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美沙拉嗪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张莉;顾清;代小松;张璐;陈和平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 布拉氏酵母菌散, 炎症因子
摘要: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美沙拉嗪和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联合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和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对照组单用美沙拉嗪治疗,均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测定两组炎症因子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内镜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29例(90.6%),对照组总有效22例(68.8%),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IL-10水平升高更明显,TNF-α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不良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沙拉嗪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有效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更好的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遗传特征分析

    目的 研究男性雄激素性脱发的遗传性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临床363例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患者和30例头皮瘢痕且不伴有脱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父系家族和母系家族的脱发史进行分析总结,采用Fisher精确检验、Mann-Whitney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雄激素性脱发与遗传密切相关,病例组有家族史的占81.26%,高于对照组的20% (P<O.05).相同的趋势分别在父/母家族史独立的分析中得到了验证,病例组有父系家族史的患者占64.74%,高于对照组的13.34%,有母系家族史的占30.03%,也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男性雄激素性脱发主要来源于父系遗传.本研究中有家族史的脱发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5岁,无家族史的脱发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7岁,两者虽没有统计学差异,但P=0.0582,接近临界值,说明有遗传史(父系或母系)的患者可能比无遗传史的患者发病更早.结论 男性雄激素性脱发的患者与父系和母系的遗传都密切相关,在脱发患者中,父系遗传因素相对于母系更易导致脱发的发生.有遗传史(父系或者母系)的患者可能比无遗传史的患者发病更旱.

    作者:雷鸣;冯苏云;王继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美沙拉嗪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美沙拉嗪和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联合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和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对照组单用美沙拉嗪治疗,均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测定两组炎症因子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内镜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29例(90.6%),对照组总有效22例(68.8%),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IL-10水平升高更明显,TNF-α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不良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沙拉嗪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有效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更好的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莉;顾清;代小松;张璐;陈和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同时性多原发肺癌的临床诊治

    目的 探讨同时性多原发肺癌(SMPLC)的临床诊治思路及二代测序(NGS)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例初被确诊为“左肺下叶腺癌伴左侧胸膜、双肺内、胸椎转移EGFR(+)”一线使用吉非替尼后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出现不同反应的患者,经穿刺活检及NGS检测被确诊为同时性双原发肺癌,给予二线吉非替尼联合克唑替尼治疗,并追踪随访.结果 随访1个月后右肺病灶明显缩小,病情稳定.结论 多原发肺癌(MPLC)与肺内转移癌的鉴别影响着治疗和预后,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有时仍难以区分,NGS能高通量检测基因序列信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比,对MPLC的个体化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德前;黄媚娟;唐源;唐颖;李昱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脂肪乳剂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营养支持中的研究进展

    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是指由于某些恶性肿瘤等原因造成胆道梗阻所引起的以高胆红素血症、组织和体液黄染和胆管扩张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因MOJ患者常合并有营养不良,因此营养支持在MOJ患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脂肪乳剂可为人体提供许多必需脂肪酸,是肠外营养的重要能量来源,脂肪酸在体内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MOJ患者常有代谢功能障碍,使得脂肪乳剂在体内往往难以耐受.近些年来各种脂肪乳的出现使得MOJ患者营养支持的应用有了不同的思路,本文就脂肪酸在体内的作用、代谢以及各种脂肪乳剂的应用及其优缺点展开综述.

    作者:刘锐;黄坤;陈伟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2018年NCCN指南更新版胆囊癌诊治进展述评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美国NCCN指南2018年V1版胆囊癌更新内容主要包括:①AJCC分期T2期细化为T2a(腹腔侧)和T2b(肝脏侧),N分期改为以阳性淋巴结数目(NMLN)作为分期标准.②术前检查评估更为全面.③手术方式和范围更为规范.④肯定了新辅助治疗的作用.⑤辅助治疗增加了放疗内容.⑥首次提出对无法切除肿瘤患者增加MSI检测,对MSFH患者增加哌姆单抗治疗选择.本文就NCCN指南内容更新版胆囊癌诊治进展做一述评.

