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配置专业护理人员指导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

文花;周淑萍;杜爱银

关键词:乳腺癌, 术后, 功能锻炼, 专业护理人员, 配置
摘要:乳腺癌是常见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措施,但是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1],而术后护理不当及缺乏功能锻炼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因[2].由于多数患者康复认知水平普遍较低,使得开展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较低例.配置专业护理人员指导和监督,可以增强患者术后锻炼的意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规范锻炼的方法,从而可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然而目前研究多评价术后康复训练与未进行训练的效果差异,而对配置专业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开展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了配置专业护理人员指导乳腺癌患者术后合理功能锻炼,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328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适合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治方案.方法 328例Hp阳性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接受三联疗法128例,四联疗法200例.分析三联及四联疗法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本组患者总Hp根除率为81.1%,其中三联疗法根除率为76.6%,四联疗法为84.0%,两种疗法Hp根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28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主要包括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及过敏反应,两种疗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Cr)与尿素氮(BUN)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标准剂量和疗程的三联或四联疗法均适合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Hp感染的根治.

    作者:蔡志岳;庞玉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剜除术治疗患者NLR和PSA及Ⅰ-PSS的变化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剜除术治疗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的变化及其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Ⅰ-PSS)的关系.方法 以行BPH剜除术治疗的患者50例为研究组,同期30例健康查体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NLR、血清PSA水平、Ⅰ-PSS评分、大尿流率(Qmax)和残留尿量(PVR)等,并分析研究组NLR与PSA水平、Ⅰ-PSS评分、Qmax、PVR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前Qmax降低,PSA水平、NLR、Ⅰ-PSS评分和PVR则均升高(P<0.05).与术前比较,研究组术后3d和术后3 m的Qmax升高,PSA水平、NLR、Ⅰ-PSS评分和PVR则均降低(P<0.05).研究组术前PSA水平≥2.5 ng/ml、Qmax<25 ml/s、Ⅰ-PSS评分≥20分和PVR≥50 ml患者的NLR均相对较高(P<0.05),其NLR与Qmax、血清PSA水平、Ⅰ-PSS评分和PVR均相关(P<0.05).结论 BPH患者NLR与其血清PSA水平、Ⅰ-PSS评分、Qmax、PVR等均密切相关,NLR检测可用于BPH患者术前病情评价,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向宸辉;陈胜龙;王鹏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应急医疗队高原野外条件下感染控制的难点与对策

    高原环境下,野外医疗队各种流动手术车、临时手术室、隔离室及治疗室交叉感染、交叉传染、交叉污染、交叉沾染(交染)的防控质量,直接关系到卫勤保障的救治效果.随着保障任务的多样化和艰巨化,为了更好地执行高原野外应急卫勤保障任务,笔者结合医院医疗分队10多年来多次高原训练、保障实践经验与体会,分析了高原野外条件下感染控制面临的难点和应对措施.

    作者:张玉良;鱼敏;梁海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是指发生在颌面部及颈部多个组织间隙内的炎性疾病[1],感染可波及眶下、颞下、颞间隙、咽旁间隙、甚至颈根部或纵膈.据国内外报道,颈部多间隙感染病死率达20%[2],Estrera等[3]报道的纵膈脓肿病死率则高达40%~50%.如果合并糖尿病,可引起局部感染症状加重,甚至引起全身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现就收治的3 1例重症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顾琴;余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腔镜下口底入路辅助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腔镜下口底入路辅助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88例甲状腺癌患者分为A、B两组,均行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A组在B组基础上,加以口底入路辅助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2年复发率.结果 A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7.52±1.46)个多于B组(6.15±1.14)个(P<0.05);A组口腔感染率为8.89%;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一过性声音嘶哑、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与单纯腔镜下经胸乳入路甲状腺切除术相比,口底入路辅助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更彻底,术后2年复发率较低,且除口腔感染风险外,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黄晓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苓甘五味姜辛汤联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慢性咳嗽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苓甘五味姜辛汤联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咳嗽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日间咳嗽评分、夜间咳嗽评分、咳嗽消失时间及咳嗽消失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0% vs 70.00%) (P< 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日间症状和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咳嗽消失时间显著缩短(P<0.05),咳嗽消失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苓甘五味姜辛汤联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慢性咳嗽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咳嗽症状,缩短咳嗽消失时间.

