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杰;李玉梅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蛋白.PSA可以在血液中检出,但对其进入血液循环的机制尚不清楚.PSA作为前列腺重要的功能学指标,一直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近年来,关于PSA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中的价值也越来越多的被学者研究.本文就PSA对BPH诊断和治疗的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邓华;魏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多次注射等量外源性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rhEPO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方法 新生7日龄Sprague-Dawley(SD)大鼠84只,按随机表随机平均分为4组:①假手术组;②缺氧缺血模型组;③rhEPO治疗1组;④rhEPO治疗2组.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rhEPO治疗1组于缺氧缺血完成后即刻腹腔内注射rhEPO 3000U/Kg1次,rhEPO治疗2组则于24h、48h各再重复1次,共3次;缺氧缺血组则于腹腔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手术后6h、24h、48h、72h取脑组织常规石腊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坏死,用TUNEL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采用Image-Pro plus 5.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凋亡阳性细胞数.结果 ①缺氧缺血组细胞凋亡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hEPO治疗后,细胞凋亡减少,与缺氧缺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PO治疗2组48h、72h的凋亡细胞较治疗1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EPO通过减少新生大鼠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起神经保护作用.本实验尚不能证明rhEPO多次注射比单次注射具有更强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谭玲;陈娟;廖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为了提高子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系统(LCT)检测子宫颈抹片5100例.结果 在5100例子宫颈抹片中发现阳性抹片927例,占18.7%.结论 采用LCT检测可减少漏诊,提高细胞学的诊断质量,对细胞学诊断有异常的病历配合病理活检组织诊断,能及时发现宫颈早期病变,也是预防宫颈癌发生的关键.
作者:杨冬泉;王敏;董蓉春;蔡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莫沙比利联合聚乙二醇4000治疗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便秘的疗效.方法 56例帕金森综合征便秘的患者口服莫沙比利5mg,3次/d+聚乙二醇4000 10g,2次/d;分别与第2周和第4周观察患者治疗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和4周显效率分别为46.4%和67.8%,总有效率分别为76.8%和85.7%,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莫沙比利联合聚乙二醇4000治疗帕金森综合征便秘安全、有效.
作者:袁昌文;杨柏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胆管空肠吻合术中建立皮下空肠盲袢的重要性及意义.方法 总结并分析我院527例施行皮下盲袢型胆管空肠吻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获随访265例中,因结石复发或残余切开皮下空肠盲袢行胆道镜取石者121例(45.66%).其中,反复切开2次者37例,3次者14例,4次以上者7例.结论 建立皮下空肠盲袢是肝胆管结石患者手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作者:汤礼军;田伏洲;汪涛;黎冬暄;石力;邹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在消化道间质瘤(GIST)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CD117、CD34、SMA、S-100、NSE的表达.结果 123例GIST中神经样分化73例,平滑肌样分化28例,双相分化17例,去分化5例.结论 应用免疫组化对消化道间质瘤进行组织分化的分析既方便又较准确,为临床提供较科学的诊断依据,有利于临床评估预后,是一种较为广泛应用的手段.
作者:金恒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选择静脉用药镇痛.T组为曲马多,氟哌啶.F组为芬太尼,氟哌啶.按Prince-Henry评分法对剖宫术产后48h内产妇不同时段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F组高于T组(P<0.05).结论 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是一种简便、安全,易于推广的方法.
