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百草枯中毒死亡30例尸解分析

杨明;刘莹;蒋剑峰;潘良明

关键词:百草枯, 中毒机制, 尸解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死亡的征象扣病理学改变及中毒机制.方法 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死亡者30例的尸体解剖及病理切片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百草枯中毒尸体征象及病理学改变.结果 百草枯中毒者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死亡原因多为呼吸衰竭.结论 临床医生应提高对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的认识,及早诊断与救治,法医对死亡者的尸解应结合现场、中毒者表现与病理结果作出正确鉴定.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疗效.方法 40例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高压氧治疗后24小时内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mg/次,2次/d,连用14天;对照组给予常规及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平均昏迷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缩短一氧化碳中毒的昏迷时间,改善预后.

    作者:陈红娟;王丹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四川省WHO耳疾与听觉障碍调查方案预试验报告

    目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耳疾和听觉障碍调查方案,在四川省进行预试验,以验证此方案在我省运行的可行性,以初步了解耳疾和听觉障碍在我省的患病率,并为今后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积累经验.方法 在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随机抽取的40个调查点中,选取3个点进行流行病学预试验调查.结果 共有599人参与本研究.听力减退的患病率为15.7%,听力残痰率为7.5%.听力残疾的主要原因为:老年性44.4%,原因不详24.4%,中耳疾患17.8%,噪音性13.3%,药物中毒4.4%.共有70人需要干预,干预率为11.69%(9.11%~14.26%),其中需要药物治疗的9人,需要验配助听器的58人,需要言语康复的2人,需要外科治疗的9人,其他干预2人.结论 此调查方案在我省是可行的,但也充分认识到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艰巨性.初步估计我省听力减退率和听力残疾率较高,听力障碍这一公共卫生问题对受累人群的影响,理应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尽快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作者:聂采现;王恺;郑芸;陶勇;孟娟;孟照莉;胥科;梁传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依那普利和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心力衰竭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与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荆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心衰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为病因和基础治疗加利尿剂.观察组加用依那普利5~10mg,每日2次,倍他乐克12.5~25mg,每日2次,对照组加用消心痛5~10mg,每日3次,地高辛0.125~0.25mg,每日1次,两组共用药8周.治疗前后采用NYHA分级,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射血分数(EF)、A/E比值等,对比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均有效,但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且舒张末期内径及射血分数比较也有显著差异.结论 依那普利和倍他乐克联用较消心痛和地高辛联用治疗心功能不全疗效更好.

    作者:杨勤;张志清;康林;周利华;赵强;谢江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凝血酶原法检测重组人脑利钠肽制剂中凝血酶的残留量

    目的 了解重组人脑利钠肤(rhBNP)制剂中凝血酶残留量是否符合产品制荆的安全性要求.方法 根据凝血酶的生物学活性建立rhBNP冻干制荆中凝血酶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并进行凝血酶活性单位检测,计算每瓶rhBNP产品中凝血酶的残留量.结果 三批原液样品的测定均未见凝集现象(>4分钟).结论 rhBNP样品凝血酶的活性单位低于0.5 U,符合产品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作者:任智文;杨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小儿毒鼠强中毒致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毒鼠强(TET) 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治疗经验,提高其治愈率.方法 对误服毒鼠强患儿彻底清除体内毒物,尽早应用苯巴比妥钠、安定等控制癫痫大发作,及时静脉营养支持,以防治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发生.结果 救治32例中,徐死亡4例外.其余28例肝功能、心肌酶及脑电图异常者,均先后恢复正常.结论 彻底清除毒物、抗癫痫发作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是治疗毒鼠强致小儿MODS的关键.

