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程祝忠;温志鹏;许国辉;文明;曹英;周鹏;胡仕佰

关键词:胸部, 胸痛, 冠状动脉, 主动脉夹层, 肺栓塞, 计算机体层成像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0例以临床急性胸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行64层或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进行曲面重建(C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等图像重组,评价成像质量能否满足临床需求.结果 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50% 15例(其中2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4例(其中伴有冠状动脉多发斑块并管腔狭窄1例).冠状动脉显影图像质量优的节段占82.1%(495/603例),图像质量良占10.4%(62/603例),图像质量差占7.5%(46/603例);肺动脉及主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HU;平均扫描时间为(8±1.0)s,总对比剂用量为80~100ml.结论 多层螺旋CT三联检查能在8秒左右一次完成检查,能同时对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等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西药房差错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自查重庆某医院西药房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差错纠纷情况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方法 对西药房2011年4月~2013年3月共73495张处方调配、发药中所发生的差错纠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西药房易引发差错纠纷的主要因素归纳为:药剂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和其他医务人员因素几个方面.结论 药剂人员应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加强药品效期、质量、价格监管,并注重提高业务素质,加强与医患之间沟通交流等,这对防范药患差错纠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玉芬;杨思芸;王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成都市温江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分析

    目的 了解温江地区恶性肿瘤发病情况,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年温江地区恶性肿瘤登记处收集的恶性肿瘤发病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主要恶性肿瘤的发病数、发病率、顺位等指标.结果 2007年温江地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104.9/10万,35岁后恶性肿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和肛门恶性肿瘤,女性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肺癌、食管癌、结直肠和肛门恶性肿瘤、乳腺癌、肝癌.结论 温江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于全国水平,男性、中老年人是发病高危人群.肺癌和食管癌、肝癌、胃癌为主的消化道肿瘤是主要的恶性肿瘤,应进行重点防治.

    作者:王国平;曾守群;陈玉香;李永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对体重指数与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体重指数、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影响.方法 对152名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健康人,用1年时间对其进行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方面的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再进行体重、血压、肝功能和血脂检查,观察其与干预前的差别.结果 本研究有123人适当控制饮食并坚持适量运动,占所有参与者的80.92%.完成健康教育者干预后BMI、TG、CHOL-T、HDL、LDL各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5例脂肪肝逆转为局灶性脂肪肝,其余的108名的脂肪肝均恢复正常.未完成健康教育者干预后BMI、TG、CHOL-T、HDL、LDL各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研究对象的体重指数、高血脂和脂肪肝的相关指标.

    作者:唐燕;但小红;窦延春;罗昭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对照组总有效率6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基础上,使用藿补夏苓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有效降低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彬;廖悦玲;胡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急诊救治方法与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急诊救治方法,提高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急救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急诊救治的7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病历资料及救治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经救治48小时后病情明显缓解,治疗前后监测相关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急且危重,迅速规范的急诊救治至关重要.

    作者:谭光林;王坤;敖小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国产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国产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5例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分为对照组38例及治疗组47例,对照组给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组给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珂立苏联合应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5.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小时两组患儿血气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0.01),但治疗组患儿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和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肺部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为23.40%(11/47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74%(17/38例,P<0.05).结论 国产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气指标,缓解临床症状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华君;许红波;刘文彬;王太森;汤雪晴;孙先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耳穴埋豆加火针联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耳穴埋豆加火针联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接受耳穴埋豆加火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痊愈2例,显效16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00%;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15例,有效2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00%,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两组间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复发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耳穴埋豆加火针联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良好,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美玲;温馨;李晓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非心源性胸痛6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非心源性胸痛(NCCP)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 对65例NCCP患者的原始疾病、临床表现特征及诊治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5例NCCP患者中消化系统疾病27例(41.5%),呼吸系统疾病21例(32.3%),血管疾病10例(15.3%),胸壁胸膜疾病5例(7.6%),其他类疾病2例(3.0%).结论 NCCP病因复杂,症状、体征、理化检查往往与心源性胸痛有相似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存在一定难度,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NCCP病情凶险,临床实践中尤应详加鉴别.

    作者:夏川江;皮志禹;赵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在一般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观察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同时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5%)高于对照组(5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提高疗效,无明显并发症,具有重要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军;张露;王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性肾损伤的定义及其临床诊断新标准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近年临床关注的热点.本文重点介绍急性肾衰竭(ARF)更名为急性肾损伤(AKI)的原因,AKI诊断的ADQI标准与AKIN标准,以及迄今新的KDIGO指南中对AKI的定义、分期及新的诊断标准,以供相关专业及临床医生学习、掌握与正确应用.