    作者:刘会智;刘丽;陈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014~2015年医院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 分析ICU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本院ICU收治的导管留置患者,包括呼吸机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以及导尿管,统计分析不同导管留置的使用率及相关感染发生率,同时分析CRI的病原谱和置管时间与CRI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尿管置入、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的使用率分别为73.25%、45.33%、27.00%,而CRI的发病率分别为5.56‰、49.38‰、11.03‰,CRI发病高峰时间分别在置管后8~9 d、3~5 d、>11 d.CRI的病原体主要为真菌、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结论 CRI是ICU导管护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不同导管留置发生感染的时间、比例及病原谱均不相同.导管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对于发生感染可能性较大的患者需密切关注,以降低ICU导管感染发生率.

    作者:李虎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化疗联合DC-CIK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化疗与过继免疫(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在小细胞肺癌(SCLC)联合治疗中的协同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 60例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30例,接受全身化疗4~8周期;联合组30例,除接受相同疗程的化疗外,还接受自身DC-CIK免疫治疗4~8周期.观察联合组在第1次化疗前后的免疫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第1次化疗后,体内免疫抑制指标明显下降;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的生活质量和实验室指标均优于化疗组(P<0.05);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化疗组(P<0.05).结论 化疗能减弱联合组患者体内部分免疫抑制指标;化疗联合DC-CIK治疗能提高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闵敏;于学军;陈利君;江莉;游雪梅;钟国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EPO分别联合生血宁片与左卡尼汀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别联合生血宁片或左卡尼汀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肾病合并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EPO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左卡尼汀治疗,B组加用生血宁片治疗,疗程为3个月.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89.3%,B组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尿蛋白排泄率、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铁调素、转铁蛋白受体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PO联合左卡尼汀与联合生血宁片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肾性贫血的临床总有效率相当,均能有效改善患者铁缺乏状态,但EPO联合左卡尼汀在改善患者血脂、炎症反应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杨磊;陈永建;卢发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治疗老年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治疗老年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72例老年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加用稳心颗粒.对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室性早搏、短阵室速、ST段压低及ST段压低持续时长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治疗老年慢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晓星;彭亚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

    目的 研究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9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1组(n=30)、观察2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C;观察1组在观察2组的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均治疗2w,比较3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血清中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和白介素-10(IL-10)、IL-23水平的变化.结果 3组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1组高,其次为观察2组,对照组低(P<0.05);3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比较,以观察1组短,其次为观察2组,后为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比较,以观察1组高,其次为观察2组,对照组低;治疗后3组血清IL-10显著升高,IL-23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观察1组变化幅度高,其次分别为观察2组和对照组.结论 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李光超;金瑄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医院静配中心净化配置室管理制度的实践与优化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由符合资质的药师对临床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进行适宜性审核,经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在洁净环境条件下,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对静脉用药物统一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为临床提供可直接静脉输注的成品输液和合理用药咨询等服务的综合性、技术型的药学部门[1].医院PIVAS从2013年3月开始运行,承担4个病区的静脉用药配置,日均配置量700余组,在万级层流净化室内和局部百级层流环境下,在严格执行PIVAS的基本操作流程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净化室的管理制度,避免了配置人员的职业暴露,保证了配置人员的调配安全,也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医院PIVAS质量控制小组从2014年1月起开始对净化配置室环境进行监测,并对净化配置间消毒灭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不断探索改进净化配置间的管理制度.从2015年1月起开始对净化配置间管理制度、管理细则及消毒制度进行优化,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现将具体优化措施及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力万顺;李念;敬蓝琦;曾李会;韩玉霞;朱龙社;王正莉;康传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可视化神经阻滞联合吸入麻醉完成多指切除术1例

    病例 女,年龄11个月零4d,体重8.5 kg,ASA分级Ⅲ级,心、肺及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以“左拇指周围见多余指;多余指近节指骨与第一掌骨形成关节”收住入院.入院以来精神良好,食欲正常,睡眠正常,体重偏轻.无家族遗传史.拟行“吸入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末梢神经阻滞麻醉行多余指切除术”,术前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凝血功能及感染4项未见明显异常.入室后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无创袖带血压(NBP)及血氧饱和度(SpO2),面罩吸氧,开放右上肢浅静脉.入室HR131次/min,SpO2 96%,置入喉罩后七氟烷吸入维持2 L/min,行超声引导下腕部正中神经和桡骨远端桡神经浅支神经阻滞.选择曲棍球杆式高频探头行短轴扫查,扫查深度3 cm,增益适度,使用0.1%罗哌卡因注射液,正中神经及桡神经浅支两点阻滞容量各2 ml,超声引导穿刺采用短轴平面内穿刺技术.手术顺利完成,耗时1h,术中未给予其他镇痛药物,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满意,无意外情况发生.术中失血15 ml,输入胶体液60 ml、5%葡萄糖注射液80 ml,术中血压动力学稳定.术后送入麻醉复苏室,患儿情绪稳定,未出现哭闹情况,手指活动度及肌力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术肢可自主活动.

