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机械通气成功救治肺性脑病31例临床体会

乔惠萍;金发光

关键词:人工机械通气, 救治, 肺性脑病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机械通气救治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31例肺性脑病患者给吸氧、对症等治疗,并给予人工机械通气.结果 好转出院26例(83.9%),死亡5例(16.1%).31例患者3天内撤机28例(90.3%),长上机时间32天.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是抢救肺性脑病极为有效的方法.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 将106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与试验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按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试验组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能促进患者更好地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陈林;石玉兰;文艳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学类学生元认知策略研究及其思考

    本文研究了医学类学生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研究由问卷和访谈两部分组成.结果 表明:①医学类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的频率不高;②学生使用少的是语言意识策略和计划策略,运用频繁的是自我监控策略;③大一和大二、大三学生之间在使用元认知策略的频率上差异呈显著性.文章后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教学实践建议.

    作者:贺梦依;包克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超薄皮管内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瘢痕畸形

    目的 探索严重烧伤后皮源缺乏的全身各处瘢痕畸形的修复术式.方法 应用超薄皮管内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特重烧伤致面、颈、前臂、手、足部瘢痕畸形15例.结果 15例超薄皮管扩张后全部成活,平均周径增大4厘米,修复部位和供区均Ⅰ期愈合.随访1年,修复远处原瘢痕部位颜色、质地、弹性与正常皮肤一致,功能良好.结论 超薄皮管内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能修复远处较大范围的瘢痕畸形且外观功能满意、断蒂时间早、供区能直接拉拢缝合等优点.认为超薄皮管内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修复严重烧伤后瘢痕畸形的理想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巧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拔除T形管后胆漏的护理

    本文对拔除T管后胆漏的临床特点、处置原则和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探讨,具有一字的临床实用价值,可供临护理工作者借鉴.

    作者:刘小红;申晓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放疗病人面(体)膜固定摆位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

    目的 探讨面(体)膜固定摆位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方法 通过对面(体)膜固定摆位存在问题的分析,从面(体)膜的制作、摆位技巧、参考标记、患者自身等方面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结果 摆位方法的改进使得摆位误差减少.结论 面(体)膜固定摆位误差与面(体)膜的制作、摆位技巧、参考标记、患者自身等方面有关,工作人员正确的制作、摆位及耐心、细心和技巧,可减少摆位的误差,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叶荣;黄发生;彭旭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5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12例ACVD患者中51例继发癫痫的临床资料.结果 ACVD后癫痫的发生率为6.28%,其中早发性癫痫占64.71%,迟发性癫痫占35.29%;癫痫的发生与病灶所在的部位、病程有关.结论 脑血管病病变累及皮层者,尤其是早期应警惕继发性癫痫的发生,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葛英;胡向阳;杨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静脉入路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经右锁骨下静脉远端人路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意义.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去枕,穿刺右锁骨下静脉远端成功后置入导引钢丝,沿钢丝置入血管鞘,沿鞘管置入起搏电极至心房及(或)心室,调整电极位置测试电极达标,制作囊袋,埋藏起搏器.结果 13例患者安置心脏起搏器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6~42个月无电极脱位、头昏、晕厥及阿斯综合征发作等.结论 右锁骨下静脉远端穿刺入路安置心脏起搏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磊;柳梅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三七总皂甙对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作用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甙(PNS)对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OR)组、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组、PNS治疗组和氯沙坦治疗组.做肾组织病理学检查,Real-TimePCR检测实验大鼠肾组织TGF-β1mRNA,Western Blotting检测TGF-β1蛋白,免疫组化检测TGF-β1、p-Smad2/3的表达.结果 三七总皂甙干预后大鼠肾脏TGF-β1mRNA及其蛋白表达下调(P<0.05),P-Smad2/3在肾小管间质的表达亦减少(P<0.05),与氯沙坦作用相似(P>0.05).结论 PNS能有效减轻UUO大鼠肾小管间质的损伤;PNS从基因、蛋白水平抑制TGF-β1、p-Smad2/3的表达,通过TGF-β1/p-Smad2/3信号通路而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冯胜刚;谢席胜;邓尧;杨岳;樊均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乳腺疾病影像学诊断的比较分析

    本文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钼靶X线摄影、核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以及近红外线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技术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做综述评价.

    作者:孙健玮;宗绍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PBL教学法在口腔科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为了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口腔科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初步应用PBL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借鉴和应用.

