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产儿静脉置管营养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

沈玉会;尚彪;鲜蓉华;刘利

关键词:早产儿, 静脉营养, PICC, 静脉炎, 护理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营养液输入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不同程度发生了机械性静脉炎并给予PICC穿刺置管的极低体重出生早产儿64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时给予患处贴敷水凝胶敷贴及红外线灯光照射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处理的基础上停止静脉营养液的输入直至静脉炎消失.比较两组静脉炎消失时间、15天体重增长、住院天数及费用.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天体重增长值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达到出院指标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达到出院指标所需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在静脉营养过程中,PICC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时,不应盲目停止静脉营养液的输入,经过处理无好转或加重时再考虑停止静脉营养液的输入或拔出PICC导管.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上斜肌减弱术治疗痉挛性脑瘫伴斜视A征患儿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上斜肌减弱术对上斜肌亢进导致的痉挛性脑瘫伴斜视A征患儿的手术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上斜肌亢进的痉挛性脑瘫伴斜视A征患儿16例,其中单眼2例,双眼14例,共30眼.16例痉挛性脑瘫患儿中2例患儿行单眼上斜肌减弱术(上斜肌肌腱延长),其余行双眼上斜肌功能减弱术.比较术前与术后半年随访的斜视相关资料,分析上、下转25°眼位的水平斜视度,评价手术对A征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半年随访大部分患儿A征较术前明显好转或消失,其中3例患儿发生不同程度回退,但与术前比较上斜肌亢进程度仍有好转,矫正成功率81.25%(13/16).术前与术后半年上、下转25°眼位的水平斜度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P<0.05);7例患儿(43.75%)在术中发现有上斜肌肌肉肥厚增粗,肌肉力量过强等现象.术后无一例发生继发性上斜肌麻痹或继发V型斜视等现象.结论 上斜肌减弱术可有效改善痉挛性脑瘫伴斜视A征患儿上斜肌功能亢进的现象;但由于此类患儿肌肉力量过强,手术设计量应作相应调整,避免矫正不足.

    作者:项鹂;万灵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脑血流参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脑血流参数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8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常规围术期治疗)组(29例)和观察(常规治疗加依达拉奉)组(29例),检测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指标及脑血流参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指标及脑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及2周观察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及羟自由基(·O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ean)、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量(Qmean)及小血流量(Qmin)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特性阻抗(Zc)及动态阻力(D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脑血流参数的影响较大,对于患者机体损伤修复及脑血供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作用.

    作者:季志刚;王颖建;周雪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与心脑缺血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血压变化与心脑缺血事件的相关性,寻找适合该类患者的血压范围.方法 收集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59例,进行动态心电血压监测,将血压值及其对应的缺血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血压值分五个亚组:A组:70~120/40~80mmHg;B组:120~140/80~90mmHg;C组:140~160/90~100mmHg;D组:160~180/100~110mmHg;E组:180~260/110~150mmHg.缺血事件分四类:心脏缺血、脑缺血、心脑缺血及心脑均无缺血.观察各类缺血事件在各血压亚组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心脑均无缺血事件主要分布在收缩压C、D组(x2=106.158,60.465,P<0.01)和舒张压B、C组(x2=79.196,55.099,P<0.01);心脑均无缺血事件随着血压的升高,其发生率先升高后降低.结论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心脑均无缺血事件的适宜血压范围是140~180/80~100mmHg;心脑均无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与血压呈“倒U型”曲线关系.

