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体表表浅血管瘤15例临床观察

何洪川;吴坡;羊书勇;蒋佶;鄢兰元;郑维银

关键词:婴幼儿, 血管瘤, 马来酸噻吗诺尔,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噻吗诺尔治疗婴幼儿体表浅层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体表浅层血管瘤患儿采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溶液局部涂抹治疗,治疗1~6个月,动态观察患儿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变化及不良反应,采用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5例平均治疗3.1个月.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6个月,15例中,疗效为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5例,Ⅳ级7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局部涂抹马来酸噻吗诺尔溶液治疗婴幼儿体表浅层血管瘤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颞颊部隐蔽切口除皱术在老年面部除皱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对改良颞颊部隐蔽切口除皱术在老年面部除皱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拟行除皱手术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均50例.予以对照组传统除皱手术,试验组则采用改良颞颊都隐蔽切口除皱术.对比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除皱效果.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P<0.05);试验组除皱效果优良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2.00%)(P<0.05).结论 改良颞颊部隐蔽切口除皱术可有效提高除皱效果优良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鲁开贵;陈桂菊;甘文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康菜特对结肠癌化疗患者T细胞亚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莱特对结肠癌化疗患者T细胞亚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就诊的晚期结肠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化疗方案均采取FOLFOX4+西妥昔单抗,观察组加用康莱特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1次/d,3w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D4+、CD8+、CD4+/ CD8+、NK细胞计数及QLQ-C30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情绪、认知、疼痛、呕吐恶心、食欲下降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接受化疗的晚期结肠癌患者中,应用康莱特可以显著改善其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倪婷婷;谭诗生;张红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途径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SSNHL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经鼓室注射和经耳后筛区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SSNH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6例SSNHL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鼓室内组(64耳)和耳后筛区组(62耳).鼓室内组给予鼓室内注射甲强龙,耳后筛区组给予耳后筛区注射甲强龙,两组均为每隔4d治疗1次,共3次,甲强龙总用量120 mg.观察两组听力、耳鸣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气导纯音听阈均值(PTA)均显著降低(P<0.05);而两组治疗后PTA降低程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鼓室内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3%,耳后筛区组为83.9%,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鼓室内组的耳鸣改善总有效率为90.6%,耳后筛区组的耳鸣改善总有效率为91.9%,两组相比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鼓室注射和经耳后筛区局部应用甲强龙治疗SSNHL疗效相当,但鼓室注射是一项鼓室有创操作,因此,推荐使用耳后筛区注射治疗SSNHL.

    作者:姚亮;李继红;任同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孕妇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保护子痫前期肾损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医院收治的73例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给予降压、解痉等常规治疗;试验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尿蛋白、血肌酐(Cr)、尿酸(UA)、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血浆白蛋白(ALB)水平等指标的变化及肾损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肾损害发生率为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14%(P< 0.05).治疗后,试验组血Cr、UA、Cys-C及尿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尿量、ALB显著提高,且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显著降低,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延长,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现较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改善子痫前期孕妇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肾损害的发生率,且不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周叶;邢秀月;张潍;王丽娜;许文丽;李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改良固定方法在早期微创治疗SAP腹腔穿刺引流中的应用

