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心动图在微创外科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

康彧;唐红;宋海波;白文娟;安琪;赁可;张尔永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 房间隔缺损, 微创封堵, 封堵器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微创外科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困(TTE)筛选单纯继发孔中央型ASD 95例,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进一步评估引导微创外科封堵治疗,术后3~6月TTE随访.结果 95例患者行ASD微创外科封堵术,封堵成功86例,占90.5%,9例封堵失败.TEE与TTE对ASD大径及残缘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间隔伸展径TTE测量值大于TEE(P<0.01).TTE对上、下腔静脉缘的显示率为71.6%和77.8%,低于TEE(P<0.01).术后3~6个月TTE随访,封堵器位置稳定,无移位,未影响周围瓣膜功能及静脉回流,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右心重构改善,右房、右室内径较术前缩小,肺动脉血流速度降低(P<0.01).结论 超声心动图贯穿了微创外科ASD封堵治疗的全程,TEE与TTE联合应用,对术前诊断与筛选、术中选择封堵器和实时监控、术后效果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带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带球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152例眼翼状胬肉全部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带球结膜瓣移植片,切除翼状胬肉组织后,取上方或颞上方角膜缘约0.5~1.0毫米表层透明角膜组织和带6~8毫米球结膜辨,移植到手术创面上.术后注入庆大及地塞米松液至结膜下,术后临床观察3个月~3年.结果 151例移植片生长愈合良好,1例移植片坏死未愈合,术后翼状胬内复发2例.结论 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带球结膜移植术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作者:郑红;多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增殖性细胞抗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

    增殖性细胞抗原是DNA复制的关键成分之一,他与DNA的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控,染色体甲基化、染色体重塑等过程有密切关系,与不同的调控蛋白相结合,增殖性细胞抗原可发挥多种不同的作用.本文对增殖性细胞抗原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功能及其在细胞中的工作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王宇;郭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贯叶连翘提取物对TGF-β1诱导肺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影响的体外研究

    目的 研究贯叶连翘提取物对TGF-β1诱导高体肺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离体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TGF-β1(10ng/ml)、贯叶连翘提取物(250 mg/L)以及TGF-β1+贯叶连翘提取物共培养48h,设为TGF-β1组,贯叶连翘组,TGF-β1+贯叶连翘组,取DMEM培养液为对照组.应用SP免疫细胞化学法,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及平均光密度(MOD)分析,观察在TGF-β1作用下,肺成纤维细胞α-SMA、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及贯叶连翘提取物的干预.结果 TGF-β1诱导肺成纤维细胞α-SMA、Ⅰ、Ⅲ型胶原阳性染色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贯叶连翘提取物干预48小时后,α-SMA、Ⅰ、Ⅲ型胶原阳性染色表达明显下降,仍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贯叶连翘提取物可抑制TGF-β1诱导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及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合成.

    作者:何斌;周毅武;曹钰;张建成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琥珀酰明胶联合麻黄碱预防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后低血压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琥珀酰明胶联合麻黄碱预防剖宫产术中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后低血压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拟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妊娠、单胎初产、健康临产妇,随机均分为三组:琥珀酰明胶联合麻黄碱组(Ⅰ组)、单纯琥珀酰明胶组(Ⅱ组)和单纯给予平衡液组(Ⅲ组),每组各30例.麻醉方法均选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麻醉前、扩容后(T1)、麻醉后5(T2)、10(T3),20(T4)、30 min(T5),各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及低血压(SBP≤90mmHg)发生率.结果 Ⅰ组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Ⅱ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升高,Ⅲ组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 在应用琥珀酰明胶有效扩充血容量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麻黄碱是预防血压下降的较好措施.

    作者:武长君;钱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0例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测定动脉血气分析水平.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TT3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及对照组,缓解期患者TT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急性加重期患者TT3与PaO2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TT3水平低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清TT3水平对COPD患者病情判断及其预后估计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陈红;李蔚;陈勃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城乡居民血脂水平差异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城乡居民血脂水平差异情况.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体检的1641名城乡居民,检测总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并对检测结果按性别进行分析.结果 城市居民CH0、TG、LDL-C检测结果均高于农村居民,HDL-C检测结果低于农村居民.结论 城乡居民血脂水平有差异,城市居民血脂水平高于农村.

    作者:安秀英;王群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TNF-α在重症肺炎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TNF-α在重症肺炎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心衰组,30例非重症肺炎患者作为肺炎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分别测定血清TNF-α和CK-MB的含量.结果 肺炎组和心衰组的TNF-α和CK-MB浓度均较健康组升高(P<0.05),而心震组的TNF-α和CK-MB浓度又较肺炎组升高(P<0.05),心衰组TNF-α与CK-MB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当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时,TNF-α可显著升高,引起患者的心肌损害,终导致心衰.

    作者:李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佳手术时机.方法 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病距手术时间≤72h的患者56例设为观察组,发病距手术时间>72h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宜及早施行,好在发病72h以内,只要掌握正确时机,适时中转手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任开文;康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65例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高对CVA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 CVA常以咳嗽为唯一症状,咳嗽以凌晨和/或夜间发作明显,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阳性,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CVA是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ICS长期治疗可能阻止其发展成典型哮喘.

