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娟;徐道亮;潘云龙;车永茂
学习和回顾内部审核的做法,提出内部审核不仅是全面审核,更要抓住重点,体现PDCA循环,还需要领导重视,发挥骨干作用,全员参与.内部审核方法不仅适合实施了ISO9001标准的医院运用,对没有实施ISO9001标准的医院也有借鉴价值.
作者:杨大锁;吴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患关系紧张备受社会关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推行科主任轮岗接待患者投诉制度,从思想认识和制度管理层面保障该项制度得到落实,为改善医患关系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但军;李红艳;付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甘肃省如何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更好地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方法 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并对知情者进行访谈.结果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居民健康档案也已按计划建立,但是健康档案的累计建档份数和建档率在城乡间存在明显差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健康管理工作目标已经完成.结论 甘肃省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推进过程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价标准体系,缩小城乡差异;保障流动人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权利,走有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
作者:刘舜哲;丁国武;魏延萍;梁艳哲;李红敏;闫宣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陕西省人民医院迎来了辉煌的收获季节,这所具有80多年光荣历史的老医院在新的机遇期再一次迸发出新的活力和勃勃生机.一进入医院大门,新近落成的大门上镌刻着“允德允能,弘医弘道”的院训让人感到亲切踏实,刚刚竣工的新住院大楼让人眼前一亮,医护人员春风化雨般的热情服务令人倍感温馨.在新住院大楼即将正式启用之际,记者走进了陈学文院长的办公室,试图揭开省医院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奥秘.
作者:焦晓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绩效管理激励员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降低服务成本,提升医院综合实力.方法 采用病例组合、RBRVS和总额预算方法进行绩效工资核算;采用综合评价法和平衡计分卡法进行绩效考评.结果(1)建立了以病种数量、技术难度、费率、平均住院日、成本比和满意度为核心的月绩效分配模式;(2)建立了院、科两级的年度绩效考评体系.结论 医院绩效管理关键是以岗定薪、以绩定酬.医院绩效管理的实施既突出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又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作者:董军;张连俊;周亚春;王彦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临床科室质量改进策略实施效果,持续提高医疗质量.方法 将某三甲医院临床科室按照是否进行手术分为两大类,依据各医疗质量指标2013年与2012年的比值,评价临床科室医疗质量改进效果.结果 非手术科室死亡率明显下降,手术科室非计划再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其它指标也有一定程度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提示临床科室应采取措施针对性改进.
作者:王力红;仇叶龙;李小莹;吴英锋;刘春玲;邓应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介绍了我国建立医疗质量检测与控制指标的基本情况,并从成立质量指标管理组织、明确数据采集流程、优化现有信息系统、加强数据质量管理等方面就构建医疗质量监测系统进行了分析,认为医疗质量信息监测系统的应用,产生了质量统计指标,使医疗质量管理更加客观,便于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王静成;徐道亮;车永茂;徐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制定药师聘后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为聘后量化考核工作提供科学、可操作的工具.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初步拟定聘后量化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采用3轮专家咨询法,终确立各指标及其权重系数.结果 药师聘后量化考核体系由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31项三级指标构成,根据各类指标的重要性和各级别药师的期望绩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结论 构建药师量化考核体系势在必行,这是提高临床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其为分配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慧;许翠萍;程彦伶;徐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对中国和瑞典两国抗菌药物监管体制进行比较,发现中国抗菌药物监管存在以下问题:监管主体不统一,监管机制不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耐药监测体系有待完善,缺乏激励机制,宣传、教育与培训不足等.总结瑞典经验,提出我国应建立促进合理用药的专业机构,对药店实行统一管理,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激励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实施动态监管和反馈等.
作者:李萌;郭淑岩;何柳;孙静;董四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11年以来我国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专项整治活动的干预效果.方法 统计描述定量分析我国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利用分段线性回归评估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效果.结果 除门诊抗菌药物输液的处方比例趋势较平稳外,门诊和住院(手术/非手术)抗菌药物与抗菌药物输液使用比例均呈下降趋势.2011年9月以后,门诊含抗菌药物的处方比例、住院手术含抗菌药物的病例比例、住院手术含抗菌药物的病例比例、住院手术抗菌药物输液的病例比例、住院非手术抗菌药物输液的病例比例、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等均显著下降.结论 2011年以来,抗菌药物整改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仍处于较高水平,有继续改进空间.
