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时间导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疗效影响

李莉;汪毓君;胡苏;杨军辉;李宁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 导泻治疗, 临床效果,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不同时间导泻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从临床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选取72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在发病48h内给予早期导泻治疗,对照组在发病48h后给予导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复常、发热消退、腹痛及腹胀缓解、压痛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淀粉酶复常、发热消退、腹痛及腹胀缓解、压痛消失时间、血尿淀粉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4% (P<0.05).结论 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早期进行导泻治疗,可有效促进症状改善,缩短恢复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预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鉴别诊断的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鉴别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1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有超声和病理检查结果,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甲状腺的超声征象进行分析,以筛选有诊断价值的超声像图特征.结果 本组患者的病理学诊断包括恶性结节58例和良性结节12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结节数目、纵横比、回声类型、边缘形态、结节性质、微小钙化及结节内血流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级横比≥1、低回声、边缘不清晰、实性结节、微小钙化均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超声检查能有效区分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纵横比≥1、低回声、边缘不清晰、实性结节及微小钙化是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重要征象.

    作者:邱华;马步云;赵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质子放疗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放疗的基本原则在于增加肿瘤剂量的同时更好的保护正常组织,质子放疗作为目前为先进的放疗技术之一,能更好的体现这一原则,应用有越来越广泛的趋势.在物理学方面,其特征性的Bragg峰的剂量分布比目前的光子照射更为理想,多项剂量学比较的研究显示,其剂量学优势是明显的.但是由于其建造、运行、维护的费用相对较高,患者的经济负担也随之增加,其价值和重要性在医疗界尚有诸多争议.目前已有的临床研究包括前列腺癌、肝癌、肺癌、头颈部肿瘤、神经系统肿瘤、儿童肿瘤、脊索瘤和软骨肉瘤、眼球黑色素瘤及部分良性肿瘤等多种病变,但多数为回顾性研究、病例数较少且缺乏长期的随访数据结果,故目前能够证实质子放疗可以使患者获益的证据尚不充分,这也给了我们继续探索的空间.作为肿瘤放疗医师,应当了解目前该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为此,本文就部分质子放疗的物理特点、临床研究进展、所存争议及挑战作一综述,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考.