    作者:项颖;王宝梅;刘永宏;陈绍华;何娟;冯丹;来海欧;姬利;蔡萍;刘莉蓉;宋长江;曾明礼;夏辉;祁占宁;王飒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3+1整体康复护理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对老年痴呆患者行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3+1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4例.常规组行基础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3+1组行3+1整体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语言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简易智能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总体有效率.结果 3+1组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护理前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ADL评分以及语言能力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3+1组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ADL评分以及语言能力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行3+1整体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语言能力,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罗秀琼;王尚君;任崇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睾丸转染miR-383对KM小鼠精子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睾丸转染miRNA-383对健康可育雄性KM小鼠精子凋亡与繁殖力的影响.方法 睾丸局部转染mimic miRNA-383和inhibitor miRNA-383分别获得高表达和抑制表达miRNA-383的个体,随机分为miRNA-383过表达组、miRNA-383抑制组、转染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四组.通过对转染效果、精子凋亡率、产子数和睾丸病理切片的检测来观察miRNA-383对小鼠精子凋亡和繁殖力的影响.同时对转染过程中雄鼠生活状态、体重、脏器指数、部分器官病理组织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监测,了解该操作对雄鼠机体的影响.结果 成功获得在睾丸中高表达和抑制表达miRNA-383小鼠.miRNA-383过表达组精子凋亡率显著低于转染对照组(P<0.05),产子数有高于转染对照组的趋势,睾丸和肾上腺观察到一定异常,第8d和9d校正后平均体重比转染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miRNA-383抑制表达组精子凋亡率显著高于转染对照(P<0.05),产子数对于转染对照组有下降趋势,睾丸、肺脏和肾脏观察到一定异常.结论 健康可育雄性小鼠睾丸内miRNA-383表达量增加能显著降低精子凋亡率,反之则增加.miRNA-383可能对雄鼠繁殖力起重要的正调控作用,通过睾丸转染有望对雄鼠繁殖力进行人为干预.

    作者:董涵;侯开领;周静;袁明铭;夏介英;洪杨;张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远华蟾毒精对体外乳腺癌4T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远华蟾毒精对乳腺癌细胞4T1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并研究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鼠乳腺癌细胞系4T1细胞与不同浓度远华蟾毒精(0、0.05、0.1、0.5、1、1.25和1.5μg/ml)分别培养24 h后,MTT试验检测远华蟾毒精对4T1增殖活性的影响;将实验分为对照组(0μg/ml)和实验组(0.05、0.5μg/ml),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对照组(0μg/ml)和实验组(0.05、0.5μg/ml)对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对照组(0μg/ml)和实验组(0.5μg/ml)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钙粘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纤维链接蛋百(Fibronectin)相关蛋白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照组(0μg/ml)和实验组(0.05、0.5μg/ml)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Fibronectin、转录因子Snail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p-mTOR表达的变化.结果 MTT试验结果显示,低浓度远华蟾毒精(0、0.05、0.1、0.5和lμg/ml)对4T1增殖无抑制作用,高浓度远华蟾毒精(1.25和1.5μg/ml)对4T1增殖有抑制作用;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细胞迁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穿至下室的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穿至下室的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E-cadherin表达增强,Vimentin和Fibronectin表达减弱(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和Fibronectin表达下调(P<0.05);转录因子Snail表达下调(P< 0.05);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p-mTOR表达下调(P<0.05).结论 远华蟾毒精通过Akt/mTOR/Snail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的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为远华蟾毒精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高玉雪;曹珍;吕世军;朱学涛;李峰;王茹燕;徐金媛;钟瑾怡;史立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西酞普兰与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综合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确诊CSD患者142例,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48例.A组患者采用西酞普兰、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综合治疗方案,B组患者采用前庭康复训练以及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治疗方案,C组患者仅采用前庭康复训练.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8周时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改变情况,同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DHI评分(各单项评分及DHI总分)随治疗进程明显下降,降幅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A组HAMA评分与HAMD评分皆低于B组和C组(P<0.05);3组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西酞普兰、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的复合治疗方案对慢性主观性头晕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明;段作伟;张新江;符长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对原发性癫痫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与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与拉莫三嗪联用对原发性癫痫患者疗效、安全性及对外周血TNF-α、IL-2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4年3月~2016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确诊为原发性癫痫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单独给药,观察组予以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给药.进行随访,比较两组脑电图结果好转时间及异常放电率、治疗后发作频次、自尊量表SES评价分数、外周血TNF-α、IL-2水平、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脑电图好转时间及异常放电率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个月及6个月发作频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ES自尊评价平均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TNF-α、IFN-γ、IL-2、IL-6、IL-17A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的TNF-α、IFN-γ、IL-2、IL-6、IL-17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IL-10、IL-4、IL-23和IL-1β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丙戊酸钠与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原发性癫痫疗效确切,能更好地降低血TNF-α、IL-2水平,副作用较小,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红梅;吴建平;谭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及炎症因子表达

    目的 探讨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手术前后炎症因子表达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6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试验组采用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于术前、术后1、2、3d、1、2w采集患者静脉血标本检测肿瘤坏死因子a(Tumer Necrosis Factor,TNF-a)及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同时观察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TNF-a的表达均较术前降低,术后第3d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RP的表达均较术前降低,术后第3d、1w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再次出血、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试验组脑积水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颅内感染发生率、意识恢复时间、ICU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脑室出血后采用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及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均能明显降低体内炎症反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经额锁孔血肿清除术组患者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双侧脑室钻孔引流组.

