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史丽雅;张振玲;李健;王娟;卢漫;陈望;杨兴洲
目的探讨外伤性中枢性尿崩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的分析12例外伤性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10例尿崩症完全治愈,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严重电解质紊乱及多器官衰竭.结论积极处理原发病,及时控制尿崩症,纠正水、电解质素乱,防止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平富;严崇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锈钢金属丝重建硬性胸壁患者的方法和特点.方法统计15例行不锈钢金属丝重建硬性胸壁患者的资料,分析术中、术后的优缺点.结果用不锈钢金属丝编成金属网重建胸壁硬性结构是一种安全、手术操作简单的方法之一.结论不锈钢金属丝和尼龙纤维网是修补胸壁大块缺损的一种很好的材料.
作者:杨晓军;任光国;李强;陈利华;庄翔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现阶段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日益增多,儿童社会生活能力差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研究表明[1,2],儿童气质对其心理和行为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学龄前儿童气质特征与行为发育和社会生活能力相关性进行探讨,以期提供早期干预的依据,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社会生活能力及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问题的能力[3].
作者:张晓莉;代中全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重复异位妊娠的临床特点,分析原因和处理方式.方法对40例重复异位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正常妊娠妇女38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宫颈衣原体(CT)DNA.结果宫颈分泌物PCR检测CT阳性率35.0%(14/40),对照组为5.25%(2/38),3年内发生重复异位妊娠者75.0%(30/40),术中见盆腔粘连者75%(30/40),IUD避孕者37.5%(15/40),不避孕和不严格避孕者62.5%(25/40).结论输卵管炎症(尤其是CT所致盆腔感染)、无避孕和不严格工具避孕为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首次异位妊娠行患侧输卵管切除及对侧输卵管结扎和术后积极治疗盆腔炎是减少重复异位妊娠的重要环节.
作者:刘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并发DIC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措施.方法总结分析急性白血病并发DIC 23例.全部病例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进行抗感染、抗凝、运用肝素、补充血小板等治疗措施.结果急性白血病并发DIC临床以出血贫血发热溶血等表现,多发生在化疗早中期.治愈14例(61%),死亡9例(39%).结论DIC是急性白血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治疗措施以稳妥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加强抗感染,高凝期肝素抗凝及低凝期补充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可收到较好效果.
作者:余安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影响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早晚的因素.方法对214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自然条件、病情轻重、卒中知识和就诊时间等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就诊时间早晚的因素.结果 72例(33.5%)患者早就诊.早就诊与用救护车(P<0.05)、有卒中史(P<0.05)和病情轻重(P<0.05)有关.结论广泛开展卒中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可增加早就诊患者人数,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治和更好的康复.
作者:张蓓;张红;刘琴;徐庆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其中西药结合治疗痤疮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痤疮搽剂、痤疮膏、及中西药同时内服外用3种治疗方法,观察其治疗结果.结果在90例患者中男性占66.70%,女性占33.30%.秋季发病占71.10%,其它季节占28.90%.治愈78例,好转12例,治愈率为86.67%.使用搽剂复发率为53.60%,使用痤疮膏复发率为80%,采用痤疮搽剂外用并同时内服中药,复发率为3%.结论外用痤疮搽剂的同时内服中药效果佳,复发率低.
作者:任素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性枕部减速对冲性伤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17例枕部减速对冲性伤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术后均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并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脱水、护脑、对症、支持、防治并发症等治疗.结果存活12例,其中良好5例,中残3例,重残4例,死亡5例.结论老年性枕额对冲性伤是一种较为危重、复杂及特殊的颅脑损伤,及时充分的开颅减压术是救治成功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旭;黄志雄;关国梁;刘成辉;林启明;林倩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联用倍他乐克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使用普罗帕酮和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同时设对照组20例单用普罗帕酮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每周心房颤动发作情况及心率的变化.结果房颤发作情况: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72.73%;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55.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心率较治疗前明显减慢,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单用普罗帕酮治疗持续性房颤的疗效较低,而加用倍他乐克后,可明显提高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刘亚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为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改善其临床症状,肝功能方面的疗效,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8月至2005年7月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用促细胞生长素4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30d后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恢复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脐血输注在大面积烧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抗休克、抗感染、清创、换药、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过程中,烧伤后3d,开始输注新鲜脐血,平均每个患者输3次,总量平均420ml,每次间隔3~15d.结果36例患者输注脐血后,精神状态明显好转,食欲、睡眠改善,贫血恢复较快,创面愈合加快,无1例感染,全部治愈.结论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注脐血,可改善患者全身情况,提高免疫力,加快创面愈合.