作者:刘玉生;常洪;王建林;潘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经皮肾镜取石(PCNL)的新方法及疗效.方法 在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扩张建立皮肾通道,用19.5F的小口径肾镜下行气压弹道和超声吸附取石治疗58例60侧肾铸型肾结石.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87min,结石处理时间69min,结石清除率88.3%;另外7例肾多发肾盏结石在与经皮通道相邻的肾盏内有直径<1.1cm的结石1~3颗残留,PCNL术后2周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随访1~10个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B超引导PCN、小口径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超声吸附取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结石清除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善勤;赖建平;李兴斌;王学华;傅光学;万旭辉;李健;文小平;甘道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泌尿道感染(UTI)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性特点,为其经验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UTI分离株的资料,用WHONET 5.3软件和SAS6.0软件进行有关统计分析.结果 分离株仍然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断上升,对不同类抗菌药物耐药间存在着广泛而显著的正相关性.仅NIT耐药率低而稳定,与其它抗菌药物的相关耐药性弱或无相关耐药性.结论 NIT应成为目前经验性治疗UTI的首选药物.细菌相关耐药性分析可成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经验性用药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作者:李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枕部闭合性骨折伤员的临床观察体会.方法 回顾22例枕部闭合性骨折伤员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枕部闭合性骨折,手术治疗7例,脱水、激素治疗15例.治愈8例、好转10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 伤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颅内压增高,及时诊断对减少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益琼;郑关伦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合理进行护理人力分工和抢救物资准备,使成批创伤病员的救治工作达到规范化,程序化,结果优化.方法 建立科内应急方案,进行人员合理分工,加强护士应急能力的培训.结果 较好地完成327例病员的抢救工作.结论 成批伤员抢救的护理管理工作关键在于抢救物资准备和护理人员的合理分工,使人、财、物完全有效利用,以达到结果的佳化.
作者:李莉;张德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阿昔洛韦治疗43例带状疱疹患者7d,并与单用阿昔洛韦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 加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的患者在水疱吸收、结痂、疼痛缓解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疗效.
作者:兰晓玲;林新瑜;陈晓霞;代喆;付兴琼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患者,27岁.因G5P+22 26周孕于2004年4月29日来院行引产术终止妊娠.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膨隆,宫底脐上2+指,胎心清晰、响亮,140次/min.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前穹隆处扪及胎儿肢体.
作者:艾军;杨光秀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对60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该方法穿刺活检总的诊断准确率95%(57/60),气胸发生率25%(15/60),出血发生率13%(8/60).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项对肺肿块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易掌握的诊断技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以气胸和出血多见,发生率随穿刺针经过肺组织的深度和穿刺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病灶越小发生率越高.
作者:周光荣;谢智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非接触眼压计(NCT)与Schi(o)tz眼压计的测量结果.方法 分别应用非接触眼压计与Schi(o)tz压陷式眼压计测量150例(300眼)患者的眼压.结果 正常眼压组和高眼压组两种眼压计所测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两组眼压计测量结果相差不大.结论 非接触眼压计和Schi(o)tz压陷式眼压计测量值一致,但NCT具有操作简单,无需麻醉,避免角膜损伤和交叉感染等优点.
作者:李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帽状腱膜下血肿的诊断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1年2月至2005年2月治疗的新生儿帽状腱膜下血肿2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6例治愈,5例合并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颅内出血者放弃治疗,死亡3例.结论 新生儿帽状腱膜下血肿一经诊断,严密的观察及正确的治疗是挽救患儿生命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袁三英;熊英;周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膀胱镜检加活检明确诊断,经尿道汽化电切,视膀胱镜检查结果行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结果 本组62例,治疗后症状消失、膀胱镜检查正常者42例,总有效率67.7%.结论 目前腺性膀胱炎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治疗手段多样,经尿道汽化电切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结合膀胱镜检结果有针对性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可以节约医疗资源、减轻部分患者的痛苦及并发症.
作者:李兴斌;周进;余志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在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慢性肾衰竭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仪器法对5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网织红细胞及其参数进行测定,并将治疗后2d、7d的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肾衰竭患者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b)治疗后比治疗前结果不具显著性上升(P>0.05),治疗后Ret比治疗前极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 Ret作为用rhEPO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观察指标比其它红细胞参数更敏感.
作者:代琼;胡伟;张黎;黄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肌松剂并机械通气抢救破伤风合并呼吸窘迫的疗效.方法 对4例破伤风合并呼吸窘迫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4例均治愈.抢救成功率100%.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应用肌松剂并机械通气抢救破伤风合并呼吸窘迫疗效满意,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路钧;段炬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为开发利用单体皂甙,对人参皂甙Rgl的药理和毒理及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揭示了人参皂甙Rgl有扩张脑血管,神经保护,改善家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调节内皮细胞功能,调节免疫,促智,抗衰老,抗氧化应激,改善新陈代谢等作用;人参皂甙Rgl有胚胎毒性.
作者:李会娟;樊均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