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破伤风合并呼吸窘迫4例临床分析

路钧;段炬萍

关键词:破伤风, 呼吸窘迫, 气管切开术, 肌松剂, 机械通气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肌松剂并机械通气抢救破伤风合并呼吸窘迫的疗效.方法 对4例破伤风合并呼吸窘迫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4例均治愈.抢救成功率100%.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应用肌松剂并机械通气抢救破伤风合并呼吸窘迫疗效满意,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膜瘤中整合素α3及Ki-67表达的生物学意义

    目的 探讨脑膜瘤中整合素α3及Ki-67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脑膜瘤、5例正常硬脑膜及5例蛛网膜中整合素α3及α3-67的表达.结果 在WHO Ⅰ级及WHO Ⅱ、Ⅲ级脑膜瘤中,整合素α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28/35)及37.5%(3/8),χ2=4.133,P=0.021;Ki-67标记指数分别为(2.24±0 84)%及(10.20±2.11)%,t=10.468,P=0.00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整合素α3的表达与Ki-67标记指数具有负相关关系,r=-0.89,P=0.000.结论 整合素α3表达下调能促进脑膜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整合素α3与Ki-67的表达均可应用于临床;作为评价脑膜瘤恶性程度、选择治疗措施及预测患者预后等的有力指标.

    作者:韩杨云;曾义;游潮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FAK短发夹RNA干扰重组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 本研究利用RNA干扰技术,以粘附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为靶基因,设计构建重组体,并对重组体进行鉴定,为下一步探索心肌纤维化的新途径奠定基础.方法 设计小发夹结构四条DNA序列,经退火成互补两对双链,再克隆到载体PAVU6+27中构建重组体,转化入JM109菌株,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测序分析.结果 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均提示FAK靶向RNA干扰重组体的构建成功.结论 FAK靶向RNA干扰重组体的成功构建,为下一步利用该重组体沉默心脏成纤维细胞中FAK基因的表达,探索心肌纤维化机制打下基础.

    作者:郝嘉;郭红;吕伟;肖颖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多发性骨髓瘤肾病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骨髓瘤肾病(MMN)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MMN的临床特征、首发症状、误诊情况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MMN的肾脏表现为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肾小管功能损害明显;肾外特征为多系统累及,常有贫血、高钙、高尿酸、高球蛋白、骨破坏,血、尿轻链和免疫球蛋白几乎均有升高.首发症状多样,误诊率高.结论 MMN的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但注意其临床特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常可避免误诊.

    作者:何洪斌;张正秀;刘高伦;李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髋臼双柱骨折19例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9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3例,单一髂腹股沟入路2例,单一髂股延长入路1例,Kocher-Langenbeck联合髂腹股沟入路13例.全部采用重建钢板及螺钉固定.结果 骨折复位程度按照Matta标准,解剖复位11例,良好复位5例,差的复位3例.19例随访0.5~6.5年,平均3.2年.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73.7%.结论 手术前分析骨折的程度和移位方向,选择佳的手术时机和恰当的入路以及准确的骨折复位、牢固固定是提高髋臼双柱骨折疗效的关键.

    作者:谢小平;姜雄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全内脏反位合并食管癌外科治疗1例

    患者,男,69岁,因胸部下份疼痛2月,加重10d入院.胃镜检查示距门齿30~35cm处见溃疡型新生物,累及食管1/2,底覆浊苔,周边不规则,呈坎样,活检质脆.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CT示食管胸段管壁改变符合食管癌表现,内脏反位.心电图示右位心.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正常.肺功能检测示肺功能轻度受损.

    作者:严孟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经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19例体会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在肾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后腹腔镜行19例肾切除术.其中肾癌根治术1例,无功能肾和萎缩肾15例,肾结核3例.结果 18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因粘连重、出血影响手术视野而改行开放肾切除术.手术时间90~220min,平均170min,出血量30~150ml,平均100ml,均未输血.无手术并发症.随访结果:肾癌1例随访两年,无复发.其余病例随访3~16个月,其中3例有伤口痛,麻木感,半年后上述症状消失.3例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无复发.结论 经后腹膜行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可望成为肾切除的主要方法.