    作者:裘松波;谭颍徽;张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性和结核性腹水患者胆囊声像图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胆囊声像图改变在肝性和结核性腹水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59例腹水患者进行彩色超声检查,观察胆囊壁厚度、形态,大小及有无结石.结果 肝性腹水的胆囊壁增厚更明显,多呈双层或多层结构,多增大伴结石;而结核性腹水胆囊壁稍增厚或不增厚,一般呈单层回声,多数大小正常,不伴结石.结论 观察腹水患者胆囊声像图特征,对肝性和结核性腹水的鉴别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楼丽;张正兰;周群英;曾涛;曹芬;林军;戈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对受术者心理护理的探讨

    目的 解除受术者术前焦虑恐惧情绪,争取患者配合,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方法 针对受术者术前存在的10个方面的心理问题,提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结果 通过患者术前10个方面心理问题的解决、消除,保证了手术安全、顺利完成,也进一步融洽了护患关系.结论 采用规范化指导用语,合理解释,善意劝导,真诚抚慰,能有效消除受术者术前焦虑恐惧情绪.

    作者:易兆聪;唐英;李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学生睡眠质量与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为提高和改善医学生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以及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对某医学院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评估他们的睡眠质量情况,统计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医学生平均PSQI得分为5.320分,其中女生为5.290分,男生为5.341分.19.01%的医学生睡眠质量欠佳.学习生活压力较大、人际关系等是影响医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学习压力占60.4%,与宿舍同学的人际关系占39.0%.不同性别的学生睡眠质量相同,不同年级的同学有差异,大三显著大于大一和大二,学生睡眠质量与抑郁状况无关,而与焦虑状况有相关性,有焦虑的学生睡眠质量较差.结论 医学生的睡眠质量主要与各种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应积极采取各种针对性措施,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确保他们身心健康的学习、成长.

    作者:黄沛嫔;范均杰;何宏;周婉明;曾琼;吴漾;蔡贤彬;李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乙型脑炎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乙型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乙型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应用IVIG 400 mg/kg·d,连续5天;对照组维持原方案.结果 治疗组在降温精神状态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抽搐、意识障碍和头痛的消除方面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 IVIG治疗小儿乙型脑炎的疗效确切,可快速降温,恢复意识,改善症状,减少伤残.

    作者:卓莉;邓春晖;姚毅;雷克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38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诊断及处理.方法 对38例胎盘早剥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各组病因,临床症状及体征,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病死率.结论 本组病例平均失血量392.50毫升,20例出现失血性休克,输血24例,占63.15%;围产儿死亡率28.94%.结果 对胎盘早剥,要注意早期识别,动态观察,重视患者主诉,加强胎儿监测,及时诊断处理,降低母儿围产期病死率.

    作者:刘碧霞;钱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ALT、两对半与荧光定量检测HBV-DNA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ALT、乙肝两对半、荧光定量检测HBV-DNA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98份血清标本同时作HBV-DNA、两对半、ALT的检测.对结果加以相关性分析.结果 228例乙肝大三阳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为96%,ALT异常率为46.1%;200例乙肝小三阳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为35%,ALT异常率为18%;除22例单纯抗.HBs(+)者HBV-DNA为阴性外的其余各组HBV-DNA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大三阳组ALT异常率高于小三阳组(χ2=37.95,P=0.000).但大三阳、小三阳与HBV-DNA的阳性显示有一致性.结论 两对半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有无HBV病毒复制及传染性,单纯性抗-HBs(+)者不必作HBV-DNA检验,两对半的其余四项中的任意一项或几项阳性均应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才能反映患者体内HBV的复制情况.ALT反映的是肝脏功能的损害,ALT、两对半、HBV-DNA反映疾病的不同方面,对于乙肝患者来讲三者都应检查,对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则更具有价值.

    作者:蒲泽宴;丁波;李文楷;刘方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氧化应激与高血压

    氧化应激是体内活性氧介质(ROS)活性过强的一种状态,其产生的活性氧具有氧化还原潜能,与高血压等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动物和人类的高血压常伴有ROS增加.高血压动物模型显示可以通过对抗ROS来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和肾脏功能,逆转动脉重构.这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

    作者:黄晓凤;程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和纳络酮联合治疗肺性脑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和纳络酮联合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86例肺性脑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单位,腹壁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7~10d为1疗程;纳络酮0.8~1.2mg加入5%葡萄糖250毫升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3天.对照组给予尼可刹米2.25克、洛贝林12毫克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毫升静脉滴注,1次/d,连用3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67.4%.治疗组动脉血气和血液流变学测值明显改善.结论 低分子肝素和纳络酮联合治疗肺性脑病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作者:范焕英;李世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膜透析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胸腔积液时,通过充分血液透析(HD)及营养支持,胸腔积液常常可减少或消失.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仍会遇到一些通过加强血液透析治疗后胸腔积液仍不能减少的病例,经采用腹膜透析往往能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2例如下.

    作者:刘芳;高玉春;崔天蕾;付平;唐晓红;陶冶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药品监督抽验与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品质量监督抽验、检验的专业性、技术性和法定性,而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职能涉及两个部门各自的工作思路不同等,造成工作中出现不协调等问题.本文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的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孙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