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跟骨骨髓穿刺的解剖学安全性研究

解冰;张贺;黑任轶;孙蕊;杨宇;田竞

关键词:战伤救治, 寒区, 跟骨, 骨髓, 输液
摘要:目的 探讨跟骨及其外侧结构的解剖学特点,为跟骨输液急救技术在寒区伤员战伤救治中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15例30侧成人足部标本进行解剖,选定并标记解剖标志点,在踝关节中立位测量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腓骨长短肌腱、腓骨肌下支持带及跟腓韧带跟骨止点与各解剖标志点之间的距离,同时测量跟骨外侧皮肤至外侧壁厚度、跟骨外侧壁厚度以及跟骨的后部宽度.结果 在拟定穿刺点部位,跟骨外侧皮肤至外侧壁厚度为(7.9±0.9)mm,外侧壁厚度为(1.1±0.3)mm,后部宽度为(32.3±2.1)mm.腓肠神经走形在外踝尖后(19.9±5.1)mm,在外踝尖下(15.0±4.9)mm;小隐静脉走形在外踝尖后(19.1±8.1)mm,在外踝尖下(14.4±8.0)mm;腓骨长肌腱走形在外踝尖后(10.1±4.1)mm,在外踝尖下(15.1±5.7)mm;腓骨短肌腱走形在外踝尖后(6.7±4.8)mm,在外踝尖下(7.2±4.0)mm.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腓骨长肌腱、腓骨短肌腱、腓骨肌下支持带跟骨止点及跟腓韧带跟骨止点与解剖穿刺点(外踝尖与足跟连线中心点)的距离分别为(17.5±5.4)mm、(18.4±6.1)mm、(22.7±5.9)mm、(27.1±4.4)mm、(9.9±3.3)mm和(15.3±3.3)mm.结论 以外踝尖与足跟连线中点作为跟骨输液穿刺点具有体表定位容易、无重要解剖结构经过的优势,可作为寒区伤员跟骨输液急救较为安全的穿刺点.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是指发生在颌面部及颈部多个组织间隙内的炎性疾病[1],感染可波及眶下、颞下、颞间隙、咽旁间隙、甚至颈根部或纵膈.据国内外报道,颈部多间隙感染病死率达20%[2],Estrera等[3]报道的纵膈脓肿病死率则高达40%~50%.如果合并糖尿病,可引起局部感染症状加重,甚至引起全身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现就收治的3 1例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顾琴;余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

    目的 研究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9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1组(n=30)、观察2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C;观察1组在观察2组的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均治疗2w,比较3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血清中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和白介素-10(IL-10)、IL-23水平的变化.结果 3组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1组高,其次为观察2组,对照组低(P<0.05);3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比较,以观察1组短,其次为观察2组,后为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比较,以观察1组高,其次为观察2组,对照组低;治疗后3组血清IL-10显著升高,IL-23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观察1组变化幅度高,其次分别为观察2组和对照组.结论 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李光超;金瑄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于微信群的延续护理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备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所限制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临床化疗、肠外营养、长期间歇式输液及5d以上连续输液的患者[1-2].正确而及时地维护PICC留置管对于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置管后并发症至关重要.部分患者因个人诉求或治疗安排等原因需带管出院,如何做好这些患者的延续护理引起人们的关注[3].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智能通讯软件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日常沟通,也为更好地与患者之间建立随访联系提供了良好平台[4].通过微信能够与患者进行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多方位的沟通,对于知识宣讲、疑问解答起到重要的帮助.现将利用微信群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的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刘丽;王丽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剜除术治疗患者NLR和PSA及Ⅰ-PSS的变化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剜除术治疗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的变化及其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Ⅰ-PSS)的关系.方法 以行BPH剜除术治疗的患者50例为研究组,同期30例健康查体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NLR、血清PSA水平、Ⅰ-PSS评分、大尿流率(Qmax)和残留尿量(PVR)等,并分析研究组NLR与PSA水平、Ⅰ-PSS评分、Qmax、PVR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前Qmax降低,PSA水平、NLR、Ⅰ-PSS评分和PVR则均升高(P<0.05).与术前比较,研究组术后3d和术后3 m的Qmax升高,PSA水平、NLR、Ⅰ-PSS评分和PVR则均降低(P<0.05).研究组术前PSA水平≥2.5 ng/ml、Qmax<25 ml/s、Ⅰ-PSS评分≥20分和PVR≥50 ml患者的NLR均相对较高(P<0.05),其NLR与Qmax、血清PSA水平、Ⅰ-PSS评分和PVR均相关(P<0.05).结论 BPH患者NLR与其血清PSA水平、Ⅰ-PSS评分、Qmax、PVR等均密切相关,NLR检测可用于BPH患者术前病情评价,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向宸辉;陈胜龙;王鹏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Balo同心圆硬化的诊疗进展