    作者:文小平;傅光华;陈善勤;赖建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抢救儿童哮喘持续状态1例

    患儿,男,8岁.因咳嗽10d,吼喘4d,加重伴发绀2d于2005年8月9日由外院转入.继往诊断为:①儿童哮喘;②哮喘持续状态;③急性呼吸衰竭.

    作者:李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鸡蛋对大鼠胃溃疡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目的 研究鸡蛋(含蛋壳)对大鼠胃溃疡的影响,机制及其与西药药效的比较.方法 以无水乙醇灌胃复制胃溃疡模型,从胃液的pH,胃粘膜溃疡指数和损伤程度三方面观察鸡蛋(含蛋壳)A组,西药B组:西咪替丁+东莨菪碱,空白C组(生理盐水)治疗大鼠消化性溃疡的情况.探讨鸡蛋(含蛋壳)的治疗作用和机制.结果 以2ml蛋花汤和0.032g蛋壳粉灌胃4d,2次/d,可明显防止大鼠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空白组(pH=2.8333)比较,鸡蛋(含蛋壳)组(pH=6.5833)能降低胃液的酸度(P<0.05);西药组(pH=6.8333)与鸡蛋(含蛋壳)组(pH=6.5833)之间的比较(P<0.05);与空白组(溃疡指数=114.00)比较,鸡蛋(含蛋壳)组(溃疡指数=56.67)能减轻胃粘膜的溃疡程度(P<0.05);粘膜损伤程度:C组>A组>B组.结论 蛋花汤中含有的脂肪,蛋白等,尤其卵磷脂可以保护胃粘膜免受胃液中H+的损伤,及其中的还原性成分可以防止胃粘膜受氧自由基的损害,蛋壳含CaCO3可以中和胃液中的H+,对胃粘膜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林子洪;马腾辉;许环亲;袁炜嗣;胡婧晔;肖榇栋;韩宗萍;林明栋;杨惠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成批创伤病员救治的病房护理管理体会

    目的 合理进行护理人力分工和抢救物资准备,使成批创伤病员的救治工作达到规范化,程序化,结果优化.方法 建立科内应急方案,进行人员合理分工,加强护士应急能力的培训.结果 较好地完成327例病员的抢救工作.结论 成批伤员抢救的护理管理工作关键在于抢救物资准备和护理人员的合理分工,使人、财、物完全有效利用,以达到结果的佳化.

    作者:李莉;张德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透析患者的丙型肝炎感染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患者的丙型肝炎感染情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75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CV).结果 175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抗HCV阳性率透析<2年为6.20%,透析>2年为47.83%.结论 随着透析年限延长,丙型肝炎感染概率加大.

    作者:张智敏;周焕芝;李洋;程圣英;高爽;周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低血糖症51例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低血糖症误诊原因.方法 对我院治疗的51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性格异常4例(7.8%),认知障碍5例(9.8%),肢体瘫痪7例(13.7%,其中右侧偏瘫5例),抽搐10例(19.6%),昏迷25例(49.1%).44例(86.3%)与降糖药有关,其中>65岁29例(65.9%).结论 病史采集不详细和未能充分认识低血糖症的神经系统表现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姜道新;王敏;赖通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不同方案治疗腺性膀胱炎6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膀胱镜检加活检明确诊断,经尿道汽化电切,视膀胱镜检查结果行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结果 本组62例,治疗后症状消失、膀胱镜检查正常者42例,总有效率67.7%.结论 目前腺性膀胱炎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治疗手段多样,经尿道汽化电切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结合膀胱镜检结果有针对性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可以节约医疗资源、减轻部分患者的痛苦及并发症.