    作者:袁淼;翟安林;王帆;苟志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联合使用低管电压及低剂量对比剂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64排128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123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根据注射对比剂剂量以及管电压的不同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60例)和低剂量组(6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进行二次诊断,常规剂量组采取管电压120kv,造影剂为150m1;低剂量组采取管电压100kv,造影剂为35ml,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低剂量组左、右肺静脉CT值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患者图像质量总体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电压、低对比荆条件下64排128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可以显著提升图像质量,有利于肺动静脉的影像区分,在CT肺血管造影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可行性较高.

    作者:韩迎春;杨宏刚;李斌;罗荣芳;曹文广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治疗策略

    抗凝治疗目前仍是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CVST)的一线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新型抗凝药物可增加血管再通率并改善预后,但仍需大样本研究证实.随着神经介入材料及技术的发展,静脉窦接触性溶栓、机械取栓、CVST的死亡率逐渐下降,但规范化的治疗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对于有脑疝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行去骨瓣减压手术以挽救生命.本文就CVST的诊治策略做一述评,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指导临床医生的规范治疗.

    作者:巩守平;许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脑卒中患者实施医院家庭一体式康复护理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脑卒中患者实施医院家庭一体式康复护理的方法和疗效,为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质量提供借鉴.方法 将203例脑卒中住院患者按照出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01例)和观察组(102例)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医院家庭一体式护理,即拟定居家康复方案,定期指导、监督、落实训练方案.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院家庭一体式护理模式可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崔琼;袁欢;邓晓敏;刘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巢氏PCR检测血片中低密度间日疟原虫的研究

    目的 探讨巢式PCR应用于检测低密度疟原虫血片DNA的方法.方法 以健康人抗凝血为稀释液提取不同浓度梯度间日疟原虫血片DNA,测定其低检出限,将一份含有高密度间日疟原虫的抗凝血样按照1∶10、1∶100、1∶1000、1∶2000、1∶4000、1∶8000、1∶16000、1∶32000比例进行稀释,制成9个浓度梯度血样.每个浓度血样按照厚血膜5ul、薄血膜2ul同时制作2张血片,连续稀释(9个稀释度)一份含有高密度间日疟原虫的EDTA抗凝血样本,制作标准血片,同时进行所制得的血片中厚、薄血膜通过显微镜计数后,分别用以提取DNA,进行和巢式PCR检测.结果 间日疟原虫血片厚血膜的检出限为1∶16000(0.8个虫/μl血),薄血膜检出限为1∶100,与镜下计数水平一致.结论 巢式PCR适用于低密度血片中间日疟原虫DNA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检测意义.

