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陈新民;徐莉亚;周懿;马砚南;杨艳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4年来DCM患者住院资料,诊断标准按照1996年WHO/ISFC工作组报告的诊断标准.并对临床资料结合复习相关诊治文献进行分析,以便了解近年DCM的临床特点及新认识.
作者:游建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卡维地洛8周,对照组不针对门静脉高压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使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门静脉(PV)、脾静脉(SV)、胃左静脉(LGV)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加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各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DPV、DSV、VSV、QSV、DLGV均有所下降,有统计学差异,门静脉血流量(QPV)下降9.92%,脾静脉血流量(QSV)下降31.97%.门静脉流速两组分别为(16.42±2.03)cm/s和(16.47±1.87)cm/s,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改善门静脉高动力状态同时降低门静脉阻力,降低门静脉压力,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映川;肖阳;李琛;何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改进目前建立大鼠颅骨外冷冻伤血管源性脑水肿模型的方法,以获得更加理想的脑冷冻伤模型.方法运用自制的小口径液氮冷冻器作用于大鼠左侧顶颅骨60s,建立脑冷冻伤模型,通过观察脑组织含水量、冷冻伤脑组织的伊文思蓝蓝染范围及病理改变,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大鼠脑水肿明显,伊文思蓝蓝染的程度稳定,动物死亡率低.结论按此方法建立的脑冷冻伤模型,方法简单,可比性强,重复性高,是研究脑水肿较理想的模型.
作者:孙正清;杨天德;王显望;陈志斌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利用一次性普通气管导管替代可插管喉罩导管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随机选取全麻插管的手术病人50例,普通气管导管经喉罩盲插时,采用两个方法:顺着导管本身的自然弯曲放置(ETTCONV)和将导管的自然弯曲旋转180°后放置(ETTREV),分别记录上述两种以及喉罩导管(ETTILM)盲插的成功率.结果三种经喉罩盲插成功率分别为:ETTCONV70%,ETTREV84%以及ETILM82%;ETTCONV+ETTREV90%.结论普通气管导管可以替代可插管喉罩的导管.
作者:朱涛;李崎;刘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粗糙度对核桩冠桩固位力的影响.方法标准尺寸的有机玻璃模拟上中切牙牙根试件27个,其桩道聚合度均为3.93°,制备铸造桩核后分3组分别进行不喷砂、喷细砂、喷粗砂处理.不喷砂桩道-桩核的光洁度为△9-8,喷细砂的光洁度为△8-7,喷粗砂的光洁度为△7-6.用75%酒精清洗后磷酸锌粘固剂粘固,进行拉伸试验测得固位力.用铸造圆片测试平面粘接力,换算出单位面积粘接力,计算出桩固位力中机械嵌合力大小以及粘接力的大小和所占比例.并对固住力、单位面积固位力、粘接力对粗糙度之间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桩固位力和粘接力随粗糙度增大而增大,统计分析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对牙体进行喷砂处理,可在其表面形成细微凹陷,加大了表面粗糙度,增加了粘接面积,使粘合强度得以提升,提高固位力.
作者:彭燕;陈新民;徐莉亚;周懿;马砚南;杨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外周白细胞计数在T2DM组及T2DM合并胰岛素抵抗组中的浓度变化.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在T2DM非IR组(B组),T2DM伴胰岛素抵抗组(C组)及正常对照组(A组)测定血清CRP水平、WBC水平.结果B组及C组WBC水平均高于A组且C组的CRP、WBC水平显著高于B组.结论慢性亚临床炎症可能与T2DM的IR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CRP作为急性炎症敏感的蛋白指标应较白细胞计数实用性更强.
作者:朱乃武;印小红;付徐泉;李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家族性脑动脉瘤(FIA)是指在一级和二级亲属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被证实的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动脉瘤.自1954年Chambers首次报道动脉瘤的家族性聚集以来,数百个家族已被报道.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及脑动脉瘤研究的深入,家族性脑动脉瘤因其具有一些不同于非家族性动脉瘤(NFIA)的特点,而且其发病机制欠清楚,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作者:周良学;游潮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采取措施,予以防护.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2004年1~12月ICU收治68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77例,感染率11.32%;例次感染112例,例次感染率为16.47%.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77例,泌尿道31例,胃肠道4例,在送检的各类标本中检出G-54株,G+25株,真菌40株.结论加强ICU医院感染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对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康;杨莉莉;唐方;陈金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我院针对早期食管下段癌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游离食管下段,然后经腹部切口游离胃,使用吻合器行残胃食管胸内吻合,共完成25例.通过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呼吸道及各引流管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朱世琼;刘淑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Wolfe报道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技术并发症发生率为5.7%[1].虽然当今TPN技术已十分成熟和普及,但是深静脉穿刺技术目前还难以做到完全避免并发症.所以,经周围静脉进行肠外营养(简称PPN)的应用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1983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经周围静脉肠外营养65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荣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手部的严重损伤和肿瘤切除,往往造成手部软组织的较大面积缺损,这时单纯的组织缝合不能有效地覆盖创面,常需要皮瓣修复.应用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手术操作方便,效果确定,在临床已经有广泛应用.笔者在莫桑比克国家中心医院手外科工作期间,从2000年9月至2005年2月共诊治手外科病人近5000例,针对有严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人,选择了前臂逆行岛状皮瓣,带蒂移植手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江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术后感染发生率及病原学.方法对860例手术病人按导管留置时间分为A、B、C 3组,对疑为中心静脉相关感染的患者进行诊断,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A组感染率0.45%,B组感染率3.9%,C组感染率67%.各组之间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感染细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杆菌及不动杆菌.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应尽量缩短留置时间,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
作者:胡建华;万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化疗同期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进入治疗组,患者先行常规两野对穿照射剂量至50Gy后,再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同时给予紫杉醇20mg/m2,每周1次,至放疗结束.另配对选取30例单纯放疗者为对照组,放疗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CT检查鼻咽癌局部病灶CR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6.7%(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的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紫杉醇化疗同期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局部控制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廖东彪;李雪松;李慧;任素蓉;杜小波;周筱秋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医院使用单采血小板的状况.方法对1997年4月至2003年12月临床医院使用单采血小板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单采血小板总用量和使用医院数目逐年上升,各医院增长情况不一致.结论医院的规模、诊疗水平等与单采血小板用量直接相关,随医疗水平和经济的发展,单采血小板的用量会越来越大.
