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杰
目的:研究四逆汤结合地尔硫卓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变异型心绞痛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地尔硫卓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四逆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 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O、C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RP、FIB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逆汤结合地尔硫卓治疗变异型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丽;朱庆贵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医适宜技术参与产后访视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评价。方法:通过对本社区2015年约900例产妇的产后访视随机选取10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目前常规要求的全科医生或其助理上门随访,观察组予以中医全科医师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参与产后访视,两种产后访视均在产后3~5d内访视一次,第一次访视后1周再访视第二次,半年后观察两组产后访视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评价。结果:两组产后访视均提高母乳喂养率,但观察组产妇能提高中医药服务在孕产妇保健的服务率,提高母乳喂养的比例、提高孕产妇中医药知识知晓率和满意度。结论:中医适宜技术参与产后访视起到明显改善母乳喂养的效果,能提高中医药服务在孕产妇保健的服务率,提高孕产妇中医药知识知晓率和满意度,疗效确切。
作者:钱敏;陈惠清;杜玉玲;王一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壮骨关节胶囊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疗效及对滑膜液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8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9例)及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壮骨关节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该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滑膜液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两组踝关节Kofoed评分显著增高,而VAS 评分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上述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滑膜液IL‐6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炎性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OFAS踝关节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骨关节胶囊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疗效满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促进患者康复,且安全可靠,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滑膜液炎性因子有关。
作者:雷文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化痰截哮汤治疗 A EC O PD的疗效及其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A EC O PD (痰瘀伏肺证)患者1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化痰截哮汤。治疗10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候积分、CRP、PC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81%,优于对照组71.11%( P<0.05)。两组治疗后较同组治疗前CRP、PCT 及临床症候积分数值下降明显(P<0.01,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第5天痰量积分,第10天痰量、气喘、胸闷积分较对照组同期明显降低( P<0.05),治疗组治疗后CRP、PCT 数值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化痰截哮汤协同治疗AECOPD疗效好,可能与其明显降低CRP及PCT 水平有关。
作者:刘香玉;李立群;戈艳蕾;刘聪辉;张盼盼;王红阳;张嘉宾;吕文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栓通辅助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疗效。方法:收集年龄≥60岁的PSCI患者,分为血栓通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多奈哌齐治疗;血栓通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胶囊。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两组均配合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治疗3个月后,血栓通组的M M SE、WM S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DL评分已较对照组出现显著下降。结论:血栓通辅助治疗对老年PSCI存在一定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痴呆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邓志英;闫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活血复方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及神经细胞凋亡模型,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变,将尼莫地平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活血复方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术后2d、5d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与缺血再灌注组、活血复方中剂量组、活血复方高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假手术组术后20 d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与缺血再灌注组、尼莫地平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组梗死面积占给梗死面积百分比为(19.27±2.29)%与活血复方低剂量组、活血复方中剂量组、活血复方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P<0.05);经缺血再灌注后6 h ,缺血再灌注组海马神经凋亡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增多,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活血复方各剂量组凋亡细胞数与缺血再灌注组、尼莫地平组比较显著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活血复方治疗脑梗塞可有效可缓解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有效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神经行为症状。
作者:胡耀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苓桂术甘汤加减结合西医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心包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入组41例患者,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及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共入组58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苓桂术甘汤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100ml,3次/d;两组均28d/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6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05%。观察组治疗后心包厚度平均(0.69±0.26)cm,对照组治疗后心包厚度平均(0.87±0.34)cm,两组平均心包厚度较治疗前都有降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T检查平均心包厚度小于对照组。结论:苓桂术甘汤可以提高结核性心包炎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心包厚度。
作者:王永军;杨志英;宫磊;石良静;左志瑶;赵幸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自我管理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基础治疗及自我管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采用WOMAC量表、SF‐36问卷量表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治疗6周后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WOM AC评分、SF‐36问卷评分比较:治疗6周后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两组患者WOM AC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WOMA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及治疗结束6月后,两组患者S F‐36问卷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5),治疗组S F‐36问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自我管理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小宏;余和平;陈大为;白定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清肺补肾化瘀法联合西医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锁链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急性加重期的痰热肾虚证C O 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西药疗法,联合组予以西药联合自拟清肺补肾化瘀方,均持续治疗14d。对比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 )、血气指标PaCO2、PaO2、症状积分及血清锁链素水平变化情况,记录其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FEV1/FVC、FEV1等肺功能指标及PaO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联合组大于对照组(P<0.05);症状评分、血清锁链素水平及PaCO2水平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西药联合清肺补肾化瘀汤口服方案应用于急性加重期的痰热肾虚证C O PD患者临床治疗中,对缓解其相关症状、促进肺功能恢复、调节锁链素及血气指标水平等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陈晓东;孙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通瘀汤治疗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脑出血术后恢复期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与西医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中医组加用通瘀汤治疗2个疗程(4周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中医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均显著的高于常规组(P<0.05)、中医组的NIHSS评分显著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中医组患者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显著的低于常规组( P<0.05);治疗6个月后中医组患者的SS‐QO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中医组患者康复效果恢复良好49例(81.67%)显著优于常规组的38例(63.33%)( P<0.05)。结论:通瘀汤治疗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宋璞;汪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中药联合西药治疗不同中医证型胃脘痛对疗效和生活质量影响性,以期提高疗效。方法:选取160例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证型不同分成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均以自拟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后胃泌素、胃动素、生活质量指标、疗效变化情况。结果:五组治疗后胃泌素、胃动素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治疗后肝胃不和证胃泌素、胃动素显著优于其他四组(P<0.05);五组治疗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肝胃不和证在以上积分上显著优于其他四组( P<0.05);治疗后肝胃不和证临床痊愈率59.37%、总有效率90.62%,显著优于其他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结合辨证论治辅助西药治疗胃脘痛均有一定效果,其中以肝胃不和佳。
