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淑英;白家琪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依据调查结果进行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04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护士SCL-90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总均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女性常模(P<0.01);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统计指标阳性率相对较高.结论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对临床护士心理健康影响日益严重,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护士本人也需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意识,学习自我管理方法.
作者:刘彦君;谢娟;雷双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11年以来我国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专项整治活动的干预效果.方法 统计描述定量分析我国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利用分段线性回归评估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效果.结果 除门诊抗菌药物输液的处方比例趋势较平稳外,门诊和住院(手术/非手术)抗菌药物与抗菌药物输液使用比例均呈下降趋势.2011年9月以后,门诊含抗菌药物的处方比例、住院手术含抗菌药物的病例比例、住院手术含抗菌药物的病例比例、住院手术抗菌药物输液的病例比例、住院非手术抗菌药物输液的病例比例、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等均显著下降.结论 2011年以来,抗菌药物整改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仍处于较高水平,有继续改进空间.
作者:董四平;李萌;吴金虎;何柳;孙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成立护理品管圈科研小组,对护理品管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如组圈人数过多、圈长为上级指派、甘特图时间分配不合理、现状把握不充分、目标值确定盲目套用公式、解析要因及真因不正确、对标准化认识不充分等,定期进行归纳总结,及时指导并纠正.护理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运用品管手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刘红玲;孙萍萍;于艳杰;赵润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指出按照职称级别授予手术资质不合理,按照手术级别授予手术权限过于粗放,手术资质准入后的跟踪管理是薄弱环节.从建立院科两级手术分级管理机构、制定手术分级目录库、完善手术资质准入程序、强化信息化监管等4方面,就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主要做法进行了阐述.
作者:吴丽娟;徐道亮;潘云龙;车永茂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一次性无菌物品领用满意度.方法 QC小组活动.结果 一次性无菌物品领用满意度由活动前的82.67%提高到活动后的95.33%,达到了活动目标.减少了护士非护理时间,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淑萍;许晨耘;孙诚;俞诗娃;符蔚;柯雅娟;朱宏颖;张和妹;黄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介绍了应用病例组合方法,确定医院病种分类及难度系数,并采用总额预算法,推算病种/检查项目费率,建立一套以病种/项目、难度系数、费率和工作量为主要指标的绩效工资核算体系.同时以实例阐述医院各类科室绩效工资核算方法.
作者:王彦霞;董军;张连俊;周亚春;张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依据病历质量评分标准,对2035份缺陷病历进行分析.病历质量缺陷发生率为13.78%.质量意识淡薄,书写不及时,复制及漏缺项严重等是病历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提出端正态度,提高医师自觉意识;分类培训,强化病历内涵质量要求;加强监管,健全分层管理联动机制;定期评比,奖优罚劣等对策建议.
作者:钟旋;卢建军;陈婉东;李恒爱;刘全樑;刘秋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手术器械准备完善率.方法 QC小组活动.结果 手术器械准备完善率从活动前的93%提高至活动后的98%,达到了活动目标.结论 通过QC小组活动,有效提高了手术室手术器械准备完善率,更好地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李春梅;郑剑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学习和回顾内部审核的做法,提出内部审核不仅是全面审核,更要抓住重点,体现PDCA循环,还需要领导重视,发挥骨干作用,全员参与.内部审核方法不仅适合实施了ISO9001标准的医院运用,对没有实施ISO9001标准的医院也有借鉴价值.
作者:杨大锁;吴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PATH(Performance Assessment Tool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in Hospitals)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办事处于2003年建立的医院评审体系.通过对PATH特点的分析,结合PATH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探讨PATH在我国医院评审中的应用前景和借鉴意义.
作者:孙蕾;孔桂兰;曲直;马谢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站垂直一体化管理实施后的院感知识培训模式,以及快速提高采血点院感管理水平的培训方法.方法 分析对比常规化培训模式与系统化培训模式下中心站与各采血点院感管理项目合格率和院感培训效果.结果 常规化培训模式下,中心站院感管理项目合格率与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各采血点(P<0.05);系统化培训模式下,中心站与采血点院感管理相关项目合格率、考试成绩均稳步提高,且采血点提高迅速,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系统化培训模式是比较科学的培训模式,适用于血站垂直一体化管理后的院感培训.