    Balo同心圆硬化(Balo'sconcentric sclerosis,BCS)又称Balo病,其特殊之处在于病理上所见的脱髓鞘改变区呈特征性的同心圆或洋葱皮样相间排列,各层之间存在正常的脱髓鞘保留区.1906年Marburg首次报道,1928年匈牙利神经病学家Balo报道1例23岁男性患者,其临床表现为右侧偏瘫伴视神经炎,后的尸检报告显示该患者为同心圆样脱髓鞘脑炎[1].既往的诊断多依靠尸检,随着影像学技术特别是MRI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临床诊断病例逐渐增多,使许多患者生前得以确诊,极大提高了Balo同心圆硬化患者的诊疗效果.

    作者:张梅杰;宋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康菜特对结肠癌化疗患者T细胞亚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莱特对结肠癌化疗患者T细胞亚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就诊的晚期结肠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化疗方案均采取FOLFOX4+西妥昔单抗,观察组加用康莱特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1次/d,3w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D4+、CD8+、CD4+/ CD8+、NK细胞计数及QLQ-C30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情绪、认知、疼痛、呕吐恶心、食欲下降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接受化疗的晚期结肠癌患者中,应用康莱特可以显著改善其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倪婷婷;谭诗生;张红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马里维和官兵执行任务后突发意识障碍原因分析与对策

    国际维和行动是指联合国根据有关决议,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国第4批赴马里维和医疗队于2016年5月抵达马里共和国加奥市,执行维和二级医院救治任务,主要职责是向联合国维和力量中的军事分遣队人员、军事观察员、民事警察、国际参谋人员和联合国雇员等提供医疗保障,并在必要时向当地群众提供人道主义救援[1].笔者对2016年9~10月所救治的5例维和官兵外出执行任务后突发意识障碍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应对对策,旨在降低维和官兵外出作业后相关疾病发生率,提高西非维和官兵的健康水平.

    作者:李雪玉;曲贝贝;闫楠;刘福英;高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微信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已经成为常规的手术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1],其具有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切口感染、减少住院天数等优点[2],但手术仍会产生一定痛苦,除可发生传统手术同样的并发症外,还可发生腹腔镜技术所致的特有并发症.为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乃至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康复时间,在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健康教育十分必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交流工具.微信的社交功能、即时通讯功能和多媒体功能为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尝试利用微信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敏;高秀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金纳多联合莫沙必利和甲钴胺治疗DGP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金纳多联合莫沙必利、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6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成A、B、C3组,42例/组,分别给予金纳多+莫沙必利+甲钴胺(A组),莫沙必利+甲钴胺(B组)及莫沙必利(C组,对照组);每组治疗时间6w,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胃排空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6w治疗,A、B、C3组胃排空率分别为88.41%、84.64%和72.56%,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且A组和B组治疗后胃排空率高于C组(P<0.05).A组与B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58%和90.58%,均显著高于C组的71.43%(P< 0.05);A组的显效率为52.38%,显著高于B组(26.19%)和C组(16.67%)(P<0.05).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胃排空率;在此基础上,联合金纳多可改善临床疗效,但需大样本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毛红;王宜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的药物治疗和预防进展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因血液在静脉中异常凝结引起静脉回流障碍而发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在下肢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其引起的血栓脱落可能引起包括肺动脉栓塞在内的严重并发症.19世纪末首次被报道恶性肿瘤引起静脉血栓,指出血栓是因恶性肿瘤在血液系统继发性特殊变化的结果,表现为自发性血管内凝血[1].VTE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4%~20%,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2].

