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期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研究

李彬;李宣隆;汪永泉;陈茂辉;谢小庆;陈巍

关键词:Pilon骨折, 有限内固定, 分期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分期手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对39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Ruedi和Allgower分型[1]:Ⅰ型6例,Ⅱ型19例,Ⅲ型14例;按Tscheme-Gotzen开放性损伤分度:0度13例,1度7例,2度12例,3度7例;Tscheme-Gotzen 0度的13例采用延期手术;Tscheme-Gotzen 1~3度采用一期切开复位腓骨有限内固定,Tscheme-Gotzen 2~3度的19例患者采用腓骨有限内固定加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周.优21例,良11例,差7例,优良率为82.05%.结论 胫骨Pilon骨折手术治疗可实行个体化分期治疗,尤其是在开放性骨折的患者中,早期对腓骨进行可靠的内固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杂合式肾脏替代治疗在蜂蜇伤致急性肺水肿合并急性肾损伤中的护理

    目的 探讨杂合式肾脏替代治疗在蜂蜇伤致急性肺水肿合并急性肾损伤中的护理.方法 对9例蜂蜇伤致APE合并AKI的患者,HRRT采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血象置换及长时低效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HRRT中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预防HRRT的并发症、重视血管通路的护理.结果 8例患者经HRRT后,脏器功能逐渐恢复或好转出院,1例患者死亡.结论 APE合并AKI是蜂蜇伤严重并发症,HRRT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精心护理,是此项治疗能顺利及安全完成的重要保障.

    作者:陈志文;唐雪;刁永书;张雪梅;张颖君;林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川芎嗪在组织器官保存中的应用进展

    川芎嗪是从川芎中提取的生物碱单体,是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拮抗钙超载、抑制细胞凋亡、抗炎、抗血栓改善微循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药理作用.将川芎嗪添加到胰腺、肾脏、肝脏、肺及周围神经等组织、器官保存液中,有利于减轻组织、器官的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的保存效果及移植预后.

    作者:阳明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透视下经皮空心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空心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于透视下经皮应用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进行复诊并拍撮X线片观察,并参照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12~36个月,47例患者中骨折愈合44例(93.62%),股骨头坏死3例(6.38%),股骨头坏死者全部为GardenⅣ型患者.按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标准的评估结果为:优30例,良14例,差以下3例.结论 经皮空心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值得肯定,也是临床医疗中比较实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林炎水;林杨景;向登;肖建平;贺军;范剑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腹部实质脏器损伤大出血的介入超选择栓塞治疗

    目的 探讨腹部实质脏器损伤大出血的介入超选择栓塞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介入超选择栓塞治疗43例腹部实质脏器损伤大出血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其中脾脏挫裂伤16例,肾脏挫裂伤19例,肝脏挫裂伤5例及脾肾合并伤3例,此外18例患者有创伤失血性休克.所有病例先行该脏器的动脉血管造影.结果 41例患者介入栓塞后出血立即停止,经输血扩容后血压和血红蛋白回升;另2例肾挫裂伤栓塞术后仍可见淡红色肉眼血尿,经静脉立止血治疗,2天后出血停止,血尿消失,23例半年后随访,肝肾功能实验室检查正常.结论 对各种原因所致闭合性腹部实质脏器损伤大出血患者,行急诊动脉造影和超选择栓塞治疗,具有明确出血部位、止血迅速、疗效肯定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泽清;刘国庆;汪明全;罗江平;刘兴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气路管道更换周期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气路管道的佳更换时间,评价气路管道污染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干部医疗科76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在48、72、96小时更换呼吸机气路管道,对三组更换的呼吸机气路管道及部分患者口咽部或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及半定量分析.结果 气路管道污染率与换管时间同步增长,并与下呼吸道细菌培养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 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粢与气路管道污染的细菌具有高度一致性,应在48~96小时依据呼吸机气路管道的污染情况及时更换循环管路.

    作者:林赟;吴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微创LISS钢板治疗胫骨中上端粉碎性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治疗胫骨中上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LISS钢板治疗胫骨中上端骨折13例.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X线片复查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无固定丢失和骨折不愈合,无钢板和螺钉变形,无软组织感染.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等评分标准评定.优9例,良2例,可2例.结论 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复杂性胫骨近端及胫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马先文;李力;桂斌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51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7例复位后稳定采用石膏或小夹板固定,66例采取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固定术,4例开放性骨折经清创后仍闭合复位成功.结果 51例得到随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治疗的51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均无明显肘内翻,但有9例携带角减少6°以内.3例术前有神经损伤术后均恢复.结论 此方法避免了在固定的过程中,因肿胀消退骨折再移位的问题,减少了肘内翻发生因素;经穿针固定后骨折稳定性强可早期练习活动,利于关节功能恢复;不需极度屈肘位固定,预防Volkmann挛缩的发生;且患儿痛苦少,住院时间短,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良好方法.