    作者:邱昌明;麻伟青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康菜特对结肠癌化疗患者T细胞亚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莱特对结肠癌化疗患者T细胞亚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就诊的晚期结肠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化疗方案均采取FOLFOX4+西妥昔单抗,观察组加用康莱特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1次/d,3w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D4+、CD8+、CD4+/ CD8+、NK细胞计数及QLQ-C30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情绪、认知、疼痛、呕吐恶心、食欲下降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接受化疗的晚期结肠癌患者中,应用康莱特可以显著改善其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倪婷婷;谭诗生;张红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配置专业护理人员指导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

    乳腺癌是常见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措施,但是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1],而术后护理不当及缺乏功能锻炼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因[2].由于多数患者康复认知水平普遍较低,使得开展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较低例.配置专业护理人员指导和监督,可以增强患者术后锻炼的意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规范锻炼的方法,从而可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然而目前研究多评价术后康复训练与未进行训练的效果差异,而对配置专业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开展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了配置专业护理人员指导乳腺癌患者术后合理功能锻炼,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作者:文花;周淑萍;杜爱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A-PRF与PRF的成分及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 比较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的组成成分及超微结构,分析造成两者作用差异的原因,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6名健康志愿者的肘静脉血,分别按标准方法制备A-PRF和PRF后将其压制成膜,行HE染色及扫描电镜标本制备,观察并记录二者差异.结果 A-PRF与PRF离心后及压膜后外形无明显差异.HE染色见A-PRF纤维蛋白层更宽,含有细胞数量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数量更多,A-PRF膜白细胞层远端存在更多的血小板及细胞.扫描电镜下,A-PRF较PRF纤维网格空隙更大,结构更疏松,网络的细胞数量更多.结论 A-PRF膜的纤维结构比PRF膜更松散,细胞含量更多,为生长因子的持续释放提供了更有利的结构基础.

    作者:练轶;毛俊丽;孙嵩;孙勇;钟科;陈红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舒利迭治疗CVA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舒利迭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120例CVA患者随机分为舒利迭组(n=60)和联合用药组(n=60),前者每日早晚给予舒利迭(50 μg/250 μg)各1吸,后者额外于每晚口服孟鲁司特钠片10 mg.所有患者治疗12w后出院停止治疗,继续跟踪随访6个月,评价治疗效果,并检测患者肺功能、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水平等.结果 与舒利迭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率提高(96.67%vs 83.33%,P< 0.05),复发率降低(8.33%vs 23.33%,P< 0.05),咳嗽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分别减少1.63 d和1.74 d(均P< 0.05),而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 w后,联合用药组肺功能和IL-4与IFN-γ水平的改善程度较舒利迭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舒利迭治疗CVA,起效快,效果好,可能与改善肺功能,调节IL-4和IFN-γ平衡有关.

    作者:李晓宁;周超;王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体表表浅血管瘤15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噻吗诺尔治疗婴幼儿体表浅层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体表浅层血管瘤患儿采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溶液局部涂抹治疗,治疗1~6个月,动态观察患儿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变化及不良反应,采用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5例平均治疗3.1个月.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6个月,15例中,疗效为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5例,Ⅳ级7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局部涂抹马来酸噻吗诺尔溶液治疗婴幼儿体表浅层血管瘤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何洪川;吴坡;羊书勇;蒋佶;鄢兰元;郑维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的药物治疗和预防进展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因血液在静脉中异常凝结引起静脉回流障碍而发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在下肢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其引起的血栓脱落可能引起包括肺动脉栓塞在内的严重并发症.19世纪末首次被报道恶性肿瘤引起静脉血栓,指出血栓是因恶性肿瘤在血液系统继发性特殊变化的结果,表现为自发性血管内凝血[1].VTE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4%~20%,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2].

    作者:陈玉莲;丁振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孕妇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保护子痫前期肾损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医院收治的73例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给予降压、解痉等常规治疗;试验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尿蛋白、血肌酐(Cr)、尿酸(UA)、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血浆白蛋白(ALB)水平等指标的变化及肾损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肾损害发生率为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14%(P< 0.05).治疗后,试验组血Cr、UA、Cys-C及尿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尿量、ALB显著提高,且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显著降低,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延长,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现较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改善子痫前期孕妇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肾损害的发生率,且不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周叶;邢秀月;张潍;王丽娜;许文丽;李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