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孝智;唐利民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中凋亡相关因子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槲皮素在不同时同、不同浓度作用A549细胞后的Bcl-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槲皮素作用A549细胞后,A549细胞的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并且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 槲皮素诱导A549细胞调亡可能通过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而起作用.
作者:张永刚;张杰;范红;应斌武;杨冬梅;丁宇;文富强;黄进;胡晓波;张雨薇;徐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因心悸、胸闷5d,加重9h,于2006年11月3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5d饮酒后出现心悸、胸闷、气紧,无头昏、黑蒙晕厥,持续约4~5min,呈突发突止.发作停止后未有任何不适.
作者:耿晓霞;刘明江;周咏梅;李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显微输卵管成形术治疗继发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对65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显微输卵管成形术并加防粘液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一般输卵管成形术治疗,不用防粘液.结果 两组在术中出血(50~150ml,100~300ml)、1个月后输卵管复通率(96%,72%),受孕率方面(34.28%,1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显微输卵管成形术治疗继发不孕症能提高受孕率;适应证的选择是影响术后输卵管复通率高低的重要因素,而精细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是影响术后输卵管复通率高低的关键.
作者:刘平;陈星尧;贾蜀云;徐永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方法及改进.方法 回顾分析在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131例垂体瘤.术毕时70例患者鞍底采用阔筋膜修补,61例用明胶海绵加EC耳脑胶封闭鞍底;39例患者指套纱条填塞鼻腔,55例用硅板置于鼻腔两侧,于硅板加硅管填塞,27例用硅管填塞鼻腔.结果 131例垂体瘤经单鼻孔蝶窦垂体瘤切除,129例患者疗效良好,鞍底采用阔筋膜修补和用明胶海绵加EC耳脑胶封闭鞍底术后脑脊液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鼻腔填塞术后鼻腔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硅管填塞后可经鼻正常通气.结论 鞍底修补可用明胶海绵加EC耳脑胶封闭修补,术毕鼻腔内置硅胶管优于用指套纱条填塞.该术式安全,疗效肯定,并发症少.
作者:夏祥国;刘亮;顾应江;詹书良;董劲虎;李定君;陈礼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以出血坏死性急性胰腺炎重,其致死率高达30%.近年来虽然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未完全阐明.为了弄清楚这方面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大量应用动物模型对急性胰腺炎进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而动物模型设计的首要原则是要求所涉及的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尽可能相似[1].因此,有必要对人类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有所了解.常见的病因有梗阻、过量饮酒、暴饮暴食、高钙血症、创伤、胰腺缺血等,以上病因可能导致胰腺分泌过度旺盛,胰液排泄障碍,胰腺血液系统循环紊乱和生理性胰蛋白酶抑制物减少,它们可通过共同机制使胰酶激活并消化胰腺自 ,身,而引发急性胰腺炎[2].国内外许多学者依据这些学说制备出了许多简单可行的动物模型.这些制备方法 概括起来分为两大类,即在体和离体.本文主要讨论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概况.
作者:赵文堂;唐文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或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体脂分布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4mg/d,n=30)治疗,B组给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30),共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体重指数和腰臀比,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脂联素等.结果 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或二甲双胍治疗,均能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减少胰岛素用量(P<0.05),罗格列酮治疗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明显(P<0.05),同时臀围、体重、体重指数增加(P<0.05),但腰围及腰臀比无明显变化(P>0.05).二甲双胍治疗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腰围、臀围、腰臀比、体重及体重指数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罗格列酮治疗能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善体脂分布;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体脂分布无明显影响.
