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华;苏杰;李红兵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纤维结肠镜下肠息肉摘除术患者中的作用价值.方法 将纤维结肠镜下肠息肉摘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平均住天数、住院费用、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2~4天,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400~1000元,健康教育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0%.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纤维结肠镜下肠息肉摘除术患者健康教育中,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杨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目的 探讨自制电凝钩在肝门部胆管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治疗资料.所有病人均用电凝钩行淋巴结清扫.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骨骼化淋巴清扫,未发生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中平均出血70ml.结论 用电凝钩行肝门部胆管癌淋巴结清扫安全性高,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淋巴结清扫和术后恢复均较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和运用.
作者:陆昌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病例 男,3岁,1岁时其父母发现双肩不等高、左上肢上举高度较对侧低并逐渐加重而就诊.查体:左侧肩胛骨较对侧升高,左肩关节外展、上举功能明显受限.肩胛骨内上角突出于颈根部.下角位置高于健侧.X线立位胸片(图1)示,双侧颈肋、左侧肩胛骨发育较小,且位置较对侧升高,其内上角平颈5椎体下缘水平,左侧肩胛盂较对侧浅而小;颈椎侧位片(图2)可见颈2、3、4椎体及棘突融合,椎5、6椎体融合,余未见异常.X线诊断:左侧先天性高肩胛症并颈椎多发阻滞椎、双侧颈肋.
作者:杨琼玉;邱桂华;初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开放性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或骨片钉)固定加外固定支架牵开复位固定治疗开放性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26例.结果 经随访6~26个月,平均11.2个月,未发现正中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手握力恢复,骨折全部愈合,伤口无感染发生,无骨折畸形愈合.1例软组织挫伤严重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欠佳.功能评定根据Dinst等标准;优1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2.3%.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加外固定支架牵开复位固定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开放性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晓阳;杨勇;廖世文;袁永忠;严宜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对浅层点状角膜炎(SPK)患者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4例确诊为SPK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观察单眼.两组同用0.1%氟米龙眼液、玻璃酸钠眼液滴眼,观察组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3周症状改善情况、角膜上皮染色评分、视力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症状明显改善,角膜上皮染色评分、视力评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3周时观察组治愈率88.7%,对照组71.0%,组间疗效亦有差异(P<0.05).结论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治疗SPK能快速有效改善不适症状,加速角膜上皮愈合,具有修复、营养、润滑作用,能明显提高疗效.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其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汤静;韩宇;蒲一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治疗胫骨中上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LISS钢板治疗胫骨中上端骨折13例.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X线片复查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无固定丢失和骨折不愈合,无钢板和螺钉变形,无软组织感染.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等评分标准评定.优9例,良2例,可2例.结论 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复杂性胫骨近端及胫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马先文;李力;桂斌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指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15例桡骨小头MasonⅡ、Ⅲ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按Broberg和Morrey肘部评分标准进行判定,优9例,良5例,中1例,无差病例,未发现桡骨小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病例.优良率为93.3%.结论 应用指骨微型钢板对桡骨小头骨折MasonⅡ、Ⅲ型作内固定,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方法简单、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较理想方法.
作者:俞华威;齐新文;王兆杰;邝立鹏;胡小军;安荣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钙剂、仙灵骨葆胶囊加用云克治疗骨质疏松症(O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O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给予云克11mg加入0.9%氯化蚋注射液100ml中静滴和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滴,每日1次,并同时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每次3粒,每日2次,对照组24例给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滴,每日1次,并同时口服仙灵骨葆胶囊(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每次3粒,每日2次,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疼痛缓解及检测腰椎、胫、腓骨骨密度(BMD).结果 治疗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84.21%,对照组为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骨密度上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两组患者胫、腓骨BM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钙剂、仙灵骨葆肢囊加用云克在治疗骨质疏松中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单用钙剂及仙灵骨葆胶囊,在治疗中可明显提高骨量和改善疼痛症状,是治疗骨质疏松的有效药物.
作者:彭燕;王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普及型CT在骨关节三维重建的应用技巧、参数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不同部位骨关节损伤的CT扫描参数及重建方法.结果 初始扫描层厚对三维重建图像的质量影响明显,颈椎、胸椎、骶尾椎、肘关节骨折及胫骨平台和鼻骨的细微骨折宜采用1mm层厚扫描并重叠重建,腰椎、骨盆、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头颅颌面部可采用2.5mm层厚扫描并重叠重建,螺距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小,多平面重建时采用骨算法图像质量较好,容积再现时采用软组织算法能得到更佳的图像.结论 普及型CT能够获得较好的骨关节三维重建图像,并且通过个性化的扫描、重建参数选择,可以在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球管消耗,节省运行成本.
作者:刘宁川;罗才旭;姜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三种桡动脉穿刺方法在儿科采血中的成功率.方法 将403例0~3岁患儿按病情轻重分为3组,十字法组136例,目测法组138例,传统法组128例,分别用3种不同桡动脉穿刺采血并回顾资料分析.结果 三种方法比较,目测法穿刺成功率较高.结论 目测法定位迅速、准确,缩短采血时间,减轻疼痛,成功率高,提高了医患满意度.
