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薇薇;陈日玉;张和妹;黄燕;罗丽芳;吴小丽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综合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确诊CSD患者142例,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48例.A组患者采用西酞普兰、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综合治疗方案,B组患者采用前庭康复训练以及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治疗方案,C组患者仅采用前庭康复训练.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8周时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改变情况,同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DHI评分(各单项评分及DHI总分)随治疗进程明显下降,降幅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A组HAMA评分与HAMD评分皆低于B组和C组(P<0.05);3组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西酞普兰、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的复合治疗方案对慢性主观性头晕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明;段作伟;张新江;符长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是一项基于静息态功能网络研究的功能磁共振技术,通过磁共振功能成像来探索人类神经系统,比任务态fMRI更简单易行.本文将对rs-fMRI的成像原理、分析方法、特点及在失眠中的应用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项技术在失眠的研究中提供依据.
作者:袁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脑血流参数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8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常规围术期治疗)组(29例)和观察(常规治疗加依达拉奉)组(29例),检测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指标及脑血流参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指标及脑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及2周观察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及羟自由基(·O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ean)、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量(Qmean)及小血流量(Qmin)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特性阻抗(Zc)及动态阻力(D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脑血流参数的影响较大,对于患者机体损伤修复及脑血供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作用.
作者:季志刚;王颖建;周雪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远华蟾毒精对乳腺癌细胞4T1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并研究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鼠乳腺癌细胞系4T1细胞与不同浓度远华蟾毒精(0、0.05、0.1、0.5、1、1.25和1.5μg/ml)分别培养24 h后,MTT试验检测远华蟾毒精对4T1增殖活性的影响;将实验分为对照组(0μg/ml)和实验组(0.05、0.5μg/ml),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对照组(0μg/ml)和实验组(0.05、0.5μg/ml)对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对照组(0μg/ml)和实验组(0.5μg/ml)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钙粘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纤维链接蛋百(Fibronectin)相关蛋白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照组(0μg/ml)和实验组(0.05、0.5μg/ml)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Fibronectin、转录因子Snail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p-mTOR表达的变化.结果 MTT试验结果显示,低浓度远华蟾毒精(0、0.05、0.1、0.5和lμg/ml)对4T1增殖无抑制作用,高浓度远华蟾毒精(1.25和1.5μg/ml)对4T1增殖有抑制作用;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细胞迁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穿至下室的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穿至下室的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E-cadherin表达增强,Vimentin和Fibronectin表达减弱(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和Fibronectin表达下调(P<0.05);转录因子Snail表达下调(P< 0.05);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p-mTOR表达下调(P<0.05).结论 远华蟾毒精通过Akt/mTOR/Snail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的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为远华蟾毒精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高玉雪;曹珍;吕世军;朱学涛;李峰;王茹燕;徐金媛;钟瑾怡;史立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巢式PCR应用于检测低密度疟原虫血片DNA的方法.方法 以健康人抗凝血为稀释液提取不同浓度梯度间日疟原虫血片DNA,测定其低检出限,将一份含有高密度间日疟原虫的抗凝血样按照1∶10、1∶100、1∶1000、1∶2000、1∶4000、1∶8000、1∶16000、1∶32000比例进行稀释,制成9个浓度梯度血样.每个浓度血样按照厚血膜5ul、薄血膜2ul同时制作2张血片,连续稀释(9个稀释度)一份含有高密度间日疟原虫的EDTA抗凝血样本,制作标准血片,同时进行所制得的血片中厚、薄血膜通过显微镜计数后,分别用以提取DNA,进行和巢式PCR检测.结果 间日疟原虫血片厚血膜的检出限为1∶16000(0.8个虫/μl血),薄血膜检出限为1∶100,与镜下计数水平一致.结论 巢式PCR适用于低密度血片中间日疟原虫DNA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检测意义.
