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

邓元明;张龙

关键词:子宫肌瘤, 栓塞, 超选择
摘要:目的 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对32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栓塞并检测术前术后血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及血红蛋白及肌瘤变化情况.结果 UAE后子宫肌瘤明显缩小,血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无明显变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恢复到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腺肽α1局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基泰)联合顺铂局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3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采用胸腺肤α1+顺铂灌注化疗;对照组18例,采用顺铂灌注化疗.每周1次,灌注三次后评定疗效、毒副作用、KPS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胸水控制有效率为68.4%.对照组为38.8%,治疗组胸水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改善率为78.9%;对照组为44.4%(P<0.05);两组不良反应类似,均以Ⅰ-Ⅱ度胃肠反应和骨髓抑制为主,治疗组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肤α1用于胸腔局部治疗时能够减毒增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郭翠华;何朗;任大成;付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透患者双腔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进展

    双腔静脉留置导管是血液透析治疗的一条方便快捷的血管通路.留置导管过程中可出现出血、流量不足、导管意外脱落、血栓和感染等并发症,本文就双腔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林蓉;熊晓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8例

    目的 探讨糖尿痛患者血糖控制在12 mmol/L以下,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58例(72眼)施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视力,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随访1年,裸眼或矫正视力≤0.1者2眼(2.78%).0.1~0.3者1眼(1.39%).0.3~0.5者2眼(2.78%),0.8~1.5者67眼(93.06%).术中无出血,术后无感染,切口愈合良好.结论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餐后血糖控制在12 mmol/L以下者,于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常文勇;迟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IL-6)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其中前循环TIA组45例,后循环TIA组45例),另纳入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9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76例于发病后第1天血Hcy、TNF-a、IL-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Hcy与TNF-a、IL-6呈正相关.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Hcy与健康时照组有明显差异.Hcy水平与TNFa、IL-6呈正相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的TNF-a、IL-6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作者:高志刚;章淑英;宋慧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经前入路法穿刺三又神经半月节后行射频热凝毁损治疗,温度控制在65~80℃持续时间3min,共3~4次.结果 40例患者中,32例疗效I级,5例疗效Ⅱ,2例疗效Ⅲ级;一次性治疗显效率92.5%,总有效率97.5%.1例为Ⅳ级无效.结论 CT引导行三又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微创治疗技术,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云春;王昭斌;武百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治疗.方法 分析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81例确诊为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B超检查阳性率为44.00%,CT检查阳性率为47.66%,腹腔穿刺液淀粉酶(Ams)升高占57.35%,血Ams升高占59.49%,尿Ams升高占53.6%.保守治疗17例,手术治疗64例,死亡9例.病死率为11.11%.结论 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胰腺损伤术前诊断较困难,外科医生要提高对胰腺损伤的警惕性,综合多种检查,及早明确诊断.视胰腺损伤的程度及合并伤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手术术式,对循环稳定的Ⅰ、Ⅱ级单纯胰腺损伤患者可行保守治疗,有合并伤者及Ⅲ~Ⅴ级胰腺损伤者则宜行手术治疗.

    作者:冯仕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早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效果.方法 选取92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早期血液灌流.观察全部病例的阿托品应用总量,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中间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及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阿托品应用总量、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中间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IL-1、TNF-a、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

    作者:张文忠;王健;杨峰;刘书花;焦清海;田英平;刘冬青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频彩超检查对大隐静脉曲张术前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在诊断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诊的32例大隐静脉由张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并对超声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诊断为大隐静脉曲张32例,其中11例进行了手术治疗,10例与彩超检查诊断相符合,1例漏诊,诊断符合率91%.结论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作为检查大隐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之一,为临床手术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大隐静脉由张术前彩超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芳;胡林;倪然;吴志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阴道彩超对卵巢黄体出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超对卵巢黄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术后病理确诊黄体出血患者的超声图像特点与随访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黄体出血根据其声像特点黄体出血分为两种类型:血肿型(20例)和包块型(15例).术前超声准确诊断了27例,符合率77.1%(27/35);4例误诊为宫外妊娠,3例误诊为阑尾炎性包块,1例误诊为巧克力囊肿.结论 经阴道彩超对卵巢黄体出血的诊断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桂兰;赵婧;杨青松;陈茂林;吴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数字化成像自然法食道双对比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数字化成像自然法食道双对比造影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接受数字化成像自然法食道双对比造影(双对比法)检查患者585例的检查结果,与同期于我院接受传统食道造影法(传统法)检查的115例患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 12.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数字化食道双对比造影的585例中,发现病变468例,其中食道癌246例(早期食道癌51例,中晚期癌195例),食管炎症、静脉曲张等良性病变222例,正常117例;传统法115例中,发现病变76例,其中食道癌65例(早期食道癌3例,中晚期癌62例),良性病变11例,正常39例.结论 数字化成像自然法食道双对比造影检查与传统法食道造影检查相比,显示更清楚,病变检出率更高,安全性更好.

