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纳多联合莫沙必利和甲钴胺治疗DGP疗效观察

毛红;王宜杰

关键词:糖尿病, 胃轻瘫, 莫沙必利, 甲钴胺, 金纳多,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金纳多联合莫沙必利、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6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成A、B、C3组,42例/组,分别给予金纳多+莫沙必利+甲钴胺(A组),莫沙必利+甲钴胺(B组)及莫沙必利(C组,对照组);每组治疗时间6w,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胃排空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6w治疗,A、B、C3组胃排空率分别为88.41%、84.64%和72.56%,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且A组和B组治疗后胃排空率高于C组(P<0.05).A组与B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58%和90.58%,均显著高于C组的71.43%(P< 0.05);A组的显效率为52.38%,显著高于B组(26.19%)和C组(16.67%)(P<0.05).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胃排空率;在此基础上,联合金纳多可改善临床疗效,但需大样本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住院患者产ESBLs-ECO的检测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感染产ESBLs-ECO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老年住院患者分离出的696株ECO中的产ESBLs-ECO检出率、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检测结果.结果 696株ECO中,共检出393株产ESBLs-ECO (56.47%),ICU、急诊科、肿瘤科检出率居前3位,分别为25.70%、16.03%和14.25%;尿液、痰液和血液标本检出率居前3位,分别为33.08%、20.87%和13.49%;产ESBLs-ECO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为98.47%,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妥布霉素、头孢唑林耐药率均高于90.00%;产ESBLs-ECO与非产ESBLs-ECO均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较敏感,耐药率均低于3%,产ESBLs-ECO对临床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存在较高耐药率,且显著高于非产ESBLs-ECO(P< 0.05).结论 产ESBLs-ECO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指导,并加强ICU、急诊科、肿瘤科等科室的监测,以减少产ESBLs-ECO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作者:高弘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是指发生在颌面部及颈部多个组织间隙内的炎性疾病[1],感染可波及眶下、颞下、颞间隙、咽旁间隙、甚至颈根部或纵膈.据国内外报道,颈部多间隙感染病死率达20%[2],Estrera等[3]报道的纵膈脓肿病死率则高达40%~50%.如果合并糖尿病,可引起局部感染症状加重,甚至引起全身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现就收治的3 1例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顾琴;余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应急医疗队高原野外条件下感染控制的难点与对策

    高原环境下,野外医疗队各种流动手术车、临时手术室、隔离室及治疗室交叉感染、交叉传染、交叉污染、交叉沾染(交染)的防控质量,直接关系到卫勤保障的救治效果.随着保障任务的多样化和艰巨化,为了更好地执行高原野外应急卫勤保障任务,笔者结合医院医疗分队10多年来多次高原训练、保障实践经验与体会,分析了高原野外条件下感染控制面临的难点和应对措施.

    作者:张玉良;鱼敏;梁海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医院静配中心净化配置室管理制度的实践与优化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由符合资质的药师对临床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进行适宜性审核,经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在洁净环境条件下,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对静脉用药物统一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为临床提供可直接静脉输注的成品输液和合理用药咨询等服务的综合性、技术型的药学部门[1].医院PIVAS从2013年3月开始运行,承担4个病区的静脉用药配置,日均配置量700余组,在万级层流净化室内和局部百级层流环境下,在严格执行PIVAS的基本操作流程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净化室的管理制度,避免了配置人员的职业暴露,保证了配置人员的调配安全,也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医院PIVAS质量控制小组从2014年1月起开始对净化配置室环境进行监测,并对净化配置间消毒灭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不断探索改进净化配置间的管理制度.从2015年1月起开始对净化配置间管理制度、管理细则及消毒制度进行优化,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现将具体优化措施及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力万顺;李念;敬蓝琦;曾李会;韩玉霞;朱龙社;王正莉;康传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于微信群的延续护理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备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所限制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临床化疗、肠外营养、长期间歇式输液及5d以上连续输液的患者[1-2].正确而及时地维护PICC留置管对于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置管后并发症至关重要.部分患者因个人诉求或治疗安排等原因需带管出院,如何做好这些患者的延续护理引起人们的关注[3].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智能通讯软件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日常沟通,也为更好地与患者之间建立随访联系提供了良好平台[4].通过微信能够与患者进行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多方位的沟通,对于知识宣讲、疑问解答起到重要的帮助.现将利用微信群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的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刘丽;王丽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跟骨骨髓穿刺的解剖学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跟骨及其外侧结构的解剖学特点,为跟骨输液急救技术在寒区伤员战伤救治中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15例30侧成人足部标本进行解剖,选定并标记解剖标志点,在踝关节中立位测量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腓骨长短肌腱、腓骨肌下支持带及跟腓韧带跟骨止点与各解剖标志点之间的距离,同时测量跟骨外侧皮肤至外侧壁厚度、跟骨外侧壁厚度以及跟骨的后部宽度.结果 在拟定穿刺点部位,跟骨外侧皮肤至外侧壁厚度为(7.9±0.9)mm,外侧壁厚度为(1.1±0.3)mm,后部宽度为(32.3±2.1)mm.腓肠神经走形在外踝尖后(19.9±5.1)mm,在外踝尖下(15.0±4.9)mm;小隐静脉走形在外踝尖后(19.1±8.1)mm,在外踝尖下(14.4±8.0)mm;腓骨长肌腱走形在外踝尖后(10.1±4.1)mm,在外踝尖下(15.1±5.7)mm;腓骨短肌腱走形在外踝尖后(6.7±4.8)mm,在外踝尖下(7.2±4.0)mm.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腓骨长肌腱、腓骨短肌腱、腓骨肌下支持带跟骨止点及跟腓韧带跟骨止点与解剖穿刺点(外踝尖与足跟连线中心点)的距离分别为(17.5±5.4)mm、(18.4±6.1)mm、(22.7±5.9)mm、(27.1±4.4)mm、(9.9±3.3)mm和(15.3±3.3)mm.结论 以外踝尖与足跟连线中点作为跟骨输液穿刺点具有体表定位容易、无重要解剖结构经过的优势,可作为寒区伤员跟骨输液急救较为安全的穿刺点.

