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恩;谢飞;罗青
目的 探讨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3、7和17号染色体及p16位点异常在预测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尿路上皮肿瘤患者和健康成人作正常对照组尿液,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及FISH检测3、7、17号染色体及p16位点异常.采用正常对照组各染色体异常数据设定阈值用于肿瘤患者的实验室诊断.分别计算FISH和尿脱落细胞对尿路上皮肿瘤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各染色体畸变与尿路上皮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①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肿瘤阳性检出率为11.5%,FISH为9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各染色体及区带均呈现较高的畸变发生率,其中多体畸变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82.6%(7号)、71.7%(17号)、66.6%(3号)和49.2%(p16位点),单体畸变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53.6%(p16位点)、36.9%(7号)、34.7%(3号)和28.9%(17号),单体缺失畸变p16位点17.3%.③7号染色体的多体畸变与肿瘤的病理分级间呈正相关(r=18.632,P<0.001),其余三种染色体畸变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无相关性.结论 对尿路上皮肿瘤患者进行FISH检侧是一种无创、有效的检测方法.尿路上皮肿瘤在3、7和17号染色体及p16位点同时存在多种畸变类型,7号染色体多体畸变可预测尿路上皮肿瘤的进展.
作者:周怡;方强;陈志文;季惠翔;潘进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后尿路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泌尿外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356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后尿路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4.89%(53/356例).病原菌检出率为90.57%(48/53例),共检出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6株,占73.47%.糖尿病(OR=2.788,P=0.000)、术前因尿潴留行导尿术(OR=4.295,P=0.000)和术后留置尿管时间(OR=5.264,P=0.000)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糖尿病、术前因尿潴留行导尿术和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绍虔;米其武;张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T图像引导下192Ir三维腔内后装治疗剂量体积参数与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间5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盆腔外照射40Gy和同期化疗后进行CT图像引导下192Ir三维腔内后装治疗,且每次均在治疗前进行CT扫描定位,探讨剂量体积参数与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的相关关系.结果 90.0%GTV的BED与EQD分别为(101.3士6.6)Gy、(85.3±5.6)Gy(a/β=10);90.0%CTV的BED与EQD分别为(95.2±6.3)Gy、(79.3±5.4)Gy(α/β=10);90.0%处方剂量对GTV和CTV的V90分别为(91.4±4.5)%、(88.4±7.3)%.1-2级放射性肠炎患者乙状结肠D2cm3剂量明显的高于其他危及器官的D2.3剂量(P<0.05),统计学有意义.三维治疗计划中D90和V90明显的高于二维治疗计划D90和V90,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治疗计划拟合CT图像上显示其直肠参考点剂量和D2cm3以及A点剂量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三维治疗计划仅仅提高膀胱参考点的剂量.结论 CT图像引导下192Ir三维腔内后装治疗能够提高其处方剂量对肿瘤靶区的覆盖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中卫;马秀龙;王亚利;王宝娜;任宏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椎管内麻醉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减少谵妄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腰硬联合椎管内麻醉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 1~3级.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右美托咪定组(B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椎管内麻醉,术后均采用一次性镇痛泵硬膜外镇痛.B给予右美托咪定(浓度为4μg/ml)3μg·kg-1·h-1持续10min,然后以右美托咪定(浓度为4μg/ml)0.3μg·kg-11·h-1维持至手术结束;A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麻醉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开始后45分钟:呼吸变化(次/分)、心率变化(次/分)、收缩压变化(mmHg)、改良OAA/S评分的情况,以及术后48小时患者的谵妄评定方法中文修订版(CAM Chinese reversion,CAM.CR)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呼吸变化(次/分)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开始后45分钟:心率变化(次/分)、收缩压变化(mmHg)以及改良OAA/S评分的情况,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率变化(次/分)(A组为-4.13±11.89,B组为-22.43±12.81),收缩压变化(mm-Hg)(A组为-1.27±17.38,B组为-18.47士16.44),改良OAA/S评分(A组为4.53±0.57,B组为3.47±0.68).术后48小时CAM.CR评分情况差异有显著性(术后谵妄,A组的发生率为36.67%,B组的发生率为13.33%,P=0.037).结论 术中静脉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的减少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谵妄的发生,并且为腰硬联合麻醉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镇静环境.