作者:胡茂清;田浩明;张俭;吴文莉;周贤会;赵万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泌尿系成像(CTU)对输尿管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B超诊断为输尿管上段扩张的56例患者行螺旋CT平扫,将数据传至工作站,采用大强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后处理技术,重建输尿管立体影像.结果 53例输尿管全程显示,其中泌尿系结石46例(82.1%);非结石病变7例(12.5%),对输尿管梗阻原因诊断正确率94.6%,并可充分而直观地显示病变立体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CTU重建图像清晰,对输尿管结石、肿瘤或其他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有着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海峰;陈刚;汪自力;彭秀坤;易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30例,以肌苷、门冬氨酸钾镬、维生素C加至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150mg口服,3次/d共4周.结果 治疗组在ALT、TB恢复正常率及主要症状的改善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对病毒性肝炎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路钧;路钢;段炬萍;陶朝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女,38岁.因头皮裂伤入院,行清创术后需要注射TAT.注射前按要求配制标准浓度皮试液,并严格按操作规程于前臂内侧注射0.1ml(含15IU)皮试液,20min观察皮试结果显示:局部皮丘发红超过4cm,皮丘明显增大,无自觉不适.
作者:顾琼;任燕;肖红英;王素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吸入可必特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观察,治疗组32例毛细支气管炎用可必特吸入治疗,对照组31例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治疗组咳嗽,喘憋及肺部哆音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吸入可必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起效快,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
作者:彭旭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分析连续58例(58眼)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视网膜完全复位51眼(87.93%),视网膜部分复位5眼(8.62%),视网膜复位失败2眼(3.45%).术后视力提高34眼(58.62%),视力不变18眼(31.03%),视力下降6眼(10.35%).手术并发症:术中缝针穿通巩膜1眼(1.75%),术后玻璃体炎性反应3眼(5.17%),眼底出血1眼(1.75%),一年性高眼压6眼(10.35%).结论 巩膜扣带术治疗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术前裂孔定位及术中对变性视网膜的冷凝治疗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作者:刘晓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分析儿童胃镜检查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临床特征及不同年龄组发生意外的情况,为护士进行胃镜检查术前后的护理提供支持和帮助.方法 通过交谈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问题,分析不同年龄组发生意外的情况及X2检验有无差异、儿童胃肠道疾病的临床特殊性.结果 94.83%患儿及家长有焦虑和恐惧心理,各年龄组的意外情况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40,P<0.0001),≤6岁组意外发生率高于其他组,慢性腹痛儿童临床以慢性胃炎为主[1].结论 儿童胃镜检查有其特殊的护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作者:马桂芬;彭丽娟;陈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的大型垂体腺瘤的综合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视力、视野,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其复发率.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治疗组52例有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大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先经额下显微手术行视神经减压、尽可能全切肿瘤,残余肿瘤术后行伽玛刀治疗,并辅以药物调节内分泌紊乱;对照组23例患者则不辅助伽玛刀治疗.结果 治疗组52例患者手术全切10例,全切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余大部分切除肿瘤、视神经减压后,残瘤经伽玛刀治疗.随访12~60个月,患者视力视野多能改善或恢复,内分泌紊乱得到改善,治疗组尚未见肿瘤复发者,对照组则有7例患者复发,二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有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大型垂体腺瘤应首选手术行视神经减压术,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视力、视野障碍;若全切困难,不可勉强,首要使肿瘤上极与视交叉间距离适于伽玛刀治疗,其次肿瘤大直径≤3.0cm,既减少术后并发症,又可以辅以伽玛刀治疗提高肿瘤控制率,减少药物用量甚至停止用药,而普通放疗宜谨慎施行.
作者:李先全;蒋正方;吴贵强;张映辉;贾东;何能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处理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07年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对2043例患者作TCT细胞病理学检查,诊断标准采用TBS分类系统,其中151例细胞学诊断非典型鳞状细胞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组织学诊断对照.结果 2043例患者TCT细胞学检测结果中,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明确意义)(ASC-US)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除外上皮内高度病变)(ASC-H)因诊断非典型鳞状细胞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组织学诊断对照,151例活检中ASC-US 124例,其中组织学诊断炎症63例,HPV感染31例,CIN 1级20例,CIN 2级2例,CIN 3级7例,鳞状细胞癌1例;ASC-H 27例中活检组织学诊断炎症8例,HPV 感染3例,CIN 1级4例,CIN 2级3例,CIN 3级7例,鳞状细胞癌2例.结论 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用于宫颈病变筛查,可明显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癌的检出率,对宫颈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降低患者病死率有很大作用,是宫颈病变筛查的有效方法 .在诊断为非典型鳞状细胞的患者中,阴道镜下活检组织学对照显示有一定比例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因而对于非典型鳞状上皮尤其是不能除外上皮内高度病变的患者,应行阴道镜下活检组织学诊断,以避免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漏诊.