    作者:耿智敏;汤朝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单中心418例成人咯血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成人咯血患者临床特点及常见咯血病因,为临床诊治咯血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2009年7月~2012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以咯血为主要症状的成年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咯血常见病因.结果 终纳入研究对象418例,男性286例,女性132例,平均年龄(53.9±15.5)岁.314例患者明确了咯血原因,主要为支气管扩张(61.5%),其次是肺癌(8.6%)、肺结核(6.4%)与肺炎(5.7%).2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年龄均超过50岁,17例肺癌患者有吸烟史,其中13例吸烟量≥40包年.而8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年龄都在50岁以下,均无吸烟史.20例肺结核患者年龄31~50岁.101例合并贫血,71.3%为轻度,26.7%为中度,2.0%为重度.418例均行胸部CT,阳性诊断率为59.1%;149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阳性诊断率为25.5%;73例同时接受了胸部CT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阳性诊断率为100.0%.结论 成人咯血病因以支气管扩张多见,其次是肺部肿瘤、肺结核与肺炎.吸烟患者较非吸烟患者更易患肺部恶性肿瘤,老龄及有大量吸烟史的咯血患者,尤须警惕肺部恶性肿瘤.肺结核患者中,青年人较老年人更易发生咯血,应继续肺结核的预防和规范诊治.胸部CT与纤维支气管镜对于明确咯血病因具参考价值,且二者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阳性诊断率.

    作者:万春;王锟琨;文富强;杨婷;陈磊;汪涛;申永春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高原不同人群体外红细胞无氧酵解能力的差异

    目的 探讨高原不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人群悬浮红细胞在体外保存下无氧酵解能力变化的差异.方法 根据Hb水平和居住地区将志愿者分为A组(海拔≥3500m,Hb≥180g/L),B组(海拔≥3500m,120g/L≤Hb≤160g/L),C组(海拔<2500m,120g/L≤Hb≤160g/L).分别采集200ml全血(每组各10份)离心分离,去除血浆后加入50ml MAP保存液制备得到悬浮红细胞,并平均分装到4个50ml小袋,于不同时期分别取样测定.结果 3组人群悬浮红细胞在保存第1、7、21、35d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葡萄糖(glucose)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ATP仅在保存第7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A组的ATP含量低于C组.结论 3组人群的悬浮红细胞在体外保存中,关于红细胞无氧酵解的多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证实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无氧代谢水平与平原正常人群相似.

    作者:吴显熠;张中伟;吴小东;冯露;邹茜婷;杨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手术机器人在肝胆胰外科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机器人手术系统因其精准、微创的特点而广受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手术机器人的历史,较全面介绍了手术机器人系统2015年以来在肝胆胰外科方面的应用,对机器人手术与传统及腹腔镜手术进行了比较,客观评价了机器人手术的优势及不足,并对其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作者:廖敏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体检人群胸部CT检出921例肺部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健康人群体检肺部结节分布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5192名健康体检者的肺部(100mA,5 mm层厚)螺旋CT扫描图像,发现921例肺结节患者,对所有肺结节患者一般资料及肺结节分布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健康人群肺结节检出率为17.74%.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检出的肺结节数目、大小、部位、边缘、内部结构与周边结构等方面,显示较清晰;其中男性481例,女性440例,肺结节以60~80岁年龄段的人群多见;单肺单发631例,单肺多发91例,双肺多发197例;肺上叶316例,肺下叶247例,肺中叶20例,胸膜下结节90例,其他部位(纵隔、叶间裂、斜裂、散在)105例;进一步对结节性质进行分析,有钙化35例,肺磨玻璃样结节65例,伴有淋巴结肿大6例.结论 胸部CT肺部结节检出率较高,男女无差别,肺结节以单发为主,结节性质以磨玻璃样结节多见.

    作者:闵佩红;朱默然;陈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对老年急性心梗急诊介入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84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42例实施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实施术后常规治疗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两组急性心梗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肌钙蛋白、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CRP(C反应蛋白)、肾素以及心功能(LVEDV、LVEF、LVESV等)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肌钙蛋白于术后24h显著降低(P<0.05);CRP于术后10、24h及1周时明显降低,LVEDV、LVESV于术后4周时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LVEF于术后1d及术后1、4周时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不同时区间的肾素水平均明显降低,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心梗患者在进行PCI手术后,运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可以使肾素、血管紧张素以及醛固酮等指标水平显著降低,阻滞心脏重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促进患者预后.