作者:李英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在新版电子病历系统应用基础上,开发电子病历质控系统.该系统可在线实时检查病历质量及反馈质控信息,并对检查结果作出进一步统计分析,明显提高了电子病历的完整性和及时性,使病历内涵质量得到保证,病历质控效能全面提升,提高了医疗管理水平.
作者:杨霜英;汪春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电子病历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高护理电子病历质量.方法 选择2012年8月~12月住院1周以上患者病历,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500份护理电子病历,同时向临床一线护士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分析护理电子病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护理电子病历的应用满意率为90.25%;抽查病历结果显示,存在问题主要是护理记录表达不准确、记录内容不连贯、真实性降低、内容不客观等,其中护理记录表达不准确比例(45.81%)明显高于其它问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45,P<0.05).结论 护理电子病历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问题和不足,医院需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提高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和护理电子病历质量,保证病历连贯性、真实性和客观性.
作者:刘素温;黄先涛;南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集体健康教育在腹腔镜胆结石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将256例行腹腔镜胆结石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一对一个体化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集体健康教育.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前完全掌握健康教育知识的比例明显提高,疗效明显增强,术后焦虑发生明显降低.结论 集体健康教育节约了护士时间,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荣爱琴;郝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确保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 确立抗菌药物一品双规、分级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专家会诊与医嘱点评制度等.结果 抗菌药物种类减少,使用量下降,医务人员越级使用情况减少,不规范处方数量减少,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知识水平提升.结论 通过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得到遏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作者:吴娟;刘小凤;李秀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介绍了我国建立医疗质量检测与控制指标的基本情况,并从成立质量指标管理组织、明确数据采集流程、优化现有信息系统、加强数据质量管理等方面就构建医疗质量监测系统进行了分析,认为医疗质量信息监测系统的应用,产生了质量统计指标,使医疗质量管理更加客观,便于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王静成;徐道亮;车永茂;徐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阐述了研究型医院建立医疗纠纷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医院医疗纠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创新管理理念、规范组织制度、优化工作流程等方面,探讨医疗纠纷管理改进的新方法,为研究型医院医疗纠纷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作者:罗爱武;肖庆;申东翔;戴辉;余浩杰;陈鉴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国内外旅行医疗的发展状况,提出中国发展旅行医疗的建议.方法 使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近10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梳理.结果 部分国家由于医疗费用低、等待时间短、技术设备满足需求等已经成为旅行医疗的重要目的地;中国发展旅行医疗具有潜在优势,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结论 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利用传统医药和旅游资源以及价格等优势,发展特色旅行医疗项目.
作者:岳馨培;雷海潮;林金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我国抗菌药物使用与监管存在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设计结构式访谈提纲,分别对卫生政策制定者、医院管理者、医生、患者、卫生政策研究者以及医药企业工作者等共计291人开展访谈,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5.7%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46.7%的地方药监部门受访者认为我国已上市的抗菌药物品种过多;了解抗菌药物知识的渠道主要是文献、学术会议和培训,但有40%的地方药监部门受访者和14.3%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受访者通过医药企业了解抗菌药物知识;约60%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受访者和80%的地方药监部门受访者认为我国抗菌药物监管不如发达国家严格;73.3%的院长和46.7%的中层管理人员兼职临床工作;约5%的医生从未接受过合理用药培训,约10%认为抗菌药物应用指南不符合国情、操作性不强.结论 我国应适当控制抗菌药物品种数量,加强抗菌药物知识宣传与培训,完善抗菌药物监管体系,强化抗菌药物应用指南的可操作性等.
作者:李萌;李伯阳;郭淑岩;董四平;沈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我国医院抗菌药物消耗情况.方法 利用统计描述定量分析,比较中国医院与瑞典医院抗菌药物消耗情况.结果 2009年~ 2012年,中国医院住院患者全身用抗菌药物消耗量呈下降趋势,瑞典则轻微上升.2005年~ 2008年,中国医院ICU全身用抗菌药物消耗量明显上升,2008年~2012年下降.瑞典医院ICU全身用抗菌药物消耗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仅2007年~2009年略下降.中国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较大的主要有三代头孢菌素类、二代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瑞典医院住院抗菌药物消耗量较大的为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结论 临床基本、常用的抗菌药物在中国消耗量排名并不靠前,中国医院除青霉素类以外的抗菌药物消耗量都远高于瑞典.中国医院在抗菌药物应用选择上求新、求贵、求广.
作者:郭淑岩;李萌;董四平;曹晓孚;陈东风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