    作者:邓长秀;聂采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瑞芬太尼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瑞芬太尼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0例择期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组)和B组(芬太尼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维库溴铵、咪唑安定,以及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醚以及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观察诱导前、诱导后1 min、气管插管后2 min、5 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观察麻醉效果、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两组诱导后MAP和HR值均较诱导前下降.气管插管2 min和5 min时A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明显小于B组,A组的呼吸、睁眼和拔管时间少于B组,术后苏醒恢复状况也优于B组.结论 使用瑞芬太尼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快且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陈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开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OC)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287例需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OC组1146例与LC组1141例,对两组术式的成功率、疗效、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但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切口脂肪液化、术后镇痛药与镇痛泵的使用、术后下床活动、术后拆线时间及住院与康复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中胆管损伤OC组1例,LC组2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OC与LC均是目前临床治疗胆囊病变的手术选择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镇痛需求、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拆线时间、住院与康复时间及切口脂肪液化等方面,LC较OC更具优越性,适宜LC的患者,应首选LC方式;但对粘连重、需充分暴露术野者,仍应选用OC方式.

    作者:王文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对心肌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对心肌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30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心脏不停跳组(n=15)和心脏停跳组(n=15),分别接受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与心脏停跳二尖瓣置换术.于术中切开右心房、切除二尖瓣、关闭右心房时取局部心肌组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心肌TNF-α mRNA表达水平,分别于术前、关闭右心房时、CPB结束后2小时、CPB结束后24小时、术后第7日采外周血,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同时记录两组阻断主动脉、腔静脉时间、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术后超声心动图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关闭右心房时心肌组织TNF-α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切开右心房时,且停跳组高于不停跳组(P<0.05).两组血清TNF-α浓度术后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CPB结束2小时达到高峰.心脏停跳组CPB结束2小时、CPB结束24小时的血清TNF-α浓度明显高于心脏不停跳组(P<0.01或P<0.05);与停跳组比较,不停跳组体外循环时间、阻断腔静脉时间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较短(P<0.05).结论 与心脏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比较,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体外循环时间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短,对术后血清TNF-α浓度和心肌TNF-α mRNA表达影响较小.减轻心肌组织合成释放TNF-α可能是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肖娟;陈林;肖颖彬;钟前进;王学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心血管外科中心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锁骨解剖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

    目的 评价锁骨解剖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对36例锁骨骨折不愈合切开复位、自体髂骨植骨、锁骨解剖形钢板内固定.结果 本组36例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功能:优23例,良12例,尚可1例.结论 锁骨解剖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疗效满意,术中出血少,内固定牢靠,优于其它固定方法,有利于骨折愈合,肩部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霍玉雄;舒忠贵;黄跃;李开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正常人窦性心率震荡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痛患者与正常人窦性心律震荡指标有相近.方法 共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三组,同时测量其窦性心率震荡指标.结果 三组受试者窦性心率震荡指标无差异.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指标正常,尚不能以窦性心率震荡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预后.

    作者:刘连元;刘淑华;刘瑞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1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DCG)心律失常的特征.方法 采用DCG监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68例,对其24小时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 168例患儿中,24小时发生室性早搏103例(61.3%),成对室早12例(7.1%),室性心动过速5例(2.9%),房性早搏66例(39.2%),房性心动过速8例(4.7%),Ⅱ度窦房传导阻滞9例(5.3%),Ⅰ度房宣传导阻滞11例(6.5%),Ⅱ度房宣传导阻滞5例(2.9%),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1.2%).ST-T改变28例(16.6%).结论 DCG检查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吴稚华;陈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呋麻苯滴鼻液制备、质量控制和应用

    目的 探讨呋麻苯滴鼻液的配制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以盐酸苯海拉明,盐酸麻黄碱,呋喃西林为主药,配制成滴鼻荆,并考察质量标准和临床应用.结果 制备简便,质量稳定,质量标准可控,疗效确切.结论 呋麻苯滴鼻液可作为医院制剂推广应用.