    作者:尚婧晔;郁涛;邹晏;李黎;刘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甲强龙对脑出血后灶周MMP-9表达及其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甲强龙对脑出血后灶周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表达及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 通过立体定向仪建立稳定的SD大鼠高血压脑出血模型,将实验动物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脑出血组、甲强龙干预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7只.甲强龙干预组于术后1小时及24小时后给予35mg/kg的甲强龙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术后第1、3、7天检测各组大鼠的脑含水量、神经功能评分及MMP-9蛋白表达;在术后第3天检测各组大鼠的细胞凋亡、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结果 甲强龙干预组术后第1、3、7天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及空白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强龙干预组术后第1、3、7天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的OX-42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甲强龙干预组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少于空白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强龙干预组术后的MMP-9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强龙能抑制大鼠脑出血后MMP-9的高表达且能减轻脑水肿和炎性反应,具有神经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毛珂;雷町;游潮;肖安琪;郑松平;陈锐奇;任艳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左乙拉西坦片对老年癫痫患者相关血清指标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片辅助治疗老年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IL-2、IL-6、ICAM-1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癫痫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片联合苯巴必妥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左乙拉西坦片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后观察其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2、IL-6、ICAM-1水平,以及GCS、Barthel指数及MoCA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2、IL-6、ICAM-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CS、Barthel指数及MoC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老年癫痫可有效改善患者昏迷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功能,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2、IL-6、ICAM-1水平,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帕力达·克立木;阿帕尔·卡哈尔;白婷迪娜;曼谷努尔;玉山;冒文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中的佳剂量.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63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3组,每组各21例.3组均选取L2~3或L3~4间隙穿刺,注射5%左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简称腰麻),A组给药10mg,B组给药12.5mg,C组给药15mg,记录3组患者高阻滞平面、达到阻滞平面时间,记录镇痛不全、肌松不全、牵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统计麻醉前(T0)、麻醉1min(T1)、5min(T2)、10min (T3)、15min(T4)、30min(T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B、C组高阻滞平面高于A组,达到阻滞平面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阻滞平面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时间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点比较,3组T3、T4点MAP均下降,且C组下降较A组、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不全、肌松不全、牵扯反应略高于B组、C组,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与A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左布比卡因12.5mg既可保证理想的麻醉效果和阻滞平面,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又可大限度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罗丽;许斌兵;江继端;张敏;王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接诊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48例)和B组(48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两组均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A组剂量10mg/次·d,B组剂量20mg/次·d,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颈动脉内膜及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血管内皮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B组TC、TG、LDL-C明显低于A组,HDL-C明显比A组高(P<0.05),两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均显著缩小(P<0.05),B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明显小于A组(P<0.05);两组一氧化氮(NO)、血管舒张功能(FMD)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内皮素(ET-1)显著降低(P<0.05),B组NO、FMD明显高于A组(P<0.05),ET-1明显比B组低(P<0.05);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B组NIHSS评分明月显低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使用大剂量(20mg/次·d)的阿托伐他汀钙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可供临床参考.

    作者:李立;王骐;张娜;王媛;曾军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前列地尔联合地塞米松及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高压氧、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比较两组突发性耳聋、眩晕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纯音听阈、血流动力学变化,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突发性耳聋、眩晕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纯音听阈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高压氧、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伴眩晕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异常,减轻眩晕症状,降低纯音听阈.

    作者:雷杰;毕梦;杨飞;王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线粒体DNA D-loop基因多态性与肾透明细胞癌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mtDNA) D-loop基因多态性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63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70例为对照,对mtDNA D-loop区进行扩增并测序,比较两组mtDNA-loop区多态性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mtDNA D-loop区共发现135个多态性位点,其中9个位点分布频率>5%,终发现两组262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nberg定律;观察组T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T频率分布为19.05%和38.8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mtDNA D-loop区262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患者中住生存时间分别为40.40个月和40.20个月,明显高于TT基因型患者的34.8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患者mtDNA D-loop区262位点携带等位基因T的频率明显升高,但其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而与患者的预后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天浩;闫飞;袁建林;魏迪;朱政;来东;李西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及影像分析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相关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继发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7年6月间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CTD-ILD 278例患者资料,分为CTD-ILD组(233例)和CTD-ILD-PH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影像特点.结果 CTD继发ILD的发病率为18.9%,CTD-ILD继发PH的发病率为16.2%;TD-ILD患者原发病患病率:SLE30%,RA35.2%,pSS18.9%,PM/DM6.9%,MCTD4.3%,SSc4.7%;CTD-ILD-PH原发病患病率:RA46.7%,pSS8.9%,PM/DM6.7%,MCTD6.7%,SSc6.7%;CTD-ILD-PH组气短、呼吸困难、雷诺现象和皮肤硬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TD-ILD组(P<0.05);CTD-ILD-PH组AN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CTD-ILD组(P<0.05);CTD-ILD-PH组FVC% pred、D1CO% pred显著低于CTD-ILD组(P<0.05);CTD-ILD-PH组右室内径、右室流出道内径、肺动脉内径显著高于CTD-ILD组(P<0.05);CTD-ILD-PH组网格影、实变影、肺动脉增粗、心影增大的发生率较CTD-ILD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CTD-ILD患者出现气短、呼吸困难、雷诺现象、皮肤硬化、ANA抗体阳性,需完善肺部CT/HRCT、心脏彩超等检查;肺部CT/HRCT提示网格影、实变影、肺动脉增粗、心影增大或心脏彩超提示右室内径、右室流出道内径、肺动脉内径增大,需考虑继发PH,及时监测肺动脉压力,给予临床干预治疗;CTD-ILD患者肺功能提示FVC% pred、D1CO%pred显著下降,需警惕PH的发生.

    作者:冯艳;郭兆军;杨奕;陈宏山;李志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