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临床意义

张云东;韩兴权

关键词:输血前检查, 乙肝表面抗原,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梅毒螺旋体抗体
摘要:目的 对输血前患者做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避免医疗纠纷.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输血前患者3065例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 3065例患者中HBsAg阳性患者155例(5.06%),抗-HCV阳性患者45例(1.47%),抗-HIV无阳性病例,抗-TP阳性患者45例(1.47%).其中HBsAg与抗-HCV同时阳性2例,HBsAg与抗-TP同时阳性3例,抗-HCV与抗-TP同时阳性4例.男、女的HBsAg与抗-HCV阳性率均不同,而抗-TP阳性率相近.不同年龄组的抗-HCV与抗-TP阳性率相似,而HBsAg不同.结论 输血前患者各项血清感染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感染率,应引起高度重视.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将南阳协和医院住院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8例为观察组,非糖尿病并脑梗死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头颅CT特点及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等指标.结果 老年糖尿病组多灶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体重指数的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 老年糖尿病并无症状性脑梗死以多灶性脑梗死多见,老年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肥胖的患者易致脑梗死.

    作者:江秀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组显效率为76.7%,利培酮组为73.3%,两组疗效相仿.阿立哌唑组的不良反应较利培酮组少,其中震颤、静坐不能、肌强直、体重增加和闭经/泌乳等发生率少于利培酮组.结论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某些不良反应较利培酮轻而少,有较好的服药依从性,更适合于女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作者:王立志;翁晋忠;卓志明;陈丽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86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对86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86例中月经过多者48例,术后月经恢复正常45例,较前减少3例;下腹坠痛及腰部酸痛者14例,13例消失,1例较术前减轻;尿频20例、便秘6例均消失,原发性不孕4例,2例妊娠,复发2例.结论 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常用的手术方法,既清除了肌瘤,又保留了生育功能,维持内分泌功能及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马春琼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胸腺肽α1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对恶性肿痛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3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细化疗期间同时子胸腺肽α1.6m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对照组采用单化疗.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活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不同(Hotelling T2检验,F=2.482,P=0.042),不能认为胸腺肽α1无法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化疗后试验组的CD3、NK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接近或小于检验水准(P=0.068,0.034).结论 胸腺肽α1可能改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兰海涛;李宏敏;梁良;邓春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非生理性起搏和生理性起搏术后房颤80例分析

    目的 观察非生理性起搏器(VVI)和生理性起搏器(DDDDDDR)术后患者房颤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80例植入起搏器患者,其中非生理性起搏组(VVI)48例,生理性起搏组32例(DDD 27例、DDDR 5例).每例患者均在术前、术后1年内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 组间比较,术后非生理性起搏组的左房内径明显增大(t=33.27,P=0.000).结论 生理性起搏在减少术后房颤发生方面是否优于非生理性起搏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勇;陈世蓉;赵超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的诊断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MS)在人群中相当常见,这些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高血压和MS的病因均为原发性占绝大多数,但在临床诊断中要注意排除继发性因素,如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MS,同时还要注意伴发病和并发症的诊断,其中心血管疾病易受关注,但对其它相关疾病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等,也应引起重视.

    作者:万恒;兰俊;童南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颈椎损伤伴颈椎间盘突出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及solis颈椎cage融合治疗颈椎损伤伴颈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 对25例颈椎损伤患者进行前路椎间盘摘除、脊髓减压、solis颈椎cage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有脱位者行牵引复位.结果 25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无植人物脱出或塌陷,无椎间高度明显丢失,无钢板螺钉断裂或脱落等.结论 前路钢板及solis颈椎cage融合有较高的强度和坚固能力,能提供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作用,可以满足颈椎前路手术的需要.

    作者:张巍巍;张怀学;余华伟;苏鹏;陈敬忠;钟传山;罗肖;黄亮;刘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T诊断鼻咽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鼻咽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517例鼻咽癌CT资料进行分类总结,全部患者都做鼻咽部横断CT扫描,其中45例加做冠状扫描,51例做CT增强扫描.结果 CT确诊的431例;CT怀疑而建议活检的66例,其中28例活检证实为鼻咽癌;怀疑为鼻咽癌,CT扫描鼻咽部无明显改变的15例中,2例活检证实为鼻咽癌转移;临床医生高度怀疑而CT检查为早期鼻咽癌漏诊的5例.结论 CT扫描可为临床提供较为可靠的影像依据,在鼻咽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全;许林;黄东琼;章东映;陈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麻醉诱导药物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262例

    目的 观察复合应用静脉麻醉药在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选择262例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完整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起效迅速,心血管反应较轻,苏醒快,术后无知晓存在.结论 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异丙酚、氯化琥珀胆碱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艾永凯;王瑛;刘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宫颈异常分泌物性状及病原学研究