    作者:尹广;陈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诊多层螺旋CT平扫对阑尾炎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诊多层螺旋CT平扫对阑尾炎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急诊全腹CT平扫诊断为阑尾炎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病人CT资料(A组)和20例非阑尾炎病人的急诊全腹CT平扫资料(B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两组资料混合,由两名(A医师、B医师)从事CT诊断工作10年以上,具有副高职称的医师在不知临床及手术结果的前提下分别盲法阅片,将两人的诊断结果以Kappa方式评价其一致性.以25例手术后阑尾炎病人为标准,分别计算两人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以A组病例为标准,A医师和B医师的诊断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值>0.75).A医师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2%、100%和95.5%;B医师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8%、100%和93.3%.结论 急诊多层螺旋CT平扫对阑尾炎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明国;彭志远;邹正霖;袁慧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医补脾清肠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医健脾清肠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治疗组采用中药治疗(补脾清肠汤口服+中药灌肠);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黄连素片、整肠生胶囊口服+利多卡因、庆大霉素灌肠).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补脾清肠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效果显著,恢复快,不易复发,生存质量高.

    作者:孙云;沈富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致过敏反应分析

    目的 探讨脂溶性维生素(Ⅱ)导致过敏反应的原因,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彩虹医院发生的1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所致过敏反应患者的发生原因,并结合已有的类似报道对其机理进行综合探讨.结果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所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可能与患者的高敏体质及药品成分中的维生素K1有关.结论 生产厂家和医务人员应对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所致过敏反应给予足够重视,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张勇;乔逸;封小娜;陆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经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性冠脉诊疗术后局部止血相关处理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性冠脉诊疗术后局部止血相关处理方法.方法 将324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诊疗术后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各10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传统止血方法,观察A组患者术后采用弹力纱布止血,B组使用桡动脉止血器压迫4小时后换弹力纱布止血.观察3组患者穿刺出血、手部瘀肿及疼痛情况.选择出现手部中度瘀斑的32例病例,再次随机分为安慰组10例和实验A、B组各11例,实验A组使用硫酸镁加高糖维生素B12外敷,实验B组在A组基础上加利多卡因外敷,观察3组患者瘀肿的消失度.结果 观察B组穿刺出血、手部瘀肿及疼痛改善情况均低于观察A组,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B组手部瘀斑缓解高于A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桡动脉止血器止血后换用弹力纱布继续止血效果确切.术后局部瘀斑处理时硫酸镁加高糖维生素B12联合利多卡因外敷可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周琳;任继刚;李嘉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丙泊酚对ICU短期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ICU短期(≤3天)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作用.方法 将60例短期(≤3天)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及咪达唑仑组,除镇静药物不同外,其余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具体决定,比较二者的镇静效果.结果 丙泊酚组及咪达唑仑组在镇静深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在起效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苏醒时间方面优于咪达唑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在起效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苏醒时间等三个方面均优于咪达唑仑,但二者在镇静深度方面没有差异.

    作者:邹健金;王家珍;张玲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早期胃癌根Ⅱ式合并小弯次全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根Ⅱ式合并小弯次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早期胃癌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根Ⅱ式合并小弯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开腹出血量、手术时间、腹腔引流量、心肺并发症、切缘残留、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短期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开腹出血量、手术时间、腹腔引流量、心肺并发症率、切缘残留率、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根据生存质量评价标准,对照组术后短期生存质量得分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胃癌根Ⅱ式合并小弯次全切除术疗效显著,患者短期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则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皮损内封闭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皮损内封闭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方法 将76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得宝松皮损内封闭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得宝松皮损内封闭治疗.3个月评定两组患者疗效,6个月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9.4%,高于对照组的63.1%(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28.9%,低于对照组的55.2% (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皮损内封闭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好,复发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蒋小月;钱佳慧;潘敬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180例ASA 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在宫口开大3 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于硬膜外腔注入0.1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ml,PCEA基础注药速度6 ml/h,自控镇痛量为2ml,锁定时间为15min;对照组:临产前6小时起不予阿片类镇痛药,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两组产妇镇痛效果、运动能力、产程、分娩方式、失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项目.结果 观察组的镇痛有效率达100%.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为(119±51)min,第二产程(56±30)min,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顺产率(94%)高于对照组(7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运动能力影响、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好,能提高产科质量,方法简便、安全、高效.

    作者:刘伶俐;王成刚;吕良勤;钟廖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影响.方法 对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入院后第一天,在不影响抢救的前提下,即运用早期康复护理治疗(良肢位的摆放、肢体被动运动、床上桥式运动、足部湿热疗法、心理康复),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并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踝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S),总有效率87%.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足下垂防治有显著疗效,并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作者:金凤然;李敏;周秀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3种药物治疗高血压急症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3种药物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硝酸甘油、尼卡地平和乌拉地尔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并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尼卡地平组和乌拉地尔组降压效果优于硝酸甘油组(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乌拉地尔组低于另2组(P<0.05).结论 乌拉地尔对高血压急症的疗效显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大岗;熊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