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质量管理要讲究方法

王晓莉

关键词:护理, 管理, 质量, 方法
摘要:随着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工作转变为全新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如何围绕病人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管理体系,制定了考核量化标准,明确了目标方向,加强了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等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使护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轨道.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以医疗质量为核心努力构建市场专科医院新模式--陕西省铜川市妇幼保健院采访手记

    陕西铜川,位于革命圣地延安和古城西安之间黄土高原上,以煤炭和古老的耀州瓷闻名于世.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护理风险管理概述

    介绍了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目前部分医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情况,提出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风险意识教育,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提高护理记录质量,可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

    作者:孙玫;杨翠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护理质量管理要讲究方法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工作转变为全新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如何围绕病人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管理体系,制定了考核量化标准,明确了目标方向,加强了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等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使护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轨道.

    作者:王晓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健康服务热线的创制及应用

    健康服务热线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高效、便捷服务病人.文章讨论了健康服务热线的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基本功能及应用效果.

    作者:陈凌平;陈通益;陈志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我院单病种成本测算的具体做法

    文章从选择病种、制定临床路径、成本测算、价格追踪和调整顺序等方面探讨了实行单病种限价成本测算的具体方法.目的是为了确定合适的价格,既保证医院有一定的赢利空间,又能使病人得到较好医疗护理服务.

    作者:于爱东;朱志忠;于世鹏;高国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血液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在输血领域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血液产品质量的基础.按照WHO全球输血安全战略要求及卫生部血液质量管理规范,宝鸡市中心血站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血液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探索与研究,编著了近50万字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文件主要包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标准、记录表格、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有关法律法规等.通过试运行和自我初步评估,体系符合该市输血工作实际,操作性、实用性比较强,效果比较明显.

    作者:郑拉让;王俊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浅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质量管理

    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肩负着全社会卫生防病、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任.为了完成上述任务,疾控中心的检测实验室为社会提供的检测数据必须确保公正可靠.因此,从收样到检测全过程以及报告审核到签发等各个环节需要有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我们依据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1]编制了较完整的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了检测的规范化,具体做法如下.

    作者:茅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医疗风险防范调控体系研究

    医疗风险的防范在医疗风险管理过程中可有效消除不必要风险的发生.目前我国医疗安全管理的实践主要集中在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处理上,对如何防范风险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本文通过构建医疗风险防范调控体系的基本框架,从行业管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医疗责任保险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如何降低医疗风险提出了若干建议.

    作者:连斌;秦婷;吴琼;许苹;罗旭;郭雯琼;张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小医院主诊医师负责制的管理体会

    主诊医师负责制是一项打破传统医疗模式的重大改革举措,它的实行给医院尤其是中小医院的管理带来全方位的冲击.军队中小医院由于其人员构成及运行体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工作过程中,只有把握住完善合理的组织领导体系、科学的实施计划、客观的分组及工作流程计划、严密的全程实时环节监控工作等四个基本要素,才能使医疗改革朝着有利于病人、有利于医院长远发展的方向进行.

    作者:王光辉;王建国;徐伟才;杜云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透视我国医疗风险的特点、种类及成因

    对于医疗行业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风险问题,我国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化解机制,这不仅影响了医疗队伍的稳定性,也给医学事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隐患.为进一步认识医疗风险,建立与之相匹配的防范和管理体系,从医疗风险的特点、种类及成因三方面对我国医疗风险的现状进行分析.

    作者:罗旭;吴琼;郭雯琼;连斌;许苹;孔令曼;张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我院单病种费用控制初见成效

    不同付费方式对医疗费用控制力各有不同,对医疗服务质量也有明显影响.如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付费方式一直是政府、保险业和医院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我院在单病种付费方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结果表明,实行单病种限价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增强服务效益,控制医疗成本,减少医疗费用等.应该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重点控制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以及医疗成本.

    作者:于世鹏;朱志忠;高国莉;于爱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医疗质量管理人员职业化与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涵义的扩展对医疗质量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全面质量管理下的医疗质量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对医疗质量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作了探讨.

    作者:曹艳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从WHO质量管理项目谈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关键环节

    通过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质量管理项目(QMP),并用其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血站质量管理,特别是关键环节的管理,提高血站全面质量管理水平,确保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实现WHO提出的全球血液安全战略目标.

    作者:曹晓莉;刘辉;张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现阶段医疗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现阶段医疗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①医保制度的实施对医患产生重大影响;②市场机制引入使医疗行业竞争加剧;③医院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存在不足;④医疗期望值和现实反差增加了医患矛盾;⑤不同收入存在不同医疗需求.应对措施:①更新观念、强化意识,提高医疗质量;②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③强化医疗质量标准化管理;④加强人才、学科建设.

    作者:徐军;凌玲;郑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向国际管理模式看齐建设国家认可的卫生检验实验室

    国际实验室认可标准(ISO/IEC17025:1999)是发达国家几十年来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全世界都可以享用的科学管理的财富,是市场经济和法律的产物,也是政府和社会公众(客户)对实验室行为的基本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行业垄断格局将逐步被打破.

    作者:田若涛;成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发挥技术优势实施托管经营促进乡镇卫生院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的卫生条件和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作者:张建荣;任成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医疗服务模式如何适应21世纪的需要

    医疗服务模式是医院在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中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经济条件、保健需求和疾病种类的不断变化,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医疗服务模式向着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也要求更加合理、合法地在竞争中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陈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医疗风险界定及其现状研究

    风险的变迁使其含义趋于完善,同时由于人类认识的发展,相对于医疗卫生体系的不同范围,医疗风险有着不同的含义,即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医疗风险本身和我国现有医疗卫生体系共同决定了我国医疗风险管理现状的不完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地认清这一现状,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预警机制,尽可能地把我国医疗风险降到小.

    作者:许苹;郭雯琼;许敏;连斌;罗旭;吴琼;张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护士的职业风险与防范对策

    探讨护士职业的风险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风险的隐患,降低护理风险系数,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陆燕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单病种医疗收费相关科室内部分配探讨

    本文从临床路径入手合理测算单病种的成本,以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例探讨了在费用一定的情况下相关科室(病房、手术室、麻醉科)之间的分配办法.

    作者:高国莉;于世鹏;朱志忠;于爱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