    目的 探讨女性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就诊者宫颈异常分泌物性状及病原学感染情况.方法 检测疑为STD患者标本560份,用PCR检测患者解脲支原体(UU)、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阴道加特纳菌(GV),同时用超高倍显微诊断系统在相差视野下镜检念珠菌(CD)和阴道毛滴虫(TV).结果 阴道(宫颈)分泌物性状分析,脓性者69.8%(120/1 72);由淋病所致;稀薄浆液混浊性分泌物中91.0%(142/156)由UU或/和CT感染引起;稀薄均匀有异味的分泌物中72.4%(84/116)属BV患者;豆腐渣样分泌物由真菌所致;黄色泡沫样分泌物多由滴虫所致.结论 STD门诊在诊断和治疗女性阴道(宫颈)炎时,要仔细观察阴道(宫颈)分泌物的性状,并配合病原学检查,明确病因,患者才能得到及早有效的治疗.

    作者:刘春玲;杨艳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浅谈医疗纠纷的防范

    近年来,医疗纠纷的发生越来越多.防范医疗纠纷发生的关键就是要强化服务观念,做好及时服务、应答服务和非特异性服务,规范书写病历以及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作者:杨志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维拉帕米与曲安缩松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局部注射曲安缩松与维拉帕米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在我院接受瘢痕注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局部注射曲安缩松与维拉帕米治疗增生性瘢痕均有疗效,但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注射曲安缩松与维拉帕米治疗增生性瘢痕,各有其优越性及适应证.

    作者:田超;刘红;彭海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位肛瘘切挂旷置Ⅰ期根治术102例护理

    对102例高位肛瘘切挂旷置Ⅰ期根治术的护理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影响高位肛瘘切挂旷置Ⅰ期根治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术后切口护理:旷置管道引流纱条不宜填人过多、过紧;内口及肛管段瘘管切口引流纱条应完全覆盖内口底部,避免引流不畅及假性愈合;橡皮筋的过早松动与脱落对瘘道的愈合有较大影响.

    作者:吴明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瑞芬太尼在危重病人镇痛镇静中的应用

    目的 探寻合理有效地镇痛、镇静方案.方法 在ICU不同病种中选择90例患者,采用三种不同的镇痛、镇静治疗方案,比较其VRS评分和Ramsay评分情况.结果 A、B组可达明显镇痛效果,C组镇痛效果稍差;B、C组可达明显镇静效果,但常镇静过深,A组镇静程度较B、C组浅,对病人的意识状况影响不大.结论 A组镇痛效果理想,有一定镇静作用,且不影响患者意识状况.B组有很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但对需观察神志的患者不太适用.C组用于使病人耐受气管插管及气管插管前药物诱导效果佳.

    作者:谢红;张雅卫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全身性炎症性疾病.AS的发生发展与多种生长因子有关,其中胰岛索样生长因子(IGF-1)在AS过程中涉及到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脂质沉积、炎症反应、血管再生及细胞外基质重组等过程,影响斑块的不稳定性.我们就IGF-1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李梦;陈阳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简称肝生素)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每组21例,治疗Ⅰ组单用肝生素30~100 m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单用甘利欣150~20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Ⅱ组为肝生素加甘利欣,剂量、用法同前.并对3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Ⅰ、Ⅱ组临床症状、肝功能改善,随访3年,有效率分别为80.95%和90.48%,高于对照组(57.14%).治疗组在治疗及随访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肝生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徐力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超声刀在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使用超声刀替代高频电刀为主要切割、止血工具.结果 4例患者均采用超声刀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正常.结论 超声刀因对组织损伤小、无电流通过患者身体,用于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术中应注意:①了解心脏起搏器性能及抗干扰能力.②监测心电功能.③遇到超声刀操作困难时,应结合血管钳等进行操作.④术者应有娴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及熟练操作使用超声刀的经验.

    作者:严想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浅谈医院文化建设的几个切入点

    医院文化已经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及精神财富,是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因素.而医院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要抓好切入点,切实有效推动医院的发展.

    作者:吴显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伤口抗生素局部封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伤口抗生素局部封闭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29例急症外伤性皮肤撕裂伤或剥脱伤的患者,积极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急诊手术清创,用抗生素(10%泛捷复5~10 ml)封闭伤口1周,缝合伤口;对缝合困难的伤口(超过5 cm×5 cm)采用植皮或皮瓣修复.结果 27例患者伤口Ⅰ期愈合,2例患者伤口Ⅱ期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伤口抗生素局部封闭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创面感染.

    作者:曾凡伟;任洪;齐新文;何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术后切口感染与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对64例外科住院及门诊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手术后切口感染标本,共分离出83株感染病原菌,其中居前6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占所有感染菌的83.13%,且感染菌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细菌的耐药日趋严峻,给临床治疗带来新的困难,加强感染性疾病耐药监测,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防止医院内感染的爆发流行.

    作者:庞君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