    作者:何发清;官泳松;王小林;郭兵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实施护理干预提高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肺感染的疗效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肺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49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肺感染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灌洗,观察感染控制率及感染控制时间.结果 49例患者中47例肺感染得到良好控制,感染控制率为95.92%,感染控制时间平均为7.5天.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肺感染效果良好,值得推广,而良好的护理对治疗的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者:陈会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糖尿病大鼠模型的下肢肌肉血流灌注特点研究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模型下肢肌肉组织的血流灌注特点.方法 将70只雄性SD大鼠分为两组.采用链脲菌素腹腔注射法制备大鼠糖尿病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饲养4周.使用PHILIPS Brilliance64 CT扫描机,利用JOG技术对两组进行全身灌注扫描.结果 实验组45只,其中39只建模成功,33只成功获得灌注数据,血流量(BF):(6.08±1.87)ml/100g/min;血容量(BV):(4.67±1.50)ml/100 g;对照组25只,其中22只成功获得灌注数据,血流量:(4.00±0.95)ml/100g/min血容量;(4.71±1.06)ml/100g.结论 糖尿病大鼠模型的下肢肌肉血流量大于对照组,两组血容量未发现差异.

    作者:赖光辉;曹钰;吕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加强病房医用冰箱管理制度落实的探讨

    目的 加强与完善病房医用冰箱规章制度落实和管理,为临床医用冰箱安全管理与使用提供保障.方法 自制医用冰箱管理调查表,对执行制度前后2006年和2009年的管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006年存在的清洁程度、标识不清等主要问题在2009年的调查结果中得到明显纠正和提高,优质率从52.17%提高到100.00%.提高了护士对医用冰箱的安全管理能力.结论 冰箱管理制度实施后,使每个护理单元的管理有章可循,管理更加制度化,提高了护理管理的整体水平.

    作者:向代群;成翼娟;宋锦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直肠超声在急诊检查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在急诊检查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106例经超声、逆行肾盂造影、体外冲击波碎石及输尿管镜腔内气压弹道碎石术证实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经腹部超声及经直肠超声两种检查方法并进行结果时比.结果 106例已证实输尿管蛄石患者经腹部超声检查确诊75例,准确率为70.8%;而经直肠超声检查确诊101例,准确率为95.3%;经直肠超声组较经腹部超声组患者检查结果准确率高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直肠超声可以较准确的显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不需要充盈膀胱,不受婚否的限制,可显著提高诊断率.

    作者:罗娟;李素淑;刘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IL-16、IL-18水平的研究

    目的 探讨IL-16、IL-18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6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L-16、IL-18水平.结果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血清IL.16、IL-18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过敏性紫癜缓解期患儿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过敏性紫癜患儿IL-16与IL-18呈正相关.结论 IL-16、IL-18可能参与过敏性紫癜血管炎的发病,IL-16、IL-18的检测与过敏性紫癜病情发展有一定关系.

    作者:李禹兵;刘延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PCIA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PCIA)40例和B组(肌肉注射曲马多(40例),记录术后2天患者进行患肢屈伸踝关节以及转动踝关节主动功能锻炼完成的次数.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及体重方面无明显差异;A组完成屈伸踝关节次数(11.45±0.75)次,转动踝关节次数(4.57±0.59)次,B组完成屈伸踝关节次数为(9.30±1.24)次,转动踝关节次数(3.10±1.13)次,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应用PCIA镇痛比疼痛时再行肌肉注射镇痛方式更优越.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促进患者功能康复.

    作者:黄兰;杨云春;李同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人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5例老年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出院时GOS评分:恢复良好9例,轻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 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情况,治疗时一定要权衡利弊,多方面地去考虑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患者存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顾涤恒;陈海涛;王建;陆惠新;高甜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治疗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缺铰性贫血(IDA)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伴有HP阳性慢性胃炎的IDA患者116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铁剂联合HP根除治疗;B组仅予补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蛋白(Hb)、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等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A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HP加铁剂是治疗HP感染相关性IDA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杨忠文;周江;葛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尿道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尿道成形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收治的因尿道下裂、尿道狭窄行尿道成形手术的297例患者,其中尿道端端吻合146例,尿道下裂成形术34例,其他自体材料替代成形117例,总结围手术期护理对策.结果 伤口感染发生率为1%~2%,尿道狭窄患者无漏尿,尿道下裂漏尿<5%;尿道狭窄及尿道下裂患者手术成功率均在90%~95%.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会阴部皮肤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尿道成形术并发症的发生,为手术成功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杨玉仙;何其英;王志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覆膜内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覆膜内支架治疗食管癌并发食管一气管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在X线引导下对15例食管癌放疗后导致食管-气管瘘、4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导致食管-气管瘘患者行国产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术后给予抗炎、止血及止痛治疗.结果 18例一次性操作成功,1例术中支架向下移位并及时补放第二枚支架,11例出现术中少量出血,所有病例的瘘口均完全封堵;术后有15例需药物止痛,2例出现少量呕血,3例出现解黑便,2例出现大呕血死亡,1例出现食团阻塞支架.2例出现肿瘤生长阻塞支架;随访期内死亡14例,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和全身衰竭.结论 采用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并发食管-气管瘘是一种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作者:魏欣;钟立明;胡鸿;游箭;赵晓伟;胡孔琼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