作者:陈颜;傅雪梅;王乃红;杨群身;田莉;习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因素.方法报告258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儿童;同时对258例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调查患儿和儿童的父亲、母亲和母孕前和孕期多方面因素,对可能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家族中有遗传史,父母亲饮酒史,母孕期有感冒病史、服用抗病毒药物,母孕期使用黄体酮及接触X射线,有较高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发病率.同时对患儿血型分析,表明A型儿童和AB型儿童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频率较高(分别为42.25%和11.24%),OR(比值比)分别为1.63和2.21.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即A型χ2=7.02,P<0.001;AB型χ2=5.71,P<0.05).A/O、AB/O抗原病人组与对照组比较,OR(比值比)分别为1.72和2.62,χ2值分别为6.72和7.51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O型则相反,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概率相对减少.
作者:程光存;严中亚;吴一军;卢中;孙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在西方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首位死亡原因.在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中,相当部分病人死于突发心律失常尤其是心室纤颤.这部分病人如果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尽快采取电击去颤等复苏处理措施则能完全挽救生命.
作者:左云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临终关怀是人口与文化变迁的产物,全人类都希望垂死前免于肉体的痛苦及心理恐惧,有尊严的死亡.英、美分别于1967年和1974年兴起了临床关怀的护理运动.1988年上海首创了我国第一个临终关怀机构.临终关怀的实践和发展与社会中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都息息相关.
作者:杨慧;王琳;程予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假死状态下大鼠脑组织血管通透性变化及异丙酚对它的影响.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取9只为手术对照组(C组),其余随机均分为假死组(SA组)、假死+镇静剂量异丙酚组(SA+S.P组)和假死+麻醉剂量异丙酚组(SA+A.P组),制备20℃条件下大鼠假死模型.测定大鼠股动静脉插管后和假死模型建立后30min,60min和90min脑组织的组织含水量、瞬时组织通透性和MPO活性并取材用单盲法做病理学检查.结果①组织含水量:与C组相比,在30min时,其余3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升高,但无异差(P>0.05);在60min和90min时,其余3组高于C组,P值分别为<0.05和<0.01;②瞬时组织通透性:在30min时,SA+A.P组低于其他组(P<0.01);在60min时,SA组和SA+S.P组高于C组(P<0.05),与SA+A.P组相比时,SA组和SA+S.P组较高(P<0.01);在90min时,其余3组高于C组(P<0.05),与SA+A.P组相比,SA和SA+S.P组较高(P<0.05);③MPO活性:在30min、60min和90min 3个时间点,其余3组均高于C组(P<0.05).从30min→60min→90min,除C组外,其余3组的组织含水量、瞬时组织通透性和MPO活性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P<0.05);④病理学光镜检查:C组各时间点病理切片显示脑组织血管轻度扩张充血,细胞周围间隙略增宽;其余3组,在30min时,显示脑组织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及细胞周围间隙增宽,在60min时,显示血管周围及细胞周围间隙明显增宽,可见散在的软化灶;90min显示血管周围及细胞周围间隙显著增宽,可见多灶性软化灶.结论在时间为30min的20℃假死状态下,假死大鼠脑组织的组织通透性、组织含水量与正常脑组织无显著性差异;病理学光镜检查结果与正常脑组织非常相接近.麻醉剂量异丙酚能减轻假死状态下大鼠脑组织血管通透性,但未能改善其病理学结果.结果提示在20℃假死状态下,30min可能为其可复苏时限,改善假死状态下的复苏用药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文楷;杨天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患者,女,57岁.因绝经6年,阴道不规则出血4个月就诊.诊刮送检,病理检查示:宫内膜癌,考虑鳞癌.行手术切除.大体:带双侧附件的全切子宫10cm×8cm×4.5cm,切面灰白,内膜厚0.3~0.5cm,后壁内膜粗糙,表面灰白,似有坏死,侵入浅肌层;肌壁间见数个直径0.3~1cm的灰白肿块,边界清楚;肿块切面灰白,质韧,编织状排列;颈体交界及宫颈未见异常.
作者:古伟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