    作者:李兴斌;周进;余志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泮立苏与莫沙比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目的 探讨泮立苏联合莫沙比利对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3例,两组均予以莫沙比利5mg,3次/d,A组加服泮立苏40mg,1次/d,B组加服雷尼替丁150mg,2次/d,两组均连用8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8周A组的症状缓解有效率100.0%,胃镜复查有效率为96.8%,明显优于B组的74.6%和71.4%(P<0.01).结论 泮立苏联合莫沙比利治疗RE疗效明显优于雷尼替丁联合莫沙比利.

    作者:刘兴琼;白学松;郭学梅;严明确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4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43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行Ⅰ期或Ⅱ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5个月至3年.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1-0.8例(18.6%),0.5~0.9 28例(65.1%),0.3~0.4 7例(16.3%).3例发生一过性高眼压,7例发生创伤性前葡萄膜炎.43例均无大泡性角膜病变发生.结论 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路径短,操作简单,作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补充,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失败的补救措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康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左阔韧带妊娠1例

    患者,34岁.入院前18个月曾做剖宫产手术,术后至入院一直喂奶,月经无规律来潮3次,末次月经不祥.因腹痛,恶心、呕吐1d,晕厥1次,院外静脉输液治疗无效于2005年1月7日入院.入院查体:P 88次/min,T 36.4℃,BP 110/90mmHg.背入病房,神智清楚,面色苍白.腹隆起,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移浊(+).妇检:阴道畅,宫颈举痛、摇摆痛明显,子宫前位饱满,左附件上方扪及1个触痛包块,欠活动,边界欠清,右附件(-).

    作者:卢永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胆管空肠吻合术后皮下空肠盲袢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胆管空肠吻合术中建立皮下空肠盲袢的重要性及意义.方法 总结并分析我院527例施行皮下盲袢型胆管空肠吻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获随访265例中,因结石复发或残余切开皮下空肠盲袢行胆道镜取石者121例(45.66%).其中,反复切开2次者37例,3次者14例,4次以上者7例.结论 建立皮下空肠盲袢是肝胆管结石患者手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作者:汤礼军;田伏洲;汪涛;黎冬暄;石力;邹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继发铸型性脑室出血的微创治疗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铸型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积极处理原发出血灶的同时,根据脑室出血铸型的情况选择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结合尿激酶脑室内灌注溶解治疗继发脑室出血铸型患者56例.结果 痊愈或好转39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15例,病死率26.8%.结论 尽早引流出脑室内积血,有效降低颅内压,恢复脑脊液循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采用穿刺引流结合尿激酶溶解治疗继发铸型性脑室出血是微创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廖洪民;朱家伟;雷琳;黄建军;刘旭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系统检测子宫颈抹片5100例分析

    目的 为了提高子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系统(LCT)检测子宫颈抹片5100例.结果 在5100例子宫颈抹片中发现阳性抹片927例,占18.7%.结论 采用LCT检测可减少漏诊,提高细胞学的诊断质量,对细胞学诊断有异常的病历配合病理活检组织诊断,能及时发现宫颈早期病变,也是预防宫颈癌发生的关键.

    作者:杨冬泉;王敏;董蓉春;蔡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大肠间质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大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1例大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未做免疫组化的病例补作免疫组化.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4岁,其中男7例,女4例,11例均为单发,良性8例,恶性及低度恶性3例.免疫组化显示CD117、CD34、Vimentin、SMA、MSA、S-100的表达率分别为100%(11/11)、90.9%(10/11)、72.7%(8/11)、36.4%(4/11)、18.2%(2/11)、9.1%(1/11).结论 大肠间质瘤是一种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主要依据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作出诊断,其中CD117和CD34是确诊大肠间质瘤的有价值的指标,且CD117的阳性率比CD34更高.

    作者:刘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直视下经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

    目的 探讨直视下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直视下经尿道内切开术治疗36例尿道狭窄患者的疗法和经验.结果 36例术后留置尿管4~6周,一次成功32例,2例首次手术后拔出尿管仍然不能排尿,再次行尿道内切开术,2例经定期尿道扩张,术后进行尿动力学随访3~24个月.结论 直视下经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尿道狭窄或闲锁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邓青富;陈同良;姜睿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