    作者:陈玉莲;丁振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改良颞颊部隐蔽切口除皱术在老年面部除皱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对改良颞颊部隐蔽切口除皱术在老年面部除皱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拟行除皱手术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均50例.予以对照组传统除皱手术,试验组则采用改良颞颊都隐蔽切口除皱术.对比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除皱效果.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P<0.05);试验组除皱效果优良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2.00%)(P<0.05).结论 改良颞颊部隐蔽切口除皱术可有效提高除皱效果优良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鲁开贵;陈桂菊;甘文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体表表浅血管瘤15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噻吗诺尔治疗婴幼儿体表浅层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体表浅层血管瘤患儿采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溶液局部涂抹治疗,治疗1~6个月,动态观察患儿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变化及不良反应,采用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5例平均治疗3.1个月.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6个月,15例中,疗效为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5例,Ⅳ级7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局部涂抹马来酸噻吗诺尔溶液治疗婴幼儿体表浅层血管瘤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何洪川;吴坡;羊书勇;蒋佶;鄢兰元;郑维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对稳定期重度COPD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老年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诊治的稳定期重度COPD老年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静卧、低流量吸氧、抗炎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以噻托溴铵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前清蛋白(PA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水平及COPD评估测试呼吸问卷(CAT)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IL-8、MMP-9、MCP-1、hs-CRP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AB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NO和ET-1均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CAT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老年稳定期重度COPD,能够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维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崔玉清;李万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A-PRF与PRF的成分及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 比较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的组成成分及超微结构,分析造成两者作用差异的原因,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6名健康志愿者的肘静脉血,分别按标准方法制备A-PRF和PRF后将其压制成膜,行HE染色及扫描电镜标本制备,观察并记录二者差异.结果 A-PRF与PRF离心后及压膜后外形无明显差异.HE染色见A-PRF纤维蛋白层更宽,含有细胞数量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数量更多,A-PRF膜白细胞层远端存在更多的血小板及细胞.扫描电镜下,A-PRF较PRF纤维网格空隙更大,结构更疏松,网络的细胞数量更多.结论 A-PRF膜的纤维结构比PRF膜更松散,细胞含量更多,为生长因子的持续释放提供了更有利的结构基础.

    作者:练轶;毛俊丽;孙嵩;孙勇;钟科;陈红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清洁消毒方法对治疗室操作台面消毒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清洁消毒方法对治疗室操作台面清洁消毒的效果,为合理选择消毒方法,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普通病房治疗室配液操作台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清水、含氯消毒液、乙醇和季胺盐一次性消毒湿巾对台面进行消毒,并对各组消毒前后台面采样,检测细菌菌落数,计算比较各组灭菌率.结果 4组的灭菌率分别为19.36%、96.62%、95.92%、96.88%,清水组灭菌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而其他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治疗室操作台面单纯应用清水擦拭不能达到有效的消毒灭菌效果,因此不推荐临床继续应用.季胺盐一次性消毒湿巾以其有效、快捷、安全等特点,更加符合现代护理的要求,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王丽芹;李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改良美容缝合法与传统美容缝合法的切口愈合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改良美容缝合法与传统美容缝合法在切口愈合和遗留瘢痕上的差异.方法 将在医院进行剖宫产手术治疗的116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缝合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美容缝合法进行切口缝合,对照组58例采用传统美容缝合法进行切口缝合.对比两组切口愈合质量、遗留瘢痕情况及切口线结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切口愈合甲级率(98.28%)和切口线结反应0度率(94.8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7.93%和82.76%),切口瘢痕增生率(1.72%)、瘢痕宽度(0.37±0.12)mm及薄厚度(5.20±0.23)mm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1.03%、(0.92±0.21)mm及(7.21 ±0.20)mm(P<0.05)].结论 改良美容缝合法能够有效促进切口愈合,减少愈合后遗留瘢痕及切口线结反应的发生.