作者:杨小丽;徐春霞;付丽;王健;赵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中药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脑卒中后应激性溃疡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联合奥美拉唑治疗1周,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用胃液pH值、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胃液pH值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3d后,观察组胃液pH值4.77±0.18,对照组为2.98±0.11;用药5d后,观察组为5.33±0.10,明显高于对照组3.91±0.20,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0%,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14%,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脑卒中后应激性溃疡治疗时间短,疗效较好,无其他不良反应。
作者:李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冠心病的中医和西医学认识及相关药物治疗概况进行综述,为冠心病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概括。结果:对冠心病的现代医学和中医学认识做了总结,并对相关药物做了列举。结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引起的,临床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发病机制采用选择性的药物进行治疗,提高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黄壮壮;聂西洲;陈衍斌;马虎强;苏英英;刘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孙思邈结合前代医家对于消渴的认识,提出消渴的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导致浊邪停滞,郁而化热,耗伤津液或五劳、七伤、六极等导致气血精津等精微物质过度损耗,导致燥热内盛、津液亏虚引发消渴。症见口渴、多食、多尿、心烦、少气乏力甚至痈疽等,且其在阳气盛的季节更容易发病,脉象多见直前而中见散绝者,其中脉象数大、实大,或脉象沉小多预后较好,而脉象见细小而浮短、弦小而坚急,或实坚而大则预后较差。治疗以知母、瓜蒌、人参、泽泻等草木类药物为主,方选如猪肚丸等,以清热养阴生津为主,辅以鹿头、羊脑、黄雄鸡等食疗之法,并酌情针灸选穴。并强调应通过少饮酒、少食咸品、面食、慎房事等预防消渴发生。
作者:文颖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中药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6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温针灸配合中药组(n=48)和温针灸组(n=48),对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疗效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温针灸配合中药组患者的疼痛、活动度、膝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温针灸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81.3%(39/48)显著高于温针灸组70.8%(34/48)(P<0.05),BP、RP、RE、VT、SF、M H评分均显著高于温针灸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中药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有改善作用,可以提高治疗疗效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测心肌片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H 9 c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心肌片低中高剂量组,预给药24h后,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 I/RI)模型。检测细胞存活率,LDH释放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Bax ,Bcl‐2, Caspase‐3,Cy t‐C蛋白的表达以及A M PK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心肌片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LDH水平,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减少Bax ,Caspase‐3以及Cyt‐C蛋白的表达,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提高Bcl‐2/Bax 的比值( 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保护作用被A M PK 抑制剂Compound C取消。结论:心肌片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A M PK信号通路实现的。
作者:袁秋贞;郑旭;刘富;程晓毅;考玉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珠香散对慢性皮肤溃疡患者疼痛程度及转化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慢性小腿疼痛性皮肤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创面组织病理检测及消毒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用药中药珠香散换药至伤口愈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创面皮肤组织中TGFβ1mRNA表达、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χ2=4.329, P<0.05);静息性疼痛、接触性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647~4.174,P<0.05);创面皮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平均积分光密度(IOD值)、平均灰度值(AO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皮肤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4.054~10.044,P<0.05)。结论:珠香散有助于缓解慢性小腿疼痛性皮肤溃疡患者疼痛症状,提高TGFβ1mRNA表达,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黎英豪;杨现松;杨萍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认为“虚‐瘀‐火”是心律失常重要的病因病机,凉血清热是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原则。临床治疗分6种证型论治,疗效显著。张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经验是传承国医大师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
作者:曹兰秀;严亚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使用通脉益气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 T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骨科进行人工膝、髋关节置换及髋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随机等分为通脉益气方组(A组, n=34)和对照组(B组, n=34)。方剂组患者术后采用通脉益气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两组患者术后DV T 形成率,比较术后1d、2周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各项指标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通脉益气中药方剂与低分子肝素钙均能预防患者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且前者优于后者;与术后1d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周PT、APT T、FIB水平均有下降,且方剂组术后2周 PT水平下降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后1d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周IL‐1、IL‐6和TNF‐α水平均有下降,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通脉益气方预防骨科手术后患者DV T形成的疗效显著,且优于西药低分子肝素钙,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小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以创伤性肘关节炎为例,观察81例中药熏洗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以便于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择创伤性肘关节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治疗方案,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及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两组均随访4个月,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药熏洗治愈33例,占比82.50%(33/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98%(25/41),无效0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7%(7/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屈曲度、前旋后旋度、治疗后J O A 及H S S 总分分别为110.7±28.2、65.5±16.8、74.26±6.83、82.92±7.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5±38.8、48.2±16.4、54.32±7.86、76.77±10.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以创伤性肘关节炎为例,观察中药熏洗对于治疗创伤性肘关节炎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延群;刘力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