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局麻药毒性反应发生.两组痛觉及触觉的显效时间分别为(5.14±0.82)min和(5.41±1.38)min(P<0.05),痛觉安全消失时间(20.00±8.74)min和(20.43±8.51)min;A、B组分别有90.32%及87.1%的患者触觉安全消失(P>0.05).两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5.68±1.73)min和(5.27±1.15)min(P<0.05);分别有41.94%和35.48%的例数达到完全阻滞的效果(P>0.05);运动完全阻滞时间分别在(21.88±9.98)min和(15.00±5.35)min(P>0.05).术后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521.41±162.67)min、(575.86±196.5)min(P>0.05).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具有与盐酸罗哌卡因相似的安全性、神经阻滞的麻醉效能、作用时效,相似感觉与运动神经分离特点等,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神经阻滞麻醉.
作者:廖志敏;张晋峰;张兰;罗朝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杜拉宝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杜拉宝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杜拉宝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邓孝智;唐利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儿,男,2个月,以腹泻,发热1d入院,解蛋花水样便,神纳差,尿少,无咳嗽.查体:精神可,轻度脱水貌,颌下可扪及数枚0.5cm×0.5cm大小淋巴结,咽充血,未见扁桃体,心肺无异常,肝肋下3cm,质软缘锐,脾未扪及,肢端循环好.
作者:王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处理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07年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对2043例患者作TCT细胞病理学检查,诊断标准采用TBS分类系统,其中151例细胞学诊断非典型鳞状细胞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组织学诊断对照.结果 2043例患者TCT细胞学检测结果中,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明确意义)(ASC-US)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除外上皮内高度病变)(ASC-H)因诊断非典型鳞状细胞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组织学诊断对照,151例活检中ASC-US 124例,其中组织学诊断炎症63例,HPV感染31例,CIN 1级20例,CIN 2级2例,CIN 3级7例,鳞状细胞癌1例;ASC-H 27例中活检组织学诊断炎症8例,HPV 感染3例,CIN 1级4例,CIN 2级3例,CIN 3级7例,鳞状细胞癌2例.结论 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用于宫颈病变筛查,可明显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癌的检出率,对宫颈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降低患者病死率有很大作用,是宫颈病变筛查的有效方法 .在诊断为非典型鳞状细胞的患者中,阴道镜下活检组织学对照显示有一定比例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因而对于非典型鳞状上皮尤其是不能除外上皮内高度病变的患者,应行阴道镜下活检组织学诊断,以避免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漏诊.
作者:颜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舌痛是耳鼻咽喉科和口腔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生率约为5‰.舌痛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1~60岁达高峰,相同年龄段中,女性舌痛的发生率均高于男性.
作者:刘加林;王人可;梁传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在普鲁卡因全凭静脉麻醉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中产生遗忘作用的合适剂量.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患者60例,以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咪唑安定的不同剂量随机分为3组(Ⅰ组2mg,Ⅱ组3mg,Ⅲ组5mg),观察3组患者对手术麻醉的遗忘效果.结果 Ⅲ组完全遗忘20例(100%);Ⅱ组完全遗忘18例(90%),不完全遗忘1例(5%),无遗忘1例(5%);Ⅰ组完全遗忘14例(70%),不完全遗忘2例(10%),无遗忘4例(20%);Ⅱ、Ⅲ组与Ⅰ组遗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唑安定3mg应用于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麻醉时,能够产生良好的遗忘作用,且不会导致苏醒延迟.
作者:涂发平;冯昌胜;林菁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水样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口服蒙脱石散剂、金双歧,口服或静脉补液纠正失水,治疗组加服消旋卡多曲颗粒1.5mg/(kg·次),3次/d.结果 治疗3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和70.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纠正脱水时间,治疗组为(2.73±0.21)d,对照组为(4.58±0.35)d,统计学检验P<0.05;总病程治疗组为(4.38±0.46)d.对照组为(7.62±0.18)d,统计学检验P<0.05.结论 消旋卡多曲同时配合肠粘膜保护剂、微生态调节剂、补液等治疗婴幼儿水样腹泻疗效好,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缨;张彤;彭珉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男,40岁,56kg.于2005年6月急诊入院,入院诊断为①慢性重症肝炎(乙型);②肝性脑病Ⅱ期;③原发性腹膜炎.
作者:吉阳;贾梦醒;罗朝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3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为主的治疗,辅以术后常规鼻窦镜随访换药,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 全部33例术后随访6个月,按海口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痊愈31例,2例内镜术后复发而再次行鼻侧切开术痊愈.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有效手段,术后随访换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彭秀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患者,20岁,学生,未婚,有性生活史半年.因阴道不规则流血1年余,于2006年5月31日入院.患者发病期间前半年在院外长期以月经失调治疗,曾给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3个疗程,症状无缓解,之后未予正规诊治,于今日来我院治疗.
作者:蒋静;唐良萏;阳志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血型鉴定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发现血型鉴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改进意见,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性.方法 由省临床检验中心通过发放标本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组织1年2次的血型室间鉴定活动.结果 共有310家单位参加室间质评,PT得分>80分有298家,PT得分<80分有12家,主要扣分原因在于ABO血型反定未开展及鉴定错误.结论 部分医院实验室应开展和加强ABO血型反定工作,提高输血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完善输血科(血库)的检查核对制度.
作者:何屹;林嘉;饶绍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生化汤加减方用于早孕药物流产后的临床情况.方法 选择早孕药物流产后B超证实宫内无残留物或少许残留物(中、强回声团≤1.5cm)患者1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8例,给予口服抗生素、益母膏;治疗组98例,加服生化汤加减方,两组相比较,观察药物流产后的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及清宫率.结果 治疗组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P<0.005),出血时间缩短6d左右(P<0.001),清宫率明显降低.结论 生化汤加减方用于早孕药物流产后能明显降低阴道出血量、时间及清宫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春琼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