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堰冬;陈立宇;张华;袁恺;刘国康;陈林
随着人们对桡骨头解剖和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桡骨头对于维持肘关节稳定的重要性越来越彼人们所认识.只有恢复桡骨头正常解剖形态及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性才能达到良好疗效.临床上对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桡骨头骨折通过非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结果,但对有移位、粉碎性骨折却很少有结论表明何种治疗方法效果佳.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就桡骨头解剖特点、骨折分型、相关复合损伤及不同类型桡骨头损伤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万俊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同源重组技术快速构建pUC57和乙型流感M基因的表达载体.方法 分析2006~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北半球推荐使用乙型流感病毒疫苗株的变化趋势和云南省内的优势流行病毒株,筛选4株典型毒株做实验毒株.提取病毒RNA基因组,进行RT-PCR后,胶回收后与线性化的载体pUC57后,在37℃同源重组30min,即完成一步法重组.通过转化大肠杆菌筛选阳性克隆,并对阳性质粒进行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将表达产物进行初步纯化后免疫小鼠,经过三次加强免疫后,通过中和实验评价表达产物的免疫效果.结果 平板菌落数计数法获得的同源重组阳性率83.3%,PCR阳性质粒能获得大小正确的目的片段,使用EcoR Ⅰ单酶切后,其大小正确,测序后发现质粒碱基没有发生突变或缺失,序列正确,同源重组技术共计耗时34h.中和实验结果显示,相同谱系内的抗原保护效价在1024,并在不同谱系间的交叉保护在256~512.结论 同源重组技术能在流感通用疫苗的上游开发环节中快速、高效的构建重组质粒,表达产物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作者:高承刚;杨伟;李卫东;伍胤杰;郑俊杰;李开伟;钏鸿云;赵卫中;郑勇;史小军;廖国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高频彩超)对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经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穿刺活检与手术确诊的8例猫抓病性淋巴结炎患者,观察其淋巴结的数目、大小、形态、分布、回声变化以及血流情况.结果 超声初诊为猫抓病8例患者的肿大淋巴结主要分布于颈部、腋窝、上肢及腹股沟.单个部位的淋巴结肿大者4例,多个部位淋巴结均有肿大者4例.部分肿大淋巴结周围伴有小淋巴结卫星样分布.肿大的淋巴结多呈均匀低回声或极低回声,皮髓质分界不清,球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其内血流多为低阻型.结论 明确有宠物抓伤及接触病史的前提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诊断快捷、方便,随访证实与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诊断一致,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漪;陈志刚;李煜华;龙滨;赵燕;吴娜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MRI对孕晚期胎盘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41例孕妇,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29岁,孕周30~38周,平均孕周35周.产前临床怀疑或超声提示胎盘异常且可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采用二维快速平衡稳态采集序列(2D FIESTA)、弥散加权序列(DWI)、三维容积内插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LAVA)或T1加权成像(T1WI)序列行子宫的常规横断面、矢状面及母体的冠状面扫描,将产前MRI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结果显示41例孕妇中40例胎盘发现异常,漏诊胎盘粘连植入1例.前置胎盘30例,其中胎盘低置5例,边缘型前置胎盘4例,部分型前置胎盘6例,完全性前置胎盘15例;胎盘植入31例,胎盘剥离并血肿形成3例,2例为胎盘后剥离,1例为胎盘后及羊膜下剥离并血肿同时存在,胎盘内出血1例.超声诊断仅显示35例胎盘异常.结论 MRI在孕晚期胎盘异常诊断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华平;郭志伟;母其文;张福洲;靳雨;王文轩;余帮龙;曹金明;蒋琳;李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颈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院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8例,手术方法包括前路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笼内植骨、钛板内固定术(LTTS)和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减压联合钛笼、cage植骨融合术(SITC).采用LTTS的患者共50例为A组;采用SITC的患者共48例为B组.治疗结束后一年内每隔3个月复诊一次.观察指标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术后伤口感染、喉上神经或喉返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的发生率,植骨融合率、颈椎高度与曲度变化以及神经功能分改善率等.结果 B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组(P<0.05);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感染发生和喉上神经或喉返神经损伤相关的临床表现;A组内固定松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椎体高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相较于自身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颈椎曲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相较于自身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从安全性和操作性来看,SITC更具有优势.
作者:姜运铎;毕郑刚;袁绍辉;闫超;范敬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于老年患者,患者骨折后常因长时间卧床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明显增加.手术内固定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与负重,可有效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并降低髋内翻畸形的发生率.目前常用的手术固定方式主要分为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两大类,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也有区别.本文就现有的内固定方式作一述评,对其各自的优缺点及适应证加以分析讨论,旨在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
作者:蒋电明;周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术前信息支持对心脏射频消融患者疼痛和焦虑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因房颤入院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8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人,利用数字疼痛量表(Numeric Pain Rating Scale,NPRS)和住院病人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Scale,HADS)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焦虑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NPRS评分在术中30、60分钟及术后即刻3个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的镇痛药物使用量为(11.28±3.72)mg,显著少于对照组(15.34±3.16)mg(P<0.05).对照组的HASD-A评分为(8.24±3.51),实验组为(6.72±2.16),术前信息支持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焦虑程度(P=0.0223);在抗焦虑药物的使用上,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信息支持有助于降低心脏射频消融术对患者造成的疼痛和焦虑,并可减少抗焦虑药物的用量.