    目的 改良早期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腹腔穿刺引流管的固定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方法 将102例在B超引导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留置腹腔引流管的SAP患者分成传统组和改良组.传统组50例使用无菌纱布块、布胶布条固定引流管;改良组52例使用3M透明薄膜敷贴、水胶体敷料和C型导管固定器等材料固定引流管.结果 传统组中,非计划性拔管7例,皮肤问题9例,39例患者满意(78.00%),28名医务人员满意(57.14%);改良组中,非计划性拔管1例,皮肤问题2例,49例患者满意(94.23%),48名医务人员满意(97.95%).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 与传统固定方法比较,改良的固定方法能降低拔管率,减少皮肤问题,增加医患者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芳;杨晶;卢嘉渝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CK-20 mRNA对直肠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究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对直肠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直肠癌患者,采集其术前外周血检测CK-20 mRNA表达量,并对手术切除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研究影响CK-20 mRNA阳性表达的病理相关因素.结果 直肠癌患者的CK-20 mRNA表达阳性率为46.67%;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是CK-20 mRNA阳性表达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与CK-20mRNA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是直肠癌微转移的敏感指标,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CK-20 mRNA表达水平的主要因素,CK-20mRNA可作为直肠癌预后检测和肿瘤转移预防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李恒;杨晓晔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两种方法治疗慢性骨髓炎合并骨缺损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骨水泥链填塞和Ilizarov牵拉成骨治疗慢性骨髓炎合并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骨髓炎合并骨缺损患者63例,其中采用万古霉素骨水泥链填塞治疗26例(A组),采用Ilizarov牵拉成骨术治疗37例(B组),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平均手术次数多于B组,而住院天数、住院花费均低于B组(P<0.05).A组平均骨痂愈合分级在不同时间段(术前、术后12月除外)均高于B组(P<0.05).炎症指标计分随术后时间递减,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治疗慢性骨髓炎合并骨缺损时,万古霉素骨水泥链填塞与Ilizarov牵拉成骨术各具优缺点,需根据患者骨缺损范围及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作者:冉建;杨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异时性宫颈癌合并甲状腺癌1例

    病例 女,47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2年”,于2014年2月15日于外院行阴道镜检查,见宫颈表面呈溃烂状,易出血,涂醋酸碘不着色.行病理活检诊断为:宫颈鳞状上皮原位癌.因组织较少,未能明确是否浸润.同年2月25日入院,妇检示:宫颈肿块呈菜花样,约5.0 cm×4.5 cm,质地脆,易出血,阴道1/3浸润,双侧宫旁增厚.入院后CT提示双侧盆腔淋巴结肿大.入院诊断:宫颈癌.入院后经妇产科会诊后,考虑无手术指征,故于2014年2月25日~5月4日期间在该科行4周期DP方案化疗(多西他赛+奈达铂),并同步行调强放疗.放疗结束后,在外院行腔内后装治疗.治疗于2014年5月4日结束,定期复查.患者2016年6月上旬因发现右侧甲状腺包块,外院B超考虑甲状腺恶性肿瘤,并于6月22日在外院行右侧甲状腺癌扩大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建议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现定期随访中.

    作者:杨勋梅;陈凯;丁云霞;陈宏;王跃;张红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可视化神经阻滞联合吸入麻醉完成多指切除术1例

    病例 女,年龄11个月零4d,体重8.5 kg,ASA分级Ⅲ级,心、肺及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以“左拇指周围见多余指;多余指近节指骨与第一掌骨形成关节”收住入院.入院以来精神良好,食欲正常,睡眠正常,体重偏轻.无家族遗传史.拟行“吸入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末梢神经阻滞麻醉行多余指切除术”,术前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凝血功能及感染4项未见明显异常.入室后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无创袖带血压(NBP)及血氧饱和度(SpO2),面罩吸氧,开放右上肢浅静脉.入室HR131次/min,SpO2 96%,置入喉罩后七氟烷吸入维持2 L/min,行超声引导下腕部正中神经和桡骨远端桡神经浅支神经阻滞.选择曲棍球杆式高频探头行短轴扫查,扫查深度3 cm,增益适度,使用0.1%罗哌卡因注射液,正中神经及桡神经浅支两点阻滞容量各2 ml,超声引导穿刺采用短轴平面内穿刺技术.手术顺利完成,耗时1h,术中未给予其他镇痛药物,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满意,无意外情况发生.术中失血15 ml,输入胶体液60 ml、5%葡萄糖注射液80 ml,术中血压动力学稳定.术后送入麻醉复苏室,患儿情绪稳定,未出现哭闹情况,手指活动度及肌力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术肢可自主活动.