    作者:吉喆;姜玉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用臭氧对肝癌细胞HepG2生物学行为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使用医用臭氧(O3)在体外对肝癌HepG2细胞的作用.方法 荻取人肝癌HepG2细胞在体外增殖、传代、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含浓度为0.5μg/ml的医用臭氧水的培养液处理细胞,对比两组试验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凋亡情况、细胞迁移能力变化.结果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含臭氧的培养基中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肿瘤细胞膜破裂,核固缩甚至裂解,臭氧对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同时CCK-8的检测结果显示O3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P<0.01),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O3能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P<0.01).结论 臭氧能直接杀死肝癌HepG2细胞,能在体外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作者:周玉川;刘康;钟立明;杨巧丽;游箭;魏欣;邓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而观察组实施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掌握高血压知识情况、遵医行为(如规律服药、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及适当运动)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住院时间及费用等,并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规律服药、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及适当运动的比率分别为86.7%、90.0%、85.0%和80.0%)均高于对照组的51.7%、45.0%、46.7%和4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8.3%、100.0%均高于对照组的85.0%和83.3%,而住院时间(14.8±1.6)d则短于对照组(17.7±2.1)d,住院费用(2308.5±159.7)元也少于对照组(2507.4±161.5)元人民币,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不仅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而且还可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率、遵医行为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琴;周丽嫦;张锦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肾功能不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肾功能不全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疾患.目前,临床多以病史、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肾脏穿刺活检等作为诊断依据.超声技术因其方便、快捷、安全等优点,成为诊断肾功能不全的影像学检查首选方式之一.本文就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结合频谱多普勒、能量多普勒、三维彩色多普勒以及超声声强(E1)定量分析技术、超声弹性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和超声造影几方面在诊断肾功能不全疾病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符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疼痛控制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疼痛控制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2月疼痛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196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与研究组98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牵引针灸、物理治疗并配合腰椎间盘突出相关药物等基础治疗方案、疗程均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进行疼痛控制干预措施.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sual analogue scales,VAS).VAS评分问卷由患者在10分钟内自行完成,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重.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并发症预防效果、整体预后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均有明显下降,而研究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并发症预防效果、整体预后效果以及满意度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控制干预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后康复过程中较常规护理措施效果更佳,患者康复效果更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玲;牟静;刘兆丰;贾慧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新生儿颅脑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收治的有高危因素的284例新生儿(足月儿98例,早产儿186例,)的头颅进行检查,并将彩超检查结果与MRI进行对比分析,对超声检查出头颅疾病的大部分患儿进行10天~10个月超声随访检查,观察疾病转归情况.结果 I级颅内出血超声诊断64例,MRI诊断15例,超声诊断敏感性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颅内出血超声诊断8例,MRI诊断8例,Ⅲ级颅内出血超声诊断1例,MRI诊断1例,Ⅳ级颅内出血超声诊断1例,MRI诊断1例,Ⅱ~Ⅳ级颅内出血、脑实质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两者诊断敏感性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管膜下囊肿、脉络丛囊肿的超声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蛛网膜或硬脑膜下腔出血MRI诊断敏感性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颅脑床旁多普勒超声对颅内出血I级、室管膜下囊肿、脉络丛囊肿的诊断优于MRI检查诊断方法,相比临床价值更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国隽;杨红梅;王朝霞;赵小东;何燕;廖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自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压力预测治疗OSAHS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估自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auto-CPAP)结合压力预测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 连续纳入2014年10月~2015年7月通过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得到确诊的中重度OSAHS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预测公式计算的压力作为auto-CPAP起始压力,对比分析治疗前后OSAHS患者睡眠呼吸紊乱和临床症状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经auto-CPAP治疗后OSHAS患者的低通气指数(AHI)、低SpO2和平均SpO2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的改善(P<0.01),Ⅲ+ Ⅳ期睡眠时间及快眼动睡眠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增加(P<0.05),Epworth嗜睡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减少(P<0.05).Auto-CPAP治疗后OSHAS患者的白天嗜睡、鼾声、晨起口干、晨起头痛、夜间憋醒症状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Auto-CPAP结合压力预测能改善OSAHS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睡眠结构,显著减少睡眠呼吸事件,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OSAHS的措施.

    作者:孙楷;聂洪玉;刘泳;徐东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作用.方法 59例三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或反流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程度、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评估心功能,术中介入操作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次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介入过程中引导瓣膜植入、监测并发症,术后即刻评估置入瓣膜效果和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人工瓣膜功能、左室收缩功能、左室质量指数等.结果 59例三叶式主动脉瓣患者中重度主动脉狭窄49例,单纯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10例.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所测的主动脉瓣环径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值比较(22.4±2.3mm vs.24.8±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主动脉根部内径(主动脉窦部内径、主动脉窦管交界处内径、主动脉窦部高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升主动脉内径)测值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1例患者右冠状动脉开口堵塞,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置入失败转入心外科开胸手术,其余患者均成功置入瓣膜.术后即刻评估瓣周漏微量或无占67%,轻度占31%,中度仅占2%.术后1周及术后3月主动脉瓣口前向血流速度、大压差、平均压差较术前均明显降低.术后1周左室质量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月进一步降低.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EF)有所恢复,术后3月恢复正常.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在TAVI治疗中不可或缺,在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作用.