作者:尚婧晔;郁涛;邹晏;李黎;刘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与评价埃索美拉唑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64例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脑卒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研究组予以埃索美拉唑口服,1次/d,40mg/次;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口服1次/d,20mg/次,均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内镜下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胸痛、反酸、烧灼感等症状经治疗后均改善明显,研究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为治疗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脑卒中老年患者安全、有效的药物,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莉;顾清;代小松;张璐;陈和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鼠小肠在肠缺血再灌注(I/R)条件下骨形成蛋白(BMP-4)通过下调IL-7/IL-7R信号通路促进IELs凋亡的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小肠I/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手术组(I/R组)、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各16只,免疫荧光检测IECs中IL-7蛋白和流式细胞术检测IELs中IL-7受体(CD127)及STAT5蛋白磷酸化水平变化;外源性BMP-4蛋白刺激IEC-6培养6小时后,Western blot检测IEC-6中IL-7蛋白表达变化;分离培养正常小鼠IELs,分别加入外源性BMP-4蛋白及BMP4拮抗剂NOGGIN蛋白刺激,流式细胞术观察BMP4对IELs中IL-7受体(CD127)及STAT5蛋白磷酸化变化;分离培养正常小鼠IELs,分别加入外源性BMP-4蛋白及IL-7蛋白刺激,观察IELs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在I/R刺激下,IECs中IL-7蛋白表达I/R组较Sham组明显减少(P<0.05);IELs中IL-7受体(CD127)及STAT5蛋白磷酸化水平均较Sham组表达减少(P<0.05);体外培养实验发现:IECs中IL-7蛋白表达在BMP-4刺激下明显减少,IELs单独培养给予BMP4蛋白刺激后CD127及P-STAT5较Sham组减少(P<0.05);给予BMP特异性拮抗剂RNOGGIN可逆转BMP对IL-7/IL-7R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BMP-4促进IELs的凋亡率增加(P<0.05),给予外源性IL-7蛋白刺激后,有效的抑制IELs的凋亡率增加(P<0.05),BMP-4抑制IL-7对IELs的增殖作用,促进IELs的凋亡.结论 小肠在I/R条件下,肠上皮细胞中BMP-4蛋白抑制IL-7/IL-7R信号通路,使IELs的保护性细胞因子减少,从而促进IELs的凋亡率增加,进一步加重肠免疫屏障损伤.
作者:罗彬予;张琴;张朝军;田云鸿;任明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近日钟基因Clock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的心肌缺血患者120例为心肌缺血组;同时收集临床体检健康人群78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普通PCR、凝胶电泳、单碱基引物延伸法基因分型(SnapShot)等方法检测Clock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840267,rs3749474和rs1402963)在心肌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并分析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 Clock基因rs3840267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心肌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s3749474和rs1402963位点基因型及等住基因频率分布在心肌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ock基因rs3840267位点多态性与心肌缺血存在关联.
作者:陈晨;江舟;王正荣;李光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强龙对脑出血后灶周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表达及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 通过立体定向仪建立稳定的SD大鼠高血压脑出血模型,将实验动物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脑出血组、甲强龙干预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7只.甲强龙干预组于术后1小时及24小时后给予35mg/kg的甲强龙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术后第1、3、7天检测各组大鼠的脑含水量、神经功能评分及MMP-9蛋白表达;在术后第3天检测各组大鼠的细胞凋亡、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结果 甲强龙干预组术后第1、3、7天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及空白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强龙干预组术后第1、3、7天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的OX-42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甲强龙干预组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少于空白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强龙干预组术后的MMP-9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强龙能抑制大鼠脑出血后MMP-9的高表达且能减轻脑水肿和炎性反应,具有神经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毛珂;雷町;游潮;肖安琪;郑松平;陈锐奇;任艳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抗凝治疗目前仍是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CVST)的一线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新型抗凝药物可增加血管再通率并改善预后,但仍需大样本研究证实.随着神经介入材料及技术的发展,静脉窦接触性溶栓、机械取栓、CVST的死亡率逐渐下降,但规范化的治疗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对于有脑疝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行去骨瓣减压手术以挽救生命.本文就CVST的诊治策略做一述评,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指导临床医生的规范治疗.
作者:巩守平;许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镇静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再出血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31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泊酚镇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行组间差异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本后再出血率、病死率及术后6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ICP在术后1、2、4、8h各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R、SBP、DBP在术后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2、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六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使用丙泊酚镇静能避免剧烈躁动,减少再出血发生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罗孝全;何家全;陈兵;付安辉;冯浩;唐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三位一体治疗仪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3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进行康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位一体治疗仪治疗,主要方法为针灸、神经肌肉电剌激与推拿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1个月.结果 康复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康复后运动与步行功能评分比较均明显高于康复前(P<0.05),康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增高明显(P<0.05).结论 三位一体治疗仪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状态的康复治疗中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步行功能,有利于改善预后疗效.
作者:廖薇薇;陈日玉;张和妹;黄燕;罗丽芳;吴小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接诊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48例)和B组(48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两组均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A组剂量10mg/次·d,B组剂量20mg/次·d,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颈动脉内膜及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血管内皮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B组TC、TG、LDL-C明显低于A组,HDL-C明显比A组高(P<0.05),两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均显著缩小(P<0.05),B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明显小于A组(P<0.05);两组一氧化氮(NO)、血管舒张功能(FMD)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内皮素(ET-1)显著降低(P<0.05),B组NO、FMD明显高于A组(P<0.05),ET-1明显比B组低(P<0.05);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B组NIHSS评分明月显低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使用大剂量(20mg/次·d)的阿托伐他汀钙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可供临床参考.