    作者:冷博;吕飞;胡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不同胆总管探查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Trans-cystic duct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TCD-CBDE)与LC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术(choledochotomy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C-CBDE)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成随访,使用t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胆漏发生率以及结石复发率等.结果 209例患者中,131例(62.68%)行LC+ TCD-CBDE,78例(37.32%)行LC+ C-CBDE.LC+ C-CBDE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胆漏发生率均高于LC+ TCD-CBDE组患者(P<0.05);结石清除率、术后结石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把握适应证及禁忌症的前提下,LC联合不同LCBDE方法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均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蔡慧强;陶杰;耿智敏;孟强劳;石磊;白纪刚;张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miR-13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miR-1301、miR-197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手术的65例患者的甲状腺肿瘤组织、肿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其中良性35例,乳头状癌组织30例.在TCGA中选取PTC可能表达异常的miR-1301、miR-1976,通过qRT-PCR验证,并分析其临床相关性;通过在线数据库Targetscan、GEPIA预测miR-1301的靶基因.结果 miR-1301在PTC癌组织中表达降低(P<0.01),miR-1976在PTC癌组织中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临床分析表明,miR-1301表达变化与PTC的病理分级“T”、“N”相关(P=0.005,P=0.045);ROC曲线提示miR-1301对PTC具有诊断价值,AUC=0.774,敏感性50%,特异性90%.生信分析发现,miR-1301可能通过对CLDN1、TRPC5的调控,参与PTC的生长、凋亡及迁移等.miRNA-1301在PTC癌组织中表达降低,且与PTC临床病理特点相关,可能通过对其靶基因的负性调控抑制PTC的发生与进展.结论 miRNA-1301可作为PTC诊断、术前风险评估、预后分析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作者:乔德辉;季昳驰;周翔宇;周阳;杨辉;程炼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精子细胞XRCC1基因rs25487位点多态性与少弱精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精子细胞X射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XRCC1) rs25487位点的多态性及与少弱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82例男性少弱精患者和73例正常男性的精液,进行精液常规分析,包括精液量、液化时间、精液浓度及精子活力,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精子细胞中的XRCC1基因进行分型.检测XRCC1基因rs25487位点的基因分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其与少弱精症的相关性.结果 少弱精患者的精子浓度和精子活力显著降低,液化时间显著延长.与GG基因型相比,携带AA基因型个体患少弱精症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7.84倍(95%CI:1.019~60.365).结论 精子细胞XRCC1基因rs25487位点AA基因型是男性患少弱精症的危险因素.

    作者:姚佳欣;陈诗言;刘青松;苏敏;张大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老年直肠癌中的疗效及对血清GSH VEGF IGF-1和sIL-2R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谷胱甘肽(GS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类胰岛素1号增长因子(IGF-1)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腹腔镜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动态监测分析两组患者血清GSH、VEGF、IGF-1和sIL-2R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腹腔镜组GSH和IGF-1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sIL-2R水平在术后逐渐下降,术后1个月两组sIL-2R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静息和运动状态下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治疗后首次排气、下床等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短(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具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GSH、VEGF、IGF-1和sIL-2R表达水平.