    作者:魏薪;唐红;陈茂;冯沅;朱达;郭应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2012年7月~2015年7月随访资料完整的7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则采用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观察手术前后两组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变化,影像学检查(B超、CT、MRI)测量肝癌病灶直径等指标,随访1、3、6、12、24月和36月存活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明显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生存期延长,无出血、肿瘤破裂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符合肿瘤微创、综合治疗理念,是中晚期肝癌患者较理想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邓兴;胡鸿;游箭;廖运国;文晓霞;赵晓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携带诺帝的聚乙烯醇颗粒治疗兔VX-2肝移植肿瘤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注射携带诺帝的PVA颗粒治疗兔VX2肝移植肿瘤的短期疗效.方法 采用开腹直接种植法制备兔VX2肝移植肿瘤模型;随机选出30只VX2瘤兔进行介入治疗,分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5ml)、TACE组(注射碘化油乳剂0.2ml/kg+顺铂1mg/kg)、实验组(注射携带诺帝的PVA颗粒1mg/kg)三组,每组10只;术前1d及术后1、3、7d观察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肌酐(Cr)水平的变化,术前及术后7、14d分别行CT扫描,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体积增长率、统计转移部位;术后7d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蛋白含量.结果 TACE组、实验组术后1、3d血清ALT、AST显著升高,两组无明显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术后1、3d血清Cr没有显著性差异;ALT、AST、Cr术后7d基本降至术前水平;TACE组、实验组术后14d肿瘤体积增长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0),同时实验组肿瘤体积增长率低于TACE组,也有显著性差异,转移部位少于TACE组;术后7d血清VEGF蛋白含量以TACE组高,与对照组、实验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携带诺帝的PVA颗粒短期内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效果,可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何学红;游箭;蒲洪波;陈竹;李蓉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个体因素对肝脏门脉期腹部CT增强效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对比剂剂量及注射速率相同的情况下,患者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等对上腹部增强CT门静脉期肝实质强化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87例患者,通过身高及体重的测量值计算患者的BMI数值.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同一扫描方案进行常规上腹部三期动态增强CT扫描.对比剂剂量为93ml,注射速率为4ml/s.通过PACS系统测量各患者门静脉期肝实质增强CT值及门脉-肝实质对比度.比较不同分组间门静脉期肝实质增强CT值及门脉-肝实质对比度差异.结果 男女性门脉期肝实质增强CT值均值分别为(45.56±13.77)HU(<50HU占61%)和(55.15±13.93) HU,女性较男性门脉期门脉-肝实质对比度高29%.BMI< 18.5、>18.5<24.0和BMI>24.0这三组的门脉期肝实质增强CT值分别为(59.27±14.39)HU、(49.18±14.05)HU和(41.58±10.85)HU,其中<50HU分别为17%、51%和77%;BMI>24的门脉-肝实质对比度较其他两组分别低39%和13%.结论 在固定的对比剂剂量和注射速率的情况下,性别及BMI对肝脏门脉期肝实质增强上影响较大;提示在临床应用中,对比剂剂量的选择应考虑性别及BMI对门脉期强化程度的影响,男性及BMI较高(>24)的患者应使用更大的剂量.

    作者:李莲;谢兵;陈伟;侯文静;杜明珊;欧园;何敏;杨克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康复支具治疗膝骨关节炎及不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康复支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及其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膝骨性关节炎及其不稳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佩戴康复支具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复查,采用临床评估指数表进行评分;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50mg/次,疗程为1周,治疗结束后仍采用临床评估指数表进行评分,后两组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①药物治疗前后的疼痛和关节积液两项有明显改善(P<0.01);功能、畸形、关节稳定性、关节活动范围在药物治疗前后无改善.②佩戴支具治疗前后的疼痛、功能、关节稳定性各项均有明显改善;畸形、关节活动范围没有改善.③药物治疗和佩戴支具治疗的疼痛项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关节稳定性均有显著差异(P<0.01);畸形、关节活动范围两者无差异.④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支具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及其不稳的可靠方法,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膝关节的稳定性.并对常规治疗无效及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及其不稳者也有较好疗效.

    作者:田民;邰诗来;周建鸿;崔立兴;陶宋强;王峰;陈志波;王德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1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指导,采用Lysholm评分和HSS评分以及患膝关节伸屈活动度评价两组患者患膝术前、术后不同时段膝关节功能,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测评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各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月、5月和1年随访,观察组各阶段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和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手术疗效的巩固、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陈柯;张杰敏;张馨梅;白亦光;蒋婷;刘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与硫酸头孢噻利治疗中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与硫酸头孢噻利治疗中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7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盐酸头孢吡肟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头孢噻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病原菌清除率和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 77例患者在治疗前,观察组分离致病菌36株,对照组分离致病菌35组.其中,革兰氏阳性菌56株,革兰氏阴性菌13株,真菌2株;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病原菌清除率达86.11%,对照组病原菌清除率为80.00%,两组患者病原菌清除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28例,治愈率71.79%,总有效率92.31%;时照组4例患者治疗无效,治愈率为50.00%,总有效率89.47%,临床疗效较观察组差,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平均在(4.32±0.89)d,对照组平均(4.93±1.35)d,观察组患者各项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对照组为10.5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和硫酸头孢噻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均有一定疗效,但盐酸头孢吡肟对于病原菌的清除率更高,患者各项体征恢复时间短,临床疗效更好,同时不良反应少且较轻,安全性高,有利于病情控制和预后,临床治疗中可作首先药物.