    作者:邱昌明;麻伟青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改良美容缝合法与传统美容缝合法的切口愈合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改良美容缝合法与传统美容缝合法在切口愈合和遗留瘢痕上的差异.方法 将在医院进行剖宫产手术治疗的116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缝合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美容缝合法进行切口缝合,对照组58例采用传统美容缝合法进行切口缝合.对比两组切口愈合质量、遗留瘢痕情况及切口线结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切口愈合甲级率(98.28%)和切口线结反应0度率(94.8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7.93%和82.76%),切口瘢痕增生率(1.72%)、瘢痕宽度(0.37±0.12)mm及薄厚度(5.20±0.23)mm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1.03%、(0.92±0.21)mm及(7.21 ±0.20)mm(P<0.05)].结论 改良美容缝合法能够有效促进切口愈合,减少愈合后遗留瘢痕及切口线结反应的发生.

    作者:曾进;储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

    目的 研究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9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1组(n=30)、观察2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C;观察1组在观察2组的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均治疗2w,比较3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血清中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和白介素-10(IL-10)、IL-23水平的变化.结果 3组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1组高,其次为观察2组,对照组低(P<0.05);3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比较,以观察1组短,其次为观察2组,后为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比较,以观察1组高,其次为观察2组,对照组低;治疗后3组血清IL-10显著升高,IL-23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观察1组变化幅度高,其次分别为观察2组和对照组.结论 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李光超;金瑄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78例各类型癫痫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奥卡西平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脑电图治疗效果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通过6个月的治疗,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5.4%)与观察组(91.9%)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脑电图治疗效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3.8%)明显高于对照组(51.2%)(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纯奥卡西平治疗与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均效果明显,但联合疗法可显著改善灰质痫样放电,可有效保护患儿的认知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白庆峰;刘菲;拜博;段晴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医院PIVAS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是由符合资质的药师对临床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进行适宜性审核,经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在洁净环境条件下,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对静脉用药物统一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为临床提供可直接静脉输注的成品输液和合理用药咨询等服务的综合性、技术型的药学部门[1].PIVAS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是保证静脉输液安全有效的关键.因此,建立完善规范的培训体系,加强PIVAS专业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是保障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的重要措施.医院PIVAS自2013年2月投入运行以来,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视,积极探索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考核的内容和方式,逐步建立完善了以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拓展培训、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为主要内容的适合医院PIVAS实际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体系.现将PIVAS培训体系和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韩玉霞;朱龙社;李念;王凤;郭书莉;张瀚芬;谭晶;赵芋苏;康传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微信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已经成为常规的手术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1],其具有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切口感染、减少住院天数等优点[2],但手术仍会产生一定痛苦,除可发生传统手术同样的并发症外,还可发生腹腔镜技术所致的特有并发症.为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乃至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康复时间,在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健康教育十分必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交流工具.微信的社交功能、即时通讯功能和多媒体功能为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尝试利用微信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敏;高秀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5.31”马里暴恐袭击事件批量伤员救治卫勤组织指挥

    “5.31”暴恐袭击事件发生在马里北部城市加奥,目标为联马团位于加奥的ELEVAGE营地,即联合国排雷行动处设在加奥的一个工作点,事件分别造成中国维和人员1人牺牲、4人受伤,两名马里安保人员和一名法国专家丧生,多人受伤,造成ELEVAGE营地内中国工兵营区的工程机械及营房设施基本被摧毁,引起国际社会各方高度关注.此次事件具有隐秘、突发、杀伤力巨大的特点,对维和医疗分队快速反应、卫勤指挥、应急救治能力均提出了严峻考验.本研究对“5.31”暴恐袭击批量伤员救治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影响救治的关键要素进行思考,为今后维和行动医疗分队处置暴恐袭击批量伤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高源;马德宾;董玉书;李雪玉;毕光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马里维和官兵执行任务后突发意识障碍原因分析与对策

    国际维和行动是指联合国根据有关决议,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国第4批赴马里维和医疗队于2016年5月抵达马里共和国加奥市,执行维和二级医院救治任务,主要职责是向联合国维和力量中的军事分遣队人员、军事观察员、民事警察、国际参谋人员和联合国雇员等提供医疗保障,并在必要时向当地群众提供人道主义救援[1].笔者对2016年9~10月所救治的5例维和官兵外出执行任务后突发意识障碍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应对对策,旨在降低维和官兵外出作业后相关疾病发生率,提高西非维和官兵的健康水平.

