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间盘突出症和侧隐窝狭窄的手术治疗

田应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隐窝狭窄,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和侧隐窝狭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患者俯卧在弓形架上,单纯腰椎间盘突出者行单侧开窗,对31例合并单侧侧隐窝狭窄者行单侧开窗加侧隐窝扩大术26例,半椎板切除5例;对23例合并双侧隐窝狭窄者行双侧开窗,侧隐窝扩大术17例,全椎板切除6例.所有椎间盘突出的病例均行髓核摘除及神经根松解.结果 随访时间2个月~14年,平均4年,优102例,良25例,差1例.结论 手术破坏性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术后切口感染与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对64例外科住院及门诊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手术后切口感染标本,共分离出83株感染病原菌,其中居前6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占所有感染菌的83.13%,且感染菌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细菌的耐药日趋严峻,给临床治疗带来新的困难,加强感染性疾病耐药监测,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防止医院内感染的爆发流行.

    作者:庞君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肾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肾病的关系.方法 对17例不同程度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肌酐、双侧眼底镜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并与23例不伴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随着视网膜病变的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异常者比率及临床肾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300mg)的发生率增高;伴视网膜病变组肾病各项指标较不伴视网膜病变组显示有变化.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伴视网膜病变组临床肾病发生率增加,提示应关注二者之间相关.

    作者:刘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镇痛泵对病人术后胃肠功能尿潴留影响的护理

    目的 探讨自控镇痛(PCA)给药对病人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引起尿潴留原因与减少导尿率的护理观察,提高术后病人舒适水平.方法 随机选取145例接受PCA和未接受PCA的外科术后病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排尿时间、方法.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无差别,导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CA对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无影响或影响很少,但会增加病人导尿率.

    作者:徐惠娟;谢玉芹;郭应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7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76例行MRCP检查的临床资料,分析其MRCP的不同影像表现.结果 在76例患者阴性4例,阳性72例,阳性率为94.74%(89.72%~99.76%),MRCP能清楚显示胰胆管的形态学改变,展示不同疾病的影像特征.结论 MRCP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从不同角度显示胰胆管的形态学改变,在胰胆系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准确的定位和较好的定性作用.

    作者:鲁广华;刘宗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动脉造影及栓塞在胆道出血的诊治价值

    目的 探讨运用选择性动脉造影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对胆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运用Seldinger技术对10例胆道大出血患者进行急诊选择性肝动脉及其分支造影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粒或弹簧圈.结果 10例均为胆道术后出血的患者,其中1例为术后3个月发生,行选择性肝动脉及其分支造影均发现异常,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3例,血管染色征2例和假性动脉瘤形成5例.3例经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后,患者出血均停止,痊愈出院.结论 胆道大出血的急诊选择性动脉造影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法.

    作者:钟立明;魏欣;卢武胜;谢晓东;胡鸿;赵晓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32例.常规应用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四联抗痨治疗少2周,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血沉恢复正常或连续观察低于50 mm/h后进行前路病灶清除、一期髂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痨治疗10~12 个月.结果 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5~4.0 年,植骨块5~7 个月融合,无移位、折断和吸收.9例不全截瘫者恢复到E级,15例脊柱后凸者平均矫正16°,血沉于术后2~3 个月恢复到正常,随访期内结核病灶无复发.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一期髂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矫正后凸畸形、稳定脊柱、并发症少、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是胸腰椎结核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德春;王进全;尹东坡;程跃;王美福;郑蔓琳;吴林;胡云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改良手术切除眼睑血管瘤2例

    眼睑血管瘤的治疗效果直接关系到眼部外观容貌、眼睑畸形和功能障碍等.目前,治疗眼睑血管瘤的方法有手术切除、冷冻、激光、X线或镭照射,也可锶敷贴.我科对2例眼睑海绵型血管瘤进行改良手术切除术,收到了满意效果.

    作者:赵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频电凝切除198枚大肠息肉

    目的 总结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手法.方法 有蒂启、肉直接用圈套器套入息肉根部,应用高频电凝切除;广基息肉行粘膜切除术.结果 198枚大肠息肉均成功切除,术后发生较大量出血和局限性腹膜炎各1例,均为粗蒂大息肉,有临床意义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结论 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可能有助于预防粗蒂大息肉术后出血和穿孔的发生.

    作者:李贞茂;韩盛玺;张初民;李易;李良平;张文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改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23例

    目的 总结改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3例改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75分钟,术后切口疼痛轻,恢复快,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活动,尿潴留5例,切口浆液肿3例,未见其他并发症,无病例复发.结论 改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可常规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

    作者:彭珂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对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 18例X线片及临床检查均获愈合,无术后髋关节部活动受限、再骨折及关节脱位、松动等并发症;1例死亡.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能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能早期活动,保留髋关节生理活动功能.