    作者:曾进;储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可视化神经阻滞联合吸入麻醉完成多指切除术1例

    病例 女,年龄11个月零4d,体重8.5 kg,ASA分级Ⅲ级,心、肺及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以“左拇指周围见多余指;多余指近节指骨与第一掌骨形成关节”收住入院.入院以来精神良好,食欲正常,睡眠正常,体重偏轻.无家族遗传史.拟行“吸入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末梢神经阻滞麻醉行多余指切除术”,术前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凝血功能及感染4项未见明显异常.入室后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无创袖带血压(NBP)及血氧饱和度(SpO2),面罩吸氧,开放右上肢浅静脉.入室HR131次/min,SpO2 96%,置入喉罩后七氟烷吸入维持2 L/min,行超声引导下腕部正中神经和桡骨远端桡神经浅支神经阻滞.选择曲棍球杆式高频探头行短轴扫查,扫查深度3 cm,增益适度,使用0.1%罗哌卡因注射液,正中神经及桡神经浅支两点阻滞容量各2 ml,超声引导穿刺采用短轴平面内穿刺技术.手术顺利完成,耗时1h,术中未给予其他镇痛药物,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满意,无意外情况发生.术中失血15 ml,输入胶体液60 ml、5%葡萄糖注射液80 ml,术中血压动力学稳定.术后送入麻醉复苏室,患儿情绪稳定,未出现哭闹情况,手指活动度及肌力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术肢可自主活动.

    作者:邱昌明;麻伟青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途径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SSNHL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经鼓室注射和经耳后筛区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SSNH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6例SSNHL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鼓室内组(64耳)和耳后筛区组(62耳).鼓室内组给予鼓室内注射甲强龙,耳后筛区组给予耳后筛区注射甲强龙,两组均为每隔4d治疗1次,共3次,甲强龙总用量120 mg.观察两组听力、耳鸣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气导纯音听阈均值(PTA)均显著降低(P<0.05);而两组治疗后PTA降低程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鼓室内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3%,耳后筛区组为83.9%,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鼓室内组的耳鸣改善总有效率为90.6%,耳后筛区组的耳鸣改善总有效率为91.9%,两组相比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鼓室注射和经耳后筛区局部应用甲强龙治疗SSNHL疗效相当,但鼓室注射是一项鼓室有创操作,因此,推荐使用耳后筛区注射治疗SSNHL.

    作者:姚亮;李继红;任同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328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适合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治方案.方法 328例Hp阳性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接受三联疗法128例,四联疗法200例.分析三联及四联疗法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本组患者总Hp根除率为81.1%,其中三联疗法根除率为76.6%,四联疗法为84.0%,两种疗法Hp根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28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主要包括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及过敏反应,两种疗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Cr)与尿素氮(BUN)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标准剂量和疗程的三联或四联疗法均适合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Hp感染的根治.

    作者:蔡志岳;庞玉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舒利迭治疗CVA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舒利迭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120例CVA患者随机分为舒利迭组(n=60)和联合用药组(n=60),前者每日早晚给予舒利迭(50 μg/250 μg)各1吸,后者额外于每晚口服孟鲁司特钠片10 mg.所有患者治疗12w后出院停止治疗,继续跟踪随访6个月,评价治疗效果,并检测患者肺功能、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水平等.结果 与舒利迭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率提高(96.67%vs 83.33%,P< 0.05),复发率降低(8.33%vs 23.33%,P< 0.05),咳嗽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分别减少1.63 d和1.74 d(均P< 0.05),而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 w后,联合用药组肺功能和IL-4与IFN-γ水平的改善程度较舒利迭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舒利迭治疗CVA,起效快,效果好,可能与改善肺功能,调节IL-4和IFN-γ平衡有关.

    作者:李晓宁;周超;王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