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动脉栓塞治疗肾癌的临床应用

魏欣;钟立明;胡鸿;游箭;张宗平;姜滔;范俊;蔡运林

关键词:肾, 肿瘤, 栓塞, 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肾动脉栓塞术在肾癌术前及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6例肾癌术前辅助治疗和22例晚期肾癌姑息性治疗的资料,总结血管介入栓塞术的疗效和操作中注意点.结果 16例肾癌术前辅助治疗者中11例应用无水乙醇栓塞后手术中出血少,5例未使用无水乙醇栓塞者术中出血仍较多;22例晚期肾癌姑息性治疗者临床症状改善,血尿停止,肿瘤体积不同程度缩小;术后出现高血压6例,其中2例需长期降压药治疗.结论 肾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可用于肾癌术前辅助治疗和晚期肾癌姑息性治疗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补体途径与糖尿病肾病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laropathy,DN)是糖尿病重要的晚期并发症,可单独发生在15~40%的所有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近年来许多证据阐明了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及其补体激活与疾病的重要关系,尤其是与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本文综述了MBL的结构、功能、与各种疾病的联系,以及MBL补体途径激活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武晓慧;樊文星;黄颂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 寻找佳的深静脉置管血管通路的建立方法.方法 分析219例深静脉置管的患者,置管部位包括颈内静脉及股静脉.封管方法为纯肝素封管.结果 219例患者接受了深静脉置管,平均置管保留时间为72.5天,并发症发生率为20.5%.颈内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93.2天,并发症发生率为18.2%,股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34.7天,并发症发生率为30%,与颈内静脉置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为安全可靠,应为血液透析治疗首选的临时血管通路.股静脉置管方法操作方便,但影响患者活动,且并发症相对较多,应慎用.

    作者:刘琦;张帆;欧三桃;温向琼;侯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积液引流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有条件的腹腔引流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腹腔积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847例LC患者中出现术后腹腔积液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847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腹腔积液43例(11.18%),其中术后有条件的放置血浆管4例(9.30%),术后常规未放置血浆管39例(90.70%).结论 有条件的放置腹腔引流能明显减少LC术后腹腔积液并发症的发生,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小东;东生;苏拉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进展期胃癌的CT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和使用水作对比剂在胃癌诊断和T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对56例经胃镜证实或怀疑为胃癌的病人均于术前1周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和使用水作充盈剂可发现和正确定位所有进展期胃癌患者.MSCT对胃癌T分期的正确率为73.0%,判断浆膜侵犯的正确率、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89.0%、89.7%和82.0%.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的显示率高.T分期对指导胃癌手术方式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达兵;余平;戴洪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系统护理强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控制的近期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系统护理强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控制的近期效果.方法 将65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3例,接受系统护理强化健康教育;对照组32例,接受内科常规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疾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分.结果 入院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疾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系统护理强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内科常规护理.

    作者:杨芳;朱丹枫;何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甲状腺癌囊性变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囊性变误诊原因和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甲状腺癌囊性变误诊病例资料.结果 甲状腺癌囊性变术前正确诊断率低,误诊率高.结论 临床医师应构筑甲状腺囊肿也可能恶变的概念;术前甲状腺肿物细针穿刺活检,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是减少甲状腺癌囊性变误诊,提高正确诊断率及治疗效果可靠的手段.

    作者:王祥兵;郑晓秋;周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痔术后病人应用地奥司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地奥司明对痔术后病人的疗效.方法 将168例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其术后出血及肛缘水肿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组术后出血及肛缘水肿的发生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地奥司明对降低痔术后病人出血及肛缘水肿的发生率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赵红波;李剑;杨其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护生针刺伤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及护生对针刺伤的认知.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某三级医院106名护生发生针伤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0%的护生发生过针刺伤,70%护生不知晓针刺伤后处理流程.结论 护生对针刺伤认知的防护意识有待加强,应引起各界相关部门关注.

    作者:李长英;邓云模;林代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儿手足口病7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7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经治病例无合并其他症状者43例(58.1%),合并呼吸道或(和)消化道症状者15例(20.3%),合并病毒性脑炎或脑膜脑炎、心肌炎等重症倾向者16例(21.6%).对轻瘟病例行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对重症倾向病例在抗病毒、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 痊愈71例,好转3例,无1例发展为重症或死亡.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只要及时、早期诊断治疗,注意生命体征监测及症状体征的变化,及时采取对策,预后均较好.

    作者:徐爱丽;舒敏;邓建军;万朝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 老年急性胆囊炎213例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4例(腹腔镜组)和开腹胆囊切除术89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抗菌素使用时间、置引流管、腹腔引流量、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住院综合费用.结果 213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均手术成功,两组病例除置引流管例数、腹腔引流量、二项指标无显著差异外,余8项指标腹腔镜组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和切口感染率低等优点,是老年急性胆囊炎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王利祥;苏志勤;康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槲皮素抗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的影响.方法 TGF-β刺激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同时以不同浓度槲皮素进行干预,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和PCR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TGF-β刺激导致α-SMA表达增加,不同浓度槲皮素作用后,可减轻TGF-β诱导的α-SMA表达,上调E-cadherin的表达(P<0.05).结论 槲皮素对TGF-β刺激的NRK52E细胞转分化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程弓;陈泽君;王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腹膜腔途径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总结经腹膜腔途径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技术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腹膜腔途径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供受关系为:父→子1例,母→子/女8例,同胞兄弟姐妹9例,夫妻间供肾1例.群体反应性抗体及淋巴细胞毒试验均阴性,供肾植于右髂窝.结果 19例均为左肾,均成功取肾,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180~270min,热缺血时间120~300s,术中估计出血量约100~350ml.供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3d,无并发症发生.受者随访3~16个月,发生缓慢肾功能恢复1例,急性排斥2例,经激素冲击后好转.结论 经腹膜腔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具有安全、对供体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要求术者有熟练的腹腔镜手术血管处置技术.

