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峰;刘中国;杜利容;邓清华
目的 探讨电子交叉配血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管理.方法 制定电子配血SOP文件,建立并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对符合条件患者进行电子配血,同时采用传统的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进行平行检测.对输血试验各个环节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结果 对符合电子配血条件的患者14520份实施电子配血,同时采用血清学交叉配血进行平行检测,未发现ABO/RhD血型系统不相容病例.12033单位红细胞成分发出并输注,未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严格的输血质量管理措施可以保证电子配血技术的安全应用.
作者:李红梅;王远杰;冯俊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蜂蜜敷料局部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效果.方法 抽取外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0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5例,分别使用自制的蜂蜜敷料、功能敷料和常规敷料治疗,观察三组伤口不同时间点的细菌清除率、面积愈合率及细菌清除时间、清创时间和治疗时间.结果 蜂蜜敷料组(A组)的细菌清除率、面积愈合率明显优于B、C组(P<0.05),且细菌清除平均时间、清创时间和治疗时间短于功能敷料和常规敷料B、C组(P<0.05).结论 蜂蜜敷料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有助于清除伤口感染和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有湿性愈合的作用.
作者:郭春兰;付向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常见体表囊肿手术切除治疗中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56例体表皮脂腺囊肿、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切除,囊肿切除后创面采用原位缝合或临近皮瓣修复,已发生感染的囊肿可待感染控制后或直接扩大手术切除.结果 256例患者切除囊肿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恢复良好,未见囊肿复发,予以局部皮瓣转移的患者能够达到较满意的美学效果.结论 对于体表常见囊肿的治疗,手术切除加局部皮瓣转移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星宇;杨晓坤;刘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一种适用于体外有效分离培养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技术方法.方法 分离主动脉,用优化的酶联合消化法获取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形态学法、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结果 该方法所分离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旺盛,细胞活性好,7~9d后细胞总量可达到5×105个/瓶,细胞纯度可达85%以上,细胞呈长梭形、放射状、束状生长,平行排列呈峰谷状,免疫荧光显示胞浆内α-SMA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该酶联合消化法可在体外短时间内获取数量可观、高纯度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作者:倪伟;刘涛;王浩宇;刘丽华;陈桂秀;周振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1月~2012年6月采用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患者52例.男18例,女34例.同时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52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优25例、良19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4.6%.结论 PFNA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同时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取得更加满意的疗效.
作者:彭坤云;隆元昌;付勇;何代明;罗公瑾;王学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内镜十二指肠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将12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行(EST+LC)治疗,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1.3±15.7)min和(89.7±16.3)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29.5±15.4)ml低于对照组(81.7±16.5)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0%)、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8.9%)、肛门排气时间(21.5±12.3)h及肠鸣音恢复时间(12.7±2.4)h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7%、51.8%、(70.5±7.8)h、(25.3±3.1)h];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8.1±1.5)d短于对照组(15.3±1.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伤口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优于开腹手术,具有较高的优越性和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王明祥;泽仁春措;李小松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糖尿病患者行介入诊疗术治疗前后对肾功能的影响,了解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接受下肢血管介入诊疗手术的3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使用造影剂前后血清肌酐的变化.3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均使用等渗非离子造影剂,剂量100~200ml,接受水化(静脉或口服水化).结果 造影剂使用前肾功能正常者28例,肾功能异常者2例;造影剂使用后无CIN患者发生.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毒性药物、血管内有效血容量减少、使用ACEI和造影剂种类是发生CIN的危险因素,但如在介入前给予肾功能不全患者危险因素充分评估和给予积极干预,对高危患者严格掌握造影的适应证,同时造影时给予非离子型造影剂中等剂量100~150ml/每次,术后充分水化,是安全的.