作者:李立;王骐;张娜;王媛;曾军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片辅助治疗老年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IL-2、IL-6、ICAM-1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癫痫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片联合苯巴必妥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左乙拉西坦片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后观察其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2、IL-6、ICAM-1水平,以及GCS、Barthel指数及MoCA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2、IL-6、ICAM-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CS、Barthel指数及MoC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老年癫痫可有效改善患者昏迷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功能,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2、IL-6、ICAM-1水平,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帕力达·克立木;阿帕尔·卡哈尔;白婷迪娜;曼谷努尔;玉山;冒文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血压变化与心脑缺血事件的相关性,寻找适合该类患者的血压范围.方法 收集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59例,进行动态心电血压监测,将血压值及其对应的缺血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血压值分五个亚组:A组:70~120/40~80mmHg;B组:120~140/80~90mmHg;C组:140~160/90~100mmHg;D组:160~180/100~110mmHg;E组:180~260/110~150mmHg.缺血事件分四类:心脏缺血、脑缺血、心脑缺血及心脑均无缺血.观察各类缺血事件在各血压亚组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心脑均无缺血事件主要分布在收缩压C、D组(x2=106.158,60.465,P<0.01)和舒张压B、C组(x2=79.196,55.099,P<0.01);心脑均无缺血事件随着血压的升高,其发生率先升高后降低.结论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心脑均无缺血事件的适宜血压范围是140~180/80~100mmHg;心脑均无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与血压呈“倒U型”曲线关系.
作者:项颖;王宝梅;刘永宏;陈绍华;何娟;冯丹;来海欧;姬利;蔡萍;刘莉蓉;宋长江;曾明礼;夏辉;祁占宁;王飒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与隐源性脑梗死(cryptogenic cerebral infarction,CCI)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本文就PFO的定义、作用机制、检查方法、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PFO与CCI的相关性做一述评.
作者:刘永宏;冯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掌握疫苗预防接种后发生发热的时间分布情况,为及时处理儿童预防接种后可能发生的异常发热反应提供依据并指导.方法 系统整理济南市2014~2015年的预防接种资料和临床诊断为发热的个案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014~2015年全市共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 1501例,接种的各疫苗均能出现发热反应,麻疹疫苗易发热(96.23%),卡介苗发热率低(27.27%).通过对不同疫苗的发热反应发生曲线做假设检验,各疫苗之间从接种到发生发热反应时间间隔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似疫苗进行归类后并做Breslow检验,进一步揭示了百白破和脊灰系列疫苗具有短的半数发热时间,平均6天,95%可信区间为(4.11,7.89)天,与其它疫苗的发热时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生发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卡介苗的发热率低.百白破和脊髓灰质炎系列疫苗相对于其它疫苗具有更短的半数发热时间,可为及时有效的预防接种该类疫苗后出现的发热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作者:张慧;刁玉涛;武晶晶;王广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与拉莫三嗪联用对原发性癫痫患者疗效、安全性及对外周血TNF-α、IL-2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4年3月~2016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确诊为原发性癫痫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单独给药,观察组予以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给药.进行随访,比较两组脑电图结果好转时间及异常放电率、治疗后发作频次、自尊量表SES评价分数、外周血TNF-α、IL-2水平、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脑电图好转时间及异常放电率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个月及6个月发作频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ES自尊评价平均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TNF-α、IFN-γ、IL-2、IL-6、IL-17A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的TNF-α、IFN-γ、IL-2、IL-6、IL-17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IL-10、IL-4、IL-23和IL-1β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丙戊酸钠与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原发性癫痫疗效确切,能更好地降低血TNF-α、IL-2水平,副作用较小,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红梅;吴建平;谭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圆柏花粉过敏所致变应性鼻炎(AR)严重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从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招募圆柏花粉AR患者55例.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特点,在圆柏花粉授粉期间用电子日记准确记录患者每日鼻结膜炎症状评分,以分析影响AR病情轻重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花粉季中患者日均症状评分与其每日在室外暴露时长呈显著正相关,回归系数0.382,95%置信区间(0.163,0.601);同时也与阳性过敏家族史呈显著正相关,回归系数0.926,95%置信区间(0.188,1.664).而患者的AR病程长度、是否合并哮喘、家中有无宠物、是否存在主动或被动吸烟史等因素与日均症状评分均未见显著关联.结论 圆柏花粉AR症状严重程度受患者过敏性疾病家族史、花粉授粉期间室外暴露时长影响.
作者:李丽莎;关凯;崔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左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中的佳剂量.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63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3组,每组各21例.3组均选取L2~3或L3~4间隙穿刺,注射5%左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简称腰麻),A组给药10mg,B组给药12.5mg,C组给药15mg,记录3组患者高阻滞平面、达到阻滞平面时间,记录镇痛不全、肌松不全、牵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统计麻醉前(T0)、麻醉1min(T1)、5min(T2)、10min (T3)、15min(T4)、30min(T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B、C组高阻滞平面高于A组,达到阻滞平面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阻滞平面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时间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点比较,3组T3、T4点MAP均下降,且C组下降较A组、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不全、肌松不全、牵扯反应略高于B组、C组,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与A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左布比卡因12.5mg既可保证理想的麻醉效果和阻滞平面,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又可大限度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罗丽;许斌兵;江继端;张敏;王珺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