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批创伤病员救治的病房护理管理体会

李莉;张德荣

关键词:护理, 病房护理管理, 成批伤员
摘要:目的 合理进行护理人力分工和抢救物资准备,使成批创伤病员的救治工作达到规范化,程序化,结果优化.方法 建立科内应急方案,进行人员合理分工,加强护士应急能力的培训.结果 较好地完成327例病员的抢救工作.结论 成批伤员抢救的护理管理工作关键在于抢救物资准备和护理人员的合理分工,使人、财、物完全有效利用,以达到结果的佳化.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思美泰、地塞米松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思美泰、地塞米松和能量合剂、苯巴比妥联合应用与能量合剂、苯巴比妥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方法 40例孕妇,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应用思美泰1000mg/d,地塞米松9mg/d,苯巴比妥0.09mg/d及能量合剂治疗,7d为1疗程;B组应用苯巴比妥0.09mg/d,能量合剂治疗7d为1个疗程.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瘙痒症状明显缓解,ALT、AST明显下降,但A组优于B组(P<0.05);A组治疗后TBA显著下降(P<0.05),B组无明显改变(P>0.05);A组早产、羊水粪染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 思美泰、地塞米松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安全、有效的药物,在传统能量合剂、苯巴比妥基础上联用思美泰、地塞米松能更有效改善ICP瘙痒症状、生化指标及妊娠结局.

    作者:刘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成批创伤病员救治的病房护理管理体会

    目的 合理进行护理人力分工和抢救物资准备,使成批创伤病员的救治工作达到规范化,程序化,结果优化.方法 建立科内应急方案,进行人员合理分工,加强护士应急能力的培训.结果 较好地完成327例病员的抢救工作.结论 成批伤员抢救的护理管理工作关键在于抢救物资准备和护理人员的合理分工,使人、财、物完全有效利用,以达到结果的佳化.

    作者:李莉;张德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幼年性透明性纤维瘤病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幼年性透明性纤维瘤病(JHF)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2例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对其标本石蜡切片行AB及PAS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均表现为皮肤包块,其中1例伴有双膝关节屈曲挛缩,均无牙龈肥大和溶骨性缺损.镜下肿瘤由无异型的瘤细胞和伊红均匀染色基质构成.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基质PAS强阳性,耐淀粉酶,AB染色阳性.结论 JHF是一种少见疾病,由能分泌透明蛋白样物质的细胞呈肿瘤性异常增生而引起,可表现皮肤包块,手术切除可复发,但不转移.需与其它某些软组织肿瘤鉴别.

    作者:陈仕高;杨红;陈卉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克林霉素致急性肾衰竭4例

    目的 进一步加深对克林霉素及克林霉素磷酸酯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 4例患者静脉滴注克林霉素及克林霉素磷酸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ARF),应用短疗程激素及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4例患者肾功能在2周内均恢复正常.结论 合理、正规使用抗生素,减少医院性ARF的发生.

    作者:张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应用网织红细胞计数评价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在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慢性肾衰竭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仪器法对5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网织红细胞及其参数进行测定,并将治疗后2d、7d的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肾衰竭患者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b)治疗后比治疗前结果不具显著性上升(P>0.05),治疗后Ret比治疗前极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 Ret作为用rhEPO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观察指标比其它红细胞参数更敏感.

    作者:代琼;胡伟;张黎;黄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大肠间质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大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1例大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未做免疫组化的病例补作免疫组化.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4岁,其中男7例,女4例,11例均为单发,良性8例,恶性及低度恶性3例.免疫组化显示CD117、CD34、Vimentin、SMA、MSA、S-100的表达率分别为100%(11/11)、90.9%(10/11)、72.7%(8/11)、36.4%(4/11)、18.2%(2/11)、9.1%(1/11).结论 大肠间质瘤是一种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主要依据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作出诊断,其中CD117和CD34是确诊大肠间质瘤的有价值的指标,且CD117的阳性率比CD34更高.

    作者:刘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髋臼双柱骨折19例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9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3例,单一髂腹股沟入路2例,单一髂股延长入路1例,Kocher-Langenbeck联合髂腹股沟入路13例.全部采用重建钢板及螺钉固定.结果 骨折复位程度按照Matta标准,解剖复位11例,良好复位5例,差的复位3例.19例随访0.5~6.5年,平均3.2年.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73.7%.结论 手术前分析骨折的程度和移位方向,选择佳的手术时机和恰当的入路以及准确的骨折复位、牢固固定是提高髋臼双柱骨折疗效的关键.

    作者:谢小平;姜雄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评价VAPRO 5520渗透压分析仪性能

    目的 对VAPRO 5520渗透压分析仪性能进行评价,判断其分析性能是否满足临床要求.方法 按照国家实验室认可及CAP认可要求,依照NCCLS EP5-A文件,分析VAPRO 5520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用能力对比(PT)评价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按照NCCLS EP6-P文件评价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评价分析方法的低检测限;并对说明书的参考范围进行验证.结果 VAPRO 5520日内精密度高、低值分别为0.78%和0.54%,日间精密度高、低值分别为1.23%和1.25%.分析方法的能力比对结果合格;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0~1000.0mmol/kg,符合临床要求;分析方法提供的参考范围符合实验室需要;其它指标符合性能评价要求.结论 VAPRO 5520渗透压分析仪性能符合实验室性能标准.

