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铃子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黄太基;龚枚;韦虹;何玲;何俊余;张卫;刘晓

关键词:金铃子汤加味, 慢性胃炎,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金铃子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6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金铃子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舒肝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变化和胃镜检查结果.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71.88%,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显效率70.00%,总有效率86.67%,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比较和胃镜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金铃子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舒肝片疗效相当,是有效方剂,值得深入研究.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832例孕产妇病毒血清学的检测分析

    目的 对孕产妇进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毒筛查和干预治疗,有效阻断母婴传播.方法 对本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孕产妇血清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RUST)、艾滋病病毒(HIV)进行检测统计和分析.结果 1832例孕产妇中感染HBV 145例(7.9%),HCV感染10例(0.55%).TP感染10例(0.55%),HIV感染1例(0.055%).结论 通过对孕产妇进行血性感染性疾病知识的宣传和筛查,降低孕产妇HBV、HCV、TP、HIV感染,降低国产儿感染率.

    作者:彭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1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依据患者情况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患者血压、心率、焦虑程度、疼痛改善、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血压、心率异常比率、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疼痛改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够改善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具有得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53例恶性肿瘤并发L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痊愈(62.26%),20例有效(37.74%),随访6个月,49例LDVT患者无复发,4例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7.55%).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应高度警惕LDVT的发生,同时应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及实施正确治疗.

    作者:冯超;尹乐平;顾毅;刘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分娩活跃期利多卡因和阿托品宫颈封闭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初产妇头位分娩活跃期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和阿托品后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将宫颈评分8~9分的头位分娩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于宫口开大2~3 cm时,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和阿托品;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分别记录两组产痛、产程、分娩方式、胎儿和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痛的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活跃期时限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程活跃初期,对宫颈评分8~9分的初产妇进行利多卡因和阿托品宫颈封闭,可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期,降低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率.

    作者:马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牙齿冷光美白术的治疗护理与配合方法

    目的 探讨牙齿冷光美白术的治疗护理与配合方法.方法 对Beyond冷光牙齿美白35例患者在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方法及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通过加强护理配合措施,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结论 术前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术中注意医护配合,术后做好健康指导,可保证牙齿冷光美白术患者的质量与疗效,提高工作效率,并减轻患者不适与紧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杜胜男;何群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4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7例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再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实验组),与25例仅进行基础药物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生存时间及死亡率对比.结果 实验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5.5±5.3)天,对照组为(7±3.5)天,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死亡率为88.9%,对照组为92%,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血液灌流对于治疗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能有效延长生存时间,但不能较好的降低死亡率.

    作者:钟显飞;谢志华;董建华;孙爱东;徐芳;邓学杰;何玲;董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葛根素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28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葛根素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14天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8%,对照组总有效率71.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葛根素治疗可提高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作者:潘建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CT诊断肠系膜挫裂伤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腹部外伤后CT诊断肠系膜挫裂伤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由3名高年资医师对23例经手术和临床治疗证实的肠系膜挫裂伤CT平扫资料进行盲法分析,分析有无肠系膜及周围间隙内脂肪密度增高、肠间隙内有无积液,及结肠下间隙、结肠旁沟及盆腔内有无积液,以综合资料作为诊断依据.结果 CT表现为单纯肠系膜及周围间隙脂肪密度增高3例,肠系膜及周围间隙脂肪密度增高合并结肠下间隙积液20例,合并肝脾周围间隙、结肠旁沟内积液15例,合并盆腔积液5例.外伤的部位在中上腹部17例,中腹部3例,下腹部3例.其中,下腹部1例明显见肠壁水肿,肠管穿孔造成周围间隙积气1例.经20例手术治疗患者证实,均见创伤部位腹壁皮下软组织肌肉挫伤明显,皮下肌间隙有淤血,腹或盆腔内见血凝块及血性液体.血凝块及不凝血大小、血量不等.小肠系膜及根部有不同程度、不同范围挫裂伤,伴有多处动静脉血管破裂性活动性出血,小肠有多处浆膜挫裂伤,19例未见小肠穿孔.1例见小肠肠壁0.5cm裂口,小肠内容物漏出,周围网膜包绕.15例出血位于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区域;4例位于肠系膜下动脉供血区,其中1例见肠壁穿孔;1例腹部保健患者出血来源余肠系膜上动脉及大网膜.20例均见出血积于小肠肠间隙;15例出血累积达肝脾周围间隙、结肠旁沟内;3例到达盆腔.结论 对腹部有明确外伤史的患者进行常规腹部CT平扫检查,能较准确判断患者有无肠系膜挫裂伤及并发症发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刘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青少年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青少年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15例青少年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对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结果 CT、MRI表现为鼻咽部的软组织肿块影,大部分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显著强化.部分可发现异常供血动脉;血管造影表现为鼻咽部的异常血管团,经异常供血动脉采用明胶海绵栓塞后止血效果肯定,术后血管瘤体积明显缩小,术中出血少.结论 CT、MRI有助于肿瘤诊断及定位;术前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全切率和安全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庆;何晓峰;王江云;庞桦进;杨旸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绵马贯众的活性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绵马贯众的间苯三酚类活性成分,以确定其抗病毒的物质基础.方法 在文献报道的缓冲硅胶柱层析法的基础上,对影响分离效果的三个主要因素进行反复量化试验,以探索快速分离、纯化间苯三酚类化合物的优化方法.结果 应用此优化方法,从绵马贯众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其中4个为间笨三酚类化合物,用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绵马酸ABA(1)、绵马酸ABB(2)、绵马酸ABP(3)、东北贯众素ABBA(4)和二十五烷醇(5),其中(3)为从绵马贯众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结论 优化后的缓冲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效果好、样品回收率高,适用于绵马贯众的间苯三酚类活性成分研究.