    作者:熊玮;邓小凡;杨洪吉;冉清;窦科;狄文佳;张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慢性肾衰时肾脏微血管的适应性变化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肾衰,在其演变过程中均存在残肾代偿与毁损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这两者相互矛盾又相互关联,代偿使残肾功能增强同时又加速残存肾单位的进一步毁损.弄清楚这两者的复杂关系,对于临床上尽量延缓慢性肾衰的发展进程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就慢性肾衰时残肾微血管适应性变化的有关问题进行评述.

    作者:袁发焕;光丽霞;庞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睡眠中自主神经活动与心源性猝死

    从人的睡眠生理及自主神经活动,探讨睡眠中各种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机理,希望有助于心源性猝死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从而降低猝死率.

    作者:王银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初产妇210例,分为A组(全产程组,宫口开张1~1.5cm)、B组(活跃期组,宫口开张2~3cm)和C组(对照组,不采用分娩镇痛).A、B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PCA),两组的蛛网膜下腔给药和硬膜外腔维持用药相同;C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不给任何镇痛药物.观察A、B组的镇痛时间、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镇痛满意度等;观察三组的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等.结果 A组潜伏期的时间短,C组的潜伏期时间长(P<0.05);B组的镇痛起效时间快于A组(P<0.05).结论 在宫口开张1~1.5cm的产程潜伏期施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周朝明;全伟斌;甘柏柳;于克华;彭丽;劳诚毅;邱雪娟;刘珍;劳慧娟;韦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三七总皂甙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后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甙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阃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UUO组(UUU,n=20)、假手术组(SOR,n=20)、三七总皂甙组(PNS,50 mg/(kg·d),n=20)和氟沙坦组(ARB,20mg/(kg·d),n=20).从术后24小时开始,治疗组分别予PNS及ARB治疗,连续14天.于术后3、7、14天分别随机处死各组大鼠.行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病理学改变;化学比色法测定肾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的含量;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从蛋白水平观察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从mRNA水平观察胶原Ⅰ(Collagen Ⅰ,Col-Ⅰ)和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结果 UUO组肾脏呈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及肾间质胶原沉积的改变(P<0.05).PNS组与UUU组比较均不同程度地减轻了胶原在肾间质的沉积,改善了肾脏病理损害,抑制了TIMP-1的表达(P<0.05).结论 PNS对UUO所致的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IMP-1的表达有关.

    作者:谢席胜;冯胜刚;左川;邓尧;李会娟;樊均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行下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护理作用.方法 对33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腹股沟皮肤穿刺股动脉后,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成像.实施护理中包括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实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结果 33例患者手术均安全有效进行,对造影结果满意,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糖尿病足实行下肢动脉DSA检查时,进行有效的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林南;李莎;朱瑞荣;钟晓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BAFF-R-IgG4mut融合蛋白对BXSB狼疮鼠B淋巴细胞的影响

    目的 研究BAFF-R-IgG4mut融合蛋白对BXSB狼疮鼠B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体外观察BAFF-R-IgG4mut融合蛋白对BAFF刺激的B细胞活性的影响;100μl的PBS、200 μg人IgG4和100 μg BAFF-R-IgG4mut融合蛋白分别经腹腔注射10周龄雄性BXSB狼疮鼠,每周注射3次,共注射5周.分别检测狼疮鼠外周血BAFF水平、外周血和脾脏组织中B220+CD5-、CD3+CD4-、CD8+T和CD3+、CD4+、CD8-T细胞的表达以及狼疮鼠的存活率.结果 BAFF-R-IgG4mut融合蛋白组外周血BAFF以及外周血、脾脏组织中B220+CD5-细胞较对照组下降(P<0.01),实验组狼疮鼠存活率较对照组延长(P<0.01).结论 BAFF-R-IgG4mut融合蛋白可抑制BXSB狼疮鼠B细胞活性.

    作者:丁涵露;王莉;倪兵;高闻达;钟雪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防治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总结130例患者行血液透析1183次的临床资料,分析心律失常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处置情况.结果 发生心律失常246次,发生率为20.8%;其发生与基础病变、营养状况、炎症状态、电解质平衡及透析时间等有关,及时调整透析方案、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能纠正心律失常、改善症状.结论 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间延长、年龄增长,在感染、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时心律失常可能发生或加重,合理的透析方案、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去除诱因可改善患者症状及心功能,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史战国;余开慧;王柏青;卓红爱;余月明;郭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引产流产后出血应用气囊压迫止血成功1例报告

    病例患者,女,21岁,因引产流产后出血2个半小时于2008年11月2日17:30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时间2008年6月,要求终止妊娠于2008年11月2日13:00于外院行利凡诺引产流产,流产时行毁胎术,胎盘胎膜娩出完整,于13:100因宫缩期阴道出血多行妇科检查见宫颈外口渗血,予肠线缝合,而后阴道出血仍较多,予清宫术,未刮出组织物,期间给予催产素30u,外院诉:出血共500ml,并给予750ml盐水,706代血浆500ml,后来我院.

    作者:于海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