作者:傅徐泉;钟晓卫;李莎;李华琦;刘宜东;陈利鸿;钟篇;严同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TMZ)改善糖尿病患者并缺血性心脏病的心肌灌注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短期疗效.方法 36例Ⅱ型糖尿病并左心室功能障碍件有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左心射血分数38±6%)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9例接受曲美他嗪治疗3个月,对照组17例接受安慰剂治疗.结果 三个月后,治疗组在收缩期室壁增厚指数及左室射血分数上有明显改善,但在心肌灌注缺损无明显改变.差异记分(SDS)越明显的患者收缩期室壁增厚指数(SWTI)及射血分数改善得越明显.总的运动时间在治疗组有改善,而在安慰剂组无变化.结论 对糖尿病心脏病,短期的TMZ治疗会改善左室心肌功能和功能性容量,尽管心肌灌注无明显改变.建议对慢性心肌缺血的糖尿病患者进行TMZ治疗以改善左心收缩功能.
作者:王小云;赵江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败血症新生儿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CRP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败血症组)及30例正常健康新生儿(对照组)采取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并同时检测WBC计数及血培养作为对照.结果 败血症组患儿血清CRP(56.13±32.87)mg/L、WBC(24.37±7.84)×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CRP(5.38±2.11) mg/L、WBC(7.78±1.32)×109/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血培养阳性20例,阳性患儿CRP阳性率90.00%,WBC阳性率70.00%,CRP与血培养之间无统计学意义(x2=0.53,P>0.05),WBC与血培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P<0.05).结论 CRP检测有助于协助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可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梁敏;杨方政;陈华明;杨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腭部肿瘤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腭部肿瘤的CT表现,包括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强化特点等,其中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11例,均行MPR技术作冠状面、矢状面重组,多方位、多窗位观察分析病变.结果 7例腭部良性肿瘤表现为卵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轻中度均匀强化,边界清楚,3例伴有邻近骨质压迫吸收;11例腭部恶性肿瘤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不均匀强化,边界不清,6例伴有邻近骨质不规则破坏、邻近结构受侵,5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结论 多层螺旋CT能立体显示病变,对腭部肿瘤作出准确定位诊断、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以及恶性肿瘤侵犯范围的判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方勇;赵明;魏晓燕;陈海燕;尤志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区带状疱疹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坐骨神经区带状疱疹11例,总结其临床特点,探讨误诊原因.结果 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常规保守治疗无效,皮疹出现后分别得以确诊与正确的治疗.结论 对坐骨神经区带状疱疹要有足够的认识,不能只注重影像学检查而忽视临床症状,临床诊断要遵循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有机结合的原则才能避免误诊误治.
作者:冯伟;冯大雄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按照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逆转时间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的逆转时间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如无特殊禁忌应首选胺碘酮治疗.
作者:买泓;赵刚;吴雅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将不同剂量的氯胺酮与异丙酚联合,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电休克治疗,观察氯胺酮对电休克治疗发作的影响及与发作持续时间之间的量效关系.方法 根据氯胺酮剂量不同,将其分为四组:异丙酚+氯胺酮0.0mg/kg、异丙酚+氯胺酮0.1mg/kg、异丙酚+氯胺酮0.2mg/kg和异丙酚+氯胺酮0.4mg/kg.纳入的22例患者在初的4次改良电休克治疗时,每次均随机给予上述药物组合之一.记录患者各时点生命体征,异丙酚的使用量,抽搐发作时间、脑电发作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各剂量组各时点生命体征以及发作、恢复时间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氯胺酮0.0mg/kg组的异丙酚使用量高于其它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 氯胺酮未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电休克治疗的发作,氯胺酮的剂量与电休克发作持续时间之间未发现存在量效关系.
作者:张翔;徐弋;王文健;王儒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效果,并与泼尼松口服方法比较.方法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给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每日40mg冲击治疗;B组(40例)口服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及压痛消退时间、甲状腺肿大缩小时间、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恢复正常时间及副作用.结果 8周时A组治愈率为100%,B组治愈率为85%.A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血沉及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1),而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显像恢复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较口服泼尼松改善症状和体征快,疗程短,副反应少,对稳定病情和可能临床治愈有积极作用.