    作者:朱玮;吕成余;陈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恒河猴MyD88基因沉默siRNA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 构建恒河猴MyD88基因沉默siRNA腺病毒载体,观察MyD88siRNA对树突状细胞中MyD88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合成的MyD88RNAi片段与质粒载体连接,转化进化学感受态的大肠杆菌,然后进行菌落PCR鉴定、阳性克隆测序及质粒的抽提;然后转染HEK293细胞,将获得的重组腺病毒进行两轮扩增后进行纯化;用终点稀释法测定腺病毒滴度;Western blot检测MyD88siRNA对树突状细胞中MyD88蛋白表达的作用.结果 阳性克隆PCR鉴定与理论条带一致,测序鉴定通过,腺病毒载体转染树突状细胞,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干扰组MyD88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成功构建恒河猴MyD88基因沉默siRNA腺病毒载体,MyD88siRNA对恒河猴树突状细胞中的MyD88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赵方;陈鹏;焦剑;胡明道;黄明;刘锋;许晔凯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IL-19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与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19(Interleukin-19,IL-19)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白细胞介素-10(IL-10)超家族的细胞因子.IL-10普遍被认为是系统性抑制炎症的细胞因子,而IL-19与IL-10序列和结构相似,因此过去认为二者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活性,但随后有许多研究证明,IL-19的生物学作用与IL-10有诸多不同,并且IL-19在不同系统的疾病中尤其是炎症反应方面也具有不同作用.国内外学者就IL-19在部分炎症性疾病中的发病机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行性做了不少研究,现就近年来IL-19在心血管、呼吸等系统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锟琨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一个全新的医学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关注与推崇,且迅速在临床中开展应用,尤其是在胃肠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更是备受瞩目,其已被证实可显著加快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改善手术患者的预后,且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是目前国内外新兴的研究的热点及亮点.但由于ERAS目前在我国开展时间较短,临床应用中尚存在一系列问题,且缺乏一个权威的指南,因而尚未能在国内普遍推广.故从策略上了解ERAS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为做利弊选择及综合考虑提供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系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加速康复外科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宋云;龚杰;彭璐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建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多因素出血概率风险预测模型

    目的 通过综合分析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患者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建立多因素出血概率风险预测模型,实现对出血的早期预测,尽早对患者进行出血风险干预,减少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发生出血风险.方法 纳入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肝硬化患者,将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55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出血组),将未发生出血的4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非出血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础特征指标、生化指标、影像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影响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出血概率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消化性溃疡、红色征对出血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红色征、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内径、凝血酶原时间等4项为危险性因素,血清白蛋白、血小板为保护性因素,对出血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多因素显著指标,建立多因素出血概率风险预测模型,模型对回顾性病例总准确率为84.375%,灵敏度和特异性俱佳.结论 血清白蛋白及血小板下降、胃镜检查出现红色征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重、门静脉内径变宽的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加大,应对患者给予早期临床干预;本研究基于6项独立影响因素建立的多因素出血概率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和模型调优.

    作者:王群茹;周德江;曾维政;牟东;张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不同手术类型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类型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外科拟行择期手术的8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类型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中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5 min、气腹后30 min和气腹后1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z)、动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比较手术前后各时间点血清中S-100β含量及MSE评分和术后各时间点POCD发生率.结果 与腹腔镜组比较,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缩短(t=2.406,P<0.05),而术中出血量和芬太尼用量显著增加(t=2.936和4.474,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在气腹后30 min和1h时间点PaCO2显著升高(t=2.771和6.486,P<0.05),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和脑氧摄取率显著降低(t=3.875和3.655、3.091和2.299,P<0.05).开腹组患者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在术后1、3d均显著低于腹腔镜组(t=3.406、4.955,P<0.05),开腹组患者在术后1、3d MMSE评分显著高于腹腔镜组(t=8.955和8.912,P<0.05),同时开腹组患者在术后1、3d 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腹腔镜组(x2=4.242和4.804,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2,P>0.05).结论 同一麻醉方案下,开腹手术较腹腔镜手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

    作者:江继端;李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被动吸烟对大鼠心肌组织心室结构及血清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 探讨被动吸烟对大鼠心肌组织、心室结构及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予以被动吸烟,每周被动吸烟5d,2次/d,每次燃烧香烟10支;对照组予以正常空气对照.于4、8、12周时大鼠分别称重观察生长情况,并于8、12周时行心脏彩超,12周将大鼠处死,取血清检测脑钠肽及肌钙蛋白T的含量;心室行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变化.结果 ①心室结构比较,实验组大鼠在12周时具有更大经体重调整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及室间隔厚度(P<0.05).②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被动吸烟组大鼠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P<0.05).③实验组大鼠血清脑钠肽及肌钙蛋白T浓度明显增加(P<0.001).④大鼠心肌HE染色,实验组大鼠出现心室肌细胞纤维分离、淋巴细胞浸润及血管充血.结论 长期被动吸烟会导致大鼠心肌组织、心室结构改变及影响血清标志物浓度,进而影响心室重塑.

    作者:赵佳;江凤;夏纪筑;蒋松辰;王文渊 刊期: 2018年第07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