作者:董四平;李萌;吴金虎;何柳;孙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成立护理品管圈科研小组,对护理品管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如组圈人数过多、圈长为上级指派、甘特图时间分配不合理、现状把握不充分、目标值确定盲目套用公式、解析要因及真因不正确、对标准化认识不充分等,定期进行归纳总结,及时指导并纠正.护理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运用品管手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刘红玲;孙萍萍;于艳杰;赵润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分析了导医系统的功能结构和技术构思,介绍了医院形象宣传、科室医生介绍与药品诊疗项目查询等传统医疗服务的设计思路,重点阐述了自助打印化验单、结合电子地图的医疗流程智能导引的设计方法,分析了自助预约挂号和医疗服务评价与反馈的功能设计情况.
作者:张德林;李裴;陈德海;黎学武;郑海源;张伟;赵会;杨传慧;董瑞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阐述了综合性医院公共实验平台在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方面的创新与实践,包括坚持总体建设目标和架构、强化服务意识和岗位意识、实验人员和工作人员之间的双向监督与评估、完善实验平台功能布局、配置标准化实验室设备、构建绩效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生物技术公司准入管理制度等,以期充分发挥公共实验平台的支撑作用,促进医院科研工作的发展.
作者:杨国平;田聆;祝延红;郎涛;肖忠明;胡影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青岛市55 ~60周岁献血者献全血现状,为推进无偿献血事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对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在青岛市中心血站献全血的无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在此期间献全血且年龄在55 ~60周岁人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满足条件献血者共689人,男性451人,女性238人;A型、B型、O型、AB型分别为204 人(29.61%)、198人(28.73%)、200人(29.03%)、87 人(12.63%);献血量400ml者占77.72%;血液合格率为98.05%;发生献血不良反应7人.结论 55 ~60周岁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少见,血液合格率较高.应鼓励55~60周岁既往无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人群继续献血.
作者:白雪莲;单晓丽;李英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院绩效考评分为月考评和年度考评.月绩效考评以全面质量考评为主,常规质量考评为辅;年度绩效考评应用“平衡计分卡”原理,从客户满意度、工作效率与技术水平、财务运营、医疗护理质量和科研教学5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进行综合目标管理与评价.同时用实例阐述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应用.
作者:王彦霞;董军;周亚春;吴允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通过细化手术管理制度、完善手术告知程序、强化手术全程监督、开展手术质量分析等实践,医疗制度落实率、手术相关指标及患者满意度等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医疗机构应强化医疗核心制度的操作性,注重手术质量监督的全面性,保证医患沟通的有效性.
作者:徐茂云;巍巍;崔晓宁;戴柏华;陈庆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规范化诊疗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对282份恶性肿瘤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质控检查.结果282份病历中,有129份病历存在诊断不规范问题,占45.75%;有9份诊断依据不充分,占3.19%;有142份治疗不规范,占50.36%.临床医师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落实不到位,首诊医师随意选择治疗方案,是造成恶性肿瘤诊疗不规范的原因.结论 应加强医师学习与考核力度,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严格落实专科专治与多学科协作制度.
作者:谢娜;彭晔;韩轶超;杨秀芳;曹萌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指出按照职称级别授予手术资质不合理,按照手术级别授予手术权限过于粗放,手术资质准入后的跟踪管理是薄弱环节.从建立院科两级手术分级管理机构、制定手术分级目录库、完善手术资质准入程序、强化信息化监管等4方面,就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主要做法进行了阐述.
作者:吴丽娟;徐道亮;潘云龙;车永茂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在新版电子病历系统应用基础上,开发电子病历质控系统.该系统可在线实时检查病历质量及反馈质控信息,并对检查结果作出进一步统计分析,明显提高了电子病历的完整性和及时性,使病历内涵质量得到保证,病历质控效能全面提升,提高了医疗管理水平.
作者:杨霜英;汪春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国内外旅行医疗的发展状况,提出中国发展旅行医疗的建议.方法 使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近10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梳理.结果 部分国家由于医疗费用低、等待时间短、技术设备满足需求等已经成为旅行医疗的重要目的地;中国发展旅行医疗具有潜在优势,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结论 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利用传统医药和旅游资源以及价格等优势,发展特色旅行医疗项目.
作者:岳馨培;雷海潮;林金银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