作者:李永忠;李云飞;韩阳云;龙小东;胡萍;刘少模;钟晓秋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肋骨骨折在胸部外伤中较为常见,且容易被漏诊,本文总结47例肋骨骨折胸片漏诊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旭升;曹存有;郑明;赵自贤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患者保留灌肠的佳方法.方法将6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双腔气囊尿管法进行灌肠,观察组采用胃管点滴法进行保留灌肠,连续灌肠5d,共计300人次.比较两组方法疗效.结果实验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溢出少,治疗肝性脑病有效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采用双腔气囊尿管法进行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较胃管点滴法好.
作者:易梅;刘健;付桂芬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估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月至2004年7月采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Ⅰ~Ⅴ型骨折44例,平均年龄55.5岁.结果获得平均1.4年随访者42例.骨折骨性愈合37例(88.1%),平均愈合时间6.9个月,临床愈合4例(9.5%),现术后4个月骨痂生长良好者1例(2.4%),均无髋内翻畸形.结论DHS是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花友坡;张建国;罗志泽;高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与剖腹阑尾切除的比较,发现腹腔镜阑尾切除(LA)手术是更加简易、实用、微创的方法.方法尽可能使用针式器械,使切口更小;将trocar的切口设计于隐蔽之处;贴近阑尾切其系膜,不套扎或用钛夹处理阑尾血管;或用超声刀处理阑尾血管,对LA术中的麻醉选择、并发症的预防以及LA与开放式阑尾切除(OA)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完成296例LA,12例转OA,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切口小巧.结论两孔法LA是一项具有独特优点的微创阑尾切除手术.
作者:王宁;黎前德;张伟;罗华;唐作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QT离散度(QTd)是评价心室肌复极化非同步性的一个重要无创性指标[1].心肌缺血可引起QTd增加[2].本文通过观察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程度及介入干预对QTd的变化,以探讨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电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文亚红;许勇;田巨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为了解肥胖病程与患糖尿病风险的关系.方法①用身高、体重计测量,计算体重指数达到25kg/m2的肥胖患者,详细询问历年体重病史情况,以体重指数>25kg/m2为肥胖起始病程,再作OGTT试验.将肥胖病例152例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计算两组肥胖病程;②计算152例肥胖患者糖尿病组,糖耐量低减组的可能患病病程,并按肥胖者年龄分为20~34岁,35~49岁,50~64岁,>65岁4组,计算IGT、DM组及各年龄组IGT、DM的肥胖病程.结果152例肥胖患者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病程变化,经x2检验,P<0.01,有极显著的差异.25例IGT组肥胖病程(11.96±7.09)年,98例DM组肥胖病程(15.85±7.24)年,各年龄组肥胖病程20~34岁、35~49岁、50~64岁,>65岁,分别为(11±6)年,(14.659±4.694)年,(17.302±6.854)年,(24.6±9.18)年.结论肥胖是糖尿病发病不可忽视的因素,肥胖患者随病程延长患DM的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作者:王华;杜晓梅;陈文道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68例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68例患者的胆囊特点、手术方法、术后恢复情况、开腹原因及预后等.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中转开腹7例,占全组的1.5%,其中2例为术中出现严重医源性损伤,占0.43%.术后早期因并发症再次手术6例,占1.3%.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般来讲是安全的,但术中严重医源性损伤发生率仍然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康欣;李荣强;冯涛修;苏振飞;陈万;杨森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的变化,为发现肾病患者继发高脂血症,动脉硬化性心血管并发症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44例患肾病综合征,26例患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患糖尿病肾病,32例患肾病综合征并发冠心病,及66例健康者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正常对照组与疾病组比较P<0.01,疾病组间F=22.238,P<0.01.慢性肾小球肾炎与并发冠心病、糖尿病肾病比较q值分别为10.844、6.903,P<0.01,与肾病综合征比较q值为3.220,P<0.05.肾病综合征与并发冠心病、糖尿病肾病比较q值分别为7.624、3.780,P<0.01.糖尿病肾病与并发冠心病比较q值为3.940,P<0.01.结论肾病患者血清Lp(a)水平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肾脏病的严重程度.同时也为早期发现并预防肾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贤文;冯金庭;李圃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肺鳞癌(SCC)及其周围正常肺组织INK4a、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改变情况.方法收集外科手术切除标本SCC标本17例,同时选取周围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对癌组织及其周围正常肺组织INK4a和ARF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17例SCC组织,13例INK4a扩增阳性,2例ARF扩增阳性;对应的正常肺组织,1例INK4a扩增阳性,1例ARF扩增阳性.卡方检验,INK4a在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ARF在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NF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SCC的一个普遍性事件,参与SCC的形成过程,可作为SCC的分子诊断标志之一,而ARF基因甲基化在SCC则是一个相对罕见性事件.
作者:高丽莉;胡义德;刘丽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