    作者:李群;陈勃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重视肺癌危险因素提高肺癌早期诊断水平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WHO)报道,2002年全球肺癌男性发病率为35.5/10万,发病97万人,死亡率为31.2/10万,死亡85万人;女性发病率为12.1/10万,发病39万人,死亡率为10.3/10万,死亡33万人[1].我国卫生部2008年4月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居民死亡原因调查>显示,在过去的30年中,我国肺癌发病率上升了465%,已取代肝癌成为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

    作者:李为民;陈勃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对策

    目的 及时发现甲型H1N1流感感染患者,预防其传播,防止二代感染病例发生.方法 ①制定并落实了甲型H1N1流感感染分诊预检流程、收治流程、上报流程、医院感染防控应急预案.②建章立制,进行物资储备、人员储备、知识储备.③现场督导,以保证制度措施落实.④做好关口筛查,防止遗漏甲型H1N1流感感染患者.⑤对确诊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处理,防止疫情的传播和蔓延.结果 筛查出我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共接诊呼吸遭发热患者1120例,留观排查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34例,确诊病例2例,无一例二代甲型H1N1流感感染发生.结论 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只要提高医务人员防控意识和应对能力,在防控中落实相关制度措施,就能减缓疫情的传播,杜绝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陈先云;陈蜀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道路交通伤害调查与信息化干预分析

    目的 探讨信息化干预与道路交通伤害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4~2007年急诊科就诊道路交通伤害患者人数及受伤原因进行季度性统计分类,并将其结果反馈有关部门,同时通过交通部门、社会媒体、行政部门、学校等途径进行信息化干预,再将4年中道路交通伤害患者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内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04~2005年下降4.49%,2005~2006年下降22.38%,2006~2007年下降1.95%.结论 通过伤害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将之反馈给相关部门,对其工作进行指导性的建议,对减少交通类伤害的发生取得积极作用,这也是进行伤害调查与信息化干预达到的目的.

    作者:刘侃;陈琪;周红;余煜豪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减轻失眠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时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失眠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方法 随机选择1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急性期、稳定期、恢复期分别实施相应的舒适护理措施,对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周的失眠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患者入院后2同时失眠状况较入院时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舒适护理对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睡眠质量有很大作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唐建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心肌损伤血清生物学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低氧血症时心肌损伤血清生物学指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7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心肌损伤的血清生物学指标进行检测.根据PaO2的水平分成3组,观察心肌损伤血清生物学指标的变化,并分析PaO2和各种心肌损伤血清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三个低氧血糖组CK-MB、Mb任意两组比较均不同,轻度与中度CTnI、LDH均相近,其余任意两组比较均不同.结论 低氧血症可导致血清CK-MB、LDH、Mb水平增高,且随着缺氧程度加重而加重.重度低氧血症可出现cTnI水平增高,提示患者病情危重.

    作者:陈小兵;陈勃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巨大肺大泡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探讨

    目的 探讨巨大肺大泡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6例巨大宽基底肺大泡患者,在胸腔镜辅助下行开胸小切口肺大泡肺叶切除术.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胸闷.气紧明显缓解.结论 对巨大宽基底肺大泡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创伤相对小,恢复快,费用较全胸腔镜手术低.

    作者:李文忠;吴坚;罗仕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胸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及护理

    目的 探讨胸腰椎手术并发脑眷液漏的主要原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结合患者病历,对37例患者手术后14天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为:原发性硬脊膜损伤,医源性因素和术后因素.结论 护理工作中,护士应根据脑脊液漏发生原因,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心理护理及对症护理,促使患者身体和心理痊愈.

    作者:田琴;匡静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IFN-γ、IL-2在大鼠白色念珠菌肺炎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 现察大鼠白色念珠菌肺炎IFN-γ、IL-2表达特点,探讨IFN-γ、IL-2在大鼠白色念珠菌肺炎发展变化过程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选用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50~180g,鼠龄30~40d)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40只.实验组从气管注入白色念珠菌菌液制备白色念珠菌肺炎模型,分别于1、3、7、11天心室腔穿刺抽血,经离心后取血清,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IFN-γ、IL-2水平.结果 白色念珠茼肺炎模型组第1、3、7天IFN γ、IL-2值较正常对照组增高,11天模型组与时熙组相近.组内比较3d>7d>1d>11d.结论 IFN-γ、IL-2在消除大鼠白色念珠菌肺炎病原体方面可能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凌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卵巢原发恶性囊实性肿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卵巢原发恶性囊实性肿瘤的螺旋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原发恶性囊实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和螺旋CT表现.结果 37例中上皮性肿瘤34例,生殖细胞肿瘤3例.转移方式以腹腔种植转移多见.结论 卵巢原发囊实性肿瘤的CT影像有一定特点,对临床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宇洁;程祝忠;曹英;肖燕;许国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Charcot关节1例

    病例女性,37岁,右手麻木5年,加重并右肘关节畸形一年余.既往体健,自述5年前右肘有摔伤病史,自敷草药治疗,具体不详.否认糖尿病、脊髓空洞症及结核等病史.

    作者:李胜;陈玉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恶变的研究进展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BOT)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9.2%~16.3%,预后良好,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BOT虽非恶性瘤,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复发后恶变时有报道.本文综述了与恶变相关的病理、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川;张伶俐;尹如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