    作者:解冰;张贺;黑任轶;孙蕊;杨宇;田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化疗联合DC-CIK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化疗与过继免疫(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在小细胞肺癌(SCLC)联合治疗中的协同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 60例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30例,接受全身化疗4~8周期;联合组30例,除接受相同疗程的化疗外,还接受自身DC-CIK免疫治疗4~8周期.观察联合组在第1次化疗前后的免疫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第1次化疗后,体内免疫抑制指标明显下降;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的生活质量和实验室指标均优于化疗组(P<0.05);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化疗组(P<0.05).结论 化疗能减弱联合组患者体内部分免疫抑制指标;化疗联合DC-CIK治疗能提高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闵敏;于学军;陈利君;江莉;游雪梅;钟国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腔镜下口底入路辅助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腔镜下口底入路辅助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88例甲状腺癌患者分为A、B两组,均行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A组在B组基础上,加以口底入路辅助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2年复发率.结果 A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7.52±1.46)个多于B组(6.15±1.14)个(P<0.05);A组口腔感染率为8.89%;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一过性声音嘶哑、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与单纯腔镜下经胸乳入路甲状腺切除术相比,口底入路辅助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更彻底,术后2年复发率较低,且除口腔感染风险外,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黄晓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对稳定期重度COPD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老年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诊治的稳定期重度COPD老年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静卧、低流量吸氧、抗炎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以噻托溴铵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前清蛋白(PA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水平及COPD评估测试呼吸问卷(CAT)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IL-8、MMP-9、MCP-1、hs-CRP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AB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NO和ET-1均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CAT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老年稳定期重度COPD,能够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维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崔玉清;李万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风洞参试人员肛周疾病行为危险因素及诊疗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风洞参试人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对肛周疾病的影响,为防治肛周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近5年来住院诊疗的168例风洞参试人员中肛周疾病患者资料作为病例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肛周疾病调查表,对242名与患者工作生活环境均一致的风洞参试人员为对照组进行调查,分析饮食习惯、生活习性、排便方式及就诊治疗等因素对肛周疾病发生的影响.结果 风洞参试人员肛周疾病发病率为60.33%,对照组中便秘和肛周皮肤病发生率高于病例组;男性、年龄超过55岁、已婚以及文化程度低的人群,肛周疾病患病率比较高;睡眠不足、较少参加体育锻炼、荤素饮食不均衡、喜食辛辣、饮水少、长时间坐站蹲、吸烟饮酒、接触噪声和电磁波、坐式排便以及不定时排便、排便时间过长是肛周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保证充足睡眠、均衡荤素善食、定时排便、缩短排便时间和坐站蹲时间可以降低肛周疾病发病率.结论 风洞参试人员肛周疾病发病率高,就诊率低,不良行为生活方式与肛周疾病关系密切,应加强肛周疾病宣教,积极开展不良生活方式干预.

    作者:郭文俊;徐正荣;张杰;肖庆;余帆;杨慎柯;彭吉国;费桃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异时性宫颈癌合并甲状腺癌1例

    病例 女,47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2年”,于2014年2月15日于外院行阴道镜检查,见宫颈表面呈溃烂状,易出血,涂醋酸碘不着色.行病理活检诊断为:宫颈鳞状上皮原位癌.因组织较少,未能明确是否浸润.同年2月25日入院,妇检示:宫颈肿块呈菜花样,约5.0 cm×4.5 cm,质地脆,易出血,阴道1/3浸润,双侧宫旁增厚.入院后CT提示双侧盆腔淋巴结肿大.入院诊断:宫颈癌.入院后经妇产科会诊后,考虑无手术指征,故于2014年2月25日~5月4日期间在该科行4周期DP方案化疗(多西他赛+奈达铂),并同步行调强放疗.放疗结束后,在外院行腔内后装治疗.治疗于2014年5月4日结束,定期复查.患者2016年6月上旬因发现右侧甲状腺包块,外院B超考虑甲状腺恶性肿瘤,并于6月22日在外院行右侧甲状腺癌扩大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建议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现定期随访中.