作者:颜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运用肖永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住院学龄儿童对社会给予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情况,探讨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6月1日~2006年5月31日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学龄儿童,年龄6~14岁,疾病诊断与该项研究无诊断学意义,运用SSRS量表问卷调查.结果 住院学龄儿童总分均高于中国儿童正常值,住院学龄儿童较正常人获得较高的社会支持(P<0.01).结论 住院学龄儿童得到社会支持比一般人群高,社会支持与住院学龄儿童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作者:唐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单纯使用平底短型网塞式补片(T2)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120例患者共行129例次无张力修补术,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单纯使用平底网塞式补片(T2)修补术(T2组)、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平片组)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疝环充填组)3种方式进行手术,术后随访2~23个月,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以后的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T2组的平均手术时间(50.11±10.20)min,与平片组的平均手术时间(47.78±9.8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两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疝环充填组(60.88±9.99)min(P均<0.001).T2组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34±1.48)d,与平片组(6.03±1.57)d,P=0.328)和疝环充填组(6.70±1.36)d,P=0.25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有疝环充填组有1例双侧疝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治疗.平片组有1例患者术后产生严重排斥反应而行取出术,但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3组患者均无1例复发.结论 单纯使用平底短型网塞式补片行腹股沟疝修补与平片式无张力修补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的短期疗效相当,此外与平片式修补相比,具有更多的适应证,与疝环充填式修补相比操作更简单,费用更低廉,值得推广应用,但是还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作者:赵少勇;潘俊江;朱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在腹部大手术后危重患者完全胃肠外营养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78例腹部大手术后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1周(或以上)的非糖尿病危重患者(血糖≥11.1mmol/L)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TT组,血糖目标值4.4~6.1mmol/L)和传统治疗组(CT组,血糖目标值<11.1mmol/L),分别监测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以及切口感染和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后TT组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CT组(P<0.01);TT组的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障碍率均低于CT组;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统计学薏义.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腹部大手术后TPN支持期间危重患者的血糖,与传统治疗相比,低血糖情况的发生并不增多,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愈合障碍等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刚;朱勇;杨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的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心房纤维颤动或阵发性室上速,首剂给予胺碘酮150mg,10min内缓慢注入,15~30min若无效,再重复突击量150mg,必要时电复律,随后以1.0~1.5mg/min静脉滴注维持,依病情逐渐减量,静脉应用同时加用口服胺碘酮 600mg/d.静脉用药期间持续心电、血压监测.每日描记十二导联心电图,测量心率、PR、QTc间期及QRS波时限.结果 第1个24h胺碘酮静脉平均用量为(920±167.4)mg,维持静脉点滴平均(4.3±1.7)d,总有效率93.5%,静脉应用早期对PR、QRS、QTc间期均无明显影响.用药期间无因胺碘酮导致或加重的心功能不全.结论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用药过程要注意监测心率、节律及血压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特别要定期检查肺及甲状腺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及处理相关的不良反应.
作者:施凯奕;苟丽琼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男,63岁.因突发头痛,头晕5d,伴失聪4d,于2006年7月23日入院.患者5d前劳动时,突发头部胀痛,以枕部为甚,头晕,视周围物体旋转,眼花,右耳听力减退,乏力,发热(未测体温)、烦渴、多饮.
作者:韦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有创通气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前景.方法 收集我院近7年有创通气患者资料.分析不同疾病机械通气效果.结果 治愈126例,死亡75例,放弃治疗18例,死亡患者中中枢性呼吸衰竭59例.结论 有创通气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危重病抢救成功率,尤其对原发疾病可以逆转的周围性呼吸衰竭效果好,而经济条件是制约机械通气在基层医院应用的主要原因.
作者:罗健;胡春丽;周成熙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