    作者:燕海英;杨阳;腾鸿;郎琴;刘跃建;陈先霞;梁宗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DC-CIK联合氟达拉滨治疗老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疗法(DC-CIK免疫治疗)联合氟达拉滨治疗老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免疫效应和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老年CLL患者分为化疗组21例,行氟达拉滨单药化疗和联合组27例,除接受氟达拉滨化疗外,还给予DC-CIK免疫治疗.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学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髓抑制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清Hsp70、Thl/Th2水平均较化疗组显著增加(P<0.05);TGF-β、CD4+ CD25+ Treg阳性率较化疗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PS评分、LDH等指标均优于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化疗组Ⅲ°及Ⅳ°骨髓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反应率联合组OR为77.78%,化疗组OR为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免疫治疗与氟达拉滨联合应用于老年CLL患者具有良好的协同疗效,是治疗老年CLL患者的可选方法之一.

    作者:孙薏;席洁琳;苏毅;钟国成;张明慧;岳伦莉;王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31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进行治疗,并回顾性分析实施常规剥脱术的31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受性别、手术类型、加压包扎时间以及医生职称等因素的影响和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性别、手术类型、加压包扎时间以及医生职称等因素的影响,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手术压迫时间以及医生职称与并发症的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女性患者并发症要多于男性患者,手术医生职称越高患者并发症越少,压迫时间适中患者并发症越少.结论 超声引导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大隐动脉曲张疗效显著,且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作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胡海燕;韩秀清;惠鹏宇;张静芳;韩转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常见急腹症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常见小儿急腹症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8例小儿外科急腹症病例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包括病灶的形态、内部回声、典型特征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并与CT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178例中,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57例,肠套叠16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60例,肠梗阻9例,其他21例.超声提示无明显异常的36例病例中,有10例后行CT检查,经临床及病理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结论 在常见小儿急腹症的诊断中彩超和CT的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差异,但彩超检查具有无辐射、可重复操作、不需使用镇静剂或对比剂、价格低廉等优点,可作为临床诊断小儿腹症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邢文静;邹正霖;叶维霞;罗志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时间导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疗效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不同时间导泻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从临床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选取72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在发病48h内给予早期导泻治疗,对照组在发病48h后给予导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复常、发热消退、腹痛及腹胀缓解、压痛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淀粉酶复常、发热消退、腹痛及腹胀缓解、压痛消失时间、血尿淀粉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4% (P<0.05).结论 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早期进行导泻治疗,可有效促进症状改善,缩短恢复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预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莉;汪毓君;胡苏;杨军辉;李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miR-217通过靶向14-3-3v抑制胃癌转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miRNA-217 (miR-217)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qRT-PCR法比较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胃癌细胞系和正常胃上皮细胞中miR-217的表达差异.转染miR-217 mimics或Inhibitors后,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miR-217的胃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建立裸鼠尾静脉转移模型,观察稳定表达miR-217在体内对胃癌转移能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miR-217的候选靶基因为14-3-3v,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SGC7901细胞中miR-217过表达对野生型和突变型14-3-3v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miR-217对14-3-3v野生型和突变体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iR-21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在各胃癌细胞中的表达量较正常胃上皮细胞GES显著降低(P<0.01).miR-217 mimics抑制SGC7901细胞的侵袭能力,与阴性对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iR-217 inhibitors明显促进SGC7901细胞的侵袭能力(P<0.01);体内实验发现稳定过表达miR-217的SGC7901细胞转移能力明显降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证实miR-217能够抑制14-3-3v的3'-UTR区荧光素酶活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miR-217后,SGC7901细胞中的14-3-3v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iR-217过表达显著抑制14-3-3v-wt,而不能抑制14-3-3v-mut的蛋白表达.结论 miR-217能够通过靶向14-3-3v抑制胃癌转移,促进miR-217的表达或抑制14-3-3v的表达可能是抑制胃癌转移的有效手段.

    作者:雷微;邓明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