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云
目的 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差异.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62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CSⅡ)与对照组(MSⅡ).两组年龄、血糖和体重指数(BMI)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观察血糖及糖尿病足溃疡变化.结果 ①两组患者的血糖在使用胰岛素泵和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后均明显下降,差异无显著性.②胰岛素泵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糖尿病足溃疡好转时间为(27.5±9.4)d,对照组为(39.3±11.2)d;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胰岛素泵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以取得比对照组更加满意的疗效.
作者:杨颖;邓晨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本文从缺陷管理的内涵出发,讨论了缺陷管理与零缺陷管理、危机管理、细节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区别与联系,进而阐明了缺陷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介绍了我院《缺陷管理条件》,以提供同行借和进一步探讨.
作者:郑尚维;李正赤;姜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对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96例152眼儿童弱视采用戴镜、遮盖、增视和精细作业训练等进行综合治疗.结果 其治疗总有效率达94.83%.结论 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疗效显著,优于单一治疗方法.但疗效和治疗时机与弱视的类型、程度和年龄密切相关,早发现,早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高文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淋病的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2145例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淋病的流行病学情况.结果 淋病发病年龄在21~40岁占82%.职业以个体或待业人员占51%,头孢曲松治疗转阴率97.8%,大观霉素治疗转阴率97.4%,氧氟沙星治疗转阴率94.1%.结论 头孢曲松、大观霉素治疗淋病至今仍为首选药物,耐喹诺酮淋球茵在本地区已产生.
作者:王华;李丰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静脉滴注在儿科十分广泛,有几个环节值得重视.一是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观察;二是致热原的累加;三是药物配制的准确性;四是预防输液反应与合理用药;五是抗生素副作用的临床观察.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师做好静脉给药,提高用药的安生性,达到佳效果.
作者:李玉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分析儿童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以期更好地规范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49例初发儿童恶性淋巴瘤患儿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及统计分析.结果 49例患者中HD12例,NHL 37例.严格按照适应证选择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3例,均成功出院.移植患者中有1例死于放疗并发症,其余患儿均存活.结论 规范治疗是儿童淋巴瘤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高难治复发淋巴瘤患儿的疗效,提高生存率.
作者:孔佩艳;严媚;陈幸华;刘红;刘林;张曦;高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标本来源、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方法 对ICU分离的385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5株革兰阴性杆菌79.0%来自痰标本.非发酵菌占分离菌的61.0%,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高,占27.0%.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除亚胺培南5.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8.1%外,其余多在8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代头孢类耐药率43.2%~97.9%,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2.1%和15.8%;肠杆菌科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在40%以上,阴沟肠杆菌耐药性更为显著,亚胺培南表现良好的抗菌效果.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分别为53.2%和55.6%.结论 非发酵菌已成为ICU病人感染的常见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已达到相当严峻的程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作者:张保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的临床及血液学特点.方法 总结在我院确诊并有详细血液学资料的14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免疫功能及血液学特点.结果 14例患者中发热10例(71.4%),淋巴结肿大6例(42.9%),消瘦6例(42.9%),真菌感染3例(21.4%),白细胞减少5例(35.7%),贫血9例(64.3%),为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血小板减少11例(79.6%),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浆细胞增多及病态造血,免疫学检查主要为细胞免疫缺陷.结论 艾滋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其临床、血液学和骨髓改变有一定特点.
作者:周挚;李淑娈;黎承萍;杨晋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在血液系统肿瘤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PA,观察32例影像学有肝脏浸润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在治疗前后PA的变化,并与47例无肝脏浸润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对照组PA基本正常;21例有肝脏浸润的白血病、非何杰金淋巴瘤(NHL)患者的前白蛋白值(PA)明显降低,而11例有肝脏浸润的何杰金淋巴瘤(HD)患者PA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21例有肝脏浸润的血液肿瘤患者治疗前血清前白蛋白降低,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恢复正常,11例何杰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前PA升高,治疗后PA恢复正常,治疗前后PA不同.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PA)是判定肝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与恶性血液肿瘤的预后相关.
作者:罗静;曾东风;姚磊;梁雪;刘红;孔佩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高级别星形细胞瘤12例,行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TI检查.在ADC图和FA图上分别肿瘤周围水肿区、肿瘤强化区、邻近区域正常脑白质ADC值及FA值,在FA图上明确肿瘤与正常脑白质关系.结果 水肿区、肿瘤强化区ADC值和FA值与正常脑白质区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水肿区与肿瘤强化区之间比较,ADC值差异有显著性,FA值差异无显著.FA图上可清楚显示肿瘤实质区脑白质纤维破坏及与周围正常脑白质关系.结论 ADC值及FA值能帮助区分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与正常脑白质区,FA图能明确肿瘤与周围正常脑白质关系.