    作者:李雪玉;曲贝贝;闫楠;刘福英;高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跟骨骨髓穿刺的解剖学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跟骨及其外侧结构的解剖学特点,为跟骨输液急救技术在寒区伤员战伤救治中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15例30侧成人足部标本进行解剖,选定并标记解剖标志点,在踝关节中立位测量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腓骨长短肌腱、腓骨肌下支持带及跟腓韧带跟骨止点与各解剖标志点之间的距离,同时测量跟骨外侧皮肤至外侧壁厚度、跟骨外侧壁厚度以及跟骨的后部宽度.结果 在拟定穿刺点部位,跟骨外侧皮肤至外侧壁厚度为(7.9±0.9)mm,外侧壁厚度为(1.1±0.3)mm,后部宽度为(32.3±2.1)mm.腓肠神经走形在外踝尖后(19.9±5.1)mm,在外踝尖下(15.0±4.9)mm;小隐静脉走形在外踝尖后(19.1±8.1)mm,在外踝尖下(14.4±8.0)mm;腓骨长肌腱走形在外踝尖后(10.1±4.1)mm,在外踝尖下(15.1±5.7)mm;腓骨短肌腱走形在外踝尖后(6.7±4.8)mm,在外踝尖下(7.2±4.0)mm.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腓骨长肌腱、腓骨短肌腱、腓骨肌下支持带跟骨止点及跟腓韧带跟骨止点与解剖穿刺点(外踝尖与足跟连线中心点)的距离分别为(17.5±5.4)mm、(18.4±6.1)mm、(22.7±5.9)mm、(27.1±4.4)mm、(9.9±3.3)mm和(15.3±3.3)mm.结论 以外踝尖与足跟连线中点作为跟骨输液穿刺点具有体表定位容易、无重要解剖结构经过的优势,可作为寒区伤员跟骨输液急救较为安全的穿刺点.

    作者:解冰;张贺;黑任轶;孙蕊;杨宇;田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治疗老年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治疗老年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72例老年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加用稳心颗粒.对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室性早搏、短阵室速、ST段压低及ST段压低持续时长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治疗老年慢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晓星;彭亚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化疗联合DC-CIK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化疗与过继免疫(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在小细胞肺癌(SCLC)联合治疗中的协同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 60例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30例,接受全身化疗4~8周期;联合组30例,除接受相同疗程的化疗外,还接受自身DC-CIK免疫治疗4~8周期.观察联合组在第1次化疗前后的免疫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第1次化疗后,体内免疫抑制指标明显下降;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的生活质量和实验室指标均优于化疗组(P<0.05);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化疗组(P<0.05).结论 化疗能减弱联合组患者体内部分免疫抑制指标;化疗联合DC-CIK治疗能提高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闵敏;于学军;陈利君;江莉;游雪梅;钟国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清洁消毒方法对治疗室操作台面消毒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清洁消毒方法对治疗室操作台面清洁消毒的效果,为合理选择消毒方法,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普通病房治疗室配液操作台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清水、含氯消毒液、乙醇和季胺盐一次性消毒湿巾对台面进行消毒,并对各组消毒前后台面采样,检测细菌菌落数,计算比较各组灭菌率.结果 4组的灭菌率分别为19.36%、96.62%、95.92%、96.88%,清水组灭菌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而其他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治疗室操作台面单纯应用清水擦拭不能达到有效的消毒灭菌效果,因此不推荐临床继续应用.季胺盐一次性消毒湿巾以其有效、快捷、安全等特点,更加符合现代护理的要求,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王丽芹;李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