作者:雷晓燕;李丙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精神病医院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医院进一步预防医患间HBV交叉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院281名医务人员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五项血清标志物.结果 精神病医院医务人员HBV感染率53.38%,其中HBsAg阳性率11.39%,男性医务人员HBsAg阳性率10.92%,女性医务人员HBsAg阳性率11.7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1);临床医务人员HBsAg阳性率15.17%,非临床医务人员的HBsAg阳性率4.8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临床医务人员的HBsAg阳性率高于全国平均HBsAg阳性率,五项血清标志物全部阴性者占46.62%,主动注射乙肝疫苗获得免疫者(包括部份被动免疫者)占31.67%.结论 积极改善精神病患者居住条件,加强预防与及时治疗HBV感染的精神病患者,大力宣传和提高精神病医院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预防HBV在医患间和患者之间传播感染,是当前精神病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李月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患者 男性,59岁,CT号.268975,因食管癌术后7月,1疗程放疗,6疗程化疗,纵膈淋巴结复发于2012年3月28日收入我院肿瘤中心住院治疗.病人无高血压、糖尿病、甲亢及药物过敏史.于3月29日在我院CT室做胸部增强检查.上午8:10在CT注射室静脉注射碘海醇1 ml静脉试验,病人无全身不良反应,过敏试验为阴性.8:21在CT检查室行胸部CT增强扫描,以2.8ml/s的速度静脉高压注射,注射碘海醇80ml(碘海醇为扬子江药业公司生产,批号是11112821,浓度为350mg/L,属非离子型造影剂).CT检查完毕,病人未诉不适,嘱病人多饮水,并在候诊室休息.
作者:段美玲;吴雪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预防全麻术后寒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布托啡诺组(B组)、曲马多组(T组)、生理盐水组(N组).术毕B组静脉注入布托啡诺1mg、T组注入曲马多1mg/kg、N组注入生理盐水5ml,记录注药后5、10、30min寒战反应变化,MAP、HR、SPO2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及T组注药后5、10、30min寒战患者数都明显低于N组(P<0.01),B组、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组用药前后MA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嗜睡发生率稍高于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 布托啡诺可有效预防全麻术后寒战发生,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钟廷惠;刘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damage control,DC)策略在严重创伤救治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医院应用损伤控制策略救治的35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纳入标准入组的35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控制出血和污染,同时给予液体复苏,在休克逐渐得到纠正,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再进行确定性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29例患者痊愈出院,救治成功率82.9%.2例死于发展很快的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脑疝,1例死于难以控制的感染,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MODF).结论 针对严重创伤的特点,对严重创伤患者按损伤控制策略选取合适对象进行救治,在复苏的同时尽快采取简单省时的手术控制出血和污染,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后续治疗,可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减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徐应臣;谢勇;李尔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α-硫辛酸(ALA)注射液与静滴甲钴胺注射液治疗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分别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入α-硫辛酸注射液0.6静脉滴注1次/日(A组40例)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入甲钴胺注射液0.5mg静脉滴注1次/日(B组40例),共2周,对四肢皮肤溃烂,经久不愈的创面患者坚持换药、清创,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程度.结果 A组:显效15例,占37.5%;有效23例,占57.5%无效2例,占5%;无明显副作用,总有效率95%.B组:显效10例,占25.0%;有效19例,占47.5%;无效11,占27.5%;无明显副作用,总有效率72.5%.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α-硫辛酸注射液治疗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
作者:陈杨;吴利平;张小云;范建生;张传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目前,我国医患关系主流趋势向好,但由于体制机制及某些舆论导向的不当影响,局部存在一定的医患矛盾,甚至发生较严重的医惠纠纷.本文对近年南充市及周边地区发生的医患纠纷进行了量化统计和病因分析,以期探寻出科学适宜的解决办法,切实预防和化解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王娇;万俊红;高华强;蒋莉君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