    作者:潘良平;彭贤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川崎病1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川崎病的临床特点,为尽早正确诊断川崎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136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6例患儿中3岁以内(包括3岁)占88.9%,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不典型川崎病24例(17.6%);全部病例均有发热5天以上,其他症状出现的频率依次是:口腔粘膜改变(95.6%),指趾端脱皮(94.1%),球结膜充血(88.2%),淋巴结肿大(86.8%),皮疹(82.4%).并发症中,冠状动脉改变68例(56.7%),心电图异常21例(27.6%),心肌酶升高42例(48.8%),肺炎18例(32.1%),尿蛋白阳性8例(5.9%),肝功损害1例(0.7%).结论 川崎病是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其主要并发症是心血管损害.

    作者:李锐;叶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

    目的 探讨腺苷蛋氨酸(SAMe)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Intrahepatic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疗效.方法 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ICP孕妇30例,随机分为2组,SAMe观察组16例和能量对照组14例,观察组给予SAMe注射剂500mg加入10%GS 500ml中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能量合剂500ml静滴,每日1次;7天1疗程.观察皮肤搔痒评分,肝功能转氨酶(ALT及AST)及血清胆汁酸(TBA)水平和早产率.结果 SAMe治疗组肝功能及血清胆汁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皮肤搔痒情况得到改善.结论 SAMe可以改善ICP患者搔痒症状和妊娠预后,敌认为SAMe治疗ICP有效.

    作者:雷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后路固定开放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开放手术加椎体成型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方法.方法 对21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取经后路椎弓根短节段复位固定,伤椎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羟基磷灰石组成的复合活性骨水泥.结果 21例患者随访11~24个月,术后疼痛消失16例,缓解5例;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恢复1级13例,2级1例.结论 在老年性合并有骨质疏松的椎体骨折时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伤椎椎体成形,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伤椎强度和刚度,减少了后路内固定的应力,可矫正后凸畸形,减少并发症.

    作者:万仲贤;王泽琼;陈泽;陈福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正确处理科研与临床的关系

    科研是临床医生专业成长与技术提高的内在要求,通过科研可以培养自身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对于希望成为名医的医生,应依靠科研、拿出具有代表性的成绩、成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临床是基础,科研是龙头;临床训练的是基本功,科研则意味着提升发展后劲.审视国内外众的医学行家、名家,他(她)们都做到了科研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成为不但会看病、手术,而且还能授业、解惑并走在医学前沿的一代名医.

    作者:《西部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优选胃炎颗粒中黄芪甲苷薄层色谱展开剂

    目的 从黄芪甲苷六种薄层色谱展开剂中,优选胃炎颗粒中黄芪甲苷薄层色谱展开剂.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以比移值(Rf)为指标,优选胃炎颗粒中黄芪甲苷薄层色谱展开剂.结果 佳薄层色谱展开剂为: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下层溶液.结论 所选择的黄芪甲苷薄层色谱展开荆稳定可行.

    作者:蒲清荣;赵剑;颜章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寒冷应激对大鼠血浆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的改变

    目的 现察寒冷应激后大鼠血浆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6-keto-PGFlα)代谢改变.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2h组和-20℃4h组.后2组置于-20℃冰箱中2h和4h后,立即采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TXB2和6-keto-PGF1α水平.结果 -20℃2h组争-20℃4h组TXB2较对照组增高,-20℃2h组和-20℃4h组6-keto-PGF1α较对照组增高,但TXB2/6-keto-PGF1α比例呈下降趋势,-20℃2h组和-20℃4h组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寒冷应激可引起TXB2和6-keto-PGF1α代谢改变.呈增高趋势.

    作者:肖文;李仓霞;张守信;薛海龙;李改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手术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探讨

    目的 探讨手术室风险管理,消除或降低风险所带来的威胁.方法 对手术室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培训,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易发环节管理,增强对手术风险处理能力.结果 减轻了手术室工作人员压力,和谐了医务人员关系,增强了团队精神,调动了老护士的积极性.结论 手术室风险管理流程安排及时堵住了管理缝隙,保证了手术室工作安全.

    作者:李其容;郑文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