作者:肖天科;付滨;余学英;叶章文;齐磊;张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直肠采用耻骨直肌部分切断、纵切横缝的方法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MS)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PM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4),观察组给予经直肠耻骨直肌部分切断、纵切横缝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经肛门耻骨直肌部分切断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局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直肠耻骨直肌部分切断、纵切横缝术能够有效缓解PMS患者便秘症状,创伤小,术后愈合快,患者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恩;谢飞;罗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两种关闭拔牙间隙方法在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正畸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标准方丝弓关闭拔牙间隙,实验组患者应用滑动直丝弓关闭拔牙间隙,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耐受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中切牙伸长距离及转矩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疗程及复诊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耐受度及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 滑动直丝弓在正畸治疗中关闭拔牙间隙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马海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对人肝癌HepG2细胞及稳定转染HBx基因的HepG2细胞(HepG2-X)增殖、侵袭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epG2及HepG2-X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用迷迭香酸处理后,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用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法测定对细胞迁移力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迷迭香酸均能够抑制HepG2、HepG2-X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各HepG2-X组细胞A值均明显高于HepG2细胞(P<0.05),显示HBX对HepG2细胞具有促进增殖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划痕愈合减缓(P<0.05),Transwell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迷迭香酸能够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力,HBx在迷迭香酸的干预下能促进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苏杰;姚杨;朱星枚;成碧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血尿酸(Uric acid,U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依据认知功能评定结果及相应的诊断标准将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患者60例分为两组:30例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VMCI)患者(VMCI组)和30例认知功能正常患者(对照组).取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UA水平,对所得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VMCI组血清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性别SIVD患者血清UA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可能是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陈小容;聂本刚;曾春;王秀容;方登富;陈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探头联合应用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5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分别用腹部探头、心脏探头检查,检测肾脏动脉起始段血管内径、血流灌注情况、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等,并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85例患者肾动脉狭窄支数为93支,腹部探头+腹部大血管切面检出率57.0%(53/93),检查时间(8.4±4.2)min;腹部探头+腹部横切面+肾脏冠状切面检出率65.6%(61/93),检查时间(8.9±3.6)min;心脏探头+腹部探头+腹部横切面检出率74.2%(69/93),检查时间(9.0±5.7)min;心脏探头+腹部探头+腹部横切面+肾脏冠状切面检出率81.2%(76/93),检查时间(10.5±4.5)min.四种检查方法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三种检查方法检查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探头多切面联合应用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较单一腹部探头单一切面检查能显著提高肾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检查及时、准确,可重复操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龙滨;周淼;陈志刚;李煜华;张莉;王玲;李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金属网底托槽与微蚀刻底托槽在正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对比不同托槽体外粘结强度和佳粘结时间.方法 120例正畸患者,随机分为金属网底托槽组和微蚀刻底托槽组,每组60例,并于粘结后5 min,30min和60 min实施结扎,对比患者第一次复诊时托槽的脱落状况.然后收集120颗正畸的第一前磨牙进行体外实验,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颗.采用上述的方法粘结不同的底板,A组粘结金属网底托槽,B组粘结微蚀刻底托槽,每组在不同的时间点实施的抗剪切强度测定(SBS)和粘结剂的残留指数(ARI)检测.结果 两组组内随着托槽的粘结时间的延长,在患者第一次复诊时托槽的脱落率具有一定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托槽脱落率经比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显示,在一定的时间内,SBS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在24h时的粘结的强度大,与其他的时间点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大于0的ARI得分分别有93.3%与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属网底托槽以及微蚀刻底托槽在临床正畸时应用效果差异不大,均可满足正畸需要,医师可在粘结后5min进行力加载.
作者:经毓瑛;武伟;杨丕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简称SL)照射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引起腰背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SL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SL治疗组采用SL照射疗法并辅以常规非甾体抗炎药,对照组采用常规非甾体抗炎药并辅以静卧加局部热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疼痛消失时间及治疗次数和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在VAS评分下降率、疼痛消失时间及治疗次数和复发率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SL照射治疗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可明显消除疼痛症状,减少治疗时间和治疗次数,降低疼痛复发率,明显优于常规的治疗.同时,SL照射治疗又具有安全性高、可控性高、无侵袭性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蒯卫华;杨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 将213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按照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09例、对照组10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患者转出ICU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住ICU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ICU内对使用呼吸机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VAP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缩短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ICU的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王玲;张永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骨科就诊的髌股关节炎患者103例130个膝关节(单侧76例,双侧27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实行的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对患者行术前和术后评分.HSS评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疼痛(30分)、功能(22分)、活动(18分)、稳定性(10分)以及减分项目.结果 治疗前HSS评分为(64.12±5.39)分,疼痛评分为(11.32±5.64)分,功能评分为(12.73±4.34)分,活动评分为(15.23±1.84)分;治疗后HSS评分为(86.34±11.45)分,疼痛评分为(21.98±3.72)分,功能评分为(18.84±43.98)分,活动评分为(15.60±2.49)分.治疗前后HSS评分、疼痛和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程度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髌股关节炎切口较小,对患者的创伤小,恢复较快,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杨益民;任珩;王卫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寰枢关节半脱位规范化诊断方法,尤其是FSE PDWI和T2WI STIR序列在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中的价值.方法 对31例有颈部活动受限、X线或CT检查发现齿状突偏移≥1mm患者,应用FSE PDWI和T2WISTIR序列对寰枢关节进行扫描.评价翼状韧带、横韧带损伤情况,结合临床对寰枢关节损伤情况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均未发现横韧带形态及信号改变.23例翼状韧带呈均匀低信号,其中4例有增粗表现;8例翼状韧带增粗合并信号增高.所有患者均未见寰枢椎骨质骨折和脊髓受压损伤征象,保守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 FSE PDWI联合T2WI STIR序列对寰枢关节韧带损伤显示良好.对齿状突偏移≥1mm而怀疑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有鉴别诊断价值,可以作为寰枢关节半脱位规范化诊断方法的选择.