    作者:毛德军;蔡福君;刘延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127例高龄髋部骨折的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高龄(≥70岁)髋部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 127例高龄(≥70岁)髋部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无术中术后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9.45%.术后随访9~36个月,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股骨颈骨折术后得分为55~90分,平均79.36分;粗隆间骨折术后得分为65~93分,平均85.57分.1例行髋翻修手术.所有病人均未出现骨不连及髋内翻畸形.结论 恰当的围手术期准备,正确的手术方式、麻醉的选择以及积极的术后并发症预防,是手术治疗高龄老年人髋部骨折成功的关键.

    作者:肖巍;班开洪;黄敬;蒋笃东;王庆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改良式体位护理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护理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住院时间的作用.方法 将NICU中机械通气患儿97例分为三组,常规体位组44例,抬高床头<30°;半卧位组29例,抬高床头30°~45°;改良体位组24例,抬高床头30°~45°的同时,交替予以左侧卧位、半卧位、右侧卧位.比较三组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 半卧住组、改良体位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体住组(x<'2>分别为4.51,6.91,均P<0.05),而改良体位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体位组及半卧位组(q为7.08,3.71,均P<0.05).结论 机械通气患儿抬高床头可有效降低VAP发生率,而变换体位更可提高通气功能,降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陈先云;周娟;王晓敏;林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Ilizarov技术矫正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

    目的 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矫正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应用Ilizarov外固定矫形器治疗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6例8足.术中遵循Ilizarov穿针固定的基本原则,将组装好的Ilizarov外固定器安装在患侧小腿和足部的相应位置.术后7天开始旋转相应的螺纹牵伸杆,逐渐矫正足内翻、内收和下垂畸形并适当过牵,使畸形得到良好矫正.在牵伸矫形过程中行患足负重行走.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6个月,平均11个月.畸形足均获得满意矫正和足底持重、行走功能良好,畸形未复发.按Garceau标准评定疗效,优6足,良2足.结论 Ilizarov技术矫正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效果良好,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安全并能早期活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骆苏红;栾波;陈艺新;张云强;王积辉;刘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康复新液配合氧疗处理PICC置管处带状疱疹1例

    病例男,88岁,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心衰Ⅲ°入院.人院时右臂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导管47d,患者右前臂中段以上至右颈肩部及同侧胸部密布红色疹子,并散布黄豆般大的水泡,伴有触痛感.右臂穿刺处周围也有红色疹子及水泡3个.在给予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经皮肤科会诊除PICC置管穿刺处周围10cm范围以外,全部选用黄柏液及紫草油外用治疗,及时处理大水泡;抬高肢体30°并制动;同时加强心理支持和饮食营养,11d后红色疹子消退,水泡干燥结痂脱落.

    作者:罗君;江珊珊;陈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32例经随访观察1~4年(26例)、临床病理证实(6例)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进行分析,并加以鉴别诊断.结果 32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中,位于股骨远侧干骺端16例,股骨骨干下段3例,股骨近侧干骺端3例,胫骨近侧干骺端8例,胫骨骨干上段2例;右侧17例,左侧15例;且病灶大多位于病骨后侧份,内侧份皮质区;病灶大多呈类圆形、椭圆形,边界清楚,周围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病灶大小约0.5~2.6cm,多呈稍长T1稍长T2、稍短T2信号,并周围见低信号线样改变,11例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强化,多为轻~中度.14例经随访观察,其中7倒病灶无改变,5例病灶稍有缩小,2例发展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结论 纤维骨皮质缺损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该痛的诊断,并能进行簦别诊断.