    作者:杨勋梅;陈凯;丁云霞;陈宏;王跃;张红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

    目的 研究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9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1组(n=30)、观察2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C;观察1组在观察2组的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均治疗2w,比较3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血清中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和白介素-10(IL-10)、IL-23水平的变化.结果 3组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1组高,其次为观察2组,对照组低(P<0.05);3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比较,以观察1组短,其次为观察2组,后为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比较,以观察1组高,其次为观察2组,对照组低;治疗后3组血清IL-10显著升高,IL-23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观察1组变化幅度高,其次分别为观察2组和对照组.结论 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李光超;金瑄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配置专业护理人员指导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

    乳腺癌是常见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措施,但是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1],而术后护理不当及缺乏功能锻炼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因[2].由于多数患者康复认知水平普遍较低,使得开展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较低例.配置专业护理人员指导和监督,可以增强患者术后锻炼的意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规范锻炼的方法,从而可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然而目前研究多评价术后康复训练与未进行训练的效果差异,而对配置专业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开展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了配置专业护理人员指导乳腺癌患者术后合理功能锻炼,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作者:文花;周淑萍;杜爱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苓甘五味姜辛汤联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慢性咳嗽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苓甘五味姜辛汤联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咳嗽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日间咳嗽评分、夜间咳嗽评分、咳嗽消失时间及咳嗽消失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0% vs 70.00%) (P< 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日间症状和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咳嗽消失时间显著缩短(P<0.05),咳嗽消失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苓甘五味姜辛汤联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慢性咳嗽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咳嗽症状,缩短咳嗽消失时间.

    作者:刘会智;刘丽;陈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直肠癌根治术低位吻合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低位直肠癌是指癌肿位于腹膜返折平面以下,即癌肿距离肛门7 cm以内.近年来,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的越来越多,但术后容易发生吻合口瘘.随着吻合器的应用,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及预防性回肠造口术,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医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实施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的同时,采用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经过良好的综合护理,提高了患者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尽快适应,恢复自信,更好地回归社会.现将护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许晓芳;耿协强;张力峰;秦艳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调强放疗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作为恶性肿瘤治疗手段之一的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革命性的新技术,IMRT既能提高肿瘤控制率,又能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作为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肿瘤微环境的变化主要与以下3类指标相关:(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等血管相关因子;(2)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癌胚抗原(CEA)、糖蛋白125(CA125)、M2型丙酮酸激酶(M2-PK)等血清肿瘤标记物.笔者围绕近年来IMRT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CK-20 mRNA对直肠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究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对直肠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直肠癌患者,采集其术前外周血检测CK-20 mRNA表达量,并对手术切除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研究影响CK-20 mRNA阳性表达的病理相关因素.结果 直肠癌患者的CK-20 mRNA表达阳性率为46.67%;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是CK-20 mRNA阳性表达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与CK-20mRNA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是直肠癌微转移的敏感指标,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CK-20 mRNA表达水平的主要因素,CK-20mRNA可作为直肠癌预后检测和肿瘤转移预防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李恒;杨晓晔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改良美容缝合法与传统美容缝合法的切口愈合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改良美容缝合法与传统美容缝合法在切口愈合和遗留瘢痕上的差异.方法 将在医院进行剖宫产手术治疗的116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缝合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美容缝合法进行切口缝合,对照组58例采用传统美容缝合法进行切口缝合.对比两组切口愈合质量、遗留瘢痕情况及切口线结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切口愈合甲级率(98.28%)和切口线结反应0度率(94.8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7.93%和82.76%),切口瘢痕增生率(1.72%)、瘢痕宽度(0.37±0.12)mm及薄厚度(5.20±0.23)mm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1.03%、(0.92±0.21)mm及(7.21 ±0.20)mm(P<0.05)].结论 改良美容缝合法能够有效促进切口愈合,减少愈合后遗留瘢痕及切口线结反应的发生.

    作者:曾进;储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孕妇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保护子痫前期肾损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医院收治的73例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给予降压、解痉等常规治疗;试验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尿蛋白、血肌酐(Cr)、尿酸(UA)、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血浆白蛋白(ALB)水平等指标的变化及肾损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肾损害发生率为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14%(P< 0.05).治疗后,试验组血Cr、UA、Cys-C及尿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尿量、ALB显著提高,且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显著降低,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延长,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现较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改善子痫前期孕妇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肾损害的发生率,且不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周叶;邢秀月;张潍;王丽娜;许文丽;李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医院PIVAS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是由符合资质的药师对临床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进行适宜性审核,经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在洁净环境条件下,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对静脉用药物统一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为临床提供可直接静脉输注的成品输液和合理用药咨询等服务的综合性、技术型的药学部门[1].PIVAS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是保证静脉输液安全有效的关键.因此,建立完善规范的培训体系,加强PIVAS专业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是保障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的重要措施.医院PIVAS自2013年2月投入运行以来,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视,积极探索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考核的内容和方式,逐步建立完善了以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拓展培训、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为主要内容的适合医院PIVAS实际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体系.现将PIVAS培训体系和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韩玉霞;朱龙社;李念;王凤;郭书莉;张瀚芬;谭晶;赵芋苏;康传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