    作者:李伟胜;张俊;沈宏达;汤志辉;于勇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组显效率为76.7%,利培酮组为73.3%,两组疗效相仿.阿立哌唑组的不良反应较利培酮组少,其中震颤、静坐不能、肌强直、体重增加和闭经/泌乳等发生率少于利培酮组.结论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某些不良反应较利培酮轻而少,有较好的服药依从性,更适合于女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作者:王立志;翁晋忠;卓志明;陈丽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大鼠膈神经放电和呼吸运动的影响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大鼠膈神经放电和呼吸运动的影响.方法 2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采用熏香烟加气管内注入内毒素法复制大鼠COPD模型.分别记录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膈神经放电及呼吸曲线.测量膈神经放电持续时间、间期、放电幅度,测量吸气相时间、呼气相时间、呼吸频率和幅度.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膈神经放电幅度增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 7),放电持续时间和间期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吸气相时间和呼气相时间延长,呼吸幅度增加,呼吸频率减慢,但差异均无显著性;对照组和模型组膈神经放电活动与吸气相均呈正相关(r=0.881及r=0.866;均P<0.05).结论 大鼠COPD发生时膈神经放电活动加强,提示呼吸中枢活动发生改变,呼吸中枢吸气驱动增高.

    作者:陈燕;王西霞;竹梅;邓述凯;赵春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乙状结肠冗长症2例

    病例1 女性,45岁,因腹痛、腹胀伴便秘7年人院.入院前7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隐痛,进食后腹痛加重并腹胀,大便干燥,便后明显减轻.大便次数少于3次/周.长期采用通便药物治疗,效不佳.人院查体:发育良好,营养正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未见肠型、蠕动波,未扪及包块,无气过水声.X线钡剂结肠造影示乙状结肠盘曲冗长,肠袢高点达L2水平与横结肠高度相仿.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乙状结肠明显扩张,长度增长,约70厘米,移位至右下腹部;予切除乙状结肠后,行降结肠、直肠端端吻合.术后病检:肠壁少量白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乙状结肠部分区域肌层厚薄不一,排列紊乱,肌间神经节细胞未见异常.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便秘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情况良好.

    作者:郑仲谨;陈理国;王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超声刀在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使用超声刀替代高频电刀为主要切割、止血工具.结果 4例患者均采用超声刀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正常.结论 超声刀因对组织损伤小、无电流通过患者身体,用于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术中应注意:①了解心脏起搏器性能及抗干扰能力.②监测心电功能.③遇到超声刀操作困难时,应结合血管钳等进行操作.④术者应有娴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及熟练操作使用超声刀的经验.

    作者:严想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胸腰椎骨折并截瘫的前路减压与植骨固定术

    目的 评价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前路减压与植骨固定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路减压椎间植骨椎体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手术前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获得平均1.4年随访者29例,骨折对位良好,钢板内固定牢固,植骨愈合,除6例胸椎骨折完全性截瘫术后神经功能无改善外,余23例均有Frankel一级以上恢复.结论 胸腰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椎体钢板内固定术能直接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有效方法.

    作者:邱永湘;孟炼;张生权;伍玉军;卢永华;陈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阿立哌唑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57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疗程8周.结果 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有效率94.7%(88.4%~100.0%),主要不良反应为静坐不能(8.8%),便秘(3.5%).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试用.

    作者:李建洪;伊桔林;李长远;王进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肝胆管残余结石2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肝胆管残余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29例肝胆管残余结石病例资料.结果 病情特殊、术者疏忽、未作必要的检查或寄希望于术后胆道镜取石以及术式选择不当是发生肝胆管残余结石的主要原因.结论 术中、术后胆道镜检查取石以及合理选择术式是防治肝胆管残余结石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进;曾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应用聚丙烯网片治疗腹股沟疝4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应用聚丙烯网片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Lichtenstein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平均手术时间30.5min,术后并发尿潴留4例,切口感染1例,阴囊水肿2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天,随访6~24个月,复发1例.结论 Lichtenstein手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且手术适应证宽的无张力疝修补方法.

    作者:蒋新卫;严小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 2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行单纯钻孔引流术治疗.结果 25例患者均临床治愈.随访6个月~1年,2例患者遗留少量硬膜下积液,未行特殊治疗自愈;其余病人无明显后遗症,生存质量良好.结论 本手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较实用的方法.

    作者:周雨;李常青;李晓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位肛瘘切挂旷置Ⅰ期根治术102例护理

    对102例高位肛瘘切挂旷置Ⅰ期根治术的护理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影响高位肛瘘切挂旷置Ⅰ期根治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术后切口护理:旷置管道引流纱条不宜填人过多、过紧;内口及肛管段瘘管切口引流纱条应完全覆盖内口底部,避免引流不畅及假性愈合;橡皮筋的过早松动与脱落对瘘道的愈合有较大影响.

    作者:吴明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