    作者:曹瑛;王忠;付兵;彭竹琴;黄凌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脉成像在门脉高压症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脉成像在门脉高压症外科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门脉高压症患者(门脉高压组)与15例非门脉高压症患者(对照组)的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7例中36例(门脉高压组21例,对照组15例)显示清晰的门静脉图像.肝内门脉灌注情况依据Nordlinger分级,肝硬化组Ⅰ级0例,Ⅱ级3例,Ⅲ级16例,Ⅳ级2例,而对照组分别为,12、2、1、0例,两组间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门脉主干(PV)、脾静脉(SV)及肠系度上静脉(SMV)管径的测值(cm):门脉高压组分别为1.64±0.13、1.35±0.21、1.28±0.16,对照组为1.14±0.12、0.95±0.10、0.83±0.1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脉成像是评价门静脉高压症的一项快速无创的技术,有助于外科医生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和手术入路.

    作者:张海兵;黄汉琴;李君;曾凡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临床路径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索临床路径护理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以2007年1月~2009年2月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病人为对照者;实验组为2009年2月~2011年3月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者实行临床路径治疗和护理.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1~2周膝关节HSS评分,病人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和临床分析.结果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平均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膝关节评分术后1~2周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路径治疗和护理可以缩短病人住院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病人满意度提高,达到了优质护理的目标.

    作者:唐永利;张国惠;陈洁;赖青;陈倩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5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肘外侧切口及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外侧切口及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 经3~9个月随访,骨折愈合良好,且肘关节功能均在2个月内恢复,35例中优26例,良8例,可1例,差0例.结论 采用肘外侧切口及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组织损伤小、利于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避免尺神经、桡神经损伤的优点,此外还可以有效防止肘内翻畸形的发生,有效预防血管、神经并发症.

    作者:于华;苏杰;李红兵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先天性高肩胛症并颈椎、肋骨发育畸形1例

    病例 男,3岁,1岁时其父母发现双肩不等高、左上肢上举高度较对侧低并逐渐加重而就诊.查体:左侧肩胛骨较对侧升高,左肩关节外展、上举功能明显受限.肩胛骨内上角突出于颈根部.下角位置高于健侧.X线立位胸片(图1)示,双侧颈肋、左侧肩胛骨发育较小,且位置较对侧升高,其内上角平颈5椎体下缘水平,左侧肩胛盂较对侧浅而小;颈椎侧位片(图2)可见颈2、3、4椎体及棘突融合,椎5、6椎体融合,余未见异常.X线诊断:左侧先天性高肩胛症并颈椎多发阻滞椎、双侧颈肋.

    作者:杨琼玉;邱桂华;初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急性脑梗塞与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a),LP(a)]检测值与脑梗塞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6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hsCRP及LP(a)水平;6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来自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查体者,亦检测其hsCRP及LP(a)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CRP和LP(a)检测结果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前的CRP检测值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P(a)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水平血清LP(a)浓度为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急性脑梗塞患者hsCRP显著升高,而且hsCRP检测结果的高低与病情呈正相关关系.因此LP(a)和hsCRP对急性脑梗塞有重要的辅助诊断和监测病情的作用.

    作者:李立青;王晓玲;史蓉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镇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50例,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除1例出现深部感染,骨折未愈合外,余49倒骨折均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根据Kolmert评定标准,优18例,良25例,可7例,优良率为86%.结论 镇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内固定牢靠,并发症少,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保证,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殷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医院实验室建设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根基和学科发展的源泉,而科研实验室更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住.根据当前学科发展趋势,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研究所实验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建设,提高科室人员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使科研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本文探讨该研究所在实验室建设中采取的有效方法和取得的成果,并且思考其在医院研究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陈华萍;寇毅;王关嵩;贺斌峰;王长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锁定钢板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71例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应用锁定钢板系统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的经验与疗效.方法 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compression plate,LCP)对71例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进行治疗,28例骨折在影像增强器下进行闭合复位,37例骨折行有限切开帮助复位,6例骨折行完全切开复位.然后以微创经皮接骨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osteosynthe-sis,MIPO)置入LCP进行桥式固定.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98.2min(70~180min),平均失血量100ml(50~400ml).71例均得以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0.8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6个月.全部切口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所有患者的LCP和螺钉无断裂.3例骨折术后复位丢失,5例出现钢板刺激症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60~90分,平均86.3分;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80~95分,平均90.5分;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80~92分,平均89.6分.结论 LCP应用于四肢粉碎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对骨骼血供影响小、固定确实可靠、手术感染率低、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等优点.然而,作为一种以全新理念设计的内固定系统,临床应用中既要充分领悟其理念,还要严格掌握其操作程序.

    作者:隆元昌;付勇;罗公瑾;王学志;高亚东;徐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