作者:张应和;李春芳;李良;陆巧葱;徐刚;胡海菁;梁文超;曹修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2例颈动脉病变患者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经彩超检出3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8例未发现明显斑块,但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内膜粗糙、增厚.34例颈动脉粥样斑块累及CCA、ICA、ECA及分叉处23例,单左侧7例,单右侧4例.根据斑块回声性质,可见软斑3例、硬斑15例及混合斑5例.软斑呈中强或弱回声.结论 彩色超声可以提供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厚度、特征和位置的信息,对颈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李志强;姚庆荣;张桂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锁骨钩钢板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42例,按Karlsson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病人获得1~5年随访,平均随访1.9年.优23例,良19例,差0例,优良率100%.无感染,钢板螺钉无松动折断,肩锁关节无再脱位.结论 锁骨钩钢板是一种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良好方法.
作者:黄吉林;刘勇;王彦川;石建宏;黄欣;聂枫;胡云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手术治疗的风险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8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合并肝硬化有症状的结石性胆囊炎46例.并以同期接受开腹胆囊切除的无肝硬化的胆囊结石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手术用时延长、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多、平均住院日明显延长、平均医疗花费明显增加.但手术疗效确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症状消失,无病情复发,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近远期并发症.结论 肝硬化患者实施胆囊切除术是高风险手术,应当严格掌握适应证,肝功能应在术前达到ChildB级以上,并尽量避免急诊手术,部分胆囊切除术可以作为常规手术困难时手术方式之一.
作者:王跃;王守军;伍永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慢性扁桃体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而原发性扁桃体非何奇金淋巴瘤比较少见,若对该病认识、重视不够,极易造成漏诊及误诊.我院1995年9月~2005年9月共收治拟诊慢性扁桃体炎患者514例中病检发现4例扁桃体非何奇金淋巴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林甫;奉孝荣;吴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本文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取得了较好地护理效果,可供护理同行参考借鉴.
作者:蔡芳一;李黎;徐达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对12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25毫克,每周1次,共5次.治疗后随访3个月,并采用林志雄关节综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达优57例(44.5%),良51例(39.8%),中12例(9.4%),差8例(6.3%),优良率84.4%,有效率93.8%.结论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余涛;涂宏亮;邵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病例 男,45岁,农民,于2006年3月20日因车祸伤,急来我院就诊.入院时患者呈浅昏迷状态.查体:神志不清,T37.2C,P 96次/min,R 24次/min,BP 90/60mmHg.眼睑青紫,面部呈熊猫眼征.
作者:唐莉;邓春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甲基纤维素及胶原半固体培养法对56例再障骨髓CFU-GM、CFU-E、BFU-E及CFU-MK、BFU-MK进行培养;采用APAAP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再障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sIL-2R进行检测.结果 再障患者CFU-GM、CFU-E、BFU-E及CFU-MK、BFU-MK集落数均低于对照组,且严重型再障集落数减少程度与慢性再障相近;再障患者CD3亚群细胞无变化,CD4亚群细胞减低,CD8亚群细胞增高,CD4/CD8降低,重型再障患者血清sIL-2R中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慢性再障.结论 骨髓造血祖细胞数量减少是再障发病的重要因素,其减少程度与再障的病情有关;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造血负调控因子可能在再障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程鹏;彭志刚;宁自觉;卢玉英;赖永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综合方法治疗不同年龄、类型、程度和注视性质弱视儿童的疗效.方法 采用传统遮盖法、红光闪烁、后像方法、海丁格光刷及视觉刺激仪综合治疗.结果 治疗弱视儿童138例260眼,治愈率为58.85%,有效率为96.15%.结论 儿童弱视治愈率与初诊年龄、注视性质、弱视类型、程度及患儿合作和家长重视等密切相关.
作者:刘丹;李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实施早期干预,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方法 分析98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干预措施及疗效.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确诊为ABO溶血病的患儿即给予间隙性蓝光治疗16~40 h;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600~800 mg/kg·次;对早产儿和血清总胆红素>340 μmol/L者给予人血白蛋白输注,1g/kg·次.结果 该组病儿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患儿早期实施以间隙性蓝光照射和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综合治疗,不但疗效肯定,还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邓长秀;聂采现;何海兰;王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