    作者:刘钊;安熙强;斯建勇;曹丽;沈连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德阳市人民医院2010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析

    目的 为医院感染防控和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了解我院医院感染分布状况、特点和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抽调调查员进行现患率调查相关知识培训,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结果 共调查住院患者1115例,实查率100%发生医院感染49例,51例次,现患率4.39%,例次感染率4.5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4.89%;共分离出病原微生物21株,以G-杆菌为主;抗菌药物使用率56.3%,以一联用药为主,占78.3%.结论 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水平符合卫生部<10%的要求;通过本次调查,掌握了我院医院感染分布状况及病原学分布特点,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尹丽;赵华;谢华;徐巍;张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影响肿瘤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肿瘤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的原因,以提高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79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通过将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与肿瘤患者性别、不同穿刺部位、不同血管、有无PICC置管史及有无化疗史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影响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的因素.结果 肿瘤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与患者性别、不同穿刺部位、不同血管及有无PICC置管史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患者有无化疗史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行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要高于已行化疗患者的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结论 护理人员应加强PICC宣教,鼓励患者在首次化疗前行PICC置管,以提高PICC的一次置管成功率.

    作者:许辉琼;方进博;邓静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3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8月~2010年6月行腹膜后腹腔镜肾脏切除手术3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25min,平均出血量80ml,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活动及饮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天,术中和术后来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随访1~20个月,单纯肾切除无其他并发症;2例肾癌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腹腔镜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可在基层医院逐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格金;郭建;马秀臻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卵巢囊性类病变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目的 分析女性卵巢区域囊性类病变的CT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对经抗炎复查、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8例60个卵巢囊性类病变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卵巢囊肿17例,囊腺瘤10例,巧克力囊肿7例,囊性畸胎瘤3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各1例,浆膜外子宫肌瘤液化1例,卵巢癌5例,转移瘤1例.经抗炎复查证实子宫附件区脓肿2例.结论 CT能直观清楚地显示女性盆腔病变及其与周围的关系,在卵巢区域囊性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徐恒昀;曾亚琴;唐立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103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方法、技巧、术后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03例(腹腔镜组)与开腹子宫肌瘤别除术100例(开腹组)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子宫肌瘤的腹腔镜手术无疑是一种保留器官的理想术式.

    作者:祝淑清;周远荣;杨晓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放松疗法对慢性乙肝病人焦虑情绪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寻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焦虑情绪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方法 将符合条件且具有焦虑情绪的慢性乙肝病人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传染科常规护理和乙肝专科护理,实验组另外实施放松疗法.结果 实验组焦虑值在放松训练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放松训练后与对照组比较,焦虑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松疗法可有效改善慢性乙肝病人的焦虑情绪.

    作者:周静;阿苏阿支;杨琼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改进护理干预方法对PICC所致静脉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减少PICC静脉炎发生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160例行PICC置管的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对参与PICC导管维护的护理人员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及考核,给患者发放PICC自我维护宣传册,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同时置管后1~5天予局部温湿敷.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发生时间明显延迟(P<0.01).结论 通过改进护理干预方法,能降低PICC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静脉炎程度,静脉炎发生时间明显延迟.

    作者:刘艳;魏虹;谭建芳;伍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护理

    目的 探讨经导管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8例难治性产后大出血患者用明胶海绵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中配合、股动脉穿刺局部的观察护理、基础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等一系列综合措施.结果 28例患者中.20例于导管动脉栓塞术后立刻止血.8例出血明显减少,经对症治疗7天内出血逐渐停止.12例患者出现38.5℃以下发热,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臀部疼痛,5例出现腹痛,经对症治疗约7天后症状消失,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密切配合手术医生,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护理关键,可挽救产后大出血产妇的生命.

    作者:杨泽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β受体阻滞剂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衰患者时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安装起博器有心衰症状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68例患者,起博频率调整为60次/分并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在接受ACEI或ARB.氨体舒通治疗稳定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照组34例接受ACEI或ARB,氨体舒通治疗;疗程为9个月,治疗前后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显著提高平均左室射血分数(P=0.002).结论 在不改变心率的条件下,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衰患者时可维持左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曾庆华;王林;喻蓉;刘培曦;曾娟;徐功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新农合扣款病历缺陷分析与对策

    本文通过对407份新农合扣款病历缺陷分析,发现主要存在新农合目录外用药知情同意告知不足、重复检查、病程记录简单、诊疗不规范等缺陷,并认真分析了产生缺陷的主要原因,采取了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培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把农合办医疗管理具体措施细化为病案书写要求;严格考核,严把新农合病历质量关等相应整改措施,达到了规范病历书写、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作者:刘劲红;周军;陈黎;董芊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