作者:张小群;温春兰;孙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前内侧入路与后侧倒L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0例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前内侧入路组、后侧倒L入路组,前内侧入路组25例采取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后侧倒L入路组25例采取后侧倒L入路手术治疗.术后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度、骨折复位情况、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后侧倒L入路组的骨折愈合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前内侧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后侧倒L入路组较前内侧入路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后侧倒L入路组的骨折复位优良率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前内侧入路组(P<0.05);后侧倒L入路组的膝关节活动度也明显优于前内侧入路组(P<0.05).结论 后侧倒L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较前内侧入路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更快,患者满意度更高,可作为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的首选方式之一.
作者:林涛;冯刚;李子泉;吴俊学;郭明刚;刘跃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其发病隐匿、进展快,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其治疗方法是世界性的难题,以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为基础的综合微创介入方式,已逐渐取代外科手术治疗,成为治疗肝细胞癌的重要方法,特别是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PMCT)更进一步提升了疗效.因TACE联合PMCT治疗具有操作简单、适应症广、安全有效等特点被广泛接受.本文就TACE联合PMCT治疗肝细胞癌的原理、方法、适应症、并发症、预后等做一综述.
作者:廖运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Clock基因对MS-1细胞甲基化水平的影响及Clock基因参与调控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采用siRNA干扰MS-1细胞Clock基因表达,检测细胞DNA甲基化水平变化,以及甲基化结合蛋白MECP2,影响细胞生长和增殖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βCateni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抑制Clock基因表达后,MS-1细胞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且Mecp2和β-Catenin基因的表达均明显减少.抑制Clock基因组(CK)和阴性对照组(NC)甲基化DNA占总DNA比率分别为:(1.067±0.034)%和(1.983±0.154)%.Real-time PCR结果表明,CK组βCatenin基因相对表达量为1.00000±0.09547,NC组为1.62584±0.17167;CK组Mecp2为0.98824±0.12243,NC组为1.80979±0.1852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K组β-CATENIN/β-TUBLLIN的相对IOD值为1.093368±0.214433,NC组为3.305374±0.260016;CK组MECP2/β-TUBLLIN的相对IOD值为0.289546±0.104738,NC组为0.649544±0.140909.结论 Clock基因能够影响细胞甲基化水平,并且可能通过调控甲基化结合蛋白MECP2表达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增殖.
作者:李世平;成姝婷;王正荣;刘延友;汪宇辉;江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肠道去污染(SDD)对截瘫家兔血中内毒素(E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和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明确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建立截瘫家兔模型,采用PTA方案进行SDD处理4天.采集小肠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变化,并检测外周血ET和IL-6、TNF-α及PCT水平.结果 SDD处理后血浆ET浓度明显降低(P<0.001),血中感染指标IL-6、TNF-α、PCT水平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相关分析表明,外周血内毒素水平与血浆IL-6、TNF-α、PCT呈显著正相关(P<0.05),小肠Chiu病理评分与IL-6、TNF-α、PCT、E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SDD处理截瘫家兔后可减轻全身炎症反应,保护肠黏膜,减少肠道内毒素移位,从而预防肠源性感染.
作者:聂海;蒋电明;白春宏;安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对骨代谢指标BGP、PTH、BAL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我院接诊的髋部骨质疏松骨折老年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内固定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和BGP、PTH、BALP含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髋关节功能得以改善,且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治疗6、12个月后的骨密度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GP、PTH、BALP含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GP、PTH、BALP含量均有改善,且观察组BGP、PTH、BALP含量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疗效,且观察组的优良率(97.30%)高于对照组(8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时出现恶心、呕吐3例(8.11%),少于对照组10例(27.03%),观察组治疗后发生再骨折1例(0.03%),少于对照组6例(16.22%),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在老年髋部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治疗中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刘昊;柴宏伟;孙晓新;梁春雨;张岩;宋敬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凉山彝族地区乡村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行为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护人员对凉山彝族地区乡村68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当面及电话访谈,根据访谈信息如实填写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分析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同时抽取静脉血,测定服药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进行效果评价分析.结果 凉山彝族地区乡村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为20.58%,患者对服药知识不了解、医务人员指导不到位、缺乏监督,是影响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提供良好的支持系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使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到明显提升,进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明娟;钟东胜;马庆民;高学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GI-RADS 4类盆腔包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的盆腔包块病灶(185例)进行妇科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GI-RADS)分类,并将划归GI-RADS 4类的22个包块行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将弹性评分与终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良性病变14例(弹性评分1-2分),恶性病变8例(弹性评分3-5分),良、恶性病变超声弹性成像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对彩超诊断未定性的盆腔包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85.7%、77.8%、92.3%,准确性可达86.4%.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能准确定性诊断的盆腔包块良恶性鉴别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王运涵;程印蓉;马晓娟;张晓玲;甘兰;黄丽琼;周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ICU肝性脑病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79例ICU肝性脑病患者(West-Haven分级3~4级),其中急性肝功能衰竭15例,严重肝硬化64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指标:门体压力梯度、门静脉直径(PVD)、流速(PVV)和血流量(PVF)以及脾静脉内径(SVD)、血流速度(SVV)和血流量(SVF),同时检测血氨、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和白蛋白(ALB)并进行谵妄评分.