作者:张鸿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多发肋骨骨折手术选择性切开复位肋骨爪形接骨钛板内固定治疗体会.方法 对49例采用肋骨爪形接骨钛板内固定治疗的多发、多段肋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多发、多段肋骨骨折患者均采用早期肋骨爪形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连枷胸、纵隔摆动消失,呼吸状况明显改善,胸廓畸形矫正,创伤性疼痛显著减轻,能耐受.能有效咳嗽咳痰.早期下床活动平均术后2~4天(除合并其他组织脏器损伤不宜早期活动者),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30min~90min,平均45min,住院日7~21天,平均11天),术后无气管切开或机械通气,随访1~5年患者均恢复良好,参加正常工作.结论 肋骨爪形接骨铁板内固定手术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有效方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活动早,创伤小,恢复快,发生危险并发症机率小,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盛新;马耀磊;张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结核合并大咯血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例肺结按合并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临床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率、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肺结核合并大咯血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效果及满意率,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减少了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淑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凡士林纱条、明胶海绵、高膨胀止血材料作为老年性鼻出血鼻腔填塞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80例老年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凡士林纱条、明胶海绵、高膨胀止血材料3组,每组60例,观察各组止血效果及舒适度.结果 凡士林纱条组止血为可靠,但舒适度差;高膨胀止血材料组止血有效率次之,但舒适度高;明胶海绵止血有效率低,但舒适度优于凡士林纱条组.结论 高膨胀止血材料作为治疗老年性鼻出血的鼻腔填塞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佳的舒适度.
作者:何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HT-29细胞在微缺氧下的血管生成能力,检测OPN的表达,以探讨其向恶性表型转化的潜在机制.方法 参照体内肿瘤的氧分压,建立微缺氧模型.内皮细胞小管形成试验检测体外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将HT-29细胞微缺氧处理0,6、12、24、48小时,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OPN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微缺氧组内皮细胞形成的管状结构数为(28.5±3.6),明显多于对照组(12.4±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缺氧6h,HT-29细胞OPN的mRNA和蛋白无明显变化,随着微缺氧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逐渐上调,24h达顶峰,48h与24h无显著差异.结论 微缺氧能诱导HT-29细胞促进新生血管形成,而促进其向恶性表型转化.微缺氧下OPN普遍上调,OPN可能是微缺氧下继HIF-1α之外的另一重要调控因子,该调控因子与微缺氧诱导的恶性表型密切相关.
作者:杨庆强;唐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根基和学科发展的源泉,而科研实验室更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住.根据当前学科发展趋势,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研究所实验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建设,提高科室人员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使科研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本文探讨该研究所在实验室建设中采取的有效方法和取得的成果,并且思考其在医院研究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陈华萍;寇毅;王关嵩;贺斌峰;王长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受伤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6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骨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采用内外踝标准切口,分别对外踝-后踝-外踝-下胫腓联合或者后踝-外踝-内踝-下胫腓联合进行整复.术后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36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7~26个月,平均15.7个月.36例骨折均愈合.按Leeds等评定标准:优19例,良14例,差3例,优良率91.7%.结论 三踝骨折合并下胫骨联合分离的患者通过手术治疗达到解剖复位,稳定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贾德卫;余利民;邵明;贾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的失败原因和特点,总结经验,减少术后翻修的发生.方法 分析48例接受髋关节翻修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原因,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初次接受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年龄对人工假体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翻修的平均时间为术后30.6个月,早期失败的原因包括:假体无菌性松动15例(31.3%),脱位9例(18.7%),髋臼磨损8例(16.7%),感染7例(14.6%)和假体断裂5例(10.4%),而假体周围骨折低4例(8.3%),且年龄在50~70岁之间的患者的假体使用寿命长.结论 假体无菌性松动是早期髋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矫形外科医师须总结经验,避免术后早期失败.
作者:庞显伦;梁熙;郭书权;黄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空心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于透视下经皮应用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进行复诊并拍撮X线片观察,并参照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12~36个月,47例患者中骨折愈合44例(93.62%),股骨头坏死3例(6.38%),股骨头坏死者全部为GardenⅣ型患者.按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标准的评估结果为:优30例,良14例,差以下3例.结论 经皮空心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值得肯定,也是临床医疗中比较实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林炎水;林杨景;向登;肖建平;贺军;范剑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高龄(≥70岁)髋部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 127例高龄(≥70岁)髋部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无术中术后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9.45%.术后随访9~36个月,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股骨颈骨折术后得分为55~90分,平均79.36分;粗隆间骨折术后得分为65~93分,平均85.57分.1例行髋翻修手术.所有病人均未出现骨不连及髋内翻畸形.结论 恰当的围手术期准备,正确的手术方式、麻醉的选择以及积极的术后并发症预防,是手术治疗高龄老年人髋部骨折成功的关键.
作者:肖巍;班开洪;黄敬;蒋笃东;王庆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分期手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对39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Ruedi和Allgower分型[1]:Ⅰ型6例,Ⅱ型19例,Ⅲ型14例;按Tscheme-Gotzen开放性损伤分度:0度13例,1度7例,2度12例,3度7例;Tscheme-Gotzen 0度的13例采用延期手术;Tscheme-Gotzen 1~3度采用一期切开复位腓骨有限内固定,Tscheme-Gotzen 2~3度的19例患者采用腓骨有限内固定加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周.优21例,良11例,差7例,优良率为82.05%.结论 胫骨Pilon骨折手术治疗可实行个体化分期治疗,尤其是在开放性骨折的患者中,早期对腓骨进行可靠的内固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李彬;李宣隆;汪永泉;陈茂辉;谢小庆;陈巍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