作者:谢再明;王兆杰;何建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引起凝血机制异常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寻求针对性处理措施.方法 分析住院神经外科39例行开颅手术后出现凝血象明显异常的颅脑损伤病例,统计术前、术中及术后凝血象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数据,结合术中输血量、输液量及术前格拉斯哥(GCS)评分,使用统计学分析软件,找出国手术期凝血机制异常的原因.结果 术中输血> 1500ml或者输液>3000ml的病例,术中及术后的PT和APTT均明显延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中的变化结果为明显;术前GCS3~8分的病例出现凝血异常的情况明显高于GCS9~12分组;12例于7天内死亡,总死亡率为31%,其中GCS3~8分的有11例,占GCS3~8分病例组的55%,远高于文献统计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27%).结论 引起围手术期凝血异常的原因较多,合并凝血异常的颅脑损伤病例死亡率较高,需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不良后果.
作者:黄警锐;刘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载脂蛋白(NGAL)和肾损伤分子1(KIM-1)在对比剂肾病诊断中的效果,探究水化治疗在对比剂肾病(CIN)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2年间在我院进行手术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1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水化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情况以及用药量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水化治疗组从PCI术前6小时给予静脉补液至术后12小时为止;采用ELISA法检测尿液中NGAL和KIM-1的含量;测定术前、术后3天、7天的血清肌酐(Scr)、和尿β2微球蛋(β2-MG)含量以及CIN的发病率.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情况以及用药量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在术后12小时两组患者NGAL和KIM-1含量显著增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cr和β2-MG的含量仅在术后3天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它时间点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IN发病率水化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AL和KIM-1是诊断CIN的重要指标.水化疗法对CIN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作者:郑静;潘险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设计并构建含分子内佐剂的流感病毒多表位核酸疫苗CTB-Eg,初步研究其在HEK293T细胞中的转染效率.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设计并合成了含分子内佐剂的流感病毒多表位基因CTB-Eg,将其插入真核载体pEGFP-C2中,获得了重组质粒pEGFP-C2/CTB-Eg;用脂质体法转染HEK293T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PCR法检测其转染效率.结果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CTB-Eg,且该重组质粒能在HEK293T细胞中瞬时转染,转染效率在50%~70%之间.结论 本研究成功设计、构建了CTB-Eg融合基因,其在HEK293T细胞中转染效率较高,为流感病毒多表位核酸疫苗CTB-Eg在小鼠体内的抗病毒作用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寇静远;潘兴;李婉宜;邝玉;周琳琳;杨靖;石新丽;陆顺顺;黄筱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黏度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VP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本院收治的367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的方法分为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系统治疗组179例和传统骨水泥椎体成形系统治疗组188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压缩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1~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压缩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高黏度骨水泥组患者压缩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与传统骨水泥组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高黏度骨水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与传统骨水泥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具有瞬间高黏度、骨水泥渗漏风险小、手术安全性高、操作简便、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自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IP3R的功能改变是否参与了逼尿肌不稳定(DI)的发生.方法 对比分析DI和对照组大鼠膀胱平滑肌IP3R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观察IP3R阻断剂Heparin对DI和对照组膀胱平滑肌条收缩幅度和频率的影响.结果 DI逼尿肌细胞IP3R 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IP3R阻断剂Heparin能显著抑制DI、正常组大鼠逼尿肌肌条自发收缩频率及收缩幅度,且Heparin对DI逼尿肌条的影响效应要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 IP3R功能在DI逼尿肌组织兴奋、收缩发生中明显上调,这种上调在DI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郑霁;方强;陈志文;陈志朋;何鹏;邓国贤;代林勇;潘进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全球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与肥胖、基因、低度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相关,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寿命的严重疾病.2007年NKF和2012年KDIGO的指南,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分期,病情、进展和预后评估,治疗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解析,为我国糖尿病肾病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范本.本文对其指南解析的同时强调临床规范化治疗的必要性,建议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制定规范化的治疗方案,着重评述血糖控制、饮食控制及其他生活方式管理、血压控制和RAAS干预、心血管疾病、药物管理和检查安全问题、开始肾脏替代治疗的时机等方面建立统一有效的综合治疗.
作者:于睿超;汤曦;付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