分析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79例患者中治疗有效组61例(77.2%),无效组18例(22.8%),两组患者性别、年龄、West-Haven分级、基础病因、TIPS术比例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门体压力梯度、PVD、PVF、SVD和SVF明显低于无效组,而PVV和SVV高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氨、TBIL、ALT和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的谵妄评分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测肝性脑病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较常规肝脏生化指标检测对疗效评估可能更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尹智;朱勇;张中伟;王文虎;林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复方樟柳碱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入院的52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共76只患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8只眼,对照组患眼给予复方樟柳碱治疗,实验组患眼再加用腺苷钴胺,比较两组患眼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视力分布情况,视力、视野缺损、相应血管血流参数与彩色动脉血流图.结果 实验组患眼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视力分布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视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视野缺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CRA、OA与SPCA的PSV、EDV与TAM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眼治疗后CRA、OA与SPCA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所提高,而实验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 复方樟柳碱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效果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蓉;卜艳丽;冯春阳;周莅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12周有氧运动和抗心衰药物联合应用对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运动组(80例)及对照组(72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服用抗心衰药物,不改变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运动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规律的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持续12周,患者每天通过专业的手机运动APP记录运动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实验前后分别使用症状限制性运动负荷实验对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包括VO2~参数、大功率参数以及力竭时间等;心功能检查指标包括:NYHA分级指标进行心功能分级;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结果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功能中的NYHA分级和LVEF均呈负相关;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运动能力中的VO2max、大功率以及力竭时间呈负相关.与运动前比较,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进行12周有氧运动干预后,运动组LVEF、V02max以及大功率均显著性上升;NYHA分级、安静心率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显著性下降.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以及运动能力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对慢性心衰患者在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规律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红细胞分布宽度,提高患者的心功能以及运动能力.
作者:袁玉琼;曹力生;吴耀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CD-1)基因rs 2227982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S)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查找关于PDCD-1基因rs 2227982多态性与AS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12月.由2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共纳入5个病例-对照研究,共计968例AS患者和985例非AS对照,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T等位基因人群AS发病风险高于C等位基因人群(OR=1.74,95%CI 1.48~2.06,P<0.001);TT基因型人群AS发病风险高于CC基因型人群(OR=1.88,95%CI 1.30~2.73,P=0.001);TT+ CT基因型人群AS发病风险高于CC基因型人群(OR=2.29,95%CI 1.65~3.18,P<0.001);但TT基因型人群AS发病风险与CT基因型人群(OR=0.81,95%CI 0.55~1.19,P=0.283)和CT+ CC基因型人群(OR=1.33,95%CI0.94~1.89,P=0.11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前的证据表明,PDCD-1基因rs 2227982多态性可能会增加AS的发病风险.由于纳入研究数量的限制,该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加以验证.
作者:刘双苔;陈小艳;王婷;余山桢;李胜;翁鸿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切除术治疗肺多发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 纳入2008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86例胸腔镜下行手术治疗的肺多发结节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患者结节大小、数量及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本后病理诊断、并发症的发生、住院时间、临床疗效以及出院后3月~7年的随访情况.结果 手术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相比较而言,肺部感染发生率高(34.9%),少为皮下气肿(1.2%).病理诊断良性肿瘤28例,良性肿瘤中女性(6例)明显低于男性(21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58例,恶性肿瘤中女性(39例)明显高于男性(19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患者随访中失访7例,实际生存率为96.5%,在原发性肺癌中早期肺癌预后较好,无死亡;在转移瘤中,除结肠癌患者预后稍差外,余患者预后均为良好.不同类型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较高,其中良性肿瘤预后好,原发性肺癌中除合并鳞癌患者生活质量相对稍差外,余均可.结论胸腔镜切除术对肺部多发结节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转移率较低,总体生存率高,生活质量好,可作为临床治疗肺部多发结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治措施.
作者:张堰冬;陈立宇;张华;袁恺;刘国康;陈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四川省首发6例人感染H7N9重症禽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为禽流感疫情的防控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遂宁市收治的6例人感染H7N9重症禽流感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均有流行病学史,院外治疗时间长,所有病人均未在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治疗上予机械通气、抗病毒、抗感染等综合治疗.6例患者均已2次复查咽拭子阴性,其中1例患者康复出院,3例患者死亡,另2例患者目前仍在积极治疗中.结论 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提高认识,对重点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及时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李毅;赵川;何正光;骆华宇;敬毅;曹霖;夏洪涛;龚宇;刘涛;何洋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