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洁
冷敷治疗跌打损伤生活中受到小的外伤是常有的事.当身体某一部位受到创伤时,常会出现局部红肿、皮下出血或血肿等症状.此时,可利用冰箱中的冰块,外包一层干净棉布敷在外伤处.
作者:梅华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食用油它是一种轻度的缓和剂,身体某部位被火灼伤时,将食油涂于患处即可止痛,被黄蜂或其它昆虫刺伤,用温油涂于伤口也能缓解痛感.如果有胃溃疡.每日早晚可以喝两小口花生油,有一定疗效.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人类在在几千年生活实践中发现和创造了许多物理疗法,如光疗、热疗、磁疗、食疗、泥疗、话疗、音乐疗法等,可弥补药物在医疗某些疾病中的缺憾或作为辅肋医疗手段.
作者:陆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1:00人体进入浅睡眠阶段,易醒,对痛觉特别敏感.2:00体内大部分器官处于一天中工作慢的时刻.而肝脏却在紧张地工作,为人体排毒.3:00全身处于休息状态,肌肉完全放松.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科学研究发现,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海带是人类摄取钙、铁的宝库,每100克海带中,含钙高达1177毫克,含铁高达150毫克;而且海带含碘丰富,碘能促进甲状腺素分泌,产生热量.
作者:齐建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为甚么有些人经常生病,有些人却身体强壮?美国医学专家指出,健康并非天生,只要掌握十个秘诀,你也能增强免疫力,远离疾病.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据新的统计,中国人的平均期望寿命是71岁,但国人的平均健康期望寿命只有63岁,也就是说我们的后八年是病魔缠身.通过生活方式革命,我们可以使后的八年活得更健康.
作者:柳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喹诺酮类药物属化学合成的一类抗菌药物.第一代,1962年问世,代表药萘啶酸,因疗效不佳现已不用;第二代,1973年合成的吡哌酸,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因抗菌作用不强且细菌耐药严重,现仅用于尿路和肠道感染.
作者:赵民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冬季气候寒冷.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头昏、流涕、打喷嚏、咳嗽、全身无力等感冒症状.预防感冒除加强锻炼、防止受凉外,还要管好手鼻口.
作者:王小溪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张先生今年45岁,平时特别喜欢吃火锅等辛辣烫食,前段时间忽然感觉到吃饭时吞咽不顺畅,便立即赶到医院消化科就诊,医生为他进行了胃镜检查,结果显示为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是临床常见的癌前病变.庆幸的是就医还算及时,张先生接受了胃镜下病变黏膜切除术后,康复出院.
作者:施瑞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早餐对一个人来说在三餐中是重要的.前一个晚上到第二天早晨将近12个小时,机体的一些能量消耗差不多了.如果早餐不吃好就会动用我们的肝糖原,会出现低血糖的现象.
作者:沈雁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药汤剂是为传统和常用的一种中药制剂形式.而煎煮是中药汤剂惟一的制作方法,煎煮的工具和方法关系到中药汤剂质量的优劣,中药汤剂质量的优劣则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的效果.
作者:郑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荨麻疹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限局性水肿反应,尤其是有过敏体质或有过敏性鼻炎的人容易得.主要是由于对花草、尘螨、皮毛过敏引起的,皮肤表面大片的红色风团,瘙痒,偶有疼痛.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
作者:沈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大多数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优降糖是第二代的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药理研究证明,其能刺激胰岛素分泌.有确切的降血糖作用,是第一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D860的250倍,疗效确切,总的作用可使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降低.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心理压力人生难免不能化解引发事件2008年4月15日,世界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当地时间4月13日上午,英国广播公司(BBC)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马克·斯佩特被发现吊死在伦敦一个火车站的偏僻角落里.斯佩特的律师及朋友相信他是无法承受女友吸食毒品过量去世的痛苦而上吊自杀.
作者:李广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前,弱视在在我国总体人群中的发病率已达3%,其佳治疗时期为8岁以前,进入成人期眼球发育完成后治疗基本无效.
作者:张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该放手时就放手,这是家长在教育孩子、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经常使用的一句口头话语,可在真正面对具体事情的时候,却往往做不到轻松,洒脱.
作者:西贝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你是否曾仔细看过你的指甲?可别小看他们,除了指甲本身的疾病,例如灰指甲(甲板增厚、指甲变黄、咖啡或白、指甲呈粉状),指甲的形状、指甲表面的变化、颜色,都能透露出你的健康状况.
作者:晓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牛黄解毒片由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和甘草组成,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症.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有些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的疾病可能会引起眼底病变而逐渐影响视功能、严重可导致失明.由于早期患者无任何眼部感觉异常,只注意原发病的治疗,一旦出现视功能损害.
作者:邓洪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