    作者:李贵星;高宝秀;宋昊岚;周君;黄俊;唐书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枕部闭合性骨折伤员的临床观察体会

    目的 探讨枕部闭合性骨折伤员的临床观察体会.方法 回顾22例枕部闭合性骨折伤员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枕部闭合性骨折,手术治疗7例,脱水、激素治疗15例.治愈8例、好转10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 伤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颅内压增高,及时诊断对减少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益琼;郑关伦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消化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在消化道间质瘤(GIST)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CD117、CD34、SMA、S-100、NSE的表达.结果 123例GIST中神经样分化73例,平滑肌样分化28例,双相分化17例,去分化5例.结论 应用免疫组化对消化道间质瘤进行组织分化的分析既方便又较准确,为临床提供较科学的诊断依据,有利于临床评估预后,是一种较为广泛应用的手段.

    作者:金恒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海马区细胞调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多次注射等量外源性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rhEPO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方法 新生7日龄Sprague-Dawley(SD)大鼠84只,按随机表随机平均分为4组:①假手术组;②缺氧缺血模型组;③rhEPO治疗1组;④rhEPO治疗2组.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rhEPO治疗1组于缺氧缺血完成后即刻腹腔内注射rhEPO 3000U/Kg1次,rhEPO治疗2组则于24h、48h各再重复1次,共3次;缺氧缺血组则于腹腔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手术后6h、24h、48h、72h取脑组织常规石腊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坏死,用TUNEL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采用Image-Pro plus 5.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凋亡阳性细胞数.结果 ①缺氧缺血组细胞凋亡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hEPO治疗后,细胞凋亡减少,与缺氧缺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PO治疗2组48h、72h的凋亡细胞较治疗1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EPO通过减少新生大鼠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起神经保护作用.本实验尚不能证明rhEPO多次注射比单次注射具有更强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谭玲;陈娟;廖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不同方案治疗腺性膀胱炎6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膀胱镜检加活检明确诊断,经尿道汽化电切,视膀胱镜检查结果行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结果 本组62例,治疗后症状消失、膀胱镜检查正常者42例,总有效率67.7%.结论 目前腺性膀胱炎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治疗手段多样,经尿道汽化电切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结合膀胱镜检结果有针对性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可以节约医疗资源、减轻部分患者的痛苦及并发症.

    作者:李兴斌;周进;余志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经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19例体会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在肾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后腹腔镜行19例肾切除术.其中肾癌根治术1例,无功能肾和萎缩肾15例,肾结核3例.结果 18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因粘连重、出血影响手术视野而改行开放肾切除术.手术时间90~220min,平均170min,出血量30~150ml,平均100ml,均未输血.无手术并发症.随访结果:肾癌1例随访两年,无复发.其余病例随访3~16个月,其中3例有伤口痛,麻木感,半年后上述症状消失.3例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无复发.结论 经后腹膜行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可望成为肾切除的主要方法.

    作者:文小平;傅光华;陈善勤;赖建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雌三醇膏剂联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8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雌三醇膏剂联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40例为实验组,单纯甲硝唑治疗4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75.0%,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复发率为10.0%,对照组复发率为37.5%,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雌三醇膏剂联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刘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莫沙比利联合聚乙二醇4000治疗帕金森综合征便秘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莫沙比利联合聚乙二醇4000治疗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便秘的疗效.方法 56例帕金森综合征便秘的患者口服莫沙比利5mg,3次/d+聚乙二醇4000 10g,2次/d;分别与第2周和第4周观察患者治疗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和4周显效率分别为46.4%和67.8%,总有效率分别为76.8%和85.7%,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莫沙比利联合聚乙二醇4000治疗帕金森综合征便秘安全、有效.

    作者:袁昌文;杨柏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左阔韧带妊娠1例

    患者,34岁.入院前18个月曾做剖宫产手术,术后至入院一直喂奶,月经无规律来潮3次,末次月经不祥.因腹痛,恶心、呕吐1d,晕厥1次,院外静脉输液治疗无效于2005年1月7日入院.入院查体:P 88次/min,T 36.4℃,BP 110/90mmHg.背入病房,神智清楚,面色苍白.腹隆起,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移浊(+).妇检:阴道畅,宫颈举痛、摇摆痛明显,子宫前位饱满,左附件上方扪及1个触痛包块,欠活动,边界欠清,右附件(-).

    作者:卢永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人参皂甙Rgl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为开发利用单体皂甙,对人参皂甙Rgl的药理和毒理及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揭示了人参皂甙Rgl有扩张脑血管,神经保护,改善家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调节内皮细胞功能,调节免疫,促智,抗衰老,抗氧化应激,改善新陈代谢等作用;人参皂甙Rgl有胚胎毒性.

    作者:李会娟;樊均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急性白血病56例患者并发败血症血培养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从血液标本中分离的感染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培养致病菌56株,并发真菌3株;G-杆菌占58.9%,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菌13株(39.4%),G+球菌占41.1%,其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9株(39.1%).G-杆菌对美洛培南,头孢匹美,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米卡星敏感,对青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以及头孢噻肟耐药率高,G+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高,对其他抗生素大都耐药.结论 抗生素滥用,导致超广谱β内酰胺酶以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菌株增加是白血病患者细菌耐药率增高的主要原因,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意义重大.

    作者:刘志纯;魏锦;袁国华;周京国;刘剑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西米替丁辅助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

    目的 探讨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西米替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治疗组在皮肤紫癜、关节及消化道症状消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郭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良性食管破裂CZES型内支架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CZES型内支架(自膨式全部覆膜金属内支架)治疗良性食管破裂的临床效果和取出时间.方法 对5例诊断明确的良性食管破裂,在电子显微胃镜下借助于X线监视系统定位放置CZES型内支架进行临床治疗.结果 5例患者均一次性放置支架取得成功,经过积极治疗4~5个月后取出支架,胃镜下见破裂口愈合和不同程度的食管炎性反应,钡剂造影通畅无狭窄,取得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结论 对于食管破裂发现较晚,合并严重的胸腔感染、手术修补失败和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方便的